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92441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一)讲授法的特点1信息量大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因之适用于传授新知识和阐明学习目的、教会学习方法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教学范围的运用。2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在课内教学及课外教学、也无论是地理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讲授法都可运用。它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在教学进程中便于调控,且随时可与组织教学等环节结合。3利于教师主导

2、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适用讲授方法来体现自己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讲授法也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态度等,这些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讲授法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二)讲授法的形式1讲述法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叙述地理事物(包括具体形象、外部特征或地理现象演变过程等)的方法。讲述法可包括一般性的科学叙述和艺术性的形象描述,二者常常结合起来运用。叙述要

3、思路清楚、结构严谨、有吸引力,描述要生动形象、启发想象、有感染力。使用讲述法要紧密结合教材需要,恰到好处。2讲解法教师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特征等的方法。讲解法是传授地理理性知识的方法,常常结合直观方法、逻辑方法及谈话法等,对阐明原理、分析成因、揭示规律、推导结论等的教学有重要作用。讲解法的运用过程中要逻辑清楚,防止空洞无物,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语言,深入浅出,言之有物,论之以理,要用地理的科学语言进行讲解,并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讲解应注意突出重点,将最基本的关键问题讲清楚即可,不要追求面面俱

4、到,天衣无缝,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消化、融汇贯通的时间。3讲读法教师指定学生以朗读方式表述教材或其他地理读物的方法。常常在印证、加深、补充所讲内容的时候引用,可弥补教学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和可信性。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搜集有关材料,把朗读内容安排在恰当时机,并注意与讲解的结合。4讲演法课堂教学中以翔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精湛的语言较系统地阐述原理、论证问题、归纳总结的方法。讲演法在进行地理理论的说明、进行国情国策、环境意识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方面有着较强的适用性。以上各种形式可针对教学内容结合运用,不可能一堂课只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讲述法与讲解法应用较广

5、,就更应注意防止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象。(三)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熟能生巧,讲起来才精神饱满、充满信心,同时要注意学生反馈,调控教学活动的进行。2教学语言要准确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精炼:没有非教学语言,用词简要,用地理的科学语言教学;清晰,吐字清楚,音调适中,速度及轻重音适宜;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注意感情投入。地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讲授法的效果,应在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使之规范化。3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须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

6、中有导,讲中有练。学生主体作用表现突出,表现为愿学、愿想,才能使讲授法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4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要尽量结合其他方法,使之形象化,易于理解。对内容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板书可提示教学要点,显示教学进程,使讲授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图表、模型等,可边讲边演示,以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二、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提问答问等活动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

7、的积极思维,培养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谈话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较广。在讲授新教材过程、复习巩固环节、检查旧知识过程等均可使用,特别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教学中,运用谈话法效果较好。2教学活动进行中具有探究性特点。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一步步在教师的提问中独立思考进行解答,最后豁然顿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获得的,并纳入已有知识的网络中。3师生交流多,反馈多,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组织教学和调控教学进程的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中,易于保持兴奋。4谈话法的局限性:谈话过程中常因

8、学生答案中的枝节问题占用较多时间,影响教学,谈话法对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问题效果较好,但仅用本法传授知识易影响系统性。(二)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谈话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拟定的问题明确具体,并带有思考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仅仅简单地问:“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这不是启发式谈话,因其不能激发积极思维。问题要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问题的质量要高,而不在提问次数多少。2. 谈话法进行中的提问方式反映了教师的学生观。首先要面向全班学生提问,让大家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学生答问的全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最后给予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不轻易批评,不打断回答,不

9、要形成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追问,要让更多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学生答完后,教师总结的结论要明确。3. 谈话法的运用要结合其他方法或配合其他教学手段。谈话进行到一个阶段,某个问题获得结论后,即可配合讲授法、直观方法或板书等,以保障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4. 谈话法的运用是一种“艺术”,要求教师要有驾驭知识、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又有遇事不慌临场冷静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如学生答问中的“跑题”、“卡壳”,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换个方式提问,给予提示等。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分组围绕教材中的主要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问题深入,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问题,有助于发散

10、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定讨论法后可事先宣布内容的主题让学生准备。(一)讨论法的特点1. 变教师的单向传递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较普遍地思考、发言、气氛热烈,交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促进交流,增长才智。2.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明显。讨论法从准备发言,查阅资料,写出提纲,到讨论中积极争取发言,表现出对科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3. 讨论法的局限性: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且讨论进行占用时间较多,故不是所有教材都适宜讨论,也并非所有教材都需要讨论。(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 运

11、用讨论法,事先要宣布讨论的问题、具体要求、有关参考资料,在备课中对那些易引起争论、富有启发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可确定为讨论的主题,要求学生写出发言提纲。2. 讨论课进行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引导、指导,不能放任不管,对讨论的实质问题或争论的焦点在讨论后要予以明确总结,对讨论活动要给予评价。3. 初中学生进行讨论由于知识水平等限制,难以作为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要在其他教学方法中配合进行。四、学习指导法学习指导法也称读书指导法或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地图册或其他参考读物、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以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独立获取知识有重要意义。(一)学习指导

12、法的特点1.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在教师指导、辅导下的阅读与观察,教师要提出要求,讲清方法,全部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2学习指导法是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钻研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是需要一定毅力和意志不断战胜学习困难的实践活动,因而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对形成良好的习惯、学风,及优秀品质、个性的培养,也有一定作用。3学习指导法可较好地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适应其水平的要求,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分层次地进

13、行不同指导。4学习指导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活动和主导作用相对减少,对教材的讲解、提示、点拨、示范等直接影响减弱,缺少师生交流与教师人格的影响。(二)学习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学习指导法进行之前,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学习的基础,自学能力及条件如何;同时教师也要正确估计自己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艺术。2. 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讲明学习目的任务学习内容的课题,学习方法及步骤以及学习要求。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个别指导,但又要避免代替学生学习而先把结论告诉学生,要让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获取知识完成教学要求。3. 自学不是放任自流,指导阅读教科书及地图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要求编写

14、提纲、摘录概要、查阅和检索地图;对课外阅读和观察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要学会查阅资料、作一些摘记、作观察记录,学会联系实际。印证书本知识和理解书本知识。4. 自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当检查以巩固自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在一个单元内容告一段落时,还可用多种形式考查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结果。五、练习法练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形成地理技能和智能的教学方法。练习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实践活动,地理教学中的填图绘图、分析地图、查阅地图、操作观测仪器、绘制统计图表、制做地理模型,以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都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形成。(一)练习法的特点1.

15、 练习法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不仅利于知识的巩固,发展智能,形成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 练习法适应性强,应用广泛,是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被称为“双基”),是训练学生手脑结合、发展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重要方法。3. 练习法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内容有地理习题解答(口头、书面)、读图填图练习、绘制地理图表、操作仪器演示模型、地理模型及学具的制做等;方式有问答练习法、作业练习法、实践操作法等。4. 练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把知识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是把单一的知识内容经过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变成综合能力的过程,这里的“化”和

16、“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方法结合的结果。(二)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明确练习目的,了解有关练习的基本知识,掌握练习的步骤和方法,以调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2. 教师指导练习一般要在讲清目的方法步骤后,提供示范,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然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反复体验,教师予以辅导,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最后方能运用自如,形成技能。3. 对问答练习法,要求教师要设计灵活运用知识的思考题,以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作业练习法,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并讲清答题要求;对实践操作练习,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这样讲要领、做示范才能真切易于被学生理解。4. 教学大纲中对某些

17、知识有基本训练要求,应通过练习完成,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即应有所考虑,早作安排。5. 地图能力的培养和有关技能的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几乎所有的地理课都离不开地图,这样也就是说几乎每堂课都有地图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读图、填图、绘制略图、分析地图、量算地图、查阅地图,利用地图进行比较地理事物,树立空间概念,进行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内容广,方式多的特点,地理教师应重视地图的应用与练习,创造出更新更好的地图教学方法。六、复习法复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学知识和能力的温习巩固,以便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是在不断积累、衔接、转化

18、与迁移过程中进行的,为了及时巩固,在一定阶段进行小结或总结,使知识既保持连贯性又具有阶段性,有计划地安排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一)复习法的特点1. 复习法是已学知识的再现或加工,即教师要对学生头脑中已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系统化等方面的“加工”。这是不同于讲授新教材时对知识的处理方法。2. 复习是使知识保持牢固,避免减少和遗忘的过程。它使学习中暂时联系的信息得到强化,使在头脑中“印”下的图象得到加深和丰富,使单一学习或纵向学习的各章节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横向联系,把局部汇集统一,形成网络系统,使知识更为完整和巩固。3. 复习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创造,仅靠提问解答、重复作业

19、练习或把已学知识再讲一遍的做法,都不易达到使知识加深、巩固、应用并转化到知识体系中的效果。因此采用依知识要点列出纲要,通过纲要显示复习进程;教师设计较新颖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启发、总结的方法往往行之有效。教师还可采用按知识系统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使学生了解知识骨架和各部分联系的方法,使条理清楚,易于思考,做到有脉络可循,有思维线索。另外采取列表比较的方法,教师把要比较的地理事物列出比较项目,让学生去完成比较内容,或采用以图为主的复习方法,把有关挂图、板图、课本插图、地图册、填充图等组织起来,可摆脱文字限制,把知识巩固在图上,避免机械地死记硬背。对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图表等也可组织到复习内

20、容之中。此外有条件时还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设计并绘制一系列复习幻灯片,使已学知识以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还可布置复习教室,把地图、图片、图表、模型、仪器等集中起来悬挂、摆放,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观察、演示、操作、讨论、提问,教师更便于答疑和辅导,这是复习的一种辅助手段。4. 复习种类多样,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如平时复习:即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复习旧课环节,讲完新课后的巩固复习环节。这类复习多以提问方式进行,间或有填图、阅读方式;单元复习:是教材讲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复习,有利于知识融汇贯通,联系比较,综合巩固;阶段复习:依教学进程的时段安排复习,如期中或月末,与

21、单元复习有相似之处;总复习:主要在学期末进行,往往伴随着期末考试,这类复习要求知识要全面系统,要运用多种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方法的运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进行测验,因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已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了解。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常常会导致死记硬背,达不到使知识真正理解巩固和系统化的目的。(二)运用复习法的基本要求1. 认真编写复习教案复习法的运用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同样的复习内容,不同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复习方法。教师在进行复习前要认真思考,写好复习教案。包括复习目的、章节内容、复习过程、教具、学生要思考的问题等。根据教材特点与复习的内容进行组织,列出纲目、关系式或表格,使学生提纲

22、挈领,易于掌握,但又不与课本上的标题雷同,同时要找出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予以弥补。2. 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复习课的内容已被学生所掌握(就绝大多数学生和绝大部分知识而言),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之自觉投入复习活动就成为成功复习课的要求,这也是教师设计的复习方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刺激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愿望已不再起作用,这就需要在“学会”的基础上钻研和设计教给学生“会学”“会想”的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学到新方法,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为重要。常见个别教师为谢绝别人听课而推诿说“我今天复习,没什么好听的”,或以复习课来代替讲新课以应付别人的听课或检查,这都是对

23、复习真正涵义的误解。有经验的教师或领导就要通过听复习课来了解教师的水平,考察其处理知识的能力,看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艺术,因为在复习过程中,作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志目的、态度、兴趣等都因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而基本解决,唯有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最能调动其积极性和激发其兴趣,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反映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志。3. 避免单纯机械重复复习要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要注意知识的联系综合与灵活运用。教师在平时讲清地理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复习中就要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在总结地理规律和特征后,复习中就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印证其他地理事物。对于需要记忆的地理事实,有的要讲明意义,

24、有的要加强联系,有的要结合图像,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复习中一定要设计问题,不要讲课时怎么讲的,复习时就怎么问,同样的问题问了几遍,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乏味,要从不同角度设计新问题。复习课上也不要仅提问一些纯记忆的不需思考的简单问题,而应以灵活运用知识为目的。要对知识进行加工,使之按系统及知识间的关系进行联系综合,要敢于打乱原有知识的排列顺序,使重点突出,因为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的过程。4复习中要注意图文并重地理复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尽量使知识巩固在图上,加强形象记忆。由于图中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组织学生读图、画图、分析图,有些地理事物分布图上的

25、相互位置、轮廓、相邻区域、相近城市等,都应在看图时予以提示。对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等应予以指出,对原理示意图的关键内容要给以揭示。对图与文字的关系、图与图的关系有时也要进行分析。既要求学生能根据图说明内容,也可要求学生能把课本中的某些文字用图表示出来。如果学生头脑中“印”下多幅图像,会减轻文字记忆的负担。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几幅图为中心把复习内容贯穿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七、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

26、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一)发现法的基本学习过程1掌握学习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探究兴趣;2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提供学习的教材和查阅的材料;3从理论与实践上检查假设,发现补充修改,对不同观点可以争辩,指导学生思考,启发独立钻研;4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检验假设,从而获得科学探索全过程的体验。(二)运用发现法教学需注意的问题1.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具有发现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学生主动要求学习地理的心

27、理倾向,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解决问题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2. 为学生创造主动发现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和正在学习的问题结合起来,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线索。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人的解答进行评价等。4. 启发学生彼此协商,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评定,使不明确的得到充实和理解。5. 运用发现法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如谈话法、讲解法等。发现法的出现,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开发智力方面,从记忆转到探索方面,而通过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又有助于保持记忆。但发现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设计探索发现的过程,也不是任一学生每堂地理

28、课都会有所发现;同时发现法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方法及提供学习内容的教学手段相配合,如结构化的教材(目前国内尚未编出);此外发现法占时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很难只用一种方案去启发其发现等,因而发现法在美国尚未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发现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施方法中某些指导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内容予以选择地运用。八、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使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开始使用机器以后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核心是:人类行

29、为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具体运用过程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即所谓“小步子”,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要求学生作出反应(填空、选择或写出答案),然后给出正确答案,进行核对,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特制的教学机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进行的。程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我督促能力,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但程序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教学内容须具有严密的科学系统和逻辑顺序,否则难以实现教学的程序

30、化;且学生的学习只按一定程序进行,活动方式单调,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因使用学习机教学,缺少师生交流,忽视教师指导与情感熏陶作用;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即程序教学设备复杂,价格较昂贵,即使在国外也尚在试验阶段,因而影响了推广。不过程序教学法为其他教学法的发现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地理教育工作者根据程序教学法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形成了不用学习机器的程序教学法,其基本步骤方法与一般程序教学方法相同,如综合程序法分为:新课导言、展示作业、指导自学、讨论作业、串联讲授、质疑释疑、布置学习要求等七项教学活动。一、比较法比较是确定事物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

31、和方法。地理知识因其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内容丰富广泛,类别复杂多样,需要根据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确定相同、相异、相反、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讲:“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常常是对已知事物深入思考的过程。在比较中,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要经过一番衡量筛选,因而就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被比较的事物不易混淆。如对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要抽出二者在形状、长度、所指示的方向及与赤道的关系等特性来进行比较,这样就加深了对各自概念的理解。2加强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概念,掌

32、握新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的学习常常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地理事物的学习和新概念的建立,要通过与已知内容的联系对比来引入。如根据丘、丘陵的概念,得出山、山地、山脉、山区等概念;又如根据天气的知识得出气候的有关概念等。再如学习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景观、成因、气温与降水指标等内容时,只要列出表格,在讲过一两个气候类型后,其他类型可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较容易地掌握。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因为在比较之前需对所比较的对象进行一番综合分析。比如对中国各区域特征的比较,就需要先综合分析各分区的自然人文要素。然后方可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又如进行秦岭

33、-淮河南北的对比,也要先考虑各自在多方面的基本情况。此外如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的对比、长江与黄河的对比等,也都要在比较前或比较过程中作一番紧张地综合分析的思维活动,因此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能力。4深化对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学生正确观点的形成,常来自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与深刻理解。如仅对某些知识进行一般阐述,而缺乏正反、新旧、今昔等方面的对比,则很难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观点。如对污染环境与保护环境的比较、对环境的破坏与治理的比较、对人口控制前后的比较等,均对正确观点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分类及应用1类比法按知识的类别和属性进行比较的方法。无论

34、在已知内容与新知内容之间、还是在同时进行讲授的两个内容之间,都可进行比较。该方法又可分为:(1)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其对比各点常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如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为外流河且均在热带赤道附近,特征相同点多;又如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我国鄱阳湖与洞庭湖等,也属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的对比。(2)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因具有各自的差异性,而具有较多相异或相反的特点,故可进行相异性比较如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比较、欧洲气候与非洲气候的比较、长江与黄河的比较、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等。它们有的因属同类,也存在某些相同相似处,但相异与相反点也较明显。如秦

35、岭淮河南北虽均在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有共同点,但在位置、地形、气温、降水、河流水文、植被、耕作制度、主要作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3)异类共性事物的比较:不同类地理事物有时可比较其某一方面,如海洋与陆地,类别与性质不同。但在形成季风方面有共性,可比较其热力性质差异;各种能源属于不同类物质,但它们因都具有能量这个共性,就可以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当然不同类事物且不具共性是无法比较的。2纵比法对单一地理事物从时间上作前后对比,或从发展过程中作各阶段的比较,具有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纵向特点。其目的在于了解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如喀斯特地形发育过程比较;山脉发育的青年、壮年、老年三时期特

36、点的比较等。3横比法将两个或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方面并列比较,或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某些地理事物的比较,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地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以加深理解。如我国不同温度带在1月、7月气温、生长期、积温、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等方面的比较;我国干湿地区在年降水量、自然植被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等。4中心内容比较法以一个比较对象为中心,分别与几个比较对象作某些内容的比较,这是为突出中心内容而进行的比较方法。其特点是只有被突出的中心内容与其他对象有比较关系,而其他对象之间不作比较。如将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相比,说明我国保护森林、绿化祖国、加速林业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将我国某些资

37、源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及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相比,也说明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性和合理开发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的必要性。5综合比较法是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都较多的一种方法。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自然与人文地理多种要素的比较,内容全面,角度复杂,有助于形成全面完整的理解。又如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如东北山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西南山区)进行水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多方面的比较等。综合比较法要在单项比较或专题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比较项目要明确,否则即无综合意义。(三)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许多方面均可应用,地

38、理概念、地理事实、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许多内容,只要具有可比因素,都可进行比较。但其比较目的却可能不同,有的比较为了加深对地理事物的了解,有的则可能为了说明某些地理事物的区别,还有的可能为印证某些定性的结论,因比较目的不同,在比较对象、比较方法、比较步骤方面也有所不同。如为了说明区别,可在两个比较对象之间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而如为了印证某些结论,则可与多个对象进行某一方面的比较。故进行比较时要明确目的,服从教学需要。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选择比较对象应是已知的地理事物,如果学生对所比较的内容尚不了解,则无法进行比较。即使有从旧知引到新知的比较也是有已知作基础的,而并非毫无所知的。另外要

39、选择同类地理事物或虽不同类而有共性或同理的事物进行比较,如用比喻方法是以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现象来讲解自然界的某些事物或现象。比较应重在事物本质特征的比较,不要以表面的、暂时的或偶然巧合的现象作为比较内容。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当比较对象确定之后,比什么就是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一般要注意对比较对象进行综合归纳,列出可比的项目,即找出比较对象间的相同点、相似点或相异点,如比较我国四大高原或比较三大平原,则需列出位置、范围、平均海拔、面积、主要特点等,而如果比较五种地形,则只需列出海拔、地表起伏状况或特征即可。一般性的概念,综合性强,可比内容只能从大的方面概括,对较具体的概念,反映特定地理事物的

40、本质属性,可比内容较具体。因此列出比较项目是很重要的环节。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当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确定后,一般可列表,设置比较表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再对比较项目的内容逐项填表作出分析和概括。填表时文字要求简练,内容要准确,因为填注比较表不宜将比较对象的情况详细叙述出,只能根据需要分析出本质特征。所以整个比较的过程都需要结合逻辑思维来进行。二、分析综合法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如地理教学中对宇宙环境

41、的认识,就要从天体类型、天体系统、天体运动等方面去认识;对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也要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去认识,并进一步分解为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等若干地理要素。而要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则必须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概括出基本特征,具体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也都是如此。必须先将其各组成要素逐个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各要素进行综合,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认识其发展规律。(一)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 整理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从空间上有远近,从时间上有古今,地上地外,大洲大洋,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与区域地理。要

42、理清知识间的系统层次,并形成知识网络,必须依靠综合与分析方法,通过确定整理的知识范围、列出知识的组成内容、分析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如有关气温与降水的知识经分析综合能得出以下知识体系:空气篦受热一一大气的直接热濾来气温-,水隨旻热的不同一热容咼差貝与啜热散热速度气温的计算一-日、永年平崗渥.日、年较差气溫的丧示方法一-菁逼銭与气温喪化曲线气逞的分布一一水平分布与垂亘芬拄L气帰的变化一一BW与年娈化降水-犬气中的水汽来源水汽凝结的条件澤眼咐类型澤水的汁篦与麦示方法澤水的少布L澤的尊节另配2. 掌握知识结构,明确重点难点知识的组成结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来获得。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属性内容后

43、进行综合,并在了解全部知识的组成系统后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构及其联系。如建立有关河流的知识结构(图6-3),即从分析与河流相关的知识来得出。知识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中的关键,它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的细致分析和全面综合向来是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重点知识是基础知识,联系面广,特征明显,要通过分析联系与综合特征来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多是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其实质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教材中内容的表达之间的矛盾,教师对那些抽象性、综合性、灵活性强、分散性大的难点也要注意认真分析和高度综合,通过分析学生,钻研教材,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之间的关系,剖析理解问题的思

44、路,以求对难点的突破。123认识现象与本质特征、了解总体与局部关系对地理事物的真正了解,常常需要从外到内,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探索本质;或是从总体到分部,剖析总体成为局部,再综合局部成为整体,对全貌与各部分的关系要进行思考,如认识地球的外力地质作用,就要将其分解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从各方面加以剖析。同样,要进一步认识风化作用,就又须从空气、热力、水分和有机物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进行剖析,最后综合为“岩石在空气、热力、水分、有机物等作用下,破坏成砂、泥土岩石碎块的现象为风化作用”。4加强知识联系,建立思维线索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地

45、理学科内部多项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依存的关系也很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联系综合,使其思路畅通。为便于知识的融汇贯通,引伸迁移,能超越时空,寻找显现问题中潜隐的联系,需要通过分析,建立思维线索。如知识的纵向联系,即沿一定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包括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时间演化的从古到今,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运动变化的逐步推进,以及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起点到终点的联系等。知识的横向联系,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地理事物的广延性,包括空间分布上的相互联系、各地理要素间的依存与制约关系等。知识的多向联系,指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外多方面的联系,

46、包括同一地理事物的多角度涵义,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或多因一果的分析等。还有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等,都需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加强知识联系,建立思维线索的。(二)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范围出发,从事物的现象和整体出发,确定分析综合的对象或界定范围,以便使这一思维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如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需要先确定位置范围,分析某项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规律,也需先了解该项事物的整体现象。2根据地理事物的结构组成或相应的地理方法,将整体分为若干部分,或把区域内的各个要素列出,这种分解或分割要遵循地理事物的结构特点。如分析某区域特征,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47、水文、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分析河流水系特征时,要从水量大小、支流多少、河水深浅、河面宽度、水系组成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3根据各部分结构本身特点,分析其成因、类型、作用、规律等,即具体剖析各组成要素的本质特征。如区域位置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剖析;地形要从地势特征、地形类型成因等进行剖析;气候从气候要素、气候因素、气候特征和类型去剖析等。对区域经济特征则要从类型、结构、布局、联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深入探究各部分在该地理事物总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如分析中国气候特征时,一方面要分析气温、降水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冬、夏季风及各因素的影响,如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冬季南北温差增大;

48、夏季风带来降水,使降水集中夏季,形成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是综合区域特征或综合地理事物过程的重要步骤,即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初中地理第二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章,其知识结构与联系如图6-4。殖民主臭脅的畏期统抬翁达国家与发農中园彖不平尊的经贸关系又如几种外力作用与中国地理知识的联系图6-5。5.综合分析结果,获得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的认识。分析对加深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但其提供的仅为各部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及联系。若要获得对整体特征的认识,还必须对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使剖析过的整体事物和现象的各部分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使认识深

49、化,从现象到本质,获得完整的认识。如对我国北方地区总体特征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几个地理要素特点的重复或拼加上,而应从它们的特点、联系甚至在全国整体环境中的地位上考虑,北方地区的平原面积比其他几个地区都广,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形成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是全国木材和温带水果产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旱涝灾害为整治环境的重点等。三、归纳演绎法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现实的科学方法。一般讲,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在认识过程中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演绎所依据的理由,来自对特殊事实的归纳、概括,归纳的结论是演绎的前提,演绎离不开归纳;而归纳对特殊

50、现象的研究,又必须有一般原理为指导,才能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从而进一步补充、丰富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故归纳也离不开演绎。二者在认识过程中是个别与一般的矛盾统一。在地理教学中对归纳与演绎的应用很多,它对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智力有重要意义。(一)归纳演绎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 学习原理,掌握规律学习地理原理,要尽可能地从地理事实出发,从特殊到一般地进行归纳概括,这不仅要能陈述原理,还需要列举实例,了解它们是如何根据地理事实归纳概括的。如通过读图和讲解,可了解到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这

51、些基本事实,从而分析原因,归纳概括出“寒暖流交汇是大渔场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又如,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会发现:西欧、澳大利亚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北美西北沿海地区等气候比同纬度其他区温暖湿润,从这些事实出发进行归纳分析,可得出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加湿这一普遍规律。同理也可归纳出寒流对经过沿岸地区气候影响是降温减湿的规律。由此可知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学习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2. 概括特点,形成概念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多,运用归纳推理方法是其中重

52、要的方法。如我国南方的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外,都具有水量大、水位变化较小、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等特点,归纳这些特点即可得出我国南方河流水文一般特征的概念。又如分析欧洲南部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北美西岸中部、非洲西南端、澳大利亚西南端、南美西岸中部等地的气候特点都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就可以建立起地中海气候的一般特征,形成地中海气候的有关概念。可见,归纳永远是概括的推理思维,对于概括特点、形成概念,具有重要意义。3. 推理判断,举一反三演绎是一种间接推理的思维方法,是进行地理判断间接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根据地理事物在空间位置上必然联系的分布规律,根据地理事

53、物随时间和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演变规律,可进一步认识各具体地理事物。如“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以推论出有些虽位于低纬甚至赤道附近的高山,由于海拔很高,所以气温也会很低,甚至有的终年积雪。又如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在地理演变规律上的反映,可推论它们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图6-6。也球公转的位置周年变化T阻直嗣点的周年移动ill划阪和风详变住降水的季节变化I径硫的季巧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悝根据上述联系,可分别推论出各个季节的主要自然现象,有些现象之间在时间上有对应关系,但却不完全同步,这是其间的相互影响需要有个过程。根据以上演变规律,也可用演绎推理来研究具体地区的问题

54、。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可举一反三,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有重要价值。4.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任何一种地理规律,只有在不断运用中才能熟练地掌握它,运用是学习有关地理规律的目的和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给学生运用规律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通过演绎推理解决问题。如:某岛位于东经105115,纬度有南纬7线从中部穿过请判断该岛气候类型:A地中海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该题需要运用已掌握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头脑中的地图分布知识来解决,其推理过程是表6-1:表6-1【于前提:该岛不在南北蛹该岛在南半球不孔-r皈”故环莊半岛上.放不是作出结论是地中海气候热带

55、車风气候该岛在南纬严该岛在热带,故不左右,怡在南:itU亚热帝車风气候B10-间我対热带雨林气候根据选项AE迢D回忆分布规崖【大前提:南北编30n40-犬临西岸亚洲印境半岛中库半岛式部繭北界10-.之同地区亚热带丈陆东南部约亦念专站该岛位于南纬厂左右,东经1计判断是亚洲东南部的岛屿正确选项芮C归纳和演绎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途径,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说明了这点。(二)归纳演绎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 归纳法的运用(1)确定准备归纳的地理事物主题,然后了解其范围、属性。如为了推论某项地理分布规律,则需要先根据图像了解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为了推论某项地理

56、演变规律,也应先根据原理示意图了解其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典型位置中的特点等。如为了概括影响气温变化的各项因素,则需要先根据全球一、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并对照地形图、洋流分布图等,对各地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具体情况作一番了解,认清这种分布与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分析要概括各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或规律性、共性的知识,象空间分布上的联系,时间演变中的趋势。如同类资源在不同的分布地点中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煤炭资源的分布就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海陆分布、古气候、古植物、地壳变动等因素有关);又如地理事物的演变是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在两幅静止的典型图像之间是如何演变或运动的?(如大陆漂移、昼夜长短变化,

57、课本上只有几幅典型位置的图)。还有前面提到的影响气温变化的各项因素,所影响的各个地点,气温高或低具体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同一纬度为什么气温又有许多差别?要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得出规律性的、共性的认识。(3)根据分析各项地理事物的共同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如某项资源的分布规律,某项地理事物的演变或运动规律。又如影响气温分布变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差异: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纬度相同地区气温的差异:表6-2槁姑之间气溫的差异主夢受梅陆热力性质影响沿槁地区气温的差异主妾受洋流性质的影响地势高低的软向內陆地区气温的差异山脉走向的款响大面

58、积水面的影响地表性质的影响人为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大气中CO2增多;臭氧层破坏;兴修水库和造林。2. 演绎法的运用(1) 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演绎法是要解决从一般到个别的判断推理,所以对于被认识的地理事物先要有方向性的选择,对其特点性质属于哪个地理要素,涉及哪方面内容,或准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有明确认识。如前面所举例题,要判断选择某岛的气候类型,所给条件(题干)是该岛的经、纬度位置,在四个选项中进行确定,这就是进行演绎推理准备判断的第一步。(2) 根据要求选用必须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这是推理的依据,它需要经过对已掌握原理的回忆再现、比较分析、抽象、

59、判断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考过程。如解决前面例题的过程,要根据判断气候类型的要求和已知四个选项,来选择相应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这是大前提,然后再根据已知该岛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思维和想象,确定该岛在图上(头脑中的图)位置,这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再组织、迁移和应用的过程,这也是要解决该问题的小前提。(3) 推理得出具体地理事物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根据选定的地理规律或原理,结合具体地理事物的特点、性质、条件,依演绎程序进行推理思维,从而作出结论。如解决前面例题,在逐项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该岛位置进行对照后,否定了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确定了符合该岛位置的气候类型。逻辑思维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是经常被应

60、用的,地理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同时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因图识地,以地析理,由理释地,知地知理”,这里的“地”指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理”指基本原理、规律等,也即分别指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其中“识”是从图像中认识、获得具体、个别的地理事物分布,要从形象到抽象,“析”出分布的原因、规律等道理;然后再回到具体事物中去“释”,去印证,从抽象到具体,使认识加深、提高,最后达到“知”地“知”理的目的。五、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进行当教案写好以后,毕竟还只是书面的教学方案(课

61、时计划),而真正检验其效果,还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的进行,就是如何落实教案,使计划变成行动。(一)试讲及课前准备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要通过试讲才能上讲台。教师在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或准备录像前往往也要试讲,请组内教师听课提出意见,经过修改后方觉更有把握。其实新教师在写完教案后,也应经试讲后再上讲台与学生见面。试讲检验了教师对教案的理解记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综合准备;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虽无需试讲,但熟悉教案,在上课前对教案仔细阅读、回忆默记,对教学提纲、板书、精心设计的语言,再认真思考几遍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可加深印象,在讲课过程中可尽量脱稿,避免过多的低头看

62、教案,另一方面也可使教案融汇贯通,便于实施,同时也可发现不足,及时修订。在上课前对教具的准备也非常必要,挂图、图片、地球仪、指图杆、粉笔等是经常必备的;对自制的教具、自绘的幻灯片等一定要在上课前演示操作几遍,检查电源,调试机器(录像机、幻灯机等),这都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准备工作。(二)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课堂教学常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遵守的规定,因其具有固定模式,反而易被忽视。从两分钟预备铃响,教师即应站在教室门外准备上课,犹如演员出场前之酝酿情绪;有的教师则利用这两分钟到教室中巡视教学环境,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或上一节课作业情况,学生应利用

63、这段时间回忆一下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准备复习检查的提问。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讲清要求,多次培训方可见成效。上课听讲的要求,需要靠经常进行组织教学来进行训练,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职责。向学生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回答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提问常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学习积极性高的表现,教师要爱护这种积极性,而不应漠视、批评,有时也可启发学生齐声回答,但提问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地理课堂上经常要悬挂地图,一般以挂在黑板左侧或右侧上方为宜,不影响板书,且便于指图;教师指图要照顾到全班都能看到,教师站在黑板一侧需要转身时以不背向学生为好,

64、即使写板书时也要尽量侧向或尽量缩短背向学生的时间。教学过程中的承转、小结、总结等要进行设计,布置作业环节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些也都是常规的要求。对几个环节的运用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2教案的实施与调整实施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工作,备课深入细致,考虑问题周到全面,教案内容熟练,则实施过程才能得心应手,各种方法才能灵活运用。教案的实施又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因为教案的编写已凝聚着教师的心血,而教案的实施随时要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随机观察,及时调整,甚至即兴发挥(当然不是信口开河),因而教案的实施又是兼“编、导、演”于一身的创造性活动,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和乐趣所在。因此教案的实施与调整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在进行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小结、评价、分析,最后要记录在教案上,以便改进下次的实施。3地图能力的培养与环境意识的树立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中,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职能就是培养地图能力与树立环境意识了,这在前面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中已有所论及。在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要时刻不忘这两项职责,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材中几乎所有内容都和这两项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讲环境、资源,或是讲人类活动,也无论讲地球、地图,或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每堂课都离不开地图,就要想到培养地图能力的内容;每堂课都离不开环境,就要思考树立环境意识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