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595350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2节商鞅变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节商鞅变法学习目标: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重点: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2难点:如何理解商鞅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教材整理1商鞅变法前的秦国1秦穆公时,秦国已成为一个诸侯大国,向东发展受挫后,转而向西发展。2秦国毕竟处于偏僻之地,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3秦献公即位后,实行改革,便于向东拓展。4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彻底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于是发出求贤令,将商鞅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深度点拨商鞅为什么能成为

2、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因素: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教材整理2商鞅变法1第一次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统治。整肃吏治,禁绝私门请托和游说求官的钻营活动。(3)作用:使秦国社会风气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2第二次变法(1)时间:公元前350年。(2)内容“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从法律上维护了土地私有制。改革赋税制度,按户口征收户赋和口赋。统一

3、秦国的度量衡。普及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秦国风俗,实行男女别居。(3)作用:增强了秦国实力,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东方六国的兼并战争。深度点拨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的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力量弱小,秦孝公想改变落后局面,招募商鞅到秦国帮助其变法。2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革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

4、,巩固地主阶级政权。3重农抑商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探究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史 料解 读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抓住“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等关键信息分析变法的特点;“不但而且”则说明了变法的重要影响。史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

5、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注意省略号后面的信息。【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提示】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特点?【提示】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史论拓展】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乃至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改革。(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守旧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4)有

6、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所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

7、变法的哪些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规范解答】解答本题时首先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然后再结合材料,对号入座,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商鞅“南门徙木”,确立变法的威信和权威;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商鞅制定严酷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实行的法律过于严苛,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1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

8、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独秦不然”而是“莫不招致四方游士”,这充分说明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答案】A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农业是国家财政的基础,法令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9、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答案】B3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判断变法与改革性质的措施应从经济基础去考虑,备选项中只有D项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故选D项。【答案】D4在秦国,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就搬出了家,另立门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风尚习俗改革【解析】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选D项。【答案】D5(2016长沙高二检测)阅读

10、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解析】第(1)

11、问,三个“低下”是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革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措施。第(2)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而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第(3)问,从“愚民、辱民和穷民”等措施分析可知,法家强调集权,实行严刑酷法等,这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答案】(1)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推行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2)愚民:焚毁诗书;辱民:严刑峻法,连坐制度;穷民:重农

12、抑商。(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35分钟)学业达标1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两次变法,主要原因是()A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B秦孝公招揽人才,富国强兵的愿望C商鞅有强烈的从政愿望D商鞅出身贵族家庭,能力超群【解析】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B项正确。A、C两项仅是商鞅符合秦孝公的需要,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

13、势力,巩固统治【解析】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答案】A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答案】D4“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导致其“怨望”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统一度量衡【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是“宗室贵戚多怨望”,显然是损害了贵族利益的措施,C项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与题意相符。【答案】C5商鞅变法的

14、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答案】D6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 BC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

15、材料,“除井田”可知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民得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

16、)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析】第(1)问,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以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阐释。【答案】(1)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任答三点)历史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2)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0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