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942432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样本(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LS/T 1202- 前 言本标准是在原商业部1991年发布的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试行)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 代替原商业部1991年发布的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国家粮食局粮食行政管理司; 参加起草单位: 南京经济学院、 郑州工程学院、 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辽宁粮食科学研究所、 云南粮油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粮食局、 中国粮油学会。本 标 准 主要起草人:杨国峰、 赵思孟、 杨进、 姚平、 曹毅、 李福君、 于英威。1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 分类、 技术条件、 操作条件和操作与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原粮、 油料及非粉类成品粮、 半成品粮等储藏过程中的机械通风。注: 本标准涉及粮仓建设方面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LS /T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87)商储(粮)字第7号粮油

3、储藏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储粮机械通风aerationf org rains torage一定条件的外界气体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差作用下沿着粮堆中的空隙穿过粮层, 从而改变粮堆内气体介质的参数, 调整粮堆温度、 湿度等, 达到使粮食安全储藏或改进加工工艺品质的目的。3.2 单位通风 f airflow rate每小时每吨粮食的通风体积量, 用q表示,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吨m3/(h. t )。3. 3 总通风 f totala irflow单位时间内经过通风系统的空气总体积量, 用Q总表示,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3.4 通风系统总阻力tot

4、alre sistanceo fa erations ystem气流经过通风系统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 用H总表示, 单位为帕斯卡(Pa)。 3.5 空气途径比airp athr ation空气穿过粮层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 用K表示。4 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包括降温通风、 降水通风、 调质通风和其它功能通风。4.1 降温通风降低储粮的温度.主要用于: a) 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降低粮温; b) 处理发热粮或高温粮; c) 降低机械烘干后粮食温度。4.2 降水通风降低粮食含水率, 提高储粮稳定性。4.3 调质通风在粮食加工前, 向粮堆内通人高湿度的空气, 适当调整粮食水

5、分, 以改进粮食加工工艺品质。4.4 其它功能通风a) 平衡粮堆温度、 湿度, 防止或消除水分转移、 分层和结露; b) 预防高水分粮发热; c) 进行环流熏蒸; d) 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 e) 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5 储粮机械通风的分类5.1 按通风的范围分类5.1.1 整体通风对独立储粮单元(货位)的整体进行通风。5.1.2 局部通风对独立储粮单元(货位)的局部进行通风。5.2 按风网的型式分类5.2.1 地槽通风系统粮仓(货位)地坪之下建有固定槽形通风道的通风系统, 适用于整体通风。5.2.2 地上笼通风系统粮仓(货位)地坪之上敷设笼形通风道的通风系统, 适用于整

6、体通风。5.2.3 移动式通风系统5.2-3. 1 单管通风系统小型通风机与单个扦插式通风管配套, 插人粮堆内进行通风的系统, 适用于局部通风或应急通风。5.2.3.2 多管通风系统一台通风机带有多个扦插式通风管, 插人粮堆内进行通风的系统, 适用于局部通风或应急通风。5.2.4 箱式通风系统在粮堆内预埋箱型空气分配器的负压通风系统, 应结合粮面揭膜方法或配置导风管, 适用于小型房式仓的局部通风或整体通风。5.2.5 径向通风系统筒状空气分配器竖置于粮堆中央, 顶端封闭, 使气流沿径向流动的通风系统, 适用于筒式仓或粮囤通风。5.2.6 夹底通风系统粮仓底部设全开孔底板的通风系统, 适用于小型

7、粮仓的整体通风。5.3 按送风方式分类5. 3.1 压入式通风通风机正压送风, 主要适用于降水通风和粮堆的中、 上层发热降温通风。5. 3.2 吸出式通风通风机负压吸风, 主要适用于降温通风、 调质通风、 预防结露通风等。5.3. 3 压入与吸出相结合式通风a) 在粮堆风网中, 空气输人端由通风机正压送风, 空气输出端由另一台通风机负压吸风, 适用于粮层较厚 、 阻力较大的场合通风; b) 在通风过程中, 一个通风阶段采用压人式通风, 另一阶段采用吸出式通风, 适用于粮层较厚或水分不易平衡条件下的通风。5.3.4 环流通风通风机的空气输人和输出端, 分别与粮堆风网的空气输出端和输人端相联接的循

8、环通风系统, 适用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5.4 按气流方向分类5.4.1 上行式通风外界空气从底部进入粮堆向上流动, 穿过粮层后排出仓外的通风。5.4.2 下行式通风外界空气从粮堆表面进人粮堆向下流动, 穿过粮层后, 由仓底风道排出仓外的通风。5.4.3 横流式通风外界空气从粮堆一侧横流穿过整个或部分粮堆后进人另一侧, 再排出仓外的通风。适用于仓房跨度小于15 m的通风。5.5 按空气温度调节方式分类5.5.1 自然空气通风外界空气不经调节直接送人粮堆的通风。5.5.2 加热空气通风外界空气经适当加热升温后送人粮堆的通风, 主要适用于降水通风。5.5.3 冷却空气通风外界空气经机械制

9、冷后送人粮堆的通风。5.6 按储粮堆装形式分类a) 包装粮堆机械通风;b) 散装粮堆机械通风。5.7 按通风机械设备类型分类5.7.1 离心式通风机通风适用于风网阻力较大状态下的通风。5.7.2 轴流式通风机通风适用于风网阻力较小状态下的通风。其中排风扇通风, 适用于低风压缓速降温通风。5.7.3 混流式通风机通风适用于风网阻力适中状态下的通风, 其风机压力大于轴流式通风机压力5.7.4 谷物冷却机通风适用于环境空气温湿度较高时的冷却通风。6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技术要求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由粮堆、 仓房、 风网、 通风机以及操作控制设备等组成。6.1 风网设计的基本要求6.1.1 风道布置应能满足

10、均匀、 有效通风的要求, 风网工艺宜简单, 阻力小。风网中的弯头应采用多环节形式, 避免使用直角弯头, 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小于风管直径的1.5倍。风网中应尽可能减少弯头、 三通等管件的数量。6.1.2 空气分配系统向粮堆内送风应均匀, 风机静压应能克服通风系统的总阻力, 通人粮堆的风量应能满足通风目的(降温、 降水、 调质等)的需要。排风扇与风道进风口不能在同侧。6.1.3 风道应能承受粮食和机械设备的载荷。通风设备应安全可靠, 操作简便。6.2 风网主要技术参数6.2.1 总通风总通风量Q总由式(1)计算: Q总 = q G = q V r ( 1 )式 中 : Q总 总通风量, 单位为立方米

11、每小时(m3./h); q一 单位通风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吨m3/( ht ) ; G 粮食的质量, 单位为吨(t); V 粮堆的体积, 单位为立方米(m3); R 粮食的容重, 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6.2.2 单位通风量6.2.2.1 以降水为主要目的的通风应根据粮食水分不同, 选择不低于表1所列最低单位通风量。表 1 最低单位通风量表粮食水分/%14161820最低单位通风量/m3/( ht ) 253040606.2.2.2 以降温为主要目的的通风推荐选用以下单位通风量: a) 房式仓或较矮圆仓通风: q20 m3/( ht ) ; 其中低风压缓速降温通风(排风扇通风):

12、q8 m3/( ht ) ; b) 浅圆仓通风: q12 m3/( ht ) ; c) 立筒仓通风: q10 m3/( ht ) 。6.2.2.3 环流熏蒸通风推荐选用单位风量: q4 (亚热带地区: t2-t13 )。t2 粮堆平均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t1 仓外大气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7.1.1.1.2 允许降温通风的湿度条件: 可按两种方法确定降温通风的湿度条件。第一种方法: Ps2 P s1Ps2 即时粮温下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 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 粮食平衡绝对湿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1; P s1 即时大气绝对湿度仁水蒸气分压, 单位为毫米汞柱

13、(mmHg) , 大气绝对湿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 B .1 。注: 1 m mHg=0.133k Pa。第二种方法: RH2 RH1RH2 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 %, 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2 ; RH1 粮堆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 %, 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2。7.1.1.2 粮食水分不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进行降温通风时, 应符合7.1.1.1.1的规定, 对湿度条件不作要求。7.1.2 结束降温通风的条件符合以下条件即应结束降温通风作业: a) t2- t14(亚热带地区t2- t13); b) 粮堆温度梯度1/ m粮层厚度, 粮堆上层与下层温度差: 房式仓3, 浅圆仓一般不大于1

14、0; c) 粮堆水分梯度0.3%水分/m粮层厚度, 粮堆上层与下层水分差1.5%。7.2 降水通风的条件7.2.1 降水通风时粮食水分不应超过以下值: a) 早稻谷:16%(亚热带地区:15%); b) 晚稻谷:18%; c) 玉米:20%(亚热带地区:16%) ; d) 小麦:16%; e) 大豆:18%; f) 油菜籽:10%。7.2.2 允许降水通风的条件7.2.2.1 允许降水通风的温度条件: t2 tl1t2 粮堆平均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tl1 大气露点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大气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1;7.2.2.2 允许降水通风的湿度条件: Ps21 Ps

15、1Ps21 按粮食水分减一个百分点后的水分值和即时大气温度值所查得的平衡绝对湿度, 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 Ps1 即时大气绝对湿度, 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7.2. 3 结束降水通风的条件符合以下规定即应结束降水通风作业: a) 底层压入式通风时, 干燥区前沿移出粮面;底层吸出式通风时, 干燥区前沿移出粮堆底面; b) 粮堆水分梯度0.5 %水分/m粮层厚度; c) 粮堆温度梯度1/m粮层厚度。7.2.4 机械通风以降水为主要目的时, 粮堆高度不宜大于3m。7.3 调质通风的条件7.3.1 允许调质通风的条件7.3.1.1 允许调质通风的温度条件: a) t2 t l1t2 粮

16、堆平均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C); t l1大气露点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C)。b) 通风后粮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该批粮食增加水分后的安全储存温度。7.3.1.2 允许调质通风的湿度条件: Ps22 Ps1Ps22P 按粮食水分增加2.5 个百分点后的水分值和即时大气温度值所查得的平衡绝对湿度, 单位为毫米汞柱 (m m Hg ); Ps1 即时大气绝对湿度, 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7.3.2 结束调质通风的条件符合以下规定即应结束调质通风作业: a) 粮堆水分达到预期值但不得超过安全储存水分; b) 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粮层厚度; c) 粮堆温度梯度1/ m粮层厚度。7.3.3

17、调质通风宜在粮食加工前进行, 粮堆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 m。8 机械通风的操作与管理8.1 通风前的准备工作8.1.1 粮食人仓前要全面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完好, 通风道内不得有积水和异物;地上笼通风道的衔接部位要牢固合缝, 装粮后风网内不得漏人粮食。8.1.2 采用”一机多风道”的平房仓机械通风系统, 应安装风量调节阀, 装粮前将各支风道的风量调节均匀。8.1.3在粮食入仓过程中, 要采取减少自动分级的措施, 并随时检查通风道在粮食人仓过程中的完好情况, 粮食入仓结束后要平整粮面。8.1.4 首次通风前, 应对风网送风均匀性和通风机工作状态进行测定。8.1.5 测定粮食的温度、 水分以及大气的温度

18、、 湿度, 并按照7.1、 7.2、 7.3的规定和附录B给出的方法, 判断能否通风。8.1.6 风机与风道口的联接应使用软连接, 其连接要牢固、 密封; 防止通风机反转;采用移动式通风机进行作业时, 通风机应放置平稳。8.1.7根据通风方式的要求打开或关闭门窗, 以便于气体的交换, 减少通风时仓体的压力载荷或防止气流短路(气流不经过粮堆)。8.1.8 采取揭膜方法进行机械通风时, 在通风前应将薄膜覆盖于粮面上, 通风机运转后, 要检查薄膜的完好情况, 对查出的漏气孔隙要及时贴补。8.1.9 在冷却通风的仓外连接管道部分应采取隔热保温措施。8.2 通风过程的操作与管理8.2.1 机械通风系统的

19、机械和电器的使用管理按现行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8.2.2 多台通风机同时使用时, 应逐台单独启动, 待运转正常后再启动另一台, 严禁几台通风机同时启动; 用于储粮通风作业的通风机不允许直接并联或串联使用。8.2.3 采取吸出式通风作业的, 其通风机出风口要避免直接朝向易损建筑物和人行通道, 必要时在通风机出口处安装散风板以改变气流方向。8.2.4 设备自动停机时, 应先查清原因, 待故障排除后再重新启动;电机升温过高或设备振动剧烈时应立即停机检修;不允许在运转中对通风机及电器设备进行检修。8.2. 5 在通风过程中, 应随时检查记录各部位粮温变化对通风后粮温不下降或下降缓慢的死角部位, 应采取

20、插人导风管、 使用单管或多管通风机组等有效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散热降温处理, 以确保全仓粮温的均匀性。8.2.6 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时, 若出现粮面或局部结露现象, 应继续通风, 必要时辅以粮面或粮堆局部翻动, 使结露现象逐步消失。8.2.7 箱式通风应采用吸出式通风方式, 揭膜要从距风机最远处开始, 每次揭膜距离不超过2m, 并采取埋设导风管和开侧孔的方法以减少通风死角。8.2.8 在通风过程中, 操作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粮情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巡回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3 通风过程的检查要求8.3.1 通风过程中应对门窗的打开和关闭、 通风机的运转和揭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采取吸出式通风还应经常

21、观察通风机出风口是否有异物或粮粒被吸出, 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机处理。8.3.2 通风开始前、 通风进行时和通风结束后的粮情检测项目、 测点和取样点的布置均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8.3.3 检测粮食水分、 温度的时间和要求8.3.3.1 降温通风a) 温度: 每4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 并根据粮温、 粮食水分、 大气温度、 大气湿度的变化, 按照7.1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 每个阶段通风结束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分层设点检测粮食水分。8.3.3.2 降水通风a) 温度: 每8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 并根据粮温、 粮食水分、 大气温度、 大气湿度的变化, 按照7.2规

22、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 每8个小时分层定点测定一次。8.3.3.3 调质通风a) 温度: 每4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 并根据粮温、 粮食水分、 大气温度、 大气湿度的变化, 按照7.3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每隔8个小时测定一次。8.4 通风结束后的管理8.4.1 关闭门窗, 用防潮、 隔热物料封闭风道口, 在气温回升前做好粮堆的隔热密封工作。8.4.2 通风结束后对移动式通风设备应进行检修、 保养和防腐处理并妥善保管, 以备再用。8.4.3 按附录C的方法评估本次通风的单位能耗, 并按表C.1的格式详细填写储粮机械通风作业记录卡。8.5 对操作管理人员的要求8.

23、5.1 机械通风的操作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机电设备使用、 维修和储粮机械通风专业知识,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并保持相对稳定。8.5.2 机械通风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应根据国家粮食局有关规定, 由省级粮食部门组织进行, 操作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发给”储粮机械通风操作许可证”。附 录 A(规 范 性 附 录 )散装粮食的粮层阻力计算方法A.1 粮层阻力计算公式按式(A. 1)计算: H粮层 = 9.8 ah ( v 粮面 )b ( A. 1 )式中: H粮层 粮层阻力, 单位为帕斯卡(Pa);a, b 根据粮食种类而变化的系数, 见表A.1; h 粮层厚度, 单位为米(m);v粮面粮

24、面表观风速, 宜在0.01m /s0.10m /s之间, 单位为米每秒(m/s)。表A .1 粮种系数表粮种ab小麦681.3991.321玉米414.041.484稻谷484.171.334大米1014.1291.269大豆287.5141.384大麦534.7081.273花生280.4141.481A.2 压紧粮堆的粮层阻力, 应根据压紧程度, 将公式计算所得粮层阻力数值乘以压紧系数, 值一般为1.301.55。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龙点和空气饱和水气t查定方法B.1 湿度与露点的查定方法图 B.1 为湿度与露点查定示意图。图中纵坐标为绝对湿度Ps水蒸气分压,

25、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横坐标为温度t(); 曲线Pb为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即相对湿度RH=100%的曲线); 其它成组曲线为不同水分含量的粮食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B.1 湿度与露点查定示意图B.1.1 大气绝对湿度与大气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a)求大气绝对湿度Ps1: 已知大气温度为t1(), 相对湿度为RH1: 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等于t1的垂线, 与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C1, 过C1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 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温度为t1时的大气饱和绝对湿度Pb1(mmHg);大气的绝对湿度Ps1为: Ps1=Pb1RH1;b)求大气露点温度tLl: 在图B. 1纵坐标

26、上引绝对湿度为Ps1的直线, 与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B1点, 过B1点引横坐标的垂线, 其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的露点温度tl1();c)求大气状态点: 图B.1中温度等于t1的直线与绝对湿度等于Ps1的直线相交于A1点, 即为此时的大气状态点。大气状态点、 大气绝对湿度和大气露点温度亦可经过图B.2 直接查出:在图B.2横坐标上引温度等于t1的垂线, 与相对湿度等于RH1的曲线的交点(相当于图B. 1中的A1点)即为大气状态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 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绝对湿度Ps1;过该平行线与RH =100%的曲线(相当于图B.1中的曲线Pb)的交点(相当于图B.1中的B

27、1点)作横坐标的垂线, 与横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露点温度t tl1。图B-2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换算图B.1.2 粮堆的平衡绝对湿度、 平衡相对湿度与粮堆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a)粮堆平衡绝对湿度Ps2和粮堆状态点:已知粮堆温度为t2, 粮食水分为w%: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为t2的垂线, 与粮食水分为w%(例如图中为水分16%的小麦)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相交于A2点, A2点即为粮堆状态点;过A2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 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粮食的平衡绝对湿度Ps2(m mHg)。b)求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 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为t2的垂线, 与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C2

28、点, 过C2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 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为温度等于t2时的大气饱和绝对湿度Pb2(m mHg), 此时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即为: Ps2RH2(%)= 100. (B.1) Pb2C)求粮堆的露点温度tL2: 在图B. 1纵坐标上引绝对湿度等于Ps2的垂线, 与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B2点, 过B2点作横坐标的垂线, 与横坐标的交点的坐标值即为此时粮堆的露点温度tL2()。B.1.3 不同的粮食品种应选用不同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作为查定依据, 小麦、 玉米、 稻谷、 大米和大豆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分别见图B. 3图B. 6。其它品种的粮食可参照类似品种查定。P/m m

29、 Hg R H =1 00% 1 6% P /m m Hg R H =I 00% 1 8%图B-3 小麦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图B.4 玉米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图B.5 稻谷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图B.6 大米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B. 2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和空气的饱和水气量查定方法B.2.1 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 % )可根据表B.1查定。表 B .1各种温度、 相对湿度下不同粮食的平衡水分/%粮种粮温在以下空气相对湿度( RH2, % )下粮食的平衡水分/%解 吸吸 附20304050607080902030405060708090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小麦

30、稻谷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B.2.2 粮堆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RH1(%)粮堆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RH1由式(B.2 )计算: 仓外温度下大气饱和水气量X仓外大气相对湿度%RH1=(B. 2)粮堆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气量式中: 仓外温度下大气的饱和水气量和粮堆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气量见表B.2。表B. 2不同温度的大气和空气的饱水气量温度饱和水气量g/ m3温度饱和水气量g/ m3温度饱和水气量g/ m3温度饱和水气量g/ m3-10-9附 录 C(规 范 性 附 录 )机械通风的单位能耗评估方法C.1 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C.1

31、.1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1)计算, 其值越小, 效率越高: WtEt = ( C.1) (t初一t终)G式中: Et 降低粮温的单位能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摄氏度【KWh /(tC】;Wt 降温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 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t初 通风前粮堆平均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t终 通风结束后24h 粮堆平均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G 一 被通风的粮食质量, 单位为吨(t)。C.1.2 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要求: a) 地槽通风:Et0.075k Wh/(t);b) 地上笼通风: Et0.04k Wh/(t);c) 单管、 多管通风: Et0.10k Wh/(t);d)

32、 箱式通风: Et0.0 8k Wh/(t);e) 低压缓速降温通风(风扇式通风): Et0.01k Wh /(t);f) 冷却通风: Et0. 8 kWh/(t)。C.2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C. 2. 1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 2)计算, 其值越小, 效率越高: WwEw = ( C.2) (w初一w终)式中: Ew 降低粮食水分的单位能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百分之一水分吨【KWh /(1%水分t】;Ww 降水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 单位为千瓦小时(kWh);w初降水通风前粮堆的平均水分, %; w终降水通风结束后48h 粮堆平均水分, %。C.2.2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要求:a)

33、玉米降水: Ew 2.0 k Wh/(1%水分t);b) 稻谷降水: Ew2.5k Wh/(1%水分t);c) 大豆降水: Ew 2.5 k Wh/(1%水分t)。C. 3 调质通风的单位能耗调质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3 ) 计算, 其值越小, 效率越高: WwEw = ( C.3) (w终一w初)式中:Ew 调质增加粮食水分的单位能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百分之一水分吨【KWh /(1%水分t】;Ww 调质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 单位为千瓦小时(kWh);w初 调质通风前粮堆平均水分, %;w终 调质通风结束后48h 粮堆平均水分, %。表 C .1 储粮机械通风作业记录卡省 (市 ) 县

34、(市 ) 库(站) 仓(货位)号仓型尺寸粮食种类数量/t 通风目的实际装粮高度/m风机类型及型号送风方式( 吸/压) 风网总阻力/Pa气流( 上行/下行) 总风量/( m3/h) 单位通风量/【m3/( hh t】风机功率/kW粮面表观风速/( m/s) 理论值: 测试值: 风网布置地槽或地上笼开机通风时间地槽或地上笼尺寸停机时间空气途径比结束通风时间孔板开孔率累计通风时间/h通风数时参数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粮温和水分最大梯度/m粮层厚度和%/m粮层厚度大气温度/大气湿度/RH%粮食温度通风前通风后粮食水分%通风前通风后总耗电/kWh单位能耗/【KWh /(t】操作人( 签章) 负责人( 签章)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