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5979539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 明确目标1、 学习目标:了解传统文化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表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二、预习案(自主学习)(一) 教材助读1、传统文化面面观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的文化。没有文化的_,就没有文化的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和_产生持久的影响。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

2、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 、 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_、_、_和_。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和_,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具有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传统文化具有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_作用。3、取其精华

3、,去其糟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_,克服传统文化的_,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白己自由金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_ , _”,_,_。(二) 预习自测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 )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 B C D2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

4、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 )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 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A B C D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下列具有继承性的是( )传统思想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A B C D4我国很多地区普遍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

5、,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 探究案(合作探究)(一) 质疑探究探究一: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探究三: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探究四:

6、如今全国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对此,老师、家长、专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有的老师认为: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可以长期发挥作用。有的家长认为:读经占用正常课程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专家认为:开设“国学”课程束缚学生的天性,四书五经中不少糟粕的东西,与现代文明进步背道而驰。(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2)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二) 我的知识网络图(三) 当堂检测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和其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有关专家

7、估计,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抢救的话,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间传统文化将化为乌有。据此回答12题。1这里所指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指(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艺术 D传统思想2建国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国家为保护民族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文化部直接领导并主持完成的民族民间的文化十大集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为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者期待已久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已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入了立法程序。但是,我们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已经取得的成绩与亟待抢救的民族文化资源相比,还相去甚远。现在,“死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已不是个别现象。如不加紧抢救,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就会

8、失传,我们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之所以要特别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点B传统文化是现代建设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民族文化的积累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并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之前,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而到了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发生了冲突,最后达到融合。据此回答34题。3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

9、的先进性必须 ( )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4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 )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A B. C D.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四、 训练案1.传统文化是指:(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历史烙印

10、的文化 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 A. B. C. D.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说明文化具有:( )A积累性 B稳定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结构体系独特 艺术造型优美 艺术装饰丰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4.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传统习俗 北京故宫、长城 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论语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延安宝塔A. B. C. D.5.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11、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鲜明渗透性6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7.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应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

12、的变迁 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 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A. B. C. D.8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 正确的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文化具有继承性A B C D9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地重要节日。在这一天

13、,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地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地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依据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0.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入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1.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民族文化。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