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01511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及其表达姚志奇 白旭(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建筑是与人们接触最多的艺术形式,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丰富的 审美感受,本文从建筑审美意识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建筑艺术的理性美和感性美,提出在设 计过程中如何从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表达审美意识,创造个性与共性同存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建筑设计;审美意识;审美表达;空间1 建筑审美意识 建筑从诞生至今,不论是功能、形式、材料、技术都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中,人类对建 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也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建筑审美意 识和审美感受也随之变化。1.1 建筑的起

2、源与变迁 最早的建筑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在野外生存中遇到不可控制的自然威胁,防止野兽入侵 而建,起到遮风避雨和界定安全生活空间的作用。根据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巢 居”和“穴居”两种形式。随着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改造自然的能力持续提高,社会团队协作 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生产力于是产生了分工细化,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建筑功能也提出 了新的要求,建筑功能与形式不断丰富和复杂起来。根据社会形态的发展,建筑发展经历了 原始建筑、古典建筑、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建筑的理解和要求也随之时 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判也在变化中积累。1.2 建筑审美的不确定性 古罗马建筑师维

3、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建筑设计的三原则 “安全、实用、美 观”,至今仍奉为建筑设计经典理论。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曾一度成为建筑师追求建筑形 式与结构真实性的典范,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在上 世纪对现代主义建筑影响极大,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等建筑师发展的“国际主义风格”, 使得用钢材、玻璃、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设的高楼大厦可以在世界各大城市见到。建筑美在 遵守一定规律的同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有不同的界定和评判标准, 没有绝对的审美标准。2 建筑理性美和感性美 建筑的本质是解决人类生存和生活生产中的需求问题,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要考虑建 筑的用途,

4、材料、构造、施工技术和经济指标,这都是由于人类对资源的相对缺乏,不能随 心所欲的理性精神。由于人类的创造天性和对自我精神的关注,重视心理感受、自由、超越 的追求形成了建筑的理性美和感性美。2.1理性需求的实用审美观 在分析人类对建筑的需求时,可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 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首先要满足生存需求,再次是安全感,接着是归属感与爱、受到 尊重、自我实现等逐级提升。在物质不够富足,还没有解决最低生存居住空间要求的情况下, 只要能有简陋和狭窄的生存空间也就能满足需求。苏格拉底所说的:“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 看,美必定有效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

5、丑”。汉字中的“美”字,“羊大为美”表述了羊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肥壮肉多的即为美的这一标准。杜甫的“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述了普通民众的生存居住空间得到满足时的审美愉悦。由于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建筑不管美丑都要呈现在公众面前,致使建筑师在进 行建筑创作时,必须考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程度。建筑的建成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和大笔资金,并非像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创作时只需考虑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创造 力,不用投入资金太多。建筑既要考虑建筑艺术家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考虑业主的需求、 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资金投入的收益等因素。2.3 建筑的感性美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6、、绘画、雕塑同属于造型艺术范畴的三个表现形式,大部分 建筑师也是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建筑师如果没都有创造的冲动和创意思维,也创造不了举 世属目的建筑。像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的梵蒂冈圣彼特大教堂,属世界最大的教堂,在艺 术成就上极高,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教堂采用了大量的雕塑和绘画来 传递建筑精神,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能让人产生神秘莫测的感觉。世界上能给 人带来美好审美感受的建筑数不胜数,一幢好的建筑可以唤起公众的艺术感知力,起到传播 美,使人赏心悦目,感化和教育公众的作用。如果是一幢丑的建筑会对环境和文脉产生视觉 和审美污染,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不安和难受。针对大众的审美共性,找

7、到可把握的审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建筑是设 计师应具备的素质,也是职业道德的表现。3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表达3.1 空间表达老子在所著的道德经无之为用中提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空 间提出了描述,说出了建筑空间为人服务的根本。空间除了可以摆放物件,供人活动以外, 为使前、后、左、右、上、下各房间连续起来,通过导向和序列可以创造出层层推进的艺术 效果。在其中游走犹如欣赏乐曲的乐章一样感受到序曲、渐进、跌宕、高潮、尾声等,通过 处理上下空间的贯穿,会有空灵与贯通的感受。在建筑里穿行让人体会感到张弛收放,跌宕 起伏,产生人与建筑的对话,如德国大文豪歌德看见法国史特拉斯堡大教堂

8、时,赞叹“建筑 是凝固的音乐。3.2 造型表达 建筑造型传递建筑的性格,同时影响到用户和公众对它的感知。在建筑形体和立面设计中, 要根据建筑功能和象征意义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和构思,一般遵循统一、变化、对称、 均衡、韵律、比例和尺度等美学原则。大的原则是统一中求对比,对比中找变化,抓住点、线、 面、体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服务于表达主题。像庙宇、公安、法院、检察院等严谨庄重的建 筑一般要使各元素在中轴线上呈对称形式,给人一种稳定庄严的美感。幼儿园设计中要采用各元 素的对比,让小朋友在其中感觉到活泼愉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时要注重立面造 型的比例尺度、虚实对比、点线面结合。3.

9、3 色彩表达 色彩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使建筑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建筑设计中选配色彩时 首先要视建筑物的性质而定,其次是考虑光线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再次是处理好色相、明度、 纯度和色彩冷暖之间的关系。配色时按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空间的使用性质采用同种色、邻近色、 对比色进行搭配,遵守协调统一的原则。选配色彩时要注意同种色彩在不同的光线下面有不同的 表现。一般来说像严肃理性的场所采用纯度和明度相对低的色彩作为主色调,通常采用同种色和 邻近色对比。医疗机构建筑色彩的选配以高明度的冷色调为主,能让医患人员感觉干净和轻松, 确保医疗操作的高准确率。活跃的娱乐空间可采用强对比配色方式,银行、证券公司

10、等金融建筑 的色彩选配上要注意避免轻浮和花哨,容易让人产生不信赖感。3.4 质感和细节 材料的质地会给建筑产生坚固、灵巧、硬朗、柔软、精致、粗犷、冷暖等感觉。在建筑选材 上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施工难易程度,耐久性,保温隔热等因素以外,重点还要考虑不同材料的质 地给受众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粗糙的素混凝土可以产生粗犷和厚重的感觉,钢结构 和玻璃幕墙会产生科技与理性感,悬索结构会产生灵巧感。材质的选择也要讲究统一的原则,应 以一到两种作为主要的统领性材料,再配以其他的材料作为点缀,切不可无节制地选择各类材料 进行无序搭配。3.5 装饰元素的应用 装饰元素能提高建筑外观和空间的文化艺术特质。为表

11、达建筑物的文化艺术情趣,采用不同 民族和地域的造型元素,能让人们感受到他所传递的象征意义。如古罗马的柱式作为一种特定的 建筑符号,会让人感受到欧洲古典主义建筑所书写的石头史诗及古典美学对比例的崇尚。少数民 族的图腾应用于建筑上时,他的标识性会使受众对他们的文化产生神秘感。在建筑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把握建筑审美的规律,并将其在建筑设计中表达应用, 即可以满足大众理性审美需要,又可表达出建筑的个性。由于建筑审美的不确定性和审美理念 的多元化,设计和实施方式不可能在本文中全面阐述,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为我们的建 筑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惊喜。参考文献:1王莉莉浅谈建筑设计的艺术共性与特性J 包装世界,2011,042徐晓燕浅谈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x3王受之世界现代艺术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第1版)作者简介:姚志奇 男 1977-10 云南嵩明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在读硕士,昆 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艺术设计及教学工作 白 旭男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