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古文的整理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597656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些古文的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些古文的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些古文的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些古文的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些古文的整理(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P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称诗 或“诗三百”,全书分“风”、“雅”、“颂”三部分。中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在艺术上,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 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问题:对伊人的理解,结合谈谈诗歌的主题“伊人”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2、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 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 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超越与象征-这里主人公所要追寻的对象由于不确定而似乎不再是具体的人物,而成为种具有巨大覆盖面的美好的事物。这种追寻,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诗意解读几种1、讽刺说:汉代毛诗序“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3、2、诗意不定说:宋代朱熹作诗序辨说指斥毛诗序穿凿附会,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3、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的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4、怀人说:清代学者汪凤梧:“兼葭,怀人之作也。秦之贤者抱道而隐,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 靡由,故以兼葭起兴而怀之,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庶几一遇之也。”是一首描写主人公怀友访旧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5、求爱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琼瑶窗外主题曲在水一方爱情诗歌。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

4、这首诗翻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 the lover”,主题句是“ where is sheso sheen。6、朦胧诗说:陈子展:“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林兴宅:“兼葭所表现的企恋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 “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构成了审美的境界。当代作家韩少华:“也许,我所企慕的文学中的美质与佳境,正如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永远可望而不可即。”楚文化的艺术: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楚辞浪漫主义风格,美政”理想:

5、“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 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山鬼用象征手法写自己人格。(海霞姐木有要求)楚辞章句所载共二十五篇:记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予指湘君)。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陌上桑第一段:如何表现罗敷美貌: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环境美来烘托)。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 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采桑工具之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

6、(头上珠饰、服饰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描写)。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 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 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看课后简析:(ppt)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 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

7、乐观气息, 结尾带有喜剧色彩。古诗十九首古诗:魏晋以来人们对从汉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定的文人五言诗的泛称。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收录汉末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十九首。自此,“古诗十九首”成为专有名词,代表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及成熟。大约为东汉末年一群无名文人所作。南朝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咏史左思两晋时代的门阀制度:西晋著名文学家。作品背景:两晋时代的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借咏史以咏怀,托古讽今,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与不平。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

8、不伟,白首不见招。登池上楼谢灵运: 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对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颜色美、动态美、生机美。变:听觉美:禽鸟声音变化 T鸣禽种类的变化 T季节的变化课后简析:在这光影交错之中,绿色的小草在碧波荡漾的水边悄悄的生长, 而发满新芽的柳 树上,各种新奇的鸟儿婉转的鸣叫。作者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述,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 满和谐升级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久离自然(久病之后)后突然重逢的欣喜。“造语天然,情景可画,有声有色”。造语清新、对偶工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王若虚滹南诗话西洲曲南朝乐府忆梅下西洲,折梅寄

9、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结合曲子谈谈南朝民歌艺术特色: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1)委婉缠绵、清新自然。(2)双关隐语。丰富联想,含蓄委婉。“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 布匹的“匹” 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

10、成双关。“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3)托物抒情(4)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篇幅短 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民歌的内容:男女恋情的情歌。西洲曲读讲1题解:情歌。季节变换,深切思念。情调缠绵悱恻,隐约朦胧之美。3、艺术特色(1 )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一折、一穿、一梳一一随意,痴心,思念之深心境。“露”一一急切、害羞少女情怀。“开莲”一一焦急之情,无法抑制。掩人耳目,借故出门采莲。巧妙刻画微妙心理,爱情赤诚之心。(2 )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仰头

11、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吴声歌子夜四时歌)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 “莲 心”即“怜心”。“彻底红”:红得透彻,赤诚坚贞,语意双关。 “飞鸿”:鸿雁可传情, 却没 有传来情人音讯,极写相思之深。 “海水” “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3 )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折梅”,穿“单衫”,“伯劳飞”,“采红莲”,“弄莲子”,“望飞鸿”。季节变换,条 理井然,时序渐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充满感情。(4 )蝉联而下,巧“接字”钩接(又称连珠格)的修辞手法。环环相扣,接字成篇,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节奏和谐,优美动听。(5)抒情声情摇曳。情深、情痴。“声情摇曳而纡回”(古诗归)“摇曳无

12、穷,情味愈出”(古诗源)。音节和谐流畅,四句一韵,节奏迂徐、委婉,与诗风协调一致。形成一种回环婉转的旋律, 造成特殊的音韵之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

13、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逐句分析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点题:着力烘托明月之夜海上涨潮时分之总体景象、气势诗人视野由江到海,由近及远。诗一开始先点出春、江、月三字,但“潮水连海平”,已经把江与大海连接起来了。 “平”字,言春江水势浩大,入海处江面宽阔,大海涨潮又返涌入 江口,于是海江相连,水面与海岸、江岸齐平,江海一体,写景极壮阔。海上明月共潮生:此处不用“升”,升起,

14、只能指明月,不能指海潮;用“生”,言生成,出现。明月的出现与海潮的出现相互映照、相互烘托,共同生成了一种奇特阔大的景象。而且,“生”字更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给明月和海潮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滟滟,水面闪光,水波漫溢之貌。随波,实际上是写月逐渐升高,月光随海波扩展、海波随月光涌动。千万里:诗人借助想象力,使视线由海面随江面向极其广阔的空间扩展。然而,“千万里”仍然不足以言其阔大,又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感受。“何处春江无月明”,既言月光普照,又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感受。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特写手法,多角度渲染、衬托月夜之皎洁芳甸,遍生花草的平野。月光投射到芳甸中

15、花草林木的枝叶上,仿佛撒上了一层雪珠儿。由 远景到近景的流动性特写,以小见大。以局部的特写、以月光下花草枝叶那种奇妙的视觉效 果,衬托月光的皎洁。画面构图是从扩大的面聚焦到宛转的线,再到点(芳甸,花林枝叶上 的雪珠)。空里流霜不觉飞:空,言月光之皎洁、水天之澄澈。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好像下雪一样,所以常说“飞霜”;又因为霜随月光泻下,所以称为“流霜”。这还是反复描写月光之晶莹可爱。汀上白沙看不见:汀,水边平地、小洲。在如此皎洁的月光下,月光与白沙相互映照,不可 分辨。这也是映衬手法。一写上(空里),一写下(汀上)。天地上下一片洁白,似乳汁、若白沙、如梦乡,一切都净化了,最能使人伤感,使

16、人作深邃的人生哲学思考,所以,自然而 然地引出下一段。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由中天孤月引发出时空无限之思考时间推移,月到中天更加皎洁,江天一色无纤尘,唯见孤月一轮(月圆如车轮)。这似乎是一个天真而幼稚的问题,也是个永无答案的设问。但古今诗人、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短暂的人生如何寄托于无穷的时空中, 这正是过去和未来所有诗人、 思想 家要永远探询和苦恼的问题。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疑问转为感慨,运用议论手法个人之生短暂,但循环延续之人类却无穷; 人生变化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在人的眼中, 江

17、月却永远不变。江边空中之孤月,年年如此,俯视人间,好像在默默地等待着什么人,江中流水随时光默默逝去,如孔子之感慨。此两句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联想到思妇的期待。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过渡段:人生本来酒短暂,更何况大半时光相别离?以一片白云飘荡而去,自然联想到游子的飘荡。浦,水口,江水分叉之处,当然也是商旅之人乘舟分道远去之处,加上浦口浓茂的枫叶更增添了离愁别恨。扁舟,小舟,游子乘着一叶小舟四处飘荡。楼上佳人本来已经愁绪满怀,偏又加上明月满楼。 真所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上句泛指游子,下句泛指思妇,两

18、地相思,一种离愁。以问句领起下一段,因为游子、思妇太普遍。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由普遍聚焦到个别,专借思妇之情烘托人生短暂,时光易失用曹植七哀诗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月徘徊:缓慢移动,若有所思,实乃楼上人长夜难眠时的独特感受。“应”,想必,猜想同情之辞。明月偏偏照在离人的梳妆台上,更加恼人,因为“女为悦己者容”。玉户,闺阁之门。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洒在捣衣砧上,拂拭而后它又来。月本无 情,此乃强化思妇心理感受,类似李清照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

19、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从思妇强烈的心理感受着笔,进一步抒发相望而不得相见的愁思 两人异地共望一轮孤月, 却千里阻隔难通音讯,彼此的声声呼唤无法听到。思念至极,忽发痴想:愿意追随着月光得以照见你的身影,投入你的怀抱。天高地阔,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善于深水潜游的鱼龙也只能使泛起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面前。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写梦中的愁怨,极言思念之迫切潭,江湾静而深之处,闲,闲愁。李清照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大好春光,花容月貌,都付于不尽流水。苦苦思念中,春光又过半,你还是不见归来。由思而 生怨

20、。“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江水不停地奔流,时光不惜地逝去,又一个不眠之夜就要 过去,月落西天,连借月光寄托相思之情也不可能了。梦境与现实都是如此。日有所思,夜 有所梦。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夜将尽,相思无限天已快亮了,西沉的明月渐渐掩藏在海雾之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潇湘,水名,在 今湖南省。各自代表天南地北,相距千万里,故曰“无限路”,离别相思之人相距遥远;然而,越遥远就越思念。既然相距千万里,能有几人乘着今晚的月光归来呢?摇情,落月晃动,江水摇荡,思妇泪眼朦胧,满怀愁情随落月、江水而摇荡,充满了浩淼无边的江海,充满了倒映入江的密林。

21、诗歌以月升开篇,以月落结束。但最后一句情景交融的诗句,使离人的愁情更加浓重, 余味无穷。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 觉。全诗先写了景物美,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再写哲理美,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最后写情感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

22、对幸福的憧憬。诗中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 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这首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 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 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 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 一高悬一西斜一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 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 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23、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与一体,凭借 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把对游子和思妇的同情心扩大起来, 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 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迷离的艺术氛围中,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读者去探索其中美的真谛。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情感意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一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空间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一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一杜甫旅夜抒怀时间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一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一李白把酒问月萧萧沈从文艺术特点:1小说散文化、诗化。2、风俗描写、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3、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4、小说结构简洁、平实而又富于变化;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5、浓浓的地方色彩,淡淡的时代投影。“女学生”的意义: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女学生

25、。当时在兵荒马乱之日,读书人寥寥无几, 更别提女学生了。作为乡下人,都对女学生这个概念懵懵懂懂。在他们眼里,所谓女学生, 就是 不做事,整天玩,可以随便与人睡觉“让人羡慕天之骄子与这种形容画上等号,不由得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可这也看出乡下人对于这个群体的轻蔑与暗地里的些许歆羡 。虽然萧萧被大家捉弄,说要让她当女学生时,她大叫”我不作女学生,可后来梦见与女学生们并排走路,可见她对于这个群体的憧憬。她们不循规蹈矩,出着超出常人能够理解的手牌(比 如不留辫子,身穿洋装,以及被夸张化了的娱乐生活),暗意这对于传统制度的反抗与挣扎。 通过对萧萧在闯祸后想加入女学生们的描述,沈从文是否在暗示,教育是开蒙智慧

26、,铲出愚昧的金钥匙;只有教育才能使人突破数千年来传统道德对于我们的约影响。然而,这个群体却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纯朴世界格格不入,而且两者绝无结合可能。在道德的约束下, 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学生们不见得像乡下人们一样,接受得了这个荒谬的事件 。或者,沈从 文在暗示,教育已经无法拯救人们传统的愚昧,只有心无杂念,拥有朴实农风的乡下人才 能看开一切,这一切沈从文并没有明确地从书面转达给我们,而是要靠我们自己推测与理解Ppt: 1、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小说的张力),与萧萧不同的人生道路 的对比,她们暗示着对于制度的自觉的 反省与反抗的力量。2、应该还有隐含着一种沉痛与疑问,封 建根深蒂固,庄稼

27、人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却又有质朴的生机。而女学生”出现于庄稼人的笑料里,给我们一个反省。他们对新事物的愚昧无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认识,这也从某个层面反映新文化浪潮没有深入到农村,忽略了农民这一群体。教育使人脱离蒙昧,从而人能够对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对抗的能力,这同样适用于农民。3、带来对童养媳制度、对女性地位的沉思。一种轮回中新的变数“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 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 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 1957年新的结尾)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

28、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chu m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 )旆 (p可逶(w可迤(y i)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f百),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0)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 i)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 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 1、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 2、诗风相近战败的原因:1、

29、出师不可一世2、将军荒淫轻敌 3、士兵痛苦(1)相思之苦(2)环境艰险 主旨:颂扬战士,讽刺将领“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表现手法:鲜明的对比,士兵勇敢、献身,讥刺冒进贪功的汉将。”将军腐败无能,古今对比加强讽刺“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征夫思妇,错综相对,加深离别之苦。“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苦难与崇高的对比,加强讽刺。注释: 横行:纵横驰骋,扫荡敌寇; 非常:特别,格外;赐颜色:器重,厚加礼遇; 逶迤:连绵不

30、 断的样子;身当:身受;恩遇:皇帝的恩德和优厚待遇; 恒:常常,总是;寒声句:夜晚军营戒备森然,寒风中不是传来刁斗的声音;刁斗:古代军中值宿巡更时敲击的铜器,白天用来煮饭。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重叠,长句式的作用: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一触即发、发不可止。2、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心情苦闷转到朗爽。3、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分写主客双方,自比小谢,流露出自信。4、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31、愁更愁。”-飞动健举,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抽刀断水”,力图摆脱精神苦闷。5、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摆脱烦忧的出路。 情感: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洒脱。注释:蓬莱”二句: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自己的诗歌像小谢一样清新秀发。蓬莱文章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小谢:谢眺。散发弄扁舟:避世隐居。古人束发戴冠,散发即脱去簪缨,不受约束之意。弄扁舟,驾小舟 返游于江湖之上。史记.货殖列传:“范既雪会稽之耻,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盛唐诗歌:山水诗、边塞诗、李白 1、雄健的风骨、高远的意境、天然的自然美。2、多样的风格和流派。“

32、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高棅唐诗品汇总序)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3、诗歌形式多样。“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 3 )。殷璠“神来、气来、情来”。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生平:1、漫游时期2、长安时期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 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漂泊西南时期内容:1、早期作品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关心时事,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作诗史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

33、气;萧飒哀残;悲哀中有热烈。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眼前景: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心中情:阴沉压抑、动荡不安。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 )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 年又留居夔州,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开”字双关:菊花开,泪眼随之开;“系”字双关:船停系不发;心牵系不忘故乡。“孤舟”:漂泊流浪的意象物。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捣衣声:单调悠长增添愁绪; “催刀尺”、“急暮砧”:焦急、忧伤 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浓烈的悲剧意识;顿挫,对悲剧意识的超越。浣溪沙晏殊,字同叔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34、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情感:伤春怀人。去年不再,人事不同,无可奈何。蕴含哲理:“夕阳”、“落花”: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年华的流逝和爱情的失落,体现对 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体悟。重现中的变化、消逝中的重现。基调:闲静中淡淡的寂寥、惆怅与哀愁。踏莎行欧阳修,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 居士。卒谥文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境。内容:离情相思之情

35、。上阕: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阕:思妇在家室的离愁。 艺术手法:(1 )托物兴怀梅(以梅寄相思)、柳(柳象征依依不舍之情)、草(草牵动离愁别绪)乐景哀情,寄寓离情别绪。(2 )巧于设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以不断之春水写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刻划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3 )逐层深化“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思绪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栏倚。”-行人对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危楼”、“阑干”,暗示立足既高,游目必远。注释:候馆梅残:太平御览卷九七 0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

36、一枝春,”这里用此典故,以寓相思之情。候馆,旅馆。草薰风暖:语本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熏,香气;征辔:出征之马的缰绳;辔:马缰。定风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把儒、释、道有机结合起来。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1、改革派当政时(宋神宗、王安石)1069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蜇龙知”咏桧2、保守派当政时(高太后、司马光)1085年,杭州一一颍州一一扬州一一定州3、 新党当政(哲宗)1093年,广东惠州一一海南儋州 4、宋徽宗即位1100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次年,病逝于江苏常

37、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词作于谪居到黄州第三年(元丰五年1082年)的春天。 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外物不足萦怀。吟啸,吟诗长啸。闲庭信步,气度从容,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主要指心情轻松。: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胡云翼宋词选)-在逆境中看到曙光,旷达 。3、一蓑烟雨任平生。-退隐于江湖。烟雨“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感悟和反思:“归去”并非外在“身”的退隐,而是内在

38、“心”的退隐。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心态平和宁静。艺术表现特点:写眼前景,想心中事,隐喻寄托。眼前景(自然风雨),心中事(政治风雨)人生哲理、处世态度: 遇祸不惊,气度从容,笑对苍茫。超然得失,不牵忧乐,冲淡平和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一连串的变故(国难、家愁、情愁),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永遇乐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悲凉的生活。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三个疑问句的作用:晴朗的元宵,人在何处?-孤身流落 春色很浓,而春意知几许?-垂暮之年元宵佳节岂无

39、风雨?-世事难料的疑惧心理。飘泊者饱受创伤的心灵,晚年的心境。2、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三五原指农历十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是富贵人家享有的;济楚指整齐端丽。 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3、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今昔对比。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词坛飞将军”之称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派。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这首词作于任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借登临之际而抒悲愤。上片写景抒情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40、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水:阔达气势,秋季特点。山:“献愁供恨”,移情及物。2、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闲置身旁,无处用武,烘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干拍遍: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显现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愤恨。“无人会、登临意”:慨叹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直抒胸臆,选用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下片直接言志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

41、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晋书张翰传 )三国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叫他睡下床。刘备说: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 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 )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像张翰、许汜,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 ,桓温北征,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惜时光逝去,人和树木一样愁风愁雨苍老了。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前期,“兼济天下”,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喻诗。后期,贬为江州司马使他向佛道思想靠近。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 有白氏长

42、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首。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 是情感的核心。恨是遗憾、悔恨、沉痛。第一部分:皇帝重色,杨氏得宠,鸡犬升天。一一恨之内因第二部分:杨女之死恨之直因,皇之长恨第三部分: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一点明题旨(1)讽喻说a、讽刺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第一部分反复渲染讽刺,暗示。迷色误国是安史之乱的根源。“汉皇重色思倾国”,揭示了故事的悲剧。b、对绵绵长恨的描绘,突出双方的悲苦,曲折讽刺荒淫误国而终尝苦果。(2)爱情说刻骨铭心的爱情,永难消解的长恨a、极力铺写玄宗的寂寞伤感的情怀。1、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

43、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凄凉与落寞。一一悲景烘托悲思2、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山”青” 水“碧”一一乐景哀情;行宫月色,雨夜铃声一一哀景哀情3、“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 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乐中写悲,愈见情悲。4、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 娥老。”白日,物是人非。5、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44、。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夜晚,情思萦绕难以入睡。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寻觅和黯然神伤。b、杨妃成为净化了的理想女神1、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容貌娇美似梨花,泪珠晶莹如春雨。天生丽质和涕泪愁容的万种风情。2、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托物给玄宗,又重申盟誓。忠于爱情,矢志不渝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3)双重主题说对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明显讽刺,对爱情悲剧赋予深切同情。前半是写致“恨”之因,后半是写“长恨”本身。雪

45、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大堰河、向太阳、北方等,“中国诗坛泰斗”。解放前,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时局的严峻、心境的沉重和天气的寒冷第一部分(第1节):悲怆凄凉的情境。(全诗的基调)第二部分(2-5节):个人与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第三部分(6-8节):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忧郁。(典型)第四部分 (9-11节):战争带来的苦难之深重、漫长。(概括)第五部分(12-13节):对祖国的爱和忧虑。全诗表达了诗人 侵略战争使人民蒙受的苦难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思想内容剖析:(一)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1、渲染忧郁的气氛2、选择典型的形象(二)诗人把自己与人民维系在一起,把苦难写得更深刻

46、真切。“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诗人的赤子情怀, 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真挚的爱,期望中华民族在危险时刻站立起来。 没有灯光的晚上暗喻旧中国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温暖表示深挚的爱,一种力量。写作特点:1 形象鲜明,富有画面感。(1 )冒雪赶车的农夫-无家可归(2 )乌蓬船里的少妇-死亡的恐怖(3 )家中年老的母亲-“不知明天”如何(4) 拥挤绝望的垦植者 向天乞援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呈现出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2 运用多种手法(1) 象征手法。“雪”“风”、“寒冷”的象征意义及作用。“雪”:战争、灾难,“风”、“寒冷”:当时中国环境的险恶。(2) 反复手法,“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现四次,是贯穿全诗的线索,突出主题,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3.语言清新自然,具有节奏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