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939382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交一公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地下室基坑监测方案样本(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目 录1工程概况12监测依据13.监测方案13.1监测频率13.2 监测预警指标 14.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34.1监测点布置34.2水平位移、 垂直沉降监测34.3水位监测54.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5.资料提交95.1月报内容95.2监测总报告10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集美区, 场地南侧为已建水泥路, 下有管线埋置, 水泥路南侧为集美水池, 北侧为水上运动中心, 东侧为在建集美万达广场, 西侧为泉厦高速公路。场地共设置二层地下室, 场地地面标高约为1.20米。本项目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90米。底板顶标高为-10.10米

2、, 底板垫层底标高-10.80米, 基坑拟定开挖深度为8.038.21米。2.监测依据(1) 福建博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图纸(2)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监测方案3.1 监测频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各项监测的时间视施工进程确定, 在土方开挖期间, 每天观测一次, 底板浇注后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 ) 中7.0.3表中要求。现场施工进度情况观测频率基坑开挖1次/1d底板浇捣完毕7天1次/2d底板浇捣完毕714天1次/3d底板浇捣完毕1428天1次/5d底

3、板浇捣完毕28天1次/10d注: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a)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或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b)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c) 超深、 超长开挖或未及时支护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d)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 长时间连续降雨、 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e)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f)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 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g) 基坑底部、 侧壁出现管涌、 渗漏或流沙等现象。3.2监测预警指标3.2.1基坑进行土方开挖, 一开始就应对支护结构与四周环境进行监测

4、: 坡顶位移、 地面沉降、 深层水平位移、 地下水位、 周边建筑物沉降、 倾斜、 水平位移等。监测项目预警值( mm) 地面沉降20坡顶位移40深层水平位移40周边地表30临近建筑位移30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连续三天2mm/d, 且不能收敛时3.2.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 a、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b、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的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 管涌、 隆起、 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c、 基坑支护结构的锚杆体系出现过大的变形、 松弛或拔出的迹象。d、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 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e、 周边

5、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 泄漏等。f、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 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4.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4.1监测点布置: 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 水位观测、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及周边地表沉降监测。4.1.1坡顶水平位移: 沿岩基坑周边布置, 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m, 共布置48个观测点, 以观测基坑侧壁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基坑北侧靠近项目部活动房及配电房、 基坑东南角靠近村庄民房、 基坑东侧靠近项目部活动板房, 均需要重点严密监测。4.1.2坡顶竖向位移: 沿岩基坑周边布置, 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m, 共布置48个观测点, 观测地下室

6、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基坑北侧靠近项目部活动房及配电房、 基坑东南角靠近村庄民房、 基坑东侧靠近项目部活动板房, 及基坑东侧坡顶有低压线电杆处。均需要重点严密监测。4.1.3水位观测: 在基坑外侧布置6个水位观测井, 观测地下室施工降水对基坑周边水位的影响。根据跟工程周边建筑特点。拟在基坑东侧、 北侧分别布置2个水位观测点, 基坑南侧、 西侧分别布置1个水位观测井。4.1.4测斜: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 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共布置6个。拟在基坑东侧、 北侧分别布置2个测斜观测点, 基坑南侧、 西侧分别布置1个测斜观测点。4.1.

7、6 各监测点在布置之前, 应书面与招标人、 设计及监理等相关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应按照招标人、 监理、 及相关部门要求对监测方案进行调整, 确认后方可实施。4.1.7 所有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 且不少于两次。保护监测设备及系统之责任, 保护时间与监测时间相同。4.1.8结合本基坑特点, 应重点监测基坑东南角靠近民房各监测点变化值, 及基坑北侧洪诗路及在建楼房的沉降位移。4.2水平位移、 垂直沉降监测4.2.1基准点( 控制点) 的布设根据现场情况, 合理布设控制点, 以减小工作量, 提高监测效率。点位应设在稳定、 安全的、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 根据实际地质条件, 布设相应的观测墩

8、或埋设专门的观测标石。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 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 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 湿陷、 冻胀、 胀缩等影响范围内; 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 规程执行; 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 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4.2.2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埋设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 ) , 结合实地地形情况, 参照规范要求埋设控制点。标志埋设后, 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限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 不宜少于15天。监测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 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监测点的正常使用,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监

9、测点的稳定性。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4.2.3数据处理与报告内容1) 测量成果整理要求原始观测记录应填写齐全, 字迹清楚, 不得涂改、 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 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所在页数。平差计算成果、 图标、 分析资料, 应完整、 清晰、 无误。图式、 符号应统一格式, 注记清晰。进行数据处理时, 数位取位的要求如表1.5所示。表1.5数字取位要求等级类别角度( ) 边长( mm) 坐标( mm) 高程( mm) 沉降量( mm) 位移值( mm) 一、 二级控制点0.010.10.10.010.010.1监测点0.010.10

10、.10.010.010.1三级控制点0.10.10.10.10.10.1监测点0.10.10.10.10.10.12)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 工程地质条件、 监测目的及内容、 监测仪器埋设及监测、 监测数据分析、 结论等。提交下列成果: 位移、 沉降观测成果表; 位移、 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位移、 沉降与时间曲线图, 如图1 、 2所示样式。 监测分析报告。 图1 位移时程曲线 图2 累计位移时程曲线4.2.4 注意事项 各期观测宜采用固定的观测者, 固定的观测仪器, 相同的观测时段, 相同的观测方法和相同的观测路线。 测量仪器应有由专人使用、 保管, 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4.

11、3水位监测 4.3.1水位管埋设: 埋设水位管时, 底部2m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 共三排, 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 同时用沙布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管子下入孔底后以中粗砂封孔, 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 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4.3.2监测原理: 监测时, 将水位仪探头自上而下慢慢往下放, 探头接触水面, 二次仪表上的蜂鸣器就会鸣叫, 此时的深度即为水位值。4.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4.1监测点布设围护结构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 经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布置测点时, 可考虑在不同方向交叉布设深部位移监测孔

12、, 从而可利用有限的工作量满足监测的要求。测斜管宜采用PVC工程塑料管或铝合金管, 直径宜为4590mm, 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4.4.2测斜管埋设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 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 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 接头处应密封处理, 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 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 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 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 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 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4.4.3数据处理与报告内容在分析评价

13、测斜仪成果时, 应综合地质资料, 特别是钻孔岩芯描述资料加以分析, 如果位移-深度曲线上斜率突变处恰好与地质上的构造相吻合时, 可认为该处即是滑坡的控制面, 在分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地下水位资料及降雨资料也是应加以考虑的。资料整理及阶段报告要求: 按总体设计要求, 对各观测孔、 各测次的测试结果进行可靠性检查, 剔除人为异常; 将各测次、 各测孔中各测点的电压信号换算成水平位移值, 并据此获得任一深度的总水平位移; 求出各测次某深度的水平合位移及滑动方位角; 绘制出各测孔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关系曲线, 如图3和图4所示样式, 并据此判断是否存在剪切滑移面及其位置; 绘制各测孔剪切滑移面或位移控

14、制点的水平位移值随时间的关系曲线, 并据此判断水平位移是否出现异常; 根据各测孔水平位移大批测试结果, 分析、 评价各测区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图3 位移深度曲线图4位移时间曲线图4.4.4注意事项 测斜仪应下入测斜管底510min, 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量测, 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相对基准点时, 每次监测均应测定孔口坐标的变化。5.资料提交每次监测后, 应在二天内向建设方提供当次的监测简报( 包括电子邮件、 传真等形式) 。如果变形值出现异常或超过设计报警值, 应立即向建设方反映。监测分析结果应及时提供给业主、 设计、 施工、 监理, 做到信息化施

15、工。正常情况下每月提交一次月报告, 特殊情况每天提交一次, 并根据业主的要求定期提交专题分析报告(上述报告均应提交书面报告和电子文档报告)。但当发现变化异常或达到预警、 报警值时, 则应立即经过电话、 网络等形式立即向业主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 并同时提交书面预警和报警报告, 并同施工单位共同分析原因, 形成专题分析报告, 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技术对策, 以便采取处理措施。当监测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 提交监测分析总报告。5.1月报内容 监测项目, 测点布置: 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状况的描述; 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的变化曲线, 包括施工进度监测值曲线, 时间监测值曲线等多种形式; 根据施工情况, 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 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对周边建筑物、 地下管线 、 地层变形、 施工状态的安全性做也评价和预测; 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的测点应进行重点说明, 并进行详细分析原因, 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监测小结, 给也本期监测的总体评价。5.2监测总报告 : 基坑监测结束后, 向甲方提交一式四份监测成果报告。工程概况, 监测目的; 监测工作大纲和实施方案; 采用的仪器型号、 规格和标定资料; 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 超前预报效果评述; 监测结果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