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1604471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2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审准角度 ,规范答题,学习目标,1、复习落实表达技巧题相关知识点。 2、巩固表达技巧题答题模式。 3、强化审题,明确其设题方式。,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粤考规律,从广东卷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来看,都以短小精致的唐宋诗词为阅读材料,两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古典诗词的形象(2007、2008),语言(2007、2009、2010),思想感情(2007、2009、2011),表达技巧(2008、2010)。其中对“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意象”的考察上,对“语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察

2、主要在常见的技巧上。,六次月考诗歌鉴赏平均分分别为3.6,4.7,2.8,3.5,2.9,2.4。 六次月考中五次考查了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学习现状,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注: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1)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第六次月考试题,答案:1、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修辞手法。用“吹”古木,突显动态,月光照平沙,写出“静”。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情趣,体现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去招待朋友,心情愉悦。,(0分

3、),(0分),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景色,而且烘托出作者的心情,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忧伤,厌倦官场的思想感情。,3、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风吹古木就象晴天下雨,月照平沙就象下雪那么凉快,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一起喝酒、谈天说地的愉快心情。,(1分),4、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风吹树叶比喻成晴天下雨,将照在沙子上的月光比作夏夜的霜,使画面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和动感。,(2分),5、有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将风吹古木声比作雨声,将月照平沙比作白霜。(分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夏夜风光的清凉与优美。(效果),(3分),对策: 审准角度,突破零分。 规范答题,争取

4、高分。,据统计全班有32人此题得0分,其中14人答了动静结合,白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18人答了其他修辞手法。但在手法判断准确,诗意理解正确情况下,多能拿2-3分。,1、本诗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第二次月考)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无尽情思的?(4分)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第三次月考) 3、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是如何描写南坡小室生活环境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3分) 花香满院, 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第四次月考) 4、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树树皆秋色,山山

5、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佛山一模) 5、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08广东高考) 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望江东 (2011广东高考),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A、描写技法:1、正侧(烘托)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 4、观察角度变化 (视听味触嗅觉;俯仰远近;) 5、色彩的渲染 6、白描工笔 7、运用修辞 B、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以乐写乐、以乐景写哀情、以哀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 4、托物寓理 5、运

6、用修辞 C、用典、抑扬、想像、对比对照、赋比兴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 4、结构形式:卒章显志、先景后情、铺垫、过渡,一、必备知识,二、设题方式与答题模式,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是如何写景/写景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5)这首诗描写 ,请指出它的艺术手法。 (6)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 分析诗中表现情感的手法? (7)请从角度分析这首诗?(虚实、动静、情与景、情景交融),答题模式:手法+分析+效果(写出事物怎样特征/ 传达怎样情感),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这首诗前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技法? 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说明:选做第2题的同学不必再分析虚实结合的手法。,课后巩固:风向标大二轮P34 第2题、第3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