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五六单元综合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5924415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下五六单元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下五六单元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下五六单元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八下五六单元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五六单元综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与朱元思书参考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

2、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2五柳先生传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

3、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23马说参考译文世上有伯了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

4、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4送东阳马生序参考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

5、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

6、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26小石潭记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7、,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中为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那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

8、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里的的情景就离去了。 和我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2岳阳楼记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

9、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

10、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

11、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28醉翁亭记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

12、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

13、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29满井游记参考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

14、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

15、)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30诗五首参考资料一、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

16、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怎样理

17、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能加深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二、行路难(其一)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

18、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三、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杜甫生长在

19、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

20、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四、岑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足以让世人对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刮目相看。其实岑参集中的好诗很多,他的诗歌成就很大,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岑参中年以后几度出塞,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他的诗,写大漠风烟,写荒崖古道,写火山,写热海,写城障要塞,都来自亲身的

21、感受,因此独创性很强.他和杜甫是好朋友,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可以说一语道出了他的个性。岑参的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这些艺术特色,很好地体现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歌行是岑参最为擅长的诗体,这首诗,写得流畅洒脱,意气飞扬,读之令人心快,在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五、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热忱.龚自珍少有大志,博学多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他在清王朝还金玉其外之时,就敏锐地感到内忧外患对这个庞大帝国的威胁。他幻想着像北宋的王安石一样,发动一次社会改革,挽回清朝颓败的命运

22、。但不幸的是,他首先不能挽救自己仕途坎坷的命运,也就无从为国效力。他二十七岁中举,却三十八岁才中进士.尔后的十年,他不屑于做知县那样的小小地方官,苦心经营,千方百计留在朝中,但始终沉顿下僚,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从施展.四十八岁时,只好放弃官职,准备回乡授徒讲学,创一番事业.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本意吧。纵观龚自珍的生平和为人,他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谈,而是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六、诗词曲五首赏析注重标红的关键词语(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颔联 运用典故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

23、想感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重点语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而“千帆、万木”比喻那些仕途得意的人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2分)答题要点:“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

24、,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04黄冈市) 所展现出的画面:远望江面上,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大自然中,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 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

25、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三)过零丁洋首联颔联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26、(11乐山市)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09资阳市)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 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6黄冈市)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分)(10荆门市)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

27、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颈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我的理解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

28、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9资阳市)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06黄冈市)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11乐山市)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

29、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10荆门市)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6分)答案: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二英勇献身的精神.(四)水调歌头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分)(0

30、9桂林市)表明作者“奋力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情思。请就词中加线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分)(1河北省)示例1: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3:“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河北省)“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

31、的评价?(分)(09桂林市)本词立意奇拔,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一扫悱恻柔情的窠臼,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所以,被历代评论者推崇。(五)山坡羊潼关怀古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09淄博市)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聚”“怒”二字用得好。聚:使静态物赋予了动态美,让人仿佛看到群山竞相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感觉黄河如猛兽般咆哮,并使人联想到江河汹涌澎湃的场面。 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

32、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分)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分)(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分)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1分)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而以“千里马”喻指 ,以“伯乐”喻指 ,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 或置酒而招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11.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分)答案(一)1.(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其真不知马也。 8.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文中不足之处,请您见谅!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