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94055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 一、小麦(一)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和天津全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1.施肥原则(1)根据苗情长势和冬春季冻害发生情况,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3)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2.施肥建议(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

3、施尿素8-10公斤。(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冻害的小麦应根据冻害发生情况追肥和灌水,对于冻害严重的要立即每亩施尿素5-10公斤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6)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氮磷复合肥,未施或少施钾肥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可在春季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7)可以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8)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9)由于部分农户旋耕

4、后不耙地,造成播种过深出现深播弱苗,分蘖少,苗势弱的田块建议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二)华北雨养冬麦区。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东南部。1.施肥原则(1)应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2)小麦施肥要分层、多次、少量,即与气象结合,降雨降雪前后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2.施肥建议(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

5、公斤;施肥后掩盖。(2)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4)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5)要结合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

6、肥补充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1.施肥原则(1)应针对各地墒情及苗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防寒防冻,促进苗情转化,增强小麦抗旱御寒能力。(2)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3)肥水管理与抗旱排涝及病虫草害防治相结合。2.施肥建议(1)密切注意小麦返青拔节前天气状况和苗情,特别是降雨情况。如旱情持续,则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

7、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2)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3)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亩;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1公斤/亩和氯化钾1-3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1-16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4)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提倡结合“一喷三防”,结

8、合病虫草害(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且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四)西北雨养旱作冬麦区。包括河北北部,内蒙乌兰察布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河南西部,宁夏北部,甘肃东部。1.施肥原则(1)去年小麦播前和冬季各地降水有较大差异,今春应针对当地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促进苗情转化,增强小麦抗旱御寒能力,防寒、防冻、防春旱。(2)针对苗情,抓住时机,进行早春顶凌追肥、结合降水追肥或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2.施肥建议(1)为防止后期干旱,

9、旱地小麦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小麦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或划锄,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在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降雨时机,适时进行小麦早春追肥。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施磷酸二铵8-10公斤。(3)播前墒情好或播种早,施肥量高的冬前旺长田块,以控

10、为主。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4)播种偏晚、苗情偏弱的田块,宜结合保墒尽早浅划锄,提高地温,促进弱苗转壮。(五)西北灌溉春麦区。主要以春小麦为主,包括内蒙中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和新疆。1.施肥原则(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减少氮磷肥投入,补充钾肥,适量补充微肥。(2)增施有机肥,全量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倡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3)“氮磷钾配合、早施底肥、巧施追肥”。严把基肥施用和播种质量关,确保苗齐、苗全。适时追肥,防止小麦前期过旺倒伏,后期脱肥减产。(4)追肥应与灌溉有效结合。采用水肥一体化

11、或灌水前追肥,孕穗期根外喷施锌和硼等微肥。2.施肥建议(1)推荐17-18-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3)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4)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5)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5-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10公斤/亩。二、水

12、稻(一)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的全部以及内蒙呼伦贝尔的部分县。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左右。(3)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4)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适当的补充中微量元素。(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H值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采用硫酸铵作追肥。(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有条件地区可采用侧深施肥插秧一体化。2.施肥建议(1)推荐13

1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和3公斤/亩。(3)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3-4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2-3公斤/亩。(二)东北单季稻区。包括吉林、辽宁两省的全部以及内蒙的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的部分县。1.施肥原则(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和品种需肥特性确定地块合理肥料用量。(2)控制

14、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3)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4)在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数量基础上、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2.施肥建议(1)推荐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2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9、4-5公斤/亩。(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8-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9-11和5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9-24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

15、8、3-4公斤/亩。缺锌或冷浸田基施硫酸锌1-2公斤/亩,硅肥15-20公斤/亩。(三)长江上游单季稻区。包括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的全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 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2)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6)土壤pH值在 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2.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8-1

16、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秸秆还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块钾肥用量4-7公斤/亩)。(2)氮肥基肥占50%-6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两次施用。(3)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四)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包括湖北中东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全部。1.

17、施肥原则(1)适当降低氮肥、磷肥总用量,增加氮肥穗肥比例。(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钾肥选择氯化钾。(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5)配合施用锌肥与硅肥2.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7公斤/亩;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氮肥(N)用量7-8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2)氮肥50%-60%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20%-25%作

18、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穗肥;在缺锌地区,适量施用锌肥(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有机肥基施。(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左右。(五)长江下游单季稻区。包括江苏全部,浙江北部。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适当减少基肥氮肥用量。(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4)油(麦)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钾肥选择氯化钾。2.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磷肥(P

19、2O5)2-3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8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锌肥(硫酸锌)1-2公斤/亩。(2)氮肥基肥占40-%50%左右,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两次施用。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2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

20、量可适当减少。(六)江南丘陵山地单双季稻区。包括湖南中南部,江西东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广东北部。1.施肥原则(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控制氮肥总量,氮磷钾平衡施用,有机无机相结合。(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4)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5)锌缺乏地区注意合理施用锌肥2.施肥建议(1)在亩产500公斤左右条件下,氮肥(N)10-13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5%-50%,分蘖肥占25%-35%,穗肥占20%-30%,分蘖肥适当推迟施用;磷肥全部基施

21、;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3)推荐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4)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上,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5)在缺锌地区,适量施用锌肥。(七)华南平原丘陵双季早稻。包括广西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全部和福建东南部。1.施肥原则(1)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4)土壤pH值在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5)缺锌田块、潜育化稻田和低温寡照地区补充

22、微量元素锌肥。(6)有机无机配施,提倡秸秆还田。2.施肥建议(1)推荐18-12-16(N- 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亩产水平350-450公斤,配方肥推荐用量26-33公斤/亩,基肥13-20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5-8公斤/亩,3-5公斤/亩。(3)亩产水平450-550公斤,配方肥推荐用量33-41公斤/亩,基肥17-24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7-10公斤/亩,4-7公斤/亩。(4)亩产水平550公斤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1-48公斤/亩,基肥22-2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8-11公斤/亩,5-8公斤/亩。(5)亩产水平350公斤以下,配方肥推

23、荐用量20-25公斤/亩,基肥11-14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4-6公斤/亩,3-5公斤/亩。(八)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包括云南全部,四川西南,贵州大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3)缺磷土壤,应适当增施磷肥;以选择钙镁磷肥最佳。(4)供钾能力低的稻田,注意水稻生长后期补钾。(5)土壤pH值在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钙的碱性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6)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建议(1)推荐17-13-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40

24、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6-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7、4-5公斤/亩。(3)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3-3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5-6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2公斤/亩。(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9-4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6-7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2-4公斤/亩。(5)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6、3-4公斤/亩。(6)在缺锌地区,每亩施用1-2公斤硫酸锌;在土壤pH值较低的田块每亩基

25、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三、春玉米(一)东北冷凉春玉米区。黑龙江大部分和吉林东部。1.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2)氮肥分次施用,高产田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比例。(3)依据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农机农艺相结合,种肥和基肥配合施用。(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适量秸秆粉碎方式还田。(5)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6)建议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或者轮作,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2.施肥建议(1)推荐14-18-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

26、肥推荐用量23-28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11-13公斤/亩。(3)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8-32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2-37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亩。(5)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二)东北半湿润春玉米区。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部和辽宁北部。1.施肥原则(1)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2)一次性施肥的地块,选择缓控释肥料,适当增施磷酸二铵作种肥。(3)有效钾含

27、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4)土壤pH值高、产量水平高和缺锌的地块注意施用锌肥。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的地块应改施硫基复合肥或含硫肥料。(5)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6)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7)无秸秆还田地块可采用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8)地膜覆盖种植区,可考虑在施底(基)肥时,选用缓控释肥料,以减少追肥次数。(9)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下限。2.基追结合施肥建议(1)推荐15-18-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3

28、1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3)产量水平700-8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1-3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亩。(4)产量水平8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21公斤/亩。(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3.一次性施肥建议(1)推荐29-13-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3-41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3)产量水平700-800公斤/亩,要求有3

29、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配方肥推荐用量41-47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4)产量水平800公斤/亩以上,要求有3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配方肥推荐用量47-53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7-33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三)东北半干旱春玉米区。包括吉林西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1.施肥原则(1)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施肥技术,风沙土区域可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施肥技术。(2)氮肥深施,施肥深度应达8-10厘米;分次施肥,提倡大喇叭期追施氮肥。(3)充分发挥水肥耦合,利用玉

30、米对水肥需求最大效率期同步规律,结合补水施用氮肥。(4)掌握平衡施肥原则,氮磷钾比例协调供应,缺锌地块要注意锌肥施用。(5)根据该区域的土壤特点,采用生理酸性肥料,种肥宜采用磷酸一铵。(6)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下限。(7)膜下滴灌种植,可考虑在施底(基)肥时,选用缓控释肥料,以减少滴灌追肥次数。2.施肥建议(1)推荐13-20-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5-33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4公斤/亩。(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3-38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亩。(

31、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9-2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10公斤/亩。(四)东北温暖湿润春玉米区。包括辽宁大部分和河北东北部。1.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合理的氮磷钾肥用量。(2)氮肥分次施用,尽量不采用一次性施肥,高产田适当增加钾肥施用比例和次数。(3)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加施用有机肥比例。(4)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5)肥料施用必须与深松、增密等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6)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下限。2.施肥建议(1)推荐17-17-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

32、-2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1-14公斤/亩。(3)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29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亩。(4)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9-3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9公斤/亩。(5)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4-39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9-22公斤/亩。四、马铃薯(一)北方马铃薯一作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新疆。1.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2)降低氮肥基施比例,适当增加氮肥追施次数,加强块茎形成期与块茎膨

33、大期的氮肥供应。(3)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状况,在马铃薯旺盛生长期叶面适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5)肥料施用应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6)采用滴灌和喷灌等管道灌溉模式的,尽量实施水肥一体化。2.施肥建议(1)推荐11-18-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种肥,尿素与硫酸钾(或氮钾复合肥)作追肥。(2)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6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8-20公斤/亩,硫酸钾12-15公斤/亩。(3)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50公斤/

34、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硫酸钾8-12公斤/亩。(4)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5-8公斤/亩。(5)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建议施用19-10-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肥35-40公斤/亩,播种时一次性施用。(二)南方春作马铃薯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1. 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化肥用量。(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35、。(3)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适当增施钾肥。(4)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钾肥为主。 (5)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状况,在马铃薯旺盛生长期叶面适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6)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2. 施肥建议(1)推荐13-15-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尿素与硫酸钾(或氮钾复合肥)作追肥;也可选择15-10-20(N-P2O5-K2O)或相近配方做追肥。(2)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6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10-15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

36、-10-20)20-25公斤/亩。(3)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5-10公斤/亩,硫酸钾8-12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5-20公斤/亩。(4)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5-10公斤/亩,硫酸钾5-10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0-15公斤/亩。(5)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建议施用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3-5公斤/亩,硫酸钾4-5公斤/亩,

37、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0公斤/亩。(6)每亩施用2-3方有机肥做基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7)对于硼或锌缺乏的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硫酸锌1-2公斤/亩。 五、油菜(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1.施肥原则(1)由于2017年秋季雨水较多,大部分区域冬油菜种植时期推迟,种植后又遇到干旱和低温,冬油菜生育期普遍比往年推迟一周左右,且弱苗比例较大。目前长江上游冬油菜已进入中花期、长江下游冬油菜开始进入初花期、三熟制冬油菜部分进入盛花期,应根据不同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当前苗情及目标产量水平分类指导,科学施肥。(2)在目前油菜已经封行的情况下,追肥时注意以水

38、带肥。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防春季涝渍,提高养分利用效率。2.施肥建议(1)在基肥用量不足及应施冬季腊肥而未施的地块,尤其是对长势较弱的直播油菜,及早增施速效肥料,以氮肥为主,可适当施用水溶性复合肥,氮肥(N)用量2-3公斤/亩,磷肥(P2O5)用量0.5-1公斤/亩,钾肥(K2O)用量1-2公斤/亩。(2)磷钾肥用量不足的地块,在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一般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0.5公斤/亩,可有效防止油菜早衰。(3)依据土壤有效硼状况,补充硼肥,注意使用合格硼肥,可与防治菌核病结合一起进行肥药喷施,一般叶面喷施硼砂0.2公斤/亩,浓度0.2%左右。(4)酸性土壤地区、高产区域近

39、年缺镁现象时有发生,可在花时与防治菌核病结合一起进行肥药喷施,一般喷施硫酸镁0.5-1.0公斤/亩,浓度1-2%,也可在结荚期喷施。(二)北方春油菜区1.施肥原则(1)根据区域性土壤养分状况,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科学施肥。有条件的区域提倡施用春油菜专用配方肥。(2)基肥施于土下6-8 厘米处。(3)补施硼肥、锌肥和硫肥。(4)增施有机肥,利用油菜收获后的水热资源种植绿肥。(5)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6)做好土壤集墒、保墒工作,利用水肥协同作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油菜生长。2.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公斤/亩;磷肥(P2O5)3公斤/亩

40、;钾肥(K2O)2公斤/亩;硫酸锌0.5公斤/亩;硼砂0.5公斤/亩。(2)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4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硼砂0.5公斤/亩。(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以上:氮肥(N)8-9公斤/亩;磷肥(P2O5)5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5公斤/亩;硼砂0.75公斤/亩。(4)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氮肥(N)9-11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3.0公斤/亩;硫酸锌1.5公斤/亩;硼砂1.0公斤/亩。(5)有条件的区域,推荐施用28-

41、14-8(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春油菜专用肥(加硼和锌),推荐用量为20-30公斤/亩,一般一次性基施。根据苗情可在苔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 六、东北大豆1.施肥原则(1)根据测土结果,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对于高产大豆,可适当增加钾肥施肥量,并提倡施用根瘤菌剂。(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选择生理碱性肥料或生理中性肥料,磷肥选择钙镁磷肥,钙肥选择石灰。(3)提倡侧深施肥,施肥位置在种子侧方5-7厘米,种子下方5-8厘米;如做不到侧深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子下方3-4厘米占1/3,6-8厘米占2/3;难以做到分层施肥时,在北部高寒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采取侧施

42、肥,其它地区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种子下方10厘米。(4)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钼肥可采取拌种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提高接瘤效率。(5)在“镰刀弯”种植区域和玉米改种大豆区域,要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和根瘤菌剂。2.施肥建议(1)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7。(2)目标产量130-150公斤/亩,氮肥(N)2-3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公斤/亩。(3)

43、目标产量150-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4)目标产量大于175公斤/亩,氮肥(N)3 -4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量:氮肥(N)4-5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5)高产区或土壤钼、硼缺乏区域,应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可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提倡施用大豆根瘤菌剂。 七、棉花(一)黄淮海棉区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替代比例15%左右,但不高于30%。(2)

44、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合理施用钾肥,注意硼和锌的配合施用。(3)氮肥分期施用,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降低基肥比例。(4)肥料施用应与灌溉防涝技术和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建议(1)亩产皮棉85-100公斤的条件下,亩施优质有机肥1.5吨左右,氮肥(N)12-14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6-8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硼肥(硼砂)、锌肥(硫酸锌)用量每亩用量1-2公斤,硼肥叶片喷施:亩用量100-150克水溶性硼肥,在现蕾-开花期进行。(2)氮肥25%-30%用作基肥,25%-30%用在初花期,25%-30%用在盛花

45、期,10%-25%用作盖顶肥;15%磷肥做种肥,85%磷肥作基肥;钾肥全部用作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弱的棉田,结合施药混喷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公斤/亩,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二)长江中下游棉区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替代比例15%左右,但不高于30%。(2)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稳定钾肥用量。(3)土壤硼、锌明显缺乏的棉田应基施硼肥和锌肥;潜在缺乏的应注重根外追施硼、锌肥。(4)对于育苗移栽棉田,磷钾肥采用穴施或条施等集中施用。(5)肥料施用应与灌溉防涝技术和其他

46、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建议(1)皮棉亩产在90-110公斤的条件下,亩施用优质有机肥1-2吨,氮肥(N)13-15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10-12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砂1.0-2.0公斤/亩和硫酸锌1.5-2.0公斤/亩。低产田适当调低施肥量20%左右。(2)氮肥25%-30%作基施,25%-30%用作初花期追肥,25%-30%用作盛花期追肥,15%-20%用作铃期追肥;磷肥全部作为基施;钾肥60%用作基施,40%用作初花期追肥。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较弱的棉田,喷施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25-50公斤/亩,每

47、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三)西北棉区1.施肥原则(1)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棉秆100%还田。 (2)适当调整氮肥用量、增加生育中期施用比例,合理施用磷、钾肥。(3)施肥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要重视水肥一体化调控。2.施肥建议(1)膜下滴灌棉田:皮棉亩产在120-150公斤条件下,亩施用棉籽饼50-75公斤,氮肥(N)20-22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6公斤;皮棉亩产在150-180公斤条件下,亩施用棉籽饼75-100公斤,氮肥(N)22-24公斤,磷肥(P2O5)10-12公斤,钾肥(K2O)6-8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补

48、施水溶性好的硼肥1.0-2.0公斤/亩,硫酸锌1.5-2.0公斤/亩。氮肥基肥占总量25%左右,追肥占75%左右(现蕾期15%,开花期20%,花铃期30%,棉铃膨大期10%),磷肥、钾肥基肥占50%左右,其他作追肥。全生育期追肥次数8次左右,从现蕾期开始追肥,一水一肥。前期氮多磷少,中后期磷多氮少,结合滴灌系统实行灌溉施肥。提倡选用水溶肥作追肥,但要配合尿素施用。一般前期尿素与水溶肥用量比例2:1,中后期尿素:水溶肥1:1.8。(2)常规灌溉(淹灌或沟灌)棉田:皮棉亩产在90-110公斤条件下,亩施用棉籽饼50公斤或优质有机肥1-1.5吨,氮肥(N)18-20公斤,磷肥(P2O5)7-8公斤,

49、钾肥(K2O)2-3公斤;皮棉亩产在110-130公斤条件下,亩施用棉籽饼75-100公斤或优质有机肥1.5-2.0吨,氮肥(N)20-23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3-6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地面灌溉棉田45%-50%的氮肥用作基施,50%-55%作追肥施用。30%的氮肥用在初花期,20%-25%的氮肥用在盛花期。50%-60%的磷钾肥用作基施,40%-50%用作追肥。硼肥要叶面喷施,亩用量100-150克。锌肥做基肥施用,亩用量1-2公斤。 八、果树(一)苹果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测试和树相,适当调减氮磷

50、钾化肥用量;注意增加钙、镁、硼和锌的施用。(2)秋季已经施基肥的果园,萌芽前不施肥或少施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一是参照秋季施肥建议在萌芽前尽早施入,早春干旱缺水产区要在施肥后补充水分以利于养分吸收利用;二是在萌芽前(3月上旬开始)喷3遍1-3%的尿素(浓度前高后低)加适量白糖(约1%)和其他缺乏的微量元素及防霜冻剂以增加贮藏养分,利于减轻早春晚霜冻危害。(3)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如平原地起垄栽培、生草技术、下垂果枝修剪技术以及壁蜂授粉技术等。黄土高原等干旱的区域要与地膜(园艺地布)等覆盖结合。(4)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肥或石灰等其他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2.施肥建议(1)亩产2

51、5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5-7.5公斤/亩,磷肥(P2O5)3-3.5公斤/亩,钾肥(K2O)7.5-10公斤/亩;亩产2500-4000公斤果园:氮肥(N)7.5-15公斤/亩,磷肥(P2O5)3.5-7公斤/亩,钾肥(K2O)10-17.5公斤/亩;亩产4000公斤以上果园:氮肥(N)10-17.5公斤/亩,磷肥(P2O5)4.5-10公斤/亩,钾肥(K2O)12.5-20公斤/亩。(2)化肥分3-6次施用,第一次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以氮钙肥为主,建议施用一次硝酸铵钙,亩用量30-50公斤;第二次在果实套袋前后(5月底到6月初),氮磷钾配合施用,建议施用17-10-18苹果配方肥;

52、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16-6-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氮肥用量根据果实大小确定,果实较大的一定要减少氮肥用量,且增加钙肥等用量)。干旱区域建议采用窄沟多沟施肥方法,多雨区域可放射沟法或撒施。(3)土壤缺锌、硼的果园,萌芽前后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3%硼砂、果实套袋前喷3次0.3%的钙肥。土壤酸化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50-200公斤或硅钙镁肥50-100公斤等。 (二)桃1.施肥原则(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

53、,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铁肥的配合施用。(2)不同品种果树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更要加强秋施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2.施肥建议(1)早熟品种、土壤肥沃、树龄小、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方/亩。(2)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0-13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

54、3-16公斤/亩,磷肥(P2O5)7-10公斤/亩,钾肥(K2O)15-18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6-18公斤/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18-21公斤/亩。(3)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早施入,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土施;60%以上的磷肥和30%-40%钾肥及40%-5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中早熟品种可以在桃树萌芽前(3月初),果实迅速膨大前分2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种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分3次追肥。萌芽前

55、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4)上一年负载量过高的桃园,今年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5%)的顺序喷施。(5)中微量元素推荐采用“因缺补缺”、矫正施用的管理策略。出现中微量元素缺素症时,通过叶面喷施进行矫正。(三)柑橘 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橘园行间种植绿肥、生草覆盖,培肥土壤、保持水土;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碱性调理剂和有机肥进行改良。(2)根据柑橘园土壤肥力和不同熟期柑橘品种及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钾肥用量;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注意补充镁

56、、钙、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尤其是在春季柑橘萌芽前及开花前后补充硼和锌。(3)肥水管理应与绿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合,春季施肥前注意果树的整形修剪,夏季易出现高温伏旱,提倡柑橘园生草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有条件的果园提倡水肥一体化技术;秋季注意深施有机肥。2.施肥建议(1)施用有机肥5-10公斤/株, 或者施用农家肥2-4方/亩;树势弱或肥力低的土壤多施用。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2-3月及早施入(尤其是晚熟柑橘在秋季不方便施用的情况下应在春季补施),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施用。(2)亩产1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

57、(K2O)10-15公斤/亩。亩产1500-3000公斤的果园,氮肥(N)15-20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亩产3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20-25公斤/亩。(3)化肥分3-4次施用,第1次是秋施基肥,在上年9月到11月(晚熟品种最好在9月施用,其他品种在采果前后施用)氮磷钾配合施用;第2次是春季施萌芽肥,于2-3月萌芽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在5月根据挂果情况酌情施用稳果肥;第三次是夏季施壮果肥,于7月果实膨大期施用,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4)针对性施用中微

58、量元素肥料。缺硼、锌和缺钙的柑橘园,在春季萌芽前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30公斤;缺乏严重的果园还应在花期叶面喷施2-3次0.2%硼砂,幼果期喷2-3次0.3%的钙肥。缺镁的柑橘园,在幼果期每亩施用硫酸镁20-30kg,在秋施肥时钙镁磷肥30kg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四)梨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梨园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3)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

59、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4)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施肥,以水调肥。2.施肥建议(1)亩产20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9-11公斤/亩;亩产2000-4000公斤果园:氮肥(N)10-18公斤/亩,磷肥(P2O5)6-12公斤/亩,钾肥(K2O)12-20公斤/亩。(2)化肥分3-5次施用,第一次在5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3)根外追肥:硼、锌、铁等缺乏的梨园可用0.2%硼砂溶液、0

60、.2%硫酸锌、0.3%尿素混合液(或0.3%硫酸亚铁)和0.3%尿素溶液于发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喷施,隔周一次。(五)荔枝1.施肥原则(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荔枝品种、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2)土壤酸性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相应养分。(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4)果实发育期正值雨季,氮肥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用尿素或硝态氮肥。(5)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例如采用滴喷灌施肥、施肥枪施肥料溶液等。2.施肥建议(1)结果盛期树(株产50公斤左右):每株施有机肥10-20公斤,氮肥(N)0.75

61、-1.0公斤,磷肥(P2O5)0.25-0.3公斤,钾肥(K2O)0.8-1.1公斤,钙肥(Ca)0.25-0.35公斤,镁肥(Mg)0.07-0.09公斤。(2)幼年未结果树或结果较少树:每株施有机肥5-10公斤,氮肥(N)0.4-0.6公斤,磷肥(P2O5)0.1-0.15公斤,钾肥(K2O)0.3-0.5公斤,镁肥(Mg)0.05公斤。(3)肥料分6-8次分别在采后(一梢一肥,2-3次)、花前、谢花及果实发育期施用。视荔枝树体长势,可将花前和谢花肥合并施用,或将谢花肥和壮果肥合并施用。氮肥在上述4个生育期施用比例为45%、10%、20%和25%,磷肥可在采后一次施入或分采后和花前两次施入

62、,钾钙镁肥施用比例为30%、10%、20%和40%。花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4)缺硼和缺钼的果园,在花前、谢花及果实膨大期喷施0.2%硼砂+0.05%钼酸铵;在荔枝梢期喷施0.2%的硫酸锌或复合微量元素。pH值5.0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00公斤。(六)北方葡萄 1.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葡萄品种、产量水平、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2)土壤酸性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相应养分。 (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有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预防裂果。 (4)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有条件的水肥一体化,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2.施肥建议 (1)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合理施肥。亩产1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