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xuex****hao 文档编号:1593145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xx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

2、化合物B自然界的各种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3(4分)(2011秋黄山期末)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ABCD4(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构成D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5(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或轻微触动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这是含羞草接受什么信息作用的结果()A行为信

3、息B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6(4分)(xx扬州模拟)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7(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D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

4、的神经递质8(4分)(xx秋恩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64分其中第26题29题是生物科试题,第3033题是化学科试题,第34题36题是物理科试题请分别在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9(18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5、(2)图中食虫鸟属于消费者、第营养级(3)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4)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图中还缺少(5)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10(19分)(xx上海)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

6、效率为%(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还有少数能量被 利用11(16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其中(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填“大”或“小”)(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

7、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个体(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12(11分)(xx秋府谷县校级期中)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

8、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图)(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1)图a和b说明:光(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xx学年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

9、,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xx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

10、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1、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B自然界的各种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与理解属于基础题3(4分)(2011秋黄山期末)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

12、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碳循环的过程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经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在群落内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再从生产者通过捕食关系流向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又会被分解者利用,碳就流入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这样碳又回到无机环境故选:D点评

13、: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学生应识记理解碳循环过程4(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构成D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

14、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B正确;C、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C错误;D、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或轻微触动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

15、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这是含羞草接受什么信息作用的结果()A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或轻微触动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这是由于受震动引起的应激性,故含羞草接受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16、,试题难度一般6(4分)(xx扬州模拟)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设计生态瓶必须依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保障其结构与功能的完善,既包括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要使各成分确实能进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即各生物间遵循正常的食物联系同时应注意源源不断地为该系统提供能量,以保障其能量需求小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

17、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解答:解:A、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B、由于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B正确;C、生态瓶不需要通空气,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提供氧气,可以确保该生态系统顺利进行,C错误;D、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不能阳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7(4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

18、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D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解答:解:A、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但这与“沉默突触”无关,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若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

19、受体,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B正确;C、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期,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不会影响兴奋的传递,C错误;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若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则会导致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突触的结构,熟练掌握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8(4分)(xx秋恩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

20、系统的稳定性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光能自养型生物或化能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光能自养型生物或化能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是异养生物,A正确;B、没有分解者,各种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错误;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

21、直接关系,如狼与水牛,C错误;D、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键是要弄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其关系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64分其中第26题29题是生物科试题,第3033题是化学科试题,第34题36题是物理科试题请分别在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9(18分)(xx秋汕头校级

22、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2)图中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3)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图中还缺少分解者(5)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牧草大量增加,鹰大量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含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牧草兔鹰,牧草鼠蛇鹰,牧草昆虫食虫鸟鹰,牧草昆虫食虫鸟蛇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答:解:(1)根据分析,该食物网

23、共有4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2)图中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3)鹰既能捕食蛇,又能与蛇共同捕食食虫鸟,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图中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分解者(5)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牧草大量增加,鹰大量减少故答案为:(1)4 蛇(2)次级 三(3)捕食和竞争(4)分解者(5)牧草大量增加,鹰大量减少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以及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24、题的能力10(19分)(xx上海)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20%(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

25、被呼吸作用消耗;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 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此题中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答: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总量为:118872百万千焦118

26、761百万千焦111百万千焦(2)从A到B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从B到C能量的传递效率为:(315)100%=20%(3)异化作用是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1.83)100%=60%(4)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少量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故答案为:(1)A(111)生产者(2)13.5 20(3)60%(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点评:本题看似繁琐,但实际考查的是能量流动中的基本知识常见考点是能量流动的

27、计算,主要对于食物链的传递效率的计算11(16分)(xx秋汕头校级月考)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其中五点取样法(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填“大”或“小”)(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个体(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

28、离为10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14株/m2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解答解答: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

29、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其中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而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只计算样方内的个体数目和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个体(4)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应该按长条形地块的长度除以样方的数量计算,所以,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m调查种群的密度为各样方中的数量的平均值,即:(12+18+16

30、+16+15+13+15+11+13+13)10=14株/m2故答案为:(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 (4)10m 14株/m2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11分)(xx秋府谷县校级期中)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

31、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图)(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1)图a和b说明:光不影响(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32、: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可能原因有两种:(1)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2)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原因到底是哪种解答:解:(1)a和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向下运输量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在(1)的基础上,c和d胚芽鞘中间插了一个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e胚芽鞘和琼脂块中间被玻璃板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而两侧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一样多,均为20单位,说明向光侧生长素未被分解;f胚芽鞘尖端未隔开,胚芽鞘下部和琼脂块被玻璃板隔开,结果背光侧琼脂收集生长素(30单位)高于向光侧(10单位);说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单侧光照射下,在尖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转移,再运输至下部,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故答案为:(1)不影响(2)不影响(3)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该实验的目的,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