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15934556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直击考纲.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考点6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和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1)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2012重庆,B和211广东,4AB)( )(2)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11海南,9C)( )(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200广东,改编)(

2、 )2如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b、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2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201江苏,1C)( )()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在1处无膜电位变化,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2012山东,5(2)改编)(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且在c中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1江苏,13)(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但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009江苏,2B)( )()释放的

3、乙酰胆碱经血液运输,导致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的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209海南,6和21海南,8A)()()如图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其中段一直在发生a+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201浙江,3AB改编)(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4、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传导图示作出分析)(3)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观察图示作出分析)传递特点:单向传递。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是促进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理解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c段动作电位,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d段静息电位。(2)如

5、图1是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2ab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仍为正电位。b段-兴奋传至A两电极之间。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电极处恢复为正电位。4电流表偏转问题探讨(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点(bc),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

6、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点,此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据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D.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递是由于结构的存在,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 由于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为感受器,错误;由于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故b处为兴奋部位,B正确

7、;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有电位差,能形成局部电流,故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按照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突触部位是单向的,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D正确。2.(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

8、个完整的反射弧,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正确。3。(2014上海,1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 解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

9、奋,故错、C正确。4(示意图与曲线图)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C解析电位变化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可表示兴奋产生过程,A错误;处是恢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外流,错误;电表偏转是由于R处带正电荷,S处带负电荷,与图乙基

10、本相同,C正确;突触传递是单向的,从图示结构看,兴奋不能传递到,错误。5.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甲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乙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正确

11、;。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正确;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错、D正确.6。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钠离子内流轴突膜处于和状态时钾离子外流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a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答案D解析轴突膜处于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故A正确.兴奋过后,动作电位会恢复为静息电位,故这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故

12、B正确。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兴奋以电信号传导至此,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引起膜电流形成,故C正确。前一个神经元兴奋释放的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故D错.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中,用硫酸刺激左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同时收缩;刺激右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也同时收缩。若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条神经,再刺激左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结果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下列判断和推测正确的是( )A左后肢传入神经和右后肢传出神经均被破坏若用硫酸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不会收缩。兴奋从左后肢感受器传到右后肢时是双向的D.感受器产

13、生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为化学信号答案 解析刺激左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完好的,结合题意所以受到破坏的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和右后肢的传入神经,A错误;由于右后肢中的传入神经受到破坏,所以左右后肢都不会收缩,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是产生电信号,D错误。8(2014四川,节选)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图示反射弧中,是_。当兴奋到达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会形成痛觉

14、。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答案(1)传入神经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9.(24广东,7节选)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_。b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参与调节。答案1、c 神经递质 躯体感觉S区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元,所以1和c2为传出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完成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

15、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很多,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针刺产生疼痛感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兴奋的结果,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与讲话有关。判一判(1)题1中人体内B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题1中A图的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P,图的b处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3)题1中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4)若题4中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 )(5)题5中由题干信息可看出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6)题5中图甲中。氨基丁酸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的过程中共穿过了层磷脂分子( )(7)题中辣椒素能够

16、引起a通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 )(8)题6中膜电位由-0 mV到mV的过程中离子流动状态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想一想()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题2图中区分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关键点是什么?答案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没有,或根据图示“”中的方向信息来判断。(2)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是什么?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穿过了几层生物膜?需要载体吗?消耗能量吗?答案电信号化学信号。0层。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同一神经元末梢可同时释放抑制性递质和兴奋性递质吗?释放的递质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如何?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吗?答案

17、同一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递质发挥完作用后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从而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4)题中电表的两电极如图甲所示均放置于膜外,观察记录C、D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请在图乙中画出电位变化(注:静息时的膜外电位为零)。答案曲线如图:(两种画法均对)考点27 激素的功能、分泌调节及相关实验分析判断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1)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2海南,13)()()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加,可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201新课标,5C改编)( )()一甲状腺功能障

18、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垂体部位发生了病变(012安徽,30()改编)(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11天津,3)()(5)某同学感冒发热 ,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210四川,4C改编)()(6)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2012天津,3AB改编)( )1.总结激素分泌调节方式并举例()神经调节:此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如

19、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分泌.(2)神经体液(分级调节)调节:受分级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分别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4)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化:如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1)实验组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生长发育情况。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2)对照组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生长发育情况。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3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实验设计4。常见激素的本质及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方法化学本

20、质激素名称研究方法蛋白质(多肽)类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切除法、注射法固醇类性激素、孕激素、醛固酮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研究思路:采用相应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概念原理类)(014广东,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C D。答案D解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

21、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会因天敌鸟类的增多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2。(表格信息类)细胞的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率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下表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2、)类型产生信号分子的细胞或器官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传递的途径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所在细胞细胞反应甲垂体激素血液甲状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乙性腺激素b血液多种细胞调节基因的转录丙神经细胞突触唾液腺细胞细胞分泌活动增强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答案C解析 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激素b是性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的分解,唾液将不断分泌;无论是激素还是递质,其传递

23、都离不开内环境。3。(数据表格实验分析类)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in和注射后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TH前10 mU/L10 mU/L40 mUL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或TS都不能治愈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RH进行治疗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浓度较高T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答案 D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病人

24、丙、乙、甲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H都不能治愈,A正确;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进行治疗,正确;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C正确;TR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一种激素,D错。4(坐标曲线实验分析类)某同学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组:甲组假手术(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乙组切除甲状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长和单位时间耗氧量,并记录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

25、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BA曲线表示甲组小鼠代谢正常,耗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CD曲线表示乙组小鼠甲状腺激素缺乏,生长发育停滞D。可增设丙组(假手术,给予甲状腺激素)作为实验组,使实验更严谨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和图示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故A正确;甲组小鼠含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正确;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乙组切除甲状腺,没有甲状腺激素,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

26、,故正确;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故D错。5(综合应用)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体内首先增加的是图中的激素_。切除成年动物的甲状腺,其体内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个体的激素是_.(均填图中字母)(2)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_分泌过多.(填图中字母)(3)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上图中器官_(填字母)分泌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

27、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等。实验的自变量是_,检测指标是_。实验前应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_.为了进一步证实生长激素确实是通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在上述实验中还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_,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答案(1)cac(漏答不可以) (2)b (3)A生长激素(的含量)血糖含量 葡萄糖溶液适量(一定量的)的胰岛素解析()据题意,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首先刺激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刺激垂体、下丘脑释放相应的激素(激素、c)。(2)甲

28、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激素b)分泌过多。(3)人体的垂体(器官)分泌生长激素,据题意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激素的含量,检测指标是血糖的含量;实验前应给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葡萄糖溶液,为了证实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在上述实验中还需对实验小鼠注射胰岛素,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6.(反馈调节的实验探究类)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SH),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RH)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S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

29、非?探究实验如下:(1)实验步骤: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的含量。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器官)切除,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2)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组小白鼠TRH的含量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H的含量减少,则观点_正确;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_正确.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2)二 一解析 要证明R的减少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还是

30、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可通过设置切除甲状腺与不切除甲状腺并都注射等量TS的两组小白鼠进行对照,然后通过测量下丘脑分泌TR的量来证明。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切除甲状腺前,应测量RH的量;二是不切除甲状腺的小白鼠也应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三是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如小白鼠的性别、生理状态、体重、饲养条件等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TH的含量,若组小白鼠TR的含量不减少(或增加),组小白鼠TRH的含量减少,则RH的含量减少是TS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即观点二正确;若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减少的量相等,则TRH的分泌

31、量减少是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即观点一正确。(新情景信息综合应用)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_.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能促进_。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_。(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_。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研究发现,激素能抑制_细胞对_的合成和释放,从

32、而使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_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答案 ()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胰岛B细胞(2)上升 物质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a、) (3)淋巴因子 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根据题干和图解的信息找准“反射弧”,结合教材内容回忆反射弧的结构和组成,判断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进而推理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从题干信息“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类比“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进行简单推理,得出答案

33、。()根据教材中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内容,对题干新情景“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进行类比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3)根据免疫调节中的体液免疫过程和模式图提供的信息进行作答。判一判(1)题2中的为神经递质,其与激素a和激素b的受体都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 )(2)题中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病人丙、乙、甲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 )(3)题中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题5中在、b、c三种激素中,激素b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存在最广( )(5)题中激素、b、c的合成均

34、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6)题5的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7)题5中“对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不能改为“给实验鼠饲喂适量的胰岛素”( )(8)题6中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的有无”,因变量为“TR的含量变化,在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SH)时要注意等量原则( )想一想(1)尝试写出胰岛素分泌调节的具体途径及过程。答案调节途径1:过程为“血糖含量上升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途径:过程为“血糖含量上升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结合题5的图尝试解释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答案 甲状腺激素是含

35、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从而使得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最终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3)为了探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培育出转入牛生长激素基因的兔子。共获得两只转基因兔子,即Tg1和Tg2.生长至3个月时,分别检测它们血液中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检测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推测呢?对照T1Tg2牛生长激素(ngm)-3001 40胰岛素(ng/L)213葡萄糖(g/L)1146190答案生长激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在血糖调节方面,二者存在拮抗作用.()题的第(3)小题中的答案“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只答出“情绪压力是否能得分呢?答案 不能。未区分开题干图中信息“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和“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的区别。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