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niu****ong 文档编号:1592456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6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一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2理解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3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4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二、能力目标l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 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2通过伴性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学谱图、概率等的技能、技巧。三、情感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原理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禁

2、止近亲结婚的意义。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关于染色体组型的知识,是根据大纲的规定在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是目前进行染色体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在生产和医学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首先介绍了染色体组型(核型)的概念和人类染色体的几种类型,为下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然后,通过做“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的探究,让学生了解进行染色体分析的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内容是讲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的基础,所以本小节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之前。关于性别决定,教材中主要讲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并以小字的形

3、式简要介绍了WZ型性别决定方式。关于伴性遗传,教材中以一个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考虑到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正文中只讲述了四种主要伴性遗传方式中的两种,其他两种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来。教法建议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是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表现。学生对此内容好奇心强,学起来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某地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某饲养厂出生动物的性别比例、某动物园中某种动物出生的性别比例等专题社会调查活动,从中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为引导学生通过科

4、学事实过渡到性染色体概念学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从宏观认识引向微观,即提供给学生人、鲫鱼、果蝇、羊、鸭等动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照片。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照片,引导学生对同种动物雌雄个体染色体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细胞水平上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有感性认识。学生具备了性染色体的知识且获得了性别比例的数据,再通过对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的复习,理解性别决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有关伴性遗传的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对人群中的色盲家族进行追踪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伴性遗传的规律。也可以由教师展示色盲家族系谱图与学生一起总结伴性遗传规律。还可以告诉学生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学

5、生写出人群中存在的几种基因型以及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谱,从中总结规律。在学生理解了伴性遗传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其眼色的遗传是否符合伴性遗传规律。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设计方案付诸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节重要知识点分析1伴性遗传的特点:(1)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Y染

6、色体上遗传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2研究伴性遗传注意的几个问题:(1)常见的是色盲遗传和血友病遗传及果蝇的白眼、红眼遗传。(2)书写时将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3)若伴性遗传和其它常染色体遗传同时出现,应将常染色体遗传的基因写在性染色体前。如白化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 。(4)伴性遗传仍以基因分离规律为基础,只不过所研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表现出它特有的规律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5)学习有关色盲遗传时,应注意五种人的基因型和六种组合方式:正常男性: ;男患者: ;正常女性: ;女携带者: ;女患者: 。上述男正常和女正常后代全正常;男患者和女患者后代全患

7、者,这两种组合研究意义不大。3判断遗传病类型做遗传题时,许多同学一看到有性别,就很容易往伴性遗传上联想,结果误入歧途,现将人类遗传病的几种情况说明如下:(一对性状)(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a.患者双亲至少一个患病。b.男女患病机会均等。c.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子女全患病或患者3/4,正常1/4。d.双亲一人患病,子女全患病或患病与正常各1/2。e.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f.双亲患病而出现正常子女,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依据:a.代和代之间多为不连续性,男女患病机会相等。b.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c.双亲一人患病,子女全正常或患病与正常各占1/2。d.双亲

8、正常,子女全正常或正常3/4,患病1/4。e.双亲正常出现患病子女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X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a.患者双亲至少一人患病(呈连续性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b.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或女性全患病,男性患病与正常各1/2。c.父患病,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d.母患病,子女全患病或男女正常与患病各占1/2,e.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4)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依据:a.代与代之间多为不连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c.父患病子女全正常或男女患病与正常各占1/2。d.母患病,女性后代全正常,男孩全患病。e.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或女性全正常,男孩患病与正常各占

9、1/2。注意:伴X遗传的基因对雄性来说不论显隐性均会表现出来。(5)Y染色体遗传:判断依据:a.父亲患病,儿子必患病。b.女性无该病,患者全为男性(男性患者呈连续性)。对以上遗传病的判断,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判断出致病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二是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对以上遗传病的解析,也要抓住两点:一是基因型的判断,二是致病概率的计算。重难点分析本节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三个方面的知识。在染色体组型方面:通过对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染色体组型(核型)的概念,使学生对男女染色体的区别有了感性认识,为讲述性别决定奠定了基础。在性别决定方面

10、: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遗传规律有密切联系,既是对前者的补充,又是核遗传规律的进一步延伸。它的实质是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1教学重点:(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2)XY型伴性遗传方式;(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教学难点:(1)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2)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伴性遗传中的概率计算在伴性遗传中稍有难度,也是常见的题型是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女儿的基因型有两种,(以色盲遗传为例) 和 ,这两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同各占50%

11、,但表现型都正常。若问女儿将来和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出现色盲的概率是多少?若该女儿是纯合正常( ),则后代不可能出现色盲,所以不属本题讨论范围。应该按该女儿是携带者 来考虑,女儿本身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50%。应该依这个概率来计算她后代出现色盲的概率,按照遗传图解,携带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色盲出现概率为1/4,现该女儿是携带者的可能性只是50%。所以应该是 ,这就是携带者女儿后代出现色盲的概率。所以伴性遗传关于概率的计算应注意这个“ ”,这是携带者本身的概率,要带着这个概率“遗传下去”进行计算。前面已经提到,常染色体遗传中携带者的概率是2/3。应该深刻理解,熟练掌握“1/2”和“2/3”,有关遗

12、传题中的概率计算就不难解决了。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有关动物和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照片、实物投影仪、红绿色盲捡测图。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流程图1课的导入(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名代表将本组开展的有关人或动物性别比例调查过程和结果向大家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学生调查的录像带,配合学生介绍,使学生切身感到调查结果的真实可信。【学生调查示例一】采用方法:走访当地街道或派出所;问寻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天津市某街道1997xx年出生人口性别调查年份出生人数男性女性1997995247xx774037xx1066046xx1295871xx1064957合

13、计517259258【学生调查示例二】采用方法:走访当地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天津市某区1997xx年出生人口性别调查年份男性女性出生总数1997152014752995xx172516183343xx143813652803xx149615012997xx146213382800总计7641729714938【学生调查示例三】采用方法: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找xx年天津市各地区总人口与家庭人口性别比地区总人口家庭人口地区总人口家庭人口全市1040999其他区10561010中心区1027972东厢区10671012和平区971926西青区11241010河东区1022982津南区1044999河西区10

14、44971北辰区10771014南开区1011972武清区10101010河北区1022978各县10291028红桥区1029977宁河县10311031滨海区10711011静海县10361032塘沽区10991005宝坻县10111020汉沽区10081004蓟县10381031大港区10601023 注:性别比是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的男性人口数【学生调查示例四】采用方法:走访养鸡厂问寻每年孵化雏鸡的雌雄数量;设计调查表格。年份孵化雏鸡总数孵化公鸡数孵化母鸡数 合计 另外也可以利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某养鱼池、某海产养殖厂、某畜牧养殖厂等动物种群当年出生雌雄个体数量。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培养果

15、蝇进行果蝇的性别统计。(2)组织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大多数有性生殖的动物其后代雌雄个体总数之比接近1:1。(3)学生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动物的后代会出现雌雄个体之比接近1:1?其他(未调查)的动物后代会出现这样的比例吗?在植物界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吗?2带着这些疑问,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带领他们进入染色体组型的相关内容教学(1)分发各组人的男性和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照片,再将果蝇、鸭、鲫鱼、牛、羊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照片中任选一组雌雄个体,观察染色体数目、形态(这类照片可参考有关教具资料或参考书籍)。(2)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记数、配对、分

16、组粘贴。(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种动物雌雄个体染色体数相同;雌雄个体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条不同。(4)以人类染色体为例开展核型分析,讲述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的概念。3关于性别决定的教学(1)复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2)启发学生思考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写出入的染色体遗传图解;(4)教师指导完善遗传图解:(5)从理论上请问学解释本组调查结果;(6)用鸭和人的染色体图(事先分发了人、鸭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图)比较说明ZW型性别决定与X Y型性别决定的区别:(7)说明人的红绿色盲基因、果蝇眼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4作业:(1)

17、学生分组利用红绿色盲检测图进行检测;(2)有条件可以对红绿色盲个体进行追踪调查。第二课时课程流程图1课的导入(1)通过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女性色盲患者仅为05的事实和如下遗传图谱引出伴性遗传慨念。(2)让学生大胆质疑: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的?为什么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同一夫妻的儿子有患病的也有不患病的?为什么有时父亲有病而所有子女都无病?还有哪些疾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有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的疾病?2给学生已知条件请学生写出色盲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分布的几种可能性即: 3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可能的婚配的遗传图解及后代的表现型(略)。4针对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伴性遗传特点:(1)交叉遗传;(2

18、)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作业:利用果蝇眼色的遗传设计实验,验证伴性遗传规律。1如何证明果蝇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如何证明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3怎样鉴别一只红眼雌性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四、要点提示1性别比例的社会调查是运用调查法对人群或某一动物种群采用询问和观察的手段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方法有:(1)普遍调查法:此法工作量大,须注意善始善终。(2)抽样调查法:运用此法要注意取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排除取样的主观性,使调查趋于准确。无论那种调查方法都需从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明确调查目的;熟悉调查对象;制订调查计划;拟订调查提纲或问卷;作好遇到挫折的思想准备。由于本节内容课时所限,

19、此项调查宜安排在课前的课余时间或假期进行。2为了使学生能通过特殊个体的规律寻求普遍规律,在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实验中,每组除发给人的雌雄体细胞有丝分裂照片进行比较外,还发给其他某种动物的染色体照片,这与课时安排又相矛盾,可以按课本要求详细分析人的染色体组型,而其他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知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雌雄个体只有性染色体不同也就可以了,至于剪贴可安排在课下进行。另外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照片各组之间可相互不同,这样说服力会更强。此内容需要教师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3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知识是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科

20、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揭开一个个谜团。教师在此努力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同学们思维陷入僵局或相互争执不下时,运用巧妙的语言和设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要直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果蝇以其繁殖速度快、相对性状明显被广泛用于遗传科研和教学领域。在本节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上都可以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指导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作实验,增强本节内容的说服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5此部分内容与三大遗传规律

21、有密切联系,在练习反馈中,题目千变万化。教师可再安排一节课通过习题总结解题的一些规律,以便学生能掌握和灵活应用此部分知识。(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关系伴性遗传是基因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伴性遗传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此它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但是性染色体有同型和异型两种组合形式,因而伴性遗传也有它的特殊性:在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因为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在写表现型和统计比例时,也一定要和性别联系起来。(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在分析

22、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以上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规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处理。(3)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图谱的判断遗传方式:区分原则:一般情况下,先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再区分显隐关系。 显性隐性常染色体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率高,代与代之间发病具有连续性,一般患者的双亲之一必患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率低,若双亲正常子女可能患病X染色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发病率高,代与代之间发病具有连续性若父亲有病,女儿必患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率低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教学设计方案二教

23、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l)染色体组型的概念(2)XY型性别决定。(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解决办法(l)通过提问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和分析染色体形态特征、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等问题以激活学生原有的染色体方面的知识。(2)通过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以及雌、雄个体性染色体是否同型、异型及雌雄配子的种类来比较,确立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3)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来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写出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便于学生理解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及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二、教学难点及解决

24、办法1、教学难点(l)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2)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2、解决办法(1)将课本第41页正常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显微摄影放大照片再放大,用剪刀把每个染色体剪下配对,依其大小、着丝粒位置等进行编号。(2)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3)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疑点伴X显性遗传。2、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此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课时安排 2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预习实验十四、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2授课前可组织兴趣

25、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3对人体染色体进行编号、配对、分组及粘贴。4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区别及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5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6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7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得不同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

26、组型进行分析?1染色体组型(1)什么叫染色体组型学生看书第40页后,由学生回答。问:人们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对染色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2)四类染色体主要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银幕出现4类染色体图,指着图让学生辨别,并指明长臂、短臂,染色单体,X、Y染色体、随体等,以便为下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作知识准备。)(3)人类染色体组型指人类体细胞中46条(23对)染色体,依其大小、形态特征。配对和分组而排列成的图像。(4)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的方法步骤(给每个学

27、生准备的材料用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放大照片、剪刀、镊子、胶水)(在银幕上显示教材第42页人类染色体分组特点、教师对此表进行解说,要求学生根据表中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计数:统计照片上人类染色体数目后,再将每条染色体分别剪下。配对、编号:把形状、大小和结构相似的染色体配成22对,并依次编为l22号,剩下的为X、Y染色体(银幕上显示教师的示范编号)。分组、调整:将其分为7组,对排列顺序不当的,及时给予调整。粘贴:按4列即第一列A和B组,第二列C组,第三列D和E组、第四列F、G和X、Y。(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分析粘贴好后,抽几份有差异的图像在银幕上显示,进行比较讲评、当众

28、批改。)(5)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每种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性。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扩展: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根据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染色体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对组和排成四列而形成的图像。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按它们各自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排列而成的图像,就是它们各自的染色体组型。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布置作业:1根据教师对个别同学的人类染色

29、体组型分析图像的讲评、回家后对自己所作的“分析”进行更正、调整,并指出男女性核型的区别。1 预习课本第4246页。板书设计: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1染色体组型(l)什么叫染色体组型(2)四类染色体(3)人类杂色体组型(4)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步骤(5)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第二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染色体组型?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可见,人类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着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2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知道,人的l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在

30、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以,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那么,人的性别决定属于哪种类型呢?(2)XY型性别决定属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Y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雌性个体是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问: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不正确,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没染色体的组成。若由含X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发育

31、成女性;若由含Y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这里还必须注意到,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的性别比理论上应为 (在XY型性别决定图解上说明)。我们知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和常染色体一样,性染色体上也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应与性别相联系。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3伴性遗传(l)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2)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色盲病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32、翻开课本第44页图634、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设问: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怎样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b),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B)为正常基因,它们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问: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有哪些基因型和表现型?哪6种婚配方式:(填下表)在6种婚配方式中,第一种婚配方式子女全是色盲,第六种婚配方式子女均正常。请4位同学上黑板写出第二、三、四、五共4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

33、型)。师生共同检查4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银幕显示4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用彩笔勾画出 的传递方向,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一定不会传给儿子。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l4、1/2。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染色体是母亲给的

34、,母亲的基因型是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从上述4种婚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可见,红绿色盲基因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是色盲伴性遗传的第一个特点,即交叉遗传。第二个特点是色盲基因的表现随性别而不同,男性只要 染色体上有 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必须两个 染色体上都有 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故男性色盲多于女性色盲。(3)其他伴性遗传人类血友病伴性遗传,其致病基因 和正常基因 位于 染色体上、

35、上无,为此基因型为: 、 、 、 和 五种。果蝇眼色的遗传及女娄菜叶形的遗传等都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现象,可见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总结、扩展: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别决定分为 型和 型两类。属于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 型和 型两种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 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均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红绿色盲遗传为例,

36、学习了伴 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 隐性遗传的特点主要是交叉遗传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 显性遗传和伴 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 显性遗传,蹼趾及其他的轻微畸形是伴 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这些在以后的习题中和大家见面。布置作业:1课本第46页复习题一,二,三,四。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板书设计:2性别决定(l)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 型性别决定3伴性遗传(1)伴性遗性的概念(2)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色盲基因(b)与它的等位基因B位于 染色体上, 上无,组成了5种基

37、因型。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扩展资料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2 3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一般地说此病由男性通过他女儿遗传给外孙4人类色盲遗传的几种情况(见下表)什么是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血液凝固异常的出血疾病,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帮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质,主要有十三种。如果缺乏其中某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血友病患者受伤时出血的速度并不会比正常人快,但有血液不容易凝固的问题,皮肤表皮的小割伤,并不致于发生严重问题,但如果是深部割伤时,就可能会产生出血不止的情况

38、。血友病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男性,以目前医疗技术无法治愈,必须终生输注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A型血友病:缺乏第八凝血因子。B型血友病:缺乏第九凝血因子。C型血友病:缺乏第十一凝血因子。其中A型约占8085,B型约占1520,C型血友病患者较少见且症状轻微属于个体隐性遗传,男女均会出现症状。另外尚有后天性血友病患。血友病依其血液中凝血因子浓度的高低可分为:轻度:凝血因子浓度530之间中度:凝血因子浓度15之间重度:凝血因子浓度1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度血友病患者只有在严重创伤或手术时才会有出血的问题。中度血友病患者较不常出血,也许一个月出血一次,

39、出血通常是遭受创伤,也有部份患者可能自发性出血。重度血友病患者时常会发生肌肉或关节出血,他们可能每个礼拜出血一至二次,出血通常是自发性的,那表示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但还是会发生出血。附:血友病的历史血友病“Hemophilia”,源自希腊字,原意是“love of blood; 喜爱血液”并不是好的名词。根据Brinkhouse的考据,Hemophilia这名词于1828年为Schonlein的学生Hopf首先使用,但是Hemorrhaephilia,“The love of hemorrhage; 爱出血病”才是正确的用词。在18321854年之间,两词似可通用,也可能前者是后者的省略字。现

40、代看来“Hemophilia;血友病”的用词是将错就错,但所指为何大家都明白。以下利用编年的方式简单叙述血友病的历史在古老的埃及草纸上首度提及 第二世纪:犹太的塔木德经中提及其遗传特性 第十世纪:血友病在西班牙摩尔医师手册中叙述 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后代及俄国沙皇家族中皆有人罹患。1803年:J. Otto 描述此病为一种发生于男性的遗传性出血疾病,且遗传自健康的母亲。 1832年:J. L. Schnlein 确认出血时输血的疗效 1840年:S. Lane 在一个患有血友病的男孩身上施行了第一个成功的手术后输血 1911年:Addis 发现正常人的血液可以校正血友病病人血液凝固时间太长的

41、缺陷 1914年:A. Hustin 使用柠檬酸钠来预防血液收集后凝固 1924年:R. Feissly 从血液中分离出红血球 1930年代:出血时经常用输注全血来治疗 1937年:F. H. L. Taylor 发现正常人血浆中可用来校正血友病病人血液凝固时间的物质为一种球蛋白物质(globulin substance),此球蛋白物质于1946年被进一步纯化后称之为“抗血友病球蛋白(Antihemophilic Globulin; AHG)” 1950年代:至少两种血友病的形式被发现,分别称为A型与B型 1952年:Biggs 等人描述来自七个不同家庭的病例,其症状类似血友病只发生于男性,但

42、又与传统血友病不同,他们用第一个病人的姓氏来为此病命名,称之为“克里斯姆斯病(Chrismas disease)”,即后来所熟知的血友病B型(Hemophilia B) 1959年:J. G. Pool 发展出一种冷冻沉淀的方法以达到更高的第八因子浓度 1963年:J.G. Pool 建立了一套制造含第八因子冷冻沉淀品(Cryoprecipitate)的方法 1966年:第一个血浆来源的第八因子浓缩剂上市 1970年代早期:血友病病人的寿命在世纪末提升了40岁,接近正常人。传播血中生存的病毒如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是很常见的,因为缺乏去活化的技术 1984年:部分血友病人呈现

43、爱滋病毒阳性反应。第八因子基因被选殖出来。 1987年:在美国已不再有血友病人呈现新的爱滋感染 1993年:第一个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之第八因子于美国上市 伴性遗传与血友病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犹太法典中,有如下的条文规定,婴儿领到割礼之后,由于出血而死亡时,其母亲所生育的所有男孩,必须免除割礼,以及母亲的姐妹所生育的男孩,也同样必须免除割礼。但是,母亲兄弟所生育的男孩,及以父亲的堂兄弟姐妹就不须被限制于这些条文之中。我们由这些条文中不难暸解。在两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血友病遗传的情形了。 血友病是一种缺乏凝血因子而引起的疾病。在正常情形下,血液中的13种凝血因子会帮助血液凝固。通常人们所称的血

44、友病是A型血友病缺乏第8凝血因子而引起的,具有遗传性,患者以男性为主。B型血友病是缺乏第9凝血因子所致,约占血友病例的15,也是以男性为主。约有1%的血友病是缺乏第11凝血因子而引起的,称为C型血友病,男女性的罹患率相同。故此病几乎只影响男性,因为它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血友病的特征是伤口流血时凝固非常缓慢;自发性的出血较少见,通常是由创伤或外科手术引发的。关节上的小创伤会引起关节出血,病有畸型的现象(关节血肿)。瘀斑流血情形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尿液和粪便中也时常含有血液。血友病患者大量出血时,必须先给予输血,然后才是注射病患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可经由静脉注射,也可借助于输血方式供给;但最

45、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出血的发生(不从事运动或危险的职业)。血液中如缺少(血浆凝血活素),也会引起血有病症状,此病有时称为圣诞节病,因此病首先发现于一位克利斯马斯的病人亦为性联遗传。如果缺少(血浆凝血活素元)可引起一种症状轻微的血友病,非性联遗传,男女得病机会相等。因为他们缺少维生素,肝藏不能制造凝血活素元。阿娜丝达夏事件提起血友病就令人联想到俄国阿列库歇皇太子的事情。而这种联想又会牵系到皇太子的姐姐阿娜丝达夏皇女。阿列库歇是血友病患者,他的病症是由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所遗传。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孙当中,至少出现了十一个血友病患者,这些人都是英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各国的王室,以及贵族公子们。阿列库歇的

46、母亲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罗马诺夫王朝最后的皇帝、尼可拉二室,全家族被红军所杀害。第四皇女的阿娜丝达夏尸体,也同时被卡车运到山林中烧毁。此后两年,柏林郊外有一位年轻的姑娘企图投水自尽,后来被人救起,经证实她是阿娜丝达夏。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她便是俄国皇族中唯一的生还者,甚至可以继承钜额的遗产。当时,为了判断她是否真为俄国皇女,测验了她的记忆,让她辨认亲族,以及过去家中的仆人,并且,运用骨相学的方式,对照幼年时代的照片等,只可惜在未得结论之前,她就过世了,此事就成了永远之谜。其实这在现代来说一点都不难,因为她的弟弟阿列库歇是血友病患者,若其患血友病(可能性非常小,在四千位女性

47、之中,只有一个病例)或带有血友病的遗传因子,则可判定她是阿娜丝达夏的可能性非常大。遗传病快速判断法1人类遗传病系谱图类型判断口诀遗传方式遗传特点Y遗传父病子病女不病X显性遗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X隐性遗传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2致病基因检索素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概率相等)常染色体 与性别有关 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男多于女X染色体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 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与性别有关 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女多于男

48、(约为男患者2倍)X染色体注:隔代遗传现象患者这代的上、下代中有不患病的现象。遗传系谱分析“三步曲”根据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来分析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作好系谱问题的关键。学生往往面对系谱不知从何下手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系谱分析“三步曲”能快而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并且学生容易掌握,操作方便。1 观察判断显隐性首先观察系谱图,看患者代代(指各亲代与子代之间)是否具有连续性。有连续性的往往是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连续的则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若图谱中有连续性和不连续现象,先以不连续为分析基础)。2 分析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判断出显隐性致病基因后,再看此遗传方式是否与

49、性别有关。先从伴性遗传方式来考虑:若伴Y染色体遗传,则传男不传女;若是显性伴X染色体遗传,则患者女多男少;若是隐性伴X染色体遗传,则患者男多女少。如系谱符合这些条件,则为伴性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3 验证遗传方式在初步推断的基础上,根据图谱写出相关亲代的基因型,验证子代是否能得到系谱中子代的哪些表现型。如验证结果与题意吻合,则证明推论成立。例1 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为显性,请判断该图谱的遗传方式:(以下各例题同)例1:从系谱中观察到,患者代代具有连续性,故为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并有女性患者且女多男少,初步推断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图谱写出亲代1、2;6、7的基因型验证系谱中

50、子代的表现型是否成立。验证过程:(图见右) 通过验证,子代的表现型与图谱吻合,因此,推断成立,即该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以下例题验证方法同,故略去)。实际操作中,此步骤可简化,写出亲代基因型后,便可观察出子代可能的表现型了。该系谱中患者代代有连续和不连续两种情况,则以不连续为分析基础,代代不连续为隐性。从系谱中患者的性别来看,患者有女性且男多女少,初步判定为伴X遗传,以初步推断为基础,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通过验证其子代的表现型与题意吻合,故推论成立,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3:患者代代没有连续性,则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患者男女相当,可见遗传与性别无关,初步考虑为位于常染色体

51、上的隐性遗传病。通过验证与题意相符,故推断成立(见例4)患者代代具有连续性,为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因有女性患者,不可能伴Y遗传,如伴X遗传且显性,应女多男少,但从系谱中看出女少男多,故应考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验证,推论成立。由于伴Y染色体遗传传男不传女,很容易从患者的表现型上观察出来,这里不再举例。典型例题1、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 )A对人类染色体进行分组、排列和配对B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征C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D人们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的分析依据是着丝粒的位置进行解析: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

52、是指某一种生物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常以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对象。对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进行的。答案:C2、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1)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_。(2)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_。(3)可判断为Y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C和E图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

53、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选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解答本类习题时,要注意边尝试边总结。充分利用图解进行分析判断。答案:(1)B (2)C和E (3)D (4)A和F3、下面是血友病的遗传系谱,据图回答(设基因为H、h):(1)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3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3)9号和11号的致病基因分别来源于18号中的_号和_号。(4)8号的基因型是_,她与正常男子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_。(5)9号与正常男子结婚,

54、女儿是血友病的概率是_。解析:(1)血友病与红绿色盲一样是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根据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3号是女性患者,其基因型为 ,6号表现正常,肯定有 基因,但她的儿子11号是患者 ,其中 基因来自6号,这样6号的基因为 。(3)9号的基因型为 ,这两个 分别来自6号和7号,6号的基因型则是 ,其 7只能来自她的母亲1号,那么 基因一定来自2号,而7号的 的基因肯定来自她的母亲3号,所以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和3号;11号的基因型是 ,由于Y肯定来自7号,则 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6号,前面已经确定了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4)8号表现正常,肯定有 基因,但她的母

55、亲3号只能遗传给她 基因,所以8号的基因型为 ;她与正常男性 结婚,后代中病孩的出生率为1/4。(5)9号基因型为 ,与正常男性 结婚,其女儿不可能患病,因为正常男性的 基因肯定遗传给女儿。致病基因检索表的运用,也不能机械地硬套,不能凭直觉,认为9号和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号,7号来自3号。解答此题需掌握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基本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且应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画法。答案:(1)X (2) 、 (3)2号和3号、2号(4) 、1/4 (5) 、04、人的血友病(以b基因表示)是伴X隐性遗传,白化病(以a基因表示)是常染色体体隐性遗传,现有一个白化病和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如图:请据图回答:(

56、1)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2)5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3)3号和4号夫妇生下患先天性白化病且血友病的女儿的概率是_。(4)根据3号和4号夫妇的基因型可推测他们正常子女与患病子女的比例是_。解析:(1)6号为白化病者,基因型为 ;7号为男性血友病患者,未患白化病,而13号为两病均患,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 。1号和2号表现型正常,均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且7号的 不可能来自2号(因2号只传递y染色体给7),只能来自1号。所以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 、 。(2)5号是1号( )和2号( )的后代,5号表现型正常,就白化病考虑: ,因为5号不可能为 ,所以含 的可能性为 ,就血友病考虑:

57、、 综合考虑,5号为纯合体的概率为: (3)依上述方法可确定3号 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 或 。因为 ,女孩为血友病的概率0。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所以患先天性白化病且血友病的女儿的概率为0。(4)3号和4号结婚后子女不患病与患病的比例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其一,详细计算子女患病的概率:患白化病而不患血友病的概率,患血友病而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既患白化病又患血友病的概率,三项之和即为患病子女的概率。 患aa的概率的 ,正常为 ,患 的概率为 ,不患 的概率为 。患病的概率为:只患白化病的概率只患血友病的概率两病均患的概率白化病的概率非血友病的概率血友病的概率非白化病概率白化病概率血友病的概率 。正常的概率

58、为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不患血友病的概率,即 ,即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 。解答本题最易犯的错误是计算子女患病可能性时,重复计算了患病率。答案:(1) (2)1/6 (3)0 (4)21:11。5、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揭示生命和各种遗传现象的奥秘。右图A、B表示人类细胞染色体的组成。请回答总量:(1)从染色体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的染色体是图_,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_。(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3)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将该染色体在A、B图上用笔圈出。(4)建立人类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_条染色体的_序列。(5)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角度简要说明理由: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