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6008621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考纲要求】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因素。2、勒夏特列原理及化学平衡的应用。3、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释反应进行程度及平衡移动方向。【考情分析】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化反应速率与化平衡类试题时高考的必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也有与大题结合形式。通常考查化反应反应速率及计算,影响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平衡的建立及移动,化平衡常数,化平衡相关计算,化反应速率与化平衡图像问题等。近几年的考查中均出现新的情

2、境,结合等效平衡思想进行分析,相对难度较大。【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一、知识梳理1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常根据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快慢来粗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2影响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2)外因浓度:浓度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反应速率不变。温度: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一般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大2

3、4倍。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它对某一反应或某种反应起催化作用,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但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其他因素:光、颗粒大小、溶剂等。二、典例分析例1. 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CO(g)H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2)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

4、(56)_(填“”“”或“”)v(1516),原因是_。【答案】 (1)v(56)v(23)v(1213)(2)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解析: (1)平均反应速率vc/t,而瞬时速率是指某时刻的反应速率。这里比较的是平均速率,因23 min、1213 min的浓度变化c为0,故平均反应速率为0;56 min时浓度变化c不等于0,故其平均速率最大,则有v(56)v(23)v(1213)。(2)由图像可知,反应在4 min时升高温度,第7 min时达到平衡,第10 min时移走CO,平衡正向移动,12 min时达到平衡,在第14 min时扩大反应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1

5、6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在56 min和1516 min时反应温度相同,而56 min 时反应物COCl2的浓度大于1516 min时的浓度,故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56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1516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例2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在060 s 时间段,N2O4 的浓度由 0.100 molL1 变为 0.040 molL1,反应速率v(N2O4)为_molL1s1。【答案】 0.001 0 ;解析: 在060 s时间段,N2O4的浓度由0.100 molL1变为0.040 molL1,则有t60

6、 s,c(N2O4)0.100 molL10.040 molL10.060 molL1,则该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为v(N2O4)c(N2O4)/t(0.060 molL1)/60 s0.001 0 molL1s1。三、方法总结1单一变量控制法(1)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变一定多”。(2)与单一变量控制法类似的还有对照实验法,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2解表格多数据题目的方法表格中通常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围绕研究主题,给出实验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条件以及实验数据。因此解题时首先要看清纵、横标目

7、所表示的含义,以变量和不变量为两条线索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变化规律。四、特别提醒(1)化反应过程的实质: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是化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能发生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能量较高的分子叫活化分子。只有活化分子之间采取合适的取向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2)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还有像反应颗粒(固体)的大小、光、波等对化反应速率也有影响)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变化与活化分子的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及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催化剂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压强、浓度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考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计

8、算一、 知识梳理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它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v(B)。用上式进行某物质反应速率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浓度变化只适应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2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3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4对于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当达到平衡时,净速率为零。二、 典例探究例3. 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代表同一反应速率的是()vN2

9、0.3 molL1min1vNH30.9 molL1min1vH20.015 molL1s1vH22.25 molL1min1A B C D【解析】B先将进行单位变换为:0.9 molL1min1,根据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比,即:v(N2)v(H2)v(NH3)132,得代表同一反应速率,所以B项正确。三、 方法总结判断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1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数值会因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不同而不同,要比较其在不同时间段内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必须将化学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再进行比

10、较。2换算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方程式为mA(g)nB(g)=pC(g)的反应中,其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满足关系:v(A)v(B)v(C)mnp。考点三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一、 知识梳理1. 化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1) 根据化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 根据化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2.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是否达到平衡可以归纳如下表:化学反应m

11、A(g)nB(g)pC(g)qD(g)是否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v(正)v(逆)平衡v(A)v(B)v(C)v(D)mnpq 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q mol D,即叙述的都是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其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

12、,且mnpq平衡其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npq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平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二、 典例探究例4. 工业上在合成塔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HQ kJ mol1,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容器的压强不变DH值不变答案:C 【解析】A项中均指正反应速率,所以错误;B项中由于反应物

13、、生成物均为气体,且体积不变,因此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所以错误;C项中容器的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所以正确;D项中H值是固定值,不论是否达到平衡均不改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所以错误。三、 方法总结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1“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四、 特别提醒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

14、量数之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为不论是否达到平衡,该关系一定存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为此条件并不能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了。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一定是平衡状态。考点四 平衡的移动一、知识梳理1. 化平衡移动2. 影响化平衡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化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

15、数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3.化学平衡图像问题(1)以反应mA(g)+nB(g)pC(g)+qD(g),m+np+q且H0为例 vt图象: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正)、(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ct图象: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

16、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cp(T)图象: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数值大”)(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二、典例探究例5.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t/2550100Kw/10141.015.4755.0A. B.c(氨水)/ (molL1)0.10.01pH11.110.6 D

17、.【答案】CA项中2NO2N2O4受温度的影响;B项中H2OHOH,水的电离平衡受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Kw;C项为MnO2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符合题意;D项是浓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例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 x 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答案】A

18、解析:由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质量增加,因是恒容密闭容器,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A项正确;当增加CO的物质的量时,由于反应前气体的计量数小于反应后气体的计量数,因此CO的转化率降低,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B项错误;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C项错误;MgSO4为固体,增加其质量,化学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增大,D项错误。三、特别提醒(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没影响。(2)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19、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5)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于改变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A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同理,若改变的是温度、压强等,其变化也相似。考点五 平衡常

20、数 转化率一、知识梳理1. 化学平衡常数(1)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注意: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状态全是气态,c(A)、c(B)、c(C)、c(D)均为平衡时的浓度b当反应混合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时,他们的浓度是一个常数,不写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例如,反应在高温下 Fe3O4(s) + 4H2 3Fe(s) + 4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2)平衡常数K值的特征:K值的大小与浓度、压强和是否使

21、用催化剂无关即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不论起始浓度(或压强)和平衡浓度(或压强)如何,也不论是否使用催化剂,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均相同。K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不变时,K值不变(而不论反应体系的浓度或压强如何变化);温度不同时,K值不同因此,在使用平衡常数K值时,必须指明反应温度(3)平衡常数表达式K值的意义: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将某一时刻时的生成物的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乘积,与某一时刻时的反应物的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乘积之比值,叫做浓度商,用Q表示即:当QK时,体系达平衡状态;当QK,为使Q等于K,则分子(生成物

22、浓度的乘积)应增大,分母(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应减小,因此反应自左向右(正反应方向)进行,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理,当QK时,则反应自右向左(逆反应方向)进行,直至到达平衡状态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K值越小,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2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100%3. 反应物用量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A(g) bB(g) + cC(g),则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A的平衡转化率究竟如何变化,要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相对大小如:若ab+c,则A的转化率不变;若ab+c,则

23、A的转化率增大;若ab+c,则A的转化率减小(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如aA(g) + bB(g) cC(g) + dD(g)则:若只增加反应物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与B的量,A、B的转化率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a当a+bc+d时,A、B的转化率都不变;b当a+bc+d时,A、B的转化率都增大;c当a+bc+d时,A、B的转化率都减小4. 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有两种类型:mA(g)+ nB(g) pC(g)+ qD(g):类恒温恒容:若m + n p + q,只要“极限转换”后,与原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相等,就可以达

24、到相同平衡状态。若m + n = p + q,只要“极限转换”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类恒温恒压:只要“极限转换”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可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二、典例探究例7.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n(X)n(Y)n(M)7000.400.100.0908000.100.400.0808000.200.30a9000.100.15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

25、0至5 min 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min)B实验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C实验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中,达到平衡时,b0.060【解析】C可逆反应: X(g)Y(g)M(g)N(g)。v(N)v(M)0.050 mol/(10 L5 min)1.0103 mol/(Lmin),A错误;K1,B错误;实验中,由平衡常数K1,得a0.12,X转化率为60%,C正确;由实验可知升温K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900 时X的转化率小于60%,b0.060,D错误。例8.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

26、5(g)4NO2(g)O2(g)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s05001 0001 500c(N2O5)/molL15.003.522.502.5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温度下,500 s时O2的浓度为0.74 molL1B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再平衡时c(N2O5)5.00 molL1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0.5【答案】C 解析:500 s内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5.00 molL13.52 mo

27、lL11.48 molL1,O2的浓度为0.74 molL1,A正确;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相当于增加压强,平衡左移,则c(N2O5)5.00 molL1,B正确;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若T1T2,由T1T2,相当于是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K2减小,应为K1K2,C错误; 2N2O5(g)4NO2(g)O2(g)起始浓度(molL1) 5.00 0 0转化浓度(molL1) 2.50 5.00 1.25平衡浓度(molL1) 2.50 5.00 1.25K1c4(NO2)c(O2)/c2(N2O5)(5.00)41.25/(2.50)21

28、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2.50/5.00100%50%,D正确。三、方法总结1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抓住“三量一态”。“三量”即起始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变化量、平衡量;“一态”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状态,要明确平衡状态时混合物的各组分及相关物质的相关量(体积、浓度、物质的量)。2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例如:对于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b,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mx。mA(g)nB(g)pC(g)qD(g)n(起始):ab00n(变化):mxnx pxqxn(平衡):amx bnxpxqx【课堂小结】1.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及计算。2.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及移动3.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及计算。【课后作业】专题八练习【教学反思】化反应速率和化平衡属于必考内容。任何化反应都涉及到快慢的问题,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和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都要认真考虑反应进行的快慢及改变的方法如何,所以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本部分的题目。在命题中出现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同一个问题可能从不同角度来考查,所以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在复习要着重培养的。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