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15923185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中远台对拉弧圈球,虽速度较慢,但旋转较强、力量较大,落台后有一定的前冲力,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攻削型打法的运动员,亦应掌握此技术,可作为反攻或变化击球节奏的一种手段。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要求1、对拉的球应力争旋转强、冲力大,这样才能争取到主动。2、应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拉两板就失误了。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动作要点 1、动作幅度稍大,引拍时球拍要低于来球,整个动作的用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上方。 2、应充分发挥腿、髋、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应重视身体重心

2、和前臂的作用。 3、拍形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以撞击后的摩擦发力为主。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最常见的问题: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拉球无力。改正方法:先明确在对拉弧圈球时怎样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训练。进行多球练习时,应站位中台,不要站在近台。实践很管用的乒乓球拉球注意事项!我想大家最渴望知道的应该是如何练好正手拉球吧. 我想,在此大约整理了几个简单的原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快收前臂2. 摩擦旋转的掌握3. 发力方向的掌握4. 上肢的放松5. 还原与引拍6. 引拍高低7. 用右脚找球8. 用左脚打球用

3、左脚还原9. 练习方法10.用腰引拍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

4、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2. 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与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3. 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4. 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长期的

5、练下来,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与否的问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就是不及格 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5. 还原与引拍: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细节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

6、,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 (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6. 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马琳拉完球后的快速还原动作,还有他引拍的位置,甚至我们经常看到马哥拉完球后会跳起!7. 用右

7、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成习惯. 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 各位可以一试. 另外强调一点,右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8.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其实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还有击球节奏的掌握. 老师要

8、我手要等左脚踩下去的同时才能有击球动作,要主动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动的踩. 主动去踩左脚就会逼迫自己去蹬右脚,就会主动去迎前. 手要等脚就是节奏问题, 用左脚控制右手,做到腿带腰腰带手. 其实重心转移就这么简单,就跟走路一样. 但可别误解成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要在左脚踩下去的同时就完成击球动作,在重心转移的过程转腰击球. 要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所以并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是侧蹬. 侧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与弹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脚整个伸直. 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 至于用左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都没什么疑问,力量出去之后也就是重心转移之后就要立刻用左脚

9、把重心顶回来. 正确的节奏是引拍慢还原快,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要比右脚短些!注意自己的身体重心!9. 练习方法: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 就跟走路一样. 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 你手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时, 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动作.10.用腰引拍,身前击球:如果用右脚找球用左脚打球的节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还原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注意,加上转腰动作.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上半身还

10、却忘了向右转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其实引拍动作很简单的,就是从准备动作为基础,重心右移的同时把你的脸向右转(不是转脖子),小臂稍微打开(肘保持在腰侧别动但也别夹紧) ,这样就是标准的引拍动作了.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许多人只能打下降期 半出台的短球老是拉不好, 这跟手后拉 不会身前击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要注意,是转腰引拍,只是弯腰是不对的. 只要做好用腰。、乒乓球技术之弧圈球的原理及学习步骤很多球友在打球的时候会忽视很多

11、重要的细节,大多只注重在乒乓球练习时的实际效果而并不是很注重对其技术的理论分析,从而造成了很多乒乓球友们无法掌握其技术的精髓而止步不前。弧圈球在乒乓球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弧圈球的原理、分类来具体讲解在练习弧圈球时循序渐进的方法。 原理: 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 在拉弧圈球时,首先根据来球的类型选在摩擦点。在摩擦球的过程中,若来球为上旋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若来球为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向前上提拉。 分类: 根据摩擦球的方式不同

12、(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球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也具有不同特点,一般分高调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学习步骤: 1、高调弧圈 最初练习弧圈球应从高调弧圈开始,练习者应采用蹬地扭腰挥拍的发力方式向前上方提拉弧圈球,此时不要加太多力量只要将球拉到台上即可。这种球的弧线较高威胁力不大,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感觉球拍摩擦球一瞬间的感觉。2、前冲弧圈 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质量较好的高调弧圈球后,便可以练习前冲弧圈球。它的动作与高调弧圈球稍有不同。其区别有:1)摩擦与撞击的比例,前冲弧圈球更注重旋转,所以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拍面与球台的夹角更小,这样可以减少球与球拍的撞击成分以增加球的旋转力。 2)挥拍方

13、向,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挥拍方向更向前,其主要目的也主要是减少球拍与球的撞击。 3)加转弧圈球 当高调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练习的较好时,你便可以体会到球拍与球摩擦时的瞬间感觉。此时练习加转弧圈球时只要注意在摩擦球时,注重摩擦球的侧后部即可。在拉球的过程中要注重手腕的作用。练习弧圈球时的注意事项:1.动作 这三种弧圈球其基本动作都很相似,只是在击球的瞬间选择击球的部位不同。前冲弧圈摩擦球的后上部,高调弧圈摩擦球的后下部,此时可以通过拍面角度的调整。 2.选择哪种弧圈技术 在实际的对战中,弧圈技术应综合运用。一般情况下,若来球出台并带有一定下旋时可采用高调弧圈予以回球;若来球旋转不强且来球速度较慢时可采用前冲弧圈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