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939632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技术规范68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集中供电、拉远覆盖”集成组网技术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3月 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 则3第二章 无线设备41、无线设备安装41.1 BBU的安装41.2 RRU抱杆上的安装51.3 RRU铁塔上的安装71.4 室内走线梯81.5 走线槽的布放81.6 走线管81.7设备接地92、基站的线缆的布放92.1 通用电缆布放宜遵循要求92.2 专业线缆布放要求102.3 室外线缆的布放113、室外天馈系统123.1 天线安装123.2塔顶放大器133.3 室外跳线13第三

2、章 通信光缆与电力电缆共杆传送141、杆路测量141.1杆路定线141.2杆距和杆位141.3杆高151.4电杆的埋深161.5杆路拉线的选取162、杆路建设规格162.1建设规格162.2防护与接地163、线缆敷设183.1电力电缆的选择183.2电力电缆的敷设183.3电力电缆的分岔193.4电力电缆与通信光缆间的垂直净距203.5光缆吊线程式及安装203.6光缆程式及敷设203.7通信光缆架设高度要求203.8杆路经过林区等特殊路段的处理方法21第四章 配套部分231、室内机房部分231.1机房高度和面积231.2机房楼面荷载231.3机房建造要求231.4机房电源过电压保护241.5机

3、房照明241.6机房集中动力环境监控系统251.7机房防火251.8机房温湿度251.9机房空调251.10机房环境262、室外RRU支撑杆设计262.1钢结构材料要求262.2杆体部分设计要求272.3制造和运输282.4安装要求292.5使用维护293、电源配套部分303.1电源设备303.2电源设备的环境要求323.3设备供电分路的选取及电缆的敷设323.4标签353.5设备外观353.6电源设备调测354、基站接地354.1 联合接地354.2 机房地网354.3 铁塔地网的设计技术要求354.4 抱杆地网的设计技术要求354.5 室内接地汇集线354.6 入机房的接地引入线354.7

4、 室外天馈系统接地35第五章 安全与维护351、供电安全351.1系统用电安全351.2监控351.3防雷352、线路维护352.1通信光缆线路的维护352.2电力电缆线路的维护352.3其它35附录一、第二章参考资料35附录二、第三章参考资料35附录三、第四章参考资料35前 言为解决移动通信村村通供电施工难度大,市电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提出基站-拉远基站间实行”集中远供电”建网模式,即利用-现有基站通信电源作为拉远基站的电源输出点,经过电力架空输电方式,将基站电源送至射频拉远处。为实现中心基站-拉远基站间远程馈电,拟采用通信光缆与电源远供电电缆共杆敷设的方式。为了确

5、保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通信设施用电运行安全、设施的维护安全和输电环境安全,在参考了电力和通信的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本技术规范对远程馈电方案的实施提出一些规定和建议。本技术规范旨在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通信覆盖新增和改造的无线工程建设提供技术规范和指导,也能够作为工程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质监和对工程竣工验收提供评分依据。”集中供电、拉远覆盖”方案简述:整个系统由主设备机房、共杆电力、传输杆路和远端覆盖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无线主设备机房由无线主设备、电源主设备(包含组合开关电源、蓄电池组、DC变换设备、逆变器)、传输主设备构成,负责提供稳定电源及无线、传输接入;电力电

6、缆共杆传输由满足电力工程规范的水泥杆和电力电缆、传输电缆组成,通信光缆与电力电缆共杆架空方式敷设和传送,电力电缆在上方,光缆在下方,同一路由仅敷设;远端覆盖系统由RRU、天线、避雷针和水泥杆组成;系统示意连接及应用范围如下图所示:图例说明:1 电力电缆2 传输电缆3 无线主设备机房4 无线主设备(包含原机房无线设备、BBU)5 电源主设备(包含组合开关电源、蓄电池组、DC变换设备、逆变器)6 传输主设备7 RRU8 天线9 避雷针10 水泥杆11 土壤示意第一章 总 则1.0.1本规范适应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以”集中供电、拉远覆盖”组网模式建设的工程设计,扩建、改建的工程设计也可参照

7、本规范意见执行。1.0.2 工程设计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防空、防震、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1.0.3本规范意见与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优先以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1.0.4 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意见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1.0.5本规范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网络部。第二章 无线设备1、无线设备的选用与安装1.1 设备选用拉远设备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的不同,具体选用不同类型的设备。当BBU安装于原有机房内时,可采用直流供电的BBU设备;当BBU安装于室外时,可采用交流供电的BBU设备。RRU的选用可根据安

8、装位置的供电情况、维护的简易性、综合线路路由情况和投资成本等因素选择采用直流供电设备或交流供电设备。1.2 BBU的安装1.2.1 BBU的安装固定宜遵循以下要求:1、 BBU应该安装在机房内或者具备防尘防水能力的室外型机柜内,BBU的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应控制在-5+45范围内。2、 BBU能够挂墙安装,挂墙安装时,BBU左右两边应该有不小于30cm的通风散热空间,面板前应预留至少800mm 布线和维护空间。3、 BBU挂墙安装时,设备下沿距地建议小于1.5米,便于操作维护。4、 BBU挂墙安装时,顶部应预留至少20mm 维护空间;底部面板距地面应预留至少800mm 布线及维护空间;前部至少留

9、出600mm 维护空间。 5、 BBU能够直接安装在19综合机柜中。1.2.2 BBU电源安装宜遵循以下要求:1、当BBU采用直流供电时,安装布线如下图所示:(1)、为BBU供电的直流电源,宜在直流电源供电侧加装标称工作电压范围在65V90V的SPD,SPD的通流量应大于15kA,SPD应就近接地。(2)、输入到BBU的直流电源应安装一个保护开关,BBU的电源线一端连接到开关,另外一端连接到BBU的电源输入端子上。 2、当BBU采用交流供电时,安装布线如下图所示:1、 BBU内已含有过压和过流保护装置,该设备自带防雷箱,在采用22V交流电供电是需先经过防雷箱。2、 输入到BBU的交流电源应安装

10、一个保护开关,BBU的电源线一端经过防雷箱连接到开关,另外一端连接到BBU的电源输入端子上。 详见第四章无线配套中”6 电源配套部分”。1.2.3 BBU传输安装宜遵循以下要求:1、 进入BBU的光纤应做绝缘处理。2、 光纤在走线过程中应加护套进行保护。3、 BBU和RRU之间的光缆必须使用无金属加强件的全介质光缆。4、 使用单模光纤时,BBU的光纤应在熔纤盒中进行光纤对接,然后再连接到RRU。 光纤的转接头应该为适合FC/PC型的安装接头。5、 熔纤盒与RRU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米,宜并行放置。6、 使用多模光纤时,应将光纤直接连接到BBU和RRU,中间不进行转接。7、 BBU与机房内的传输设

11、备应靠近安装,两者之间距离小于2米,E1线应直接互联, E1线的长度应小于5米。8、 BBU与机房内的传输设备宜进行等电位连接。9、 BBU的E1电缆不允许出建筑物架空走线。1.2.4 BBU告警安装宜遵循以下要求:机房内部的告警信息应连接到BBU的告警输入端口,告警信号线的长度应不超过5m。BBU 告警线用于将外部开关量信号上报给BBU。1.3 RRU抱杆上的安装1.3.1 安装RRU宜遵循以下要求:安装RRU的支撑杆应为RRU提供一个通风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在-33+50以内。RRU抱杆安装时,抱杆的直径应小于20cm。1、 为了保证散热和安装维护空间,RRU两边应提供不小于30

12、厘米的空间;底部应预留至少300mm 布线空间;前部应预留至少600mm 维护空间;顶部应预留至少500mm 维护空间。2、 天线和RRU及其附属设备应安装在避雷针45度半角的保护范围之内。3、 RRU所在的安装平台应提供遮阳蓬以避免RRU受到太阳辐射。1.3.2 RRU的电源防雷宜遵循以下要求:RRU的防雷连线如下图所示:(1)、拉远端在抱杆上的交流供电RRU,内置220/48整流模块,需提供最大通流容量15kA的内置防雷设备;在交流电源进入RRU之前需要提供SPD防雷,采用最大通流容量不小于100kA 的限压型SPD。(2)、防雷箱与RRU间线缆距离应大于5m,当防雷箱与RRU间直线距离达

13、不到5m时,应经过绕线,使线缆长度达到5m。(3)、RRU的交流供电线路上应串联一个保护开关,开关的通流量宜大于10A。 1.3.3 RRU的传输安装宜遵循以下要求:1、 使用单模光纤时,RRU的光纤应该在熔纤盒中进行光纤对接,然后再连接到机房的BBU。光纤的转接头应该为适合FC/PC型的安装接头。2、 熔纤盒与RRU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米,并行放置。3、 使用多模光纤时,应将光纤直接连接到BBU和RRU,中间不进行转接。4、 从远处过来的光纤如果有金属加强构件,必须将金属加强构件联接到抱杆上的接地点或者接地排。1.3.4 RRU的告警安装宜遵循以下要求:对RRU内部的告警线在安装时应进行防水处

14、理,外部告警线的长度应小于3米,外部告警线与天馈线和地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cm。1.3.5 线缆连接顺序1、 当BBU单元及RRU单元工作电压为均为-48V时,采用BBU单元安装在室内,RRU单元安装于室外铁塔上的安装方式。其连接顺序为:24V(48V)直流电源-24/48DC-DC变换器-室外铁塔安装RRU。2、 当BBU单元及RRU单元工作电压为均为-48V时, RRU单元配置220/48AC-DC整流模块,采用BBU单元安装在室内,RRU单元拉远安装于室外平台上的安装方式。其连接顺序为:24V(48V)直流电源-24(48)/220逆变器-室内防雷箱内保护开关-室外拉远电力电缆远端室外防

15、雷箱内保护开关220/48整流模块-远端RRU。3、 当BBU单元及RRU单元直接供电电压为均为交流220V时,BBU单元安装挂墙安装于室外或者室内,RRU安装于天线远端。其连接顺序为:24V(48V)直流电源-24(48)/220逆变器-室内防雷箱内保护开关-室外拉远电力电缆远端室外防雷箱内保护开关220/48整流模块-远端RRU。1.4 RRU铁塔上的安装1.4.1 安装RRU宜遵循以下要求:安装RRU的铁塔应安装避雷针,天线和RRU及其附属设备应安装在铁塔的避雷针保护角保护范围内,铁塔塔体应在四角处分别连接地线到铁塔的地网。1、 铁塔上应满足RRU安装空间和承重强度需求,并保证RRU的固

16、定和连线不受影响。2、 在塔上安装时,RRU下面的操作安装空间大于30cm。3、 在铁塔上宜安装一条金属立柱,该立柱用于RRU的安装,该立柱的强度应得到保证。4、 铁塔上应设置接地排用于RRU的接地,接地排能够直接安装在铁塔的金属结构上,经过铁塔连接到地网。5、 天线馈线直接连接到RRU,馈线的外屏蔽层无须进行接地处理。6、 RRU应直接在塔上进行就近接地(5m范围内),安装时RRU壳体不应与铁塔进行绝缘隔离。1.4.2 RRU的电源防雷技术要求1、 电源线应该直接连接到RRU维护腔的电源接线端子。2、 进入RRU的电源线应做好防水处理。3、 直流RRU上塔安装时,如果电源线是屏蔽线,应将屏蔽

17、电缆剥皮露出屏蔽层,经过RRU上的压线端子进行接地。4、 直流RRU的屏蔽电源线在进入移动通信站机房入口处,应将屏蔽层剥开进行接地处理。电源线的外屏蔽层应经过接地线连接到机房的外部总接地排。5、 上塔安装的RRU如果为直流供电,则RRU本身应提供C级防雷的能力。6、 上塔安装的RRU如果为交流供电,则交流电源在输入RRU之前应有空气开关保护。7、 上塔安装的交流RRU的电源输入空开与RRU之间应有最大通流容量不小于100kA的SPD进行B级(CLASS I级)防雷,满足YD5098- 的要求。8、 交流RRU本身交流电源输入口应能够提供一个C级防雷的能力。1.4.3 RRU的传输安装技术要求1

18、、 使用单模光纤时,RRU的光纤应在熔纤盒中进行光纤对接,然后再连接到机房的BBU。光纤的转接头应为适合FC/PC型的安装接头。2、 熔纤盒与RRU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米,并行放置。3、 使用多模光纤时,应将光纤直接连接到BBU和RRU,中间不进行转接。4、 光纤应加装护套进行保护。5、 RRU与BBU之间的光纤宜使用无金属加强构件的光缆。如果该光缆带有金属加强构件,必须将金属加强构件进行接地。1.5 室内走线梯1.5.1 走线梯的布放宜牢固,平稳。竖立的走线梯必须垂直,平放的走线梯必须水平。 1.5.2 走线梯经过梁、柱时,宜就近与梁、柱加固。在走线梯上相邻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m。1.5

19、.3 为了不阻碍机架里空气与外界的对流,机架顶与走线梯的距离必须大于200mm;同时为了方便在走线梯上电缆的布放,走线梯与机房顶的净空距离宜大于300mm。1.5.4 走线梯必须作保护接地。接地方法:用一根不小于16mm2的接地线与总地线排连接,各段走线架接头处用16mm2电缆保持电气连通。1.6 走线槽的布放走线槽的布放宜牢固、美观。切割走线槽时,切口必须垂直整齐。走线槽的两端应安装盖子。1.7 走线管走线管宜整齐、美观,其转弯处应使用转弯接头。1.8设备接地1.8.1 无线设备的母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 mm多股铜缆;当总汇集线采用均压环形式时,设备可直接接入环形接地排而无需母地线。1

20、.8.2 设备母地线要求沿着走线梯内侧布放,且用绑带固定在走线梯边上。1.8.3 接地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1.8.4 对于无线机架,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 mm的多股铜缆作为接地线与母地线连接,并用绝缘盒将连接点盖上。1.8.5 设备与母地线相接方向宜顺着地线排的方向。1.8.6 走线梯上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个设备,严禁两个或以上设备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1.8.7 所有接地连接件必须有两点压接。1.8.8 不同类型的设备宜单独接入地线排(如无线架、电源架、天馈线、AC屏等),并在地线排处标明。1.8.9 当BBU在挂墙安装时,安装的位置应靠近机房的保护接地排,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米,

21、以便BBU就近进行接地。1.8.10 当BBU安装在19英寸机架或者机柜中时,机架或者机柜上应提供接地点,供BBU的保护接地线接地。2、基站的线缆的布放在移动通信站内布放电源线、信号线时,应满足一定的布放要求,以防信号被电磁干扰。互连的各种信号线、告警线、光纤,应套PVC套管加以防护。2.1 通用电缆布放宜遵循要求2.1.1 线缆的折弯半径要求:1、 馈线弯曲半径:7/8馈线250mm,5/4馈线380mm。2、 跳线弯曲半径:1/4跳线35mm,1/2跳线(超柔)50mm,1/2跳线(普通)127mm。3、 电源线/保护地线弯曲半径:电源线/保护地线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直径的5倍。4、 光纤

22、弯曲半径:光纤的折弯半径应不小于光纤直径的20 倍。5、 E1/T1 线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5 倍。6、 信号线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5 倍。2.1.2 线缆绑扎要求:1、 不同类电缆宜分开布放,不能线缆混扎于一束内,不能相互缠绕。2、 绑扎后的电缆应应相互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无外皮损伤。3、 绑扎线扣时,线扣头朝同一方向,处于相同位置的线扣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线扣头应被剪平。4、 线缆安装完成后,必须粘贴标签或绑扎标牌。2.1.3 分类布放要求:1、 不同类电缆分开布放。2、 不同类电缆不得交叉布放。3、 不同类电缆平行走线,或使用专门的隔离物分开。2.2 专业线缆布放要求2.2

23、.1 电源线布放要求:1、 直流电源线和直流地线应绑在一起。2、 电源线应与其它线缆分开布放,在任何地方不得与其它线缆混扎于一束内。3、 多根电源线布放时,必须绑扎。4、 电源线布放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5、 布放过程中,如发现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重新更换电源线,不应在电源线中做接头或焊点。2.2.2 保护地线布放要求:1、 基站的保护地线和直流地线应接至一组接地体。2、 接地线严禁从户外架空引入,必须全程埋地或室内走线。3、 同轴线缆的外导体和屏蔽线缆屏蔽层两端均应和所连接设备的金属机壳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4、 接地引线与信号线不应捆扎在一起或互相缠绕,应保持距离,以减少相互

24、的干扰。5、 严禁在保护地线上加装开关或熔断器。6、 严禁利用其它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7、 设备机壳内所有可触及的导电金属件必须与保护接地端子可靠相连。2.2.3 E1线缆布放要求:1、 E1 线缆不能与电源线、保护地线或射频线缆交叉布线。若传输线缆与电源线、保护地线和射频线缆平行布线,则其间距应大于30mm。2、 E1 线缆布放应整齐、美观,并用线扣绑扎牢固。3、 E1 线缆在转弯处应留有少许余量。2.2.4 光纤布放要求:1、 不可用力拉扯光纤,或用脚及其它重物踩压光纤,不应让光纤触碰尖锐物体,以免损坏光纤。2、 光纤走线时,多余的光纤宜卷绕在专用的设备(如光纤卷绕盘)上。3

25、、 缠绕光纤时,用力应均匀,切勿对光纤进行硬性弯折,以免损坏光纤。4、 光纤连接器在未使用时必须盖上防尘帽。2.3 室外线缆的布放2.3.1 端口的防雷要求如下图所示:2.3.2 移动通信站所需交流低压电力电缆,应穿金属管埋地进入通信机房,埋地长度宜不小于15m。2.3.3 从铁塔、水泥杆、金属抱杆上引入移动通信站的交流低压电力电缆,应经过绝缘子的安全保护。2.3.4 移动通信站内的各种电源、信号电缆禁止在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上缠绕、捆扎,各种电缆的布放应尽量远离避雷针引下线。电源电缆、信号电缆宜采用水平走线。2.3.5 进入移动通信站的微波传输馈线,应在入机房的入口处安装同轴SPD。同轴SP

26、D的标称放电电流耐受能力应不小于5kA,同轴SPD必须在进入机房前连接到机房外面的总接地排进行接地。3、室外天馈系统3.1 天线安装3.1.1 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其支撑杆上,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3.1.2 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3.1.3 对于全向天线,天线与铁塔塔身之间距离应不小于2m;对于定向天线,应不小于0.5m。3.1.4 对于采用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系统,其分集接收距离必须符合表1要求。表1 分集接收距离表900 MHz 1800MHz最小距离:4 m2 m建议距离:6 m3 m3.1.5 天线的指向和俯仰角:对于全向型天线,要求垂直安装;对于方向型天线,其指

27、向和俯仰角要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3.1.6 天线的安装环境:天线的主瓣方向附近应无金属物件或楼房阻挡。3.1.7 天线的支撑件:楼面负荷应满足要求。铁塔、铁杆、天线横担应结实牢固,铁杆应垂直,横担应水平。所有的铁件材料都应作防氧化处理。3.2塔顶放大器 3.2.1 硬件安装:塔顶放大器与天线之间的跳线长度应不超过2m,塔顶放大器宜安装在天线的支撑杆上且垂直于水平面,安装应牢固且不会绕支撑杆转动。 塔顶放大器带有接头的面(和排水管)应朝向下方,塔顶放大器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3.2.2 如果馈线为7/8以上规格,不允许与塔顶放大器直接连接。应经过跳线与塔顶放大器连接(因为很难使粗大的馈线连接

28、到塔放接口的相应位置,从而可导致连接器损坏),跳线与馈线应稍微留有长度余量,以适应热胀冷缩的需要。3.2.3 接地:塔顶放大器与电流注入器(CI)必须接地,从塔顶放大器与电流注入器上引出的接地线需可靠地与有牢固基础的接地点相连,各安装点需完好无损,没有氧化现象,接地线电阻满足联合接地要求,截面积16mm。如果装避雷器,避雷器一定要串接到CI和机柜之间。3.2.4 VSWR要求:不论基站是否有塔放,其VSWR的检测方法相同,但应确保在塔放上接入直流电源,这样才能测到正确的VSWR要求用OMT或SITEMASTER等功能软件从机柜的输入口测整个天馈系统的驻波比应小于1.5。3.3 室外跳线应沿着天

29、线支撑件固定,宜每0.8m加固一次。第三章 通信光缆与电力电缆共杆传送1、杆路测量杆路路由应符合YD205148- -I的要求。1.1杆路定线1.1.1 野外杆路一般应沿交通线,且路由在交通线控制用地以外并保持一定的平行距离。1.1.2 杆路距公路界1550m,与铁路接近时应在铁路控制红线以外。遇公路或铁路弯道时,杆路可适当顺路取直,遇到障碍物时,可适当避绕。1.1.3 杆路在城区时,一般应在道路(或规划道路)的人行道上或城建部门指定的位置上。1.1.4 新建杆路应不影响同路由上已有杆路的运行安全,与原有杆路的隔距应符合YD205148- -I的要求。实际情况有困难时,应按照本规范1.0.4条

30、执行。1.1.5 新建杆路与高压电力线交越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35KV以上电力线应垂直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45。2、 杆路应在电力线下方经过,本杆路最上方线缆与电力线的间距应符合YD205148- -I中表B.3的规定。3、 杆路不得与电气化铁道网交越。1.1.6 杆路路由的取定应考虑生态环境和文物的保护。1.2杆距和杆位1.2.1 考虑到电力电缆的垂度以及广东地区的气象条件,标准杆档的距离宜控制在50m,超过50m时应按”长杆档”处理, 超过100m时应采用飞线装置。长杆档及飞线的要求应符合YD205148- -I中第5条的规定。1.2.2 杆位应选择在土质比较坚

31、实、周围无塌陷并避免在积水或洪水淹没的地点。1.2.3 杆位不应设置在有施工、维护较大困难的地点。1.2.4 入必须在土质不够稳定的地点设置杆位时,应考虑杆根加固及杆位保护措施。1.2.5 对需要加装拉线(撑杆)的杆位的测定,应考虑拉线(撑杆)的位置并遵守YD205148- -I的第2.3条。1.3杆高”集中供电、拉远覆盖”集成项目主要服务于偏远山区拉远基站,交通条件和施工维护条件均不理想。在不违反现有国家和行业规范同时又能保证施工、维护人员以及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度较低的电杆,以减少施工、维护的难度,同时降低工程费用。1.3.1 标准杆高取定为8m。1.3.2 特殊地点杆高配置1、

32、 杆路跨越障碍物,或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要减小光缆及电力电缆的坡度变更时,应根据需要配置杆高。2、 跨越建筑物时,最下层光缆与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YD205148- -I附录B的要求。3、 杆路的坡度变更一般应小于20%,大于20%时可采用加高调档杆的杆高的办法来减少坡度的变化,仍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加强装置。4、 电杆接高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电杆可用杆顶槽钢接高装置,但接高高度不应超过2m,安装方式遵照YD205148- -I附录 H,超过时应采用等径钢筋混凝土杆接高。2)木杆单接杆的高度不应超过12m,超过时应采用品接方式,杆高超过16m时宜采用三接杆。3)终端杆、角杆等不宜采用槽钢接高

33、方式。1.3.3 当利用现有杆路时,若杆高不够应首先考虑更换电杆,确有困难无法更换时可参照1.3.2条执行。1.4电杆的埋深电杆埋深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2 电 杆 洞 深 表 单位(米)电杆类别 分类杆长(米)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水 泥 电 杆61.21.01.30.871.31.21.41.081.51.41.61.291.61.51.71.4101.71.61.81.6111.81.81.91.8122.12.02.22.01.5杆路拉线的选取杆路拉线宜采用7股镀锌钢绞线,其规格程式应符合YD205148- -I。2、杆路建设规格2.1建设规格根据广东的气象条件,本项目杆路建设规格应严

34、格按照YD205148- -I中有关”重负荷区”的规定执行。2.2防护与接地2.2.1 电力线路防护与接地时应遵照如下规定:1、 带承力线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在电力线终结处承力线应接地,其地网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2、 柱上开关应装设防雷装置,经常开路运行的柱上开关两侧,均应装设防雷装置,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开关金属外壳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注1)3、 为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绝缘线路侵入建筑物,接户线上绝缘子铁脚宜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注1)4、 电力电缆在出共站机房后、上架空杆前,以及电力电缆接入远端防雷箱前,埋地引入线长度不应小于5

35、0m,当条件不能满足时,埋地长度应不小于15m。(注2) 室外电力电缆,通信光缆采用铠装电缆或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时,地埋路由宜避开暗沟、热力管道、污染地带等。机房无地槽时,地埋电缆要穿钢管埋地进入。要求地埋光缆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7m,钢管及铠皮要做良好接地。(注3)5、 接户线在受电端的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注4)6、 出主机房侧加装容量为80KA的SPD,出主机房后首根电杆顶端加装容量为120KA的SPD,终端杆顶端加装容量为120KA的SPD,远端RRU前端加装容量为80KA的SPD。当上一级SPD为开关型SPD,次级SPD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间的电缆线间距应大于10m,当上一

36、级SPD与次级SPD都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间的电缆间距应大于5m。2.2.2 通信光缆的防护与接地,除遵照YD205148- -I第3.8条规定外,还应按如下规定执行:1、 光缆吊线选择绝缘型钢绞线。2、 光缆宜选择全介质光缆。3、 自线路终端杆开始,光缆以地埋方式进入机房(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管地埋方式),地埋长度不小于50m,缆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7m,直埋光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共杆架设示意图3、线缆敷设3.1电力电缆的选择详见第四章 3.3节。3.2电力电缆的敷设3.2.1 电力电缆施工必须是有电力施工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施工。3.2.2 必须在光缆和电力电缆

37、都竣工验收后,才对电力电缆加电。3.2.3 电力电缆施工时注意对电缆的保护,避免破坏绝缘皮。3.2.4 在每档电杆的电力电缆上都应挂牌警示(红色反光标示牌,突出强电危险的警示)。3.2.5 电力电缆采用横担绝缘子方式敷设。3.2.6 横担宜采用水平排列分相敷设,困难地段可采用垂直排列分相敷设。3.2.7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接户线水平排列的情况,采用横担加瓷瓶方式布放,横担采用镀锌角钢,规格为63mm6mm850mm,瓷瓶距横担边缘50mm处安装固定,横担距杆顶100mm处安装固定。3.2.8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接户线的垂直最小线间距离见下表。表3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接户线的最小线间距离 单位(

38、米)架 设 方 式档 距线 间 距 离自 电 杆 上 引 下25及以下0.15沿 墙 敷 设水 平 排 列4及以下0.10垂 直 排 列6及以下0.153.2.9 单根敷设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要求:1、 直线杆宜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碟式绝缘子或低压悬挂线夹。2、 耐张杆宜采用低压碟式绝缘子、一个悬式绝缘子或低压耐张线夹。3.2.10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排列应统一,零线应有标志且不需接地,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宜高于相线。3.2.11 为了把电缆拉力分段,电缆应在长档杆、角杆和终端上做终结。3.2.12 其它敷设要求按照要求执行。3.3电力电缆的分岔3.3.1 分支方式:考虑到维护的方便,宜采用

39、杆上开关的方式来做分支接头,即在分支的杆上装一个开关箱,一路输入,多路输出,能够满足分支要求,同时维护时能够单独中断任意支路的电源,便于日常检修维护,开关箱两侧均应装设防雷装置。3.3.2 线径要求可采用分段压降核算的方式进行线径的核算,如A-B为主干线,B-C和B-D为分支线,可将A-C和A-D全程压降进行分解,可根据规范最小线径要求和线路压降公式分别算出各段的最小线径要求,注意其中A-B段核算时功率是两个远端站功率之和。3.4电力电缆与通信光缆间的垂直净距由于光缆和电力电缆的架空垂度不同,为保证光缆维护的安全距离,必须保证电力电缆垂度最低点与光缆吊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注5)3.5光缆

40、吊线程式及安装3.5.1 光缆吊线选择绝缘型钢绞线。3.5.2 吊线规格及安装方式应遵照YD205148- -I第4条规定。3.6光缆程式及敷设3.6.1 当光缆与电力电缆共杆距离大于2公里时,宜全程选择全介质架空光缆。3.6.2 光缆的敷设方式应遵照YD205148- -I第4条规定执行。3.6.3 架空电缆在各档杆线路上应挂牌警示,光缆牌用蓝色。3.7通信光缆架设高度要求架空通信光缆架设高度要求见表4:表4 架空光(电)缆架设高度要求3.8杆路经过林区等特殊路段的处理方法3.8.1 绝缘配电线路经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3m。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

41、道。1、 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2、 配电线路经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1m。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5。 表5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 单位:m最大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最大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低 压低 压0.20.5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垂直距离,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3.8.2 砍伐树木 1、 在线路带电情况下,砍伐靠近线路的树木时,工作负责人必须在工作开始前,向全体人员说明:电力线路有电,不得攀登杆塔;树木、绳索不得接触导线。 2、 上树砍剪树木时,不应攀抓脆弱和枯死的树

42、枝。人和绳索应与导线保持安全距离。应注意蚂蜂,并使用安全带。 不应攀登已经锯过的或砍过的未断树木。 3、 为防止树木(树枝)倒落在导线上,应设法用绳索将其拉向与导线相反的方向。绳索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免拉绳的人员被倒落的树木砸伤。树枝接触高压带电导线时,严禁用手直接去取。 4、 砍剪的树木下面和倒树范围内应有专人监护,不得有人逗留,防止砸伤行人。第四章 配套部分1、室内机房部分1.1机房高度和面积中心站点机房必须有足够的空间高度,以便于安装机架、走线梯和布放电缆。一般要求机房净高2.7m。为了方便扩容,机房面积要求足够大,一般要15m。1.2机房楼面荷载1.2.1 机房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要求参见

43、(YD/T 5003- );1.2.2 对于一般房屋,所用机房的楼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抵抗机房内现有设备及后期待安装设备所产生的荷载效应。1.2.3 机房负荷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要求。1.3机房建造要求 1.3.1 机房内不能作装饰性装修 (如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等)。1.3.2 机房门要足够大以便于工程期间设备的搬运。机房门应选用向外开180度的防火、防盗外门(一般选用三防门)。1.3.3 机房的地板必须采用水磨石或耐磨砖,不能采用水泥地面。墙身要求涂墙漆(一般选用乳胶漆)。墙身、天花要求结实、坚固。1.3.4 要求机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排水性。机房所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能防止雨水渗入,防

44、鼠。机房的墙壁、天花和地板不能有渗水、浸水的现象,机房内不能有水管穿越,不能用洒水式消防器材。1.3.5 不允许有太阳光直射进机房。建议机房如有窗户,必须用遮光纸进行避光处理或用水泥、砖将窗户封闭(窗户密封做法:外侧不锈钢防盗网,内侧双层铝合金板封堵)。1.3.6 机房内需配置人字铝梯,以方便基站维护。1.4机房电源过电压保护通信基站的电源雷电过电压保护应采用分级保护。一级浪涌保护器应就近安装在交流配电箱旁。电源二级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交流屏内。环境因素 气象因素雷暴日(日/年)安装位置25254040交流第一级城区有不利因素60kA80kA交流配电箱无不利因素60kA郊区有不利因素80

45、kA100kA无不利因素60kA山区有不利因素100kA120kA无不利因素80kA交流二级-40kA开关电源直流保护-15kA视具体情况1.5机房照明1.5.1 机房的主要光源应采用节能型细管径(26mm)直管荧光灯,配置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光源色温K=33005300,光源显色指数Ra80。灯具应选用带反射器开敞式的I类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可靠接地。照度要求:离地0.8m水平面上300Lx。1.5.2 照明线路应与设备用电、空调动力线路分回路敷设。线路均应穿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1.5.3 机房内配置应急灯。要求应急灯蓄电池持续供电时间60min。当正常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急灯能

46、自动投入。1.5.4 机房内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回路,若不能单独成一回路时,应选择带有熔断器的插座。1.6机房集中动力环境监控系统1.6.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参照现行基站动环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对机房的电源和环境量等进行全面的监控。1.6.2 在集中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的智能设备采集口、2M传输口、422总线口、I/O口等,加装相应接口和型号的信号防雷器。1.7机房防火 1.7.1 对机房进行改造时,只可进行为满足机房电气要求的修缮,而且需采用不透光,不燃或阻燃的满足防火要求的材料。1.7.2 对于电力线、传输线、接地线、空调管、馈线等进线口,须用防火泥、防火板

47、进行密封,如用套管时可用水泥密封,要求密封处平整,无缝隙。1.7.3 要求机房内安装有烟雾告警设备,而且在室内靠门处配置有手提式灭火器。1.7.4 机房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1.8机房温湿度1.8.1 要求机房室内温度一般不超过28。机房应配有温度计和温度告警设备。1.8.2 要求机房保持干燥,机房湿度H在10%80%范围内,而且配有湿度计。1.9机房空调 1.9.1 机房内应配置柜式空调机,空调配置原则应参见。平时运行应保证至少有一台空调在工作。1.9.2 柜式空调机的布置摆放应保证空调的气流组织与通信设备的吸排风相协调,避免空调的送、回风被阻挡。1.9.3 柜式空调应与机房内的动环监控系统相

48、连,实现空调的远程控制与操作。1.9.4 机房空调应安装牢固。在底座固定的同时,若条件具备,应与墙体固定。1.9.5 有条件的机房可选用智能通风设备,智能通风设备选用参见(QB-W-013- )。1.10机房环境要求机房整洁干净,没有灰尘及杂物。工程备用材料应堆放整齐,并附有备料清单。需在机房明显处安装”基站十不准”、”基站火警处理程序”等警示牌。2、室外RRU支撑杆设计安装RRU的拉线杆一般有两种杆型,一种是水泥杆,另一种是钢管。水泥杆地面以上部份高度为8米,钢管地面以上部份高度为10米。杆件顶部悬挂1至3付定向天线,杆体用四道拉索固定,在离地3米处悬挂一防盗网,远端RRU设备可放置于防盗网

49、内,剩余空间可放置其它设备,防盗网内需设置一个工作接地排,与地网有效连接。主杆高度有两种分别为8米、10米,应用场景见下表。表6 室外RRU支撑杆应用场景表主杆高度应用场景10米钢管村子周围山坡或者路边(1-3付天线支架)10米水泥杆(露出地面部份为8米)村子周围山坡(1-2付天线支架)2.1钢结构材料要求钢结构材料应满足相关规范材料要求,对于抗震区采用的钢结构材料尚应满足下列要求:2.1.1 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2.1.2 钢材应具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2.1.3 钢材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2.1.4 型钢和板材除注明外均

50、采用Q235-B,钢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对于Q235钢采用E43型,对于Q345钢选用E50型,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T5117之规定。连接螺栓除注明外,均采用C级六角头螺栓,螺栓、螺母的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GB/T5780,GB41-86之规定。地脚锚栓采用Q235B钢制作。2.1.5 水泥杆为梢径170的 10米锥形杆壁厚40mm,质量等级为优等品,混凝土强度为C40,配筋不低于1212,天线防雷扁铁、设备防盗网设备接地、地网扁铁。水泥杆顶部用C10混凝土封口,安装前应检查水泥杆是否满足相关质量标准。2.1.6

51、 拉线采用钢绞线(1X7),外圆直径d=9.5mm,公称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拉绳预拉力为50N/mm2,拉线上端采用NX-2型线夹,下端采用NUT-2型可调线夹,紧固时应调节控制好杆的整体垂直度,钢绞线夹每端不应少于3个。2.2杆体部分设计要求2.2.1 水泥杆主体有8米高度,钢管主体有8米和10米高度,天线支架等根据基站所在位置天线需要悬挂的高度选用。杆主体由4道拉索进行固定,拉索的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拉索与杆体之间的角度控制在5030度之间;2.2.2 天线采用双极化天线。天线支架根据基站与需要覆盖村庄的相对位置选取;2.2.3 在杆体上一般悬挂一个1000

52、(高)500(宽)340(深)的镀锌方管防盗窃网,底边离地约3米左右。防盗网分为两层,上层放置环境监控设备和光纤终端盒等设备,下层放置RRU远端设备。防盗网内设置一个防雷接地端子,供设备、电源等接地使用。防盗门开启方向必须在监控摄像头可监控范围内,门锁必须采用防水防锈锁;2.2.4 为防止冰灾,所有线缆进入杆体前50米左右埋地敷设(应做好防雷措施),水泥杆引上线与引下线需要套PVC管(钢管线路经过基础内预埋钢管进入杆体内部,杆体上设有检修孔,供检修与出线使用)。2.3制造和运输2.3.1 构件制造和安装应遵守、及中的有关规定。2.3.2 构件在制造以前必须经放样,确定和校核图纸中尺寸,制造后严

53、格进行质量检查。2.3.3 除地脚螺栓外,普通螺栓的螺栓孔直径比螺杆公称直径大1.01.5mm,高强度螺栓的螺栓孔直径比螺杆公称直径大1.52.0mm。2.3.4 节点板对接焊缝要求全熔透焊接,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塔脚板加劲肋角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其余部位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2.3.5 角焊缝焊脚尺寸除注明外,不应小于1.5 ,t为较厚焊件厚度(当t4时,不应小于t);也不宜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2.3.6 所有构件材料(地脚锚栓除外)均采用热浸镀锌法防腐处理,镀锌层厚度:杆件厚度5mm时,不小于86微米;当杆件厚度5mm时,不小于65微米。2.3.7 构件允许偏差:当构件长度L5m时,

54、其长度偏差不大于2mm;当构件长度L5m时,其长度偏差不大于3mm;构件整体弯曲不大于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5mm,局部弯曲不大于被测长度的1/750。2.3.8 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时,除已注明连接螺栓采用二母一垫外,其它构件均采用一母一垫。除图中注明外,螺栓孔的孔径、间距、端距均按和执行。2.3.9 构件出厂时应妥善包装,出厂后应合理运输以减少构件受损。2.4安装要求2.4.1 露出基础顶面的地脚螺栓在钢塔桅结构安装前,应采取防锈措施,并妥善保护,防止螺栓锈蚀与损伤。2.4.2 结构安装前应检查出厂的合格证及各项检验、试验报告资料,检查构件外形是否符合标准。2.4.3 结构吊(安)装时,

55、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并防止产生过大变形。2.4.4 安装时不允许使用气割或电割扩孔、增孔或用氧气火焰校正构件变形。2.4.5 桅杆拉线安装时的初始应力为100250 kN/mm2。2.4.6 钢塔桅结构安装结束后须进行整体测量校正,所有数值均必须满足验收标准。2.4.7 结构安装完成后,应详细检查运输、安装过程中涂层的擦伤,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对所有的连接螺栓应逐一检查,以防漏拧或松动。2.4.8 钢塔柱脚底板(法兰)与基础间的空隙,在塔桅安装校正后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2.4.9 钢塔桅结构安装调试完毕后,塔脚处的塔脚板及地脚螺栓用C15混凝土封闭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56、。2.4.10 水泥杆运输及安装过程应符合要求。2.5使用维护2.5.1 钢塔桅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结构进行必要维护(如对钢结构重新进行涂装、更换损坏构件等),并建立维护档案,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2.5.2 每经六度以上地震或八级以上大风后,应对塔身轴线、基础及所有节点作全面观测和检查,并拧紧松动的螺栓,作好准确记录。2.5.3 如发现杆塔倾斜,基础、节点或构件出现损伤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2.5.4 安装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2.5.5 水泥杆顶部安装避雷针,经过一条-404扁钢与接地网焊接。3、电源配套部分3.1电源设备3.1.1 DC-A

57、C逆变设备(48/220V、24/220V)1、 DC-AC逆变设备主要技术要求(48/220V、24/220V)1)输入电压:-40-57 V直流/2029 V直流。2)输出电压:220V交流单相,频率50Hz。3)稳压精度:5。4)谐波含量:6。5)频率精度: 2。6)输入端反灌相对电话衡重杂音电流:0.2。7)输入端反灌相对宽频杂音电流:10(02MHz)8)市电与逆变器输出的转换,根据需要可分为不间断转换和间断转换两种。间断转换的中断时间小于10ms。9)整机效率: 输出功率小于1kVA的,效率不小于75%;输出功率等于或大于1kVA的,效率应大于80%。10)过载能力:负载电流为额定

58、值的150%时,允许持续时间不小于10s。11)逆变器设备应提供满足三遥要求的本地和远地用户通信接口,便于集中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12)逆变器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欠压、短路、过温自动保护功能,输入和输出时超过额定功率时间会自动关机,出现接线错误、短路时逆变器自动关机。13)逆变器设备的交流电源(AC)接口:线对地应能承受20KA(8/20us)标称放电电流(In)的冲击。14)设备的相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省公司二级集采的设备技术要求。2、 DC-AC逆变设备安装(48/220V、24/220V)48/220V或24/220V逆变电源设备建议安装于逆变电源机架内,安装要牢固;逆变电源设备

59、保护接地点与逆变电源机架保护地线排连接,逆变电源机架按设计所定的位置安装固定,而且接地。3.1.2 DC-DC直流变换设备(24/48V)1、 DC-DC直流变换设备主要技术要求(24/48V)1)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1836V。2)输出电压稳定精度: 1。3)应有限流性能,限流整定值可在105110输出电流额定值之间调整。4)同型号设备应能多台并联工作,并具有均分性能,其不平衡度应小于或等于5输出额定电流值。5)输出杂音电压 衡重杂音: 2mV(符合ITU-T建议 O.41条件); 宽频杂音: 20 mV(34 kHz30 MHz); 峰值杂音: 200mV。6)反灌杂音:变换设备在额定值工作时,直流电流中宽频杂音分量(方均根值)应小于直流电流的1。7)效率:200W,75%。 200W, 70%。8)设备的相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省公司二级集采的设备技术要求。2、 DC-DC直流变换设备安装(24V/48V)直流变换设备安装位置、变换器的数量要符合设计规定,安装要牢固。特别对于艾默生SIDEPOWER(PSC4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