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5934608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一中10-11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湛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教师:LLY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夙愿(s) 履行(l) 亟待(j) 茕茕孑立(qing)B脚踝(hui) 契约(q) 教诲(hu) 天崩地坼(ch)C 拔擢(zhu) 趔趄(li) 百舸(k) 鼎铛玉石(chng)D 庇护(b) 笃诚(d) 逋慢(b) 有条不紊(w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关系到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啊!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C对于这一家人来

2、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标准。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C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才能做好。D灵芝姑娘牵着她的小鹿,喂饱了山上的灵芝草,饮足了灵芝泉里的泉水。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

3、最后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

4、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

5、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大易:指易经;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特卉木也 特: 只是B坐右之器以欹 欹: 倾斜C于是乎有裨焉 裨: 补偿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适宜 6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其人居远未来 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C予观而喜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夫竹之为

6、物,柔体而虚中 吾属今为之虏矣!7、下列句子中与“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过烽火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B会稽黄中立,喜欢培植竹林,后又在竹林中修造了一座“尚节亭”;他认为读书人要效法竹子,虚心有节。作者对此十分赞赏。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难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D从文章末段“然则”“苟然”等词句分析 ,作者认为黄中立看到竹有节,

7、联想到为人处世也需求大节,因此植树建亭,以之为“读书游艺”之所。9断句与翻译(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译文: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

8、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节俭的时代新意与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

9、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似乎是一个新鲜事儿。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相反,却生活在舒适滋润,甚至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的时代环境中。如今他们步入社会不久或刚刚走上社会,就要直面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和经济疲软。在经济寒潮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摒弃了“抠门”这个概念,拿起了“节俭”这个有效武器。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变化,并顺势呼唤传统“节俭”意识的回归。同时,又要引导青年人,包括老一辈,全面把握节俭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自觉地把节俭品德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今

10、的“节俭”是在一种新的人民生活水准、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国际平台上的“节俭”。今天我们所主张的“节俭”,并不是一味地讲求清苦贫困,要人们什么都去省,一切都不要用,而是要人们能省则省,该用则用。因为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认为“圣人制用,丰约各有适”。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来说,应当以保持相对舒适甚至体面的生活为前提。但是,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来不是单纯地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而是伴随着心理上的需求。“简朴并不是要人脱离世俗的欢乐,而是摆脱那些仅仅是投合我们的虚荣心及欲望。”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并不必然地和挥霍浪费画等号。只是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能尽量做到节俭。“节约是

11、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而且“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的下滑趋势,中央提出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的。但这种消费是指必需、正当和合理的消费,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消费不能是盲目的。消费需要引导,需要健康、科学而有序。社会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要推动经济;个人消费除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外,还应提高消费品质。我们应当基于对经济的研判,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正确的消费文化来指导和统领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们要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的精神,一方面要以刺激消费、拉动内

12、需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片面强调消费,重蹈美国社会一度消费无度导致金融危机的覆辙。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是一个新鲜事儿。B作者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节俭”的内涵也应有所变化。C作者认为如今的“节俭”,并不与健康而舒适的生活相矛盾。D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并不必然地和挥霍浪费画等号。E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的下滑趋势,我们应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进行各种消费。13下列不属于作者关于“节俭”的观点

13、的一项是(3分 )A青年一代因为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所以不懂得节俭。B今天所提的“节俭”内涵跟过去不同,是在一种新的人民生活水准、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国际平台上的“节俭”。C摆脱那些投合我们需要的虚荣心及欲望后,人们才可能做到正确节俭。D“节约”是指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合理地安排我们的财富。原则上是能省则省,该用则用。14为什么说“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 (4分 ) 15在经济寒潮面前,为什么既要注重“节俭”,又要促进“消费”,二者相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概述。(4分 )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

14、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要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脆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

15、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16、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

17、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

18、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6第一自然段写在黑色的秋夜里唧唧的秋虫,远方的钟楼上响起的钟声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和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作用。(5分) 18第段文字连用了四个“有的人”,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各举出一个符合文意的典型事例,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6分) 考官说:“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言外之意: 。应对: 。20请展开联想想像,描绘“野旷

19、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画面, 50字左右。(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这一天”,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班级_ 姓名_ 试室_ 学号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湛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一、选择题,共32分题号123456781213答案二、本大题共23分9(1)断句 (4分)谚

20、 曰 一 年 之 计 莫 如 种 谷 十 年 之 计 莫 如 树 木 此 之 谓 也孔 子 曰 居 家 理 治 可 移 于 官 其 义 一 也。(2)翻译(6分)译文:_ _译文:_ 10(1)(3分) (2)(4分) 11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 。 (2) , 。 (3) , 。 (4) , 。主观题号二 三四五六总分得 分三、本大题共8分14. (4分) 15. (4分)答: _ _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16(4分)答: 17.(5分)答: 18(6分)答: 五、本大题小题,每题6分,共12分19答: 20答: 湛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

21、末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1、C“舸”读g。 2、C项“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3、B。(A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C关联词语不一致,“只要就”,“只有才”;D第一个分句叙述角度是人,第二个分句的叙述角度变成了“小鹿”,是被动形式,第三个分句的叙述角度是“小鹿”,变成了主动形式,三分句的叙述角度都不一致。)4、B。5C“裨”是“裨益、好处”之意思。6B都是介词,用、拿。 (A人称代词,它指示代词,那。C代词,尚节亭动词,到。D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7、D被动句(A固定句式;B状语后置;C省略句)8、D(从全文看,应是黄中立早已崇尚节操立下大志,才植竹建亭,以此来勉励自己。) 9、(1)

22、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错断2处扣1分,扣完为止。两个“之计”后面可不译)译文:谚语说:“一年之计,不如种粮食;十年之计,不如栽树木。”说的就这个意思。孔子说:“在家之中能处理好家政,据治家之理可以用于治理国家。”那义理是一致的。(2)译文见“参考译文”。10、(1)用贾谊的不幸来类比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出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2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

23、分)11、(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 A、E。(A.原文中有“似乎”二字; E“各种消费”错,原文“但这种消费是指必需、正当和合理的消费,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13 A跟“节俭”的观点无关。14因为消费从来就不是单纯地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2分)而是伴随着心理上的需求,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2分)15不矛盾。(1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节俭”并不是一味地讲求清苦贫困,丽是要人们能省则省、该用则用。(1分)消费是健康、科学而有序的,除

24、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外,还应提高消费品质。(1分)在经济寒潮面前,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实行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是十分正确的。要促进消费还要注重“节俭”,对国计民生有利。(1分)16、由秋虫和钟声引出标题“生命的暗示”, (2分)为下文写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作铺垫。(2分)17、运用了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和对比手法,(2分)用状语后置句强调了生命痛苦、快乐、渺小、伟大的四种状态;用对比突出了生命是痛苦和快乐,渺小和伟大的统一体。(2分)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1分)18、举出三个符合文意的事例并适当分析即可6分。19、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

25、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3分)应对示例一(希望留下):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得分点:肯定自我、巧妙转化“缺点”、语言得体) (3分)应对示例二(巧化尴尬):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得分点:坚持自我、体面解除尴尬、语言得体)20、极目远眺,原野空旷辽阔,苍茫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好像缓缓移过来向舟中人靠近。(只翻译诗句得3分)【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

26、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

27、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

28、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