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15948725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 ——童年月思乡情(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及点评童年月思乡情【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 受。3.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 怀。【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亲近“诗中之月”1.(回顾本单元关于童年的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故 乡,走近季老童年的那轮月。2.课文题目来自于一句诗(简介月夜忆舍弟)。关于月亮的诗,你还知道 哪些?3.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恨

2、情仇,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点评:立足单元整体,锁定人文主题引入新课,从“诗中之月”多蕴含深情着手,关注“月”的文化内涵,营造氛围,感知作者望月怀远,以写月亮来抒发情 感,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默读课文,明析线索之“月”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读读“自读提示”,这里提示我们阅读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根据“自读提示”默读课文。 提醒学生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以“月” 为线索,写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试着批注。2.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1)指名读。 关注多音字“燕”。(2)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由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迷人

3、的风景? 想起了曾经去过的哪些风景名胜?预设:“烟波浩渺”让你好像到了哪里?“茂林修竹”是怎样的风景? (补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王 羲之兰亭集序)(3)小结:学习词语,联系生活来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积累运用。(4)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同一处月夜美景吗?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分组,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家乡月下的情景、他 乡的望月经历。【点评:发现课文典雅的用词,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积累,从而服务于语言的运用。 再从罗列的词语中,发现课文中“望月”是一根线索,串联起故乡与他乡的经历,令学生初步感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 点。 】三、对比名胜,品味“故乡之月”过渡

4、: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季老的故乡藏着他 童年的往事。1.作者笔下的故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月下的哪些往事和经历令他难忘?2.学生汇报体会到的作者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出与月有关的诗文名胜。出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三潭印月学生交流对这些美景名胜的认知。3.作者写自己的童年经历,引用这些名胜名篇要表达什么?预设: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与之对比,季老家乡的月有些相形见绌, 以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达对家乡的依恋。4.故乡的月夜,哪些往事和经历令作者难忘?预设学生概括出的几件事:

5、场院里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苇坑边看月亮。季老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有哪些感受?通过“乐此不疲”“萌动”等想象作者对幼时故乡生活的赞美。 指导朗读。5.简介作者。季羡林,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 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 , 也是 其散文的独特风格。作者的哪些文字让你感受到他对故乡“真挚朴实”的情感?预设:体会作者注意详略安排、对比突出故乡特点、直接抒情的写法,抒发 对故乡的赞美与依恋。【点评:思维是学习的核心。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作家的巧妙构思:明明故乡是平原,没有高山为底色; 明明

6、故乡仅仅是苇坑,没有洞庭湖、西湖的名声,作者却依然将自己的童年经历与名胜、名篇相比较,引领学生思维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向体悟情感迈进。 从作者写作风格入手,联系课文来揣摩写作特色,促使学生在语言和风格特色之间架构起丝络,促使阅读走向深入。 】四、对比美景,品味“他乡之月”过渡:虽然“山高月小”“三潭映月”名扬天下,童年故乡苇坑边望月才是季老 心头晶莹澄澈的美好回忆。1.梳理一下,除了故乡的月亮外,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这些望月 的经历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1)季老看到过许多地方的月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

7、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 喜欢。指名读,谈自己读这些望月经历的感受。(2)作者采用什么样的写法,令我们感受到不同地点的月夜之美?(变换文字排列如诗,引导发现句式特点,相机引导朗读。 )(3)作者此时望月是什么样的感受? (抓住“美妙绝伦”谈感受,朗读。 )(4)仿写句子:季羡林还可能在哪里看过月亮?出示:在( )的( )。(5)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心中的美景吗?3.在作者居住的朗润园里,月夜又是怎样的? 谈谈哪些文字让你感觉到美。(预设:通过对仗、有节奏的四字词语,感知季老

8、散文浓厚的底蕴。 )在这良辰美景下望月怀远,季老有怎样的感受? (体会“良辰美景”“绝妙”蕴 含的赞美之情)【点评:季羡林先生是语言大师。 回顾他乡望月经历的两段文字,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整齐的语句,典雅的遣词,意境的营造,使文章烙上个人的鲜明特色。 即使是略读课文,也不应忽略其文字魅力,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感受、发 现,获得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4.对比出现故乡苇坑图与各地月景图。 课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为什么花 大量笔墨写他乡之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

9、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根据学生交流总结:作者将他乡的月夜写得越美,越是对比体现出对故土的依恋。 直接抒情,流露出对童年对故乡的依恋。 “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 亮”反复出现,渲染出浓烈的思乡情,体现季老朴实、诚挚的风格。【点评:通过感知作者笔下他乡望月经历的美好,对比出对童年望月经历的赞叹、难忘。 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活动,牵引学生的思绪与作者的情绪合拍,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文字与抒发的情感密切相关。 历数“美妙绝伦”的望月经历,更是凸显作者故乡的生活经历、故乡美好的童年时光在他心中的分量与地位无法替代。从感知语言之美,到体会语言特色,再到尝试运用,学

10、生通过充分的自主阅读、比较、分析、综合去理解语言,触摸作者独特语言方式下涌动的真情,积淀了阅 读经验与言语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向高阶迈进。 】五、对比数字,感悟“童年之月”过渡:作者以“月”为线索,串联起一生的望月经历。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表示年龄变化的词语。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2.汇报发现。3.总结:都说“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而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中,却足以看出童年岁月是季老最美的风景,故土的一草一木令他难以忘怀。冰心奶奶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童年望月的记忆刻骨铭心,所以季羡林老先生 才深情地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什

11、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季羡林先生在去故国中这样写道:我只希望,当我从异邦转回来的时候,我能看到一个一切都不变的故国,一切都不变的故乡,使我感觉不到我曾这样长的时间离开过它,正如从一个短短的 午梦转来一样。离别的日子只是一场梦,他永远走不出童年,永远是苇坑边看月的少年。 请 大家再读结尾。【点评:从易被忽略的数字入手,圈画数字,再对比发现,作者童年在故乡的时光是如此短暂,在他乡异国生活多年,也不敌童年的经历给予他的美好。 通过直观的数字对比,触摸语言与情感完美融合的秘妙。 从作家作品的勾连中,感受课文对故土的眷恋,是与本单元“童年”主题呼应,触发情感的闸门,与课文 作者的情感共振,朗读中表达真实的情感。 】六、对比古今,交流思乡情古往今来,思乡历来是飘在游子心头解不开的云。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 的古诗?学生汇报交流。七、作业课后继续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摘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