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5924647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黄良艳授课时间:第 1 周星期 总计第( 1 )节主备教师:刘芬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

2、实际问题。难点:学会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 。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1:以 本班同学座位为例,来理解列 与行的概念。2:故事导入,要开家长会,并要求家长坐自己孩子的位子,那我们有几种表述方法

3、呢? 二、例题展示: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4、。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四、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一、看座位表确定位置 周海明 刘小星 许 杰 王星星 池东丽 许 力 王晓辉 李敏捷 许 青 王旭日 刘 晶 吴 英 林小东 李笑笑 石大明 刘 雨 张 敏 刘 文 王 洪 张小军 赵 闵 吴 一 林丽丽 寒冬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王洪在第三组第二个位置,可以表示为(3,2),那么刘文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王晓辉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寒冬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 2、(2,6)这个位置是第

5、_组第_个,这个座位上坐的是_。二、在一张方格图上,有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A(2,2)、B(5,2)、C(2,4) 1、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 如果一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0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学反思:实例教学比较好,学生都能正确地运用列与行表述自己的位置,并能用数对表示,学生兴趣也很浓厚。效果好。位置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1 周星期 总计第( 2 )节主备教师:刘芬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

6、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提问:你是怎样用列与行表述自己的座位的?二、例题展示。教学例21、我们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7、。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可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学生评一评5、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三、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集体纠正1、 练习一第4题(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

8、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反馈练习。1、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2、课堂延伸作业:(见作业设计)五、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让学生自己说感受。谈收获。作业设计:一、我会找位置。(1)在方格图中标明下列场所的位置。 新华书店(7,8)少年宫(5,3)将军广场(6,5)鞋城(4,6)乒乓球馆(12,4)电信大厦(7

9、,4)知音超市(3,7)体育场(9,5)王小燕家(2,3) (2)星期日,王小燕的活动路线是(2,3)-(6,5)-(3,7)-(9,5)-(12,4)-(7、4)-(7、8)你知道她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吗?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练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各示意图,可以准确地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学生很有成就感。第一单元测验及试卷分析(总第 34 节)基本情况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学生掌握较好,参考人数69人,其中65人及格,优秀率达到63%,满分人数的有三个:孟卓,蔡柏冲,蔡婧婷。整体水平较好。试卷讲评内容:第一题:填空题,部分同学没有看清楚题目就填写,导致失分得多一些。第

10、二题: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图形,不易失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部分学生就真没有发现。第三题;我们一起游公园”,画出游览路线的出错较多,即失分多。第四题:我会探究:分值较多,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新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给学生丰富的生活情境,用生活中的数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到数对确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设计 学 校: 科 目: 年 级: 教 师: 第五单元 圆第1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课题圆的认

11、识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 月 日xx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新 课 标 第 一 网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教学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

12、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

13、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

14、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

15、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

16、。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

17、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

18、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X k B 1 . c o m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

19、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

20、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同学们还有很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三、拓展应用课后做一做四、总 结:同学们,经过近四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作业设计练习十三2题板书设计圆的认识d=2r r=心得反思第2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课题圆的周长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 月 日xx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

21、和近似值。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法与 学 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一、激情导入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二、探究新知(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

22、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二) 测量验证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

23、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2、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观察数据,对比发现。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

24、),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三) 介绍圆周率w W w .x K b 1.c o M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

25、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四) 推导公式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

26、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题1生试算C=2r23.1433=207.24(cm)2(m)1km=1000m10002=500(圈)答:(略)四、拓展应用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五、总 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作业设计1、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2、 喷水池

27、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板书设计圆的周长例1、C=2r 23.1433=207.24(cm)2(m)1km=1000m10002=500(圈)答:(略)心得反思第3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课题圆的面积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 月 日xx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

28、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法与 学 法交流讨论,加深理解;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生:是一个圆形。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生:圆的面积。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

29、来?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

30、,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 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1。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预设: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2.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

31、坪的面积吧!3.求下面各圆的面积。教学例2。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3.146-3.142=3.14(6-2)=100.48(cm)三、拓展应用课件出示填空题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做一做板书设计圆的面积例 23.146-3.142

32、=3.14(6-2)=100.48(cm) 心得反思第4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课题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 月 日xx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正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方形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推理、归纳、迁移等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正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教学难点通过正方形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推理、归纳、迁移等能力;教法与 学 法自主练习、交流讨论。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

33、课一、复习提问:1作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是已知三角形的什么线的交点?半径是什么?安排记起来的学生回答2作已知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是已知三角形的什么线的交点?半径是什么?请回忆起来的学生回答 请两名中上学生到黑板前一人画不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另一人画正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上述两种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教师引导:通过作图不难发现,不等边三角形都既有一个外接圆,又都有一个内切圆大家观察黑板上两种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结合你画的图,你发现正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思考、回答:正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是同心圆) 教师引导:正方形是不是既有一个外接

34、圆又有一个内切圆,并且两圆同心呢?学生讨论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依次提问如下问题:X|k |B| 1 . c|O |m1正方形外接圆的圆心在哪?(安排中上生回答: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2根据正方形的哪个性质证明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外接圆圆心?(安排中上生回答) 3正方形有内切圆吗?圆心在哪?半径是谁?(安排中上生回答) 引导:通过大家画图实践与理论探讨发现正方形既有一个外接圆又有一个内切圆并且两圆同心大家再看看矩形、菱形是否具有这条性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前后左右讨论得出矩形只有外接圆,菱形只有内切圆结论) 引导:我们发现正三角形既有外接圆又有内切圆且两圆同心,发现正方形也是如此,我们猜

35、想正多形是否都具备这个性质呢? 教师出示课件例3情境图学生试做,师板书:从图一可看出:22=4(m) 3.141=3.14(m)4-3.14=0.86(m)从图二看出:(21)2=2(m) 3.14-2=1.14(m)三、拓展应用练习十五2题四、全课总结。教师提问:1你学习了正方形的哪些有关概念?2正方形有哪些性质?作业设计练习十五5、6、7题板书设计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例3、从图一可看出:22=4(m) 3.141=3.14(m)4-3.14=0.86(m)从图二看出:(21)2=2(m) 3.14-2=1.14(m)心得反思第5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课题扇形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 月

36、日xx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教学难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教法与 学 法自主学习、重点讲解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一、导入:请将手中的两个圆一个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个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观察手中的图形,他们像什么?(像扇子)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扇形。(板书课题:认识扇形)二、新授: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

37、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2)师: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课件演示(3)追问: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读作:弧AB(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 (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什么叫圆心角?X|k | B| 1 . c |O |m(板书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谁是圆心角?(A OB是圆心角)(3)练习题 (

38、略)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说明理由3、认识扇形:(1)用鼠标指扇形一圈,我们把围成的图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板书;扇形)(2)同学之间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圆,互说哪一部分是扇形。(3)二次用剪好的扇形,观察桌上你刚才剪好的图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说一说,它是扇形吗,为什么?(4)师课件演示:黄色部分是什么图形?(扇形)为什么?4、说一说:(1)演示:活动的扇形。圆心角一条半径不动,另一条半径不断转动,呈现不同的扇形。当两条半径重合时,形成一个圆。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扇形是圆的一部分)(2)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扇形?(如:扇子外形、贝壳外形、树叶外形等)(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扇形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三、拓展应用练习十六2题四、总 结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xKb 1 作业设计练习十六3、4题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