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1591878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碑文墓志隶书刻字精品赏析发表时间:2013-09-05 来源:河南博物院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89 文章字体:大中小打印摘要: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此时,人文蔚起,书学称盛,立碑之风大兴,传世汉隶碑刻精品甚多。经过魏晋南北朝,在隶变楷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隶书的形状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汉隶、魏隶、晋隶、唐隶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在石刻上跳动着不同的韵律。隶书是我国文字形体与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上继周秦,下启魏晋,是篆字的变体,亦为楷书的前身。隶书减少了小篆的笔划,化篆的曲线为直线,削繁就简,变圆为方,变连为断,变多点为一划,“隶变”决定了汉字发展史的方向,是文字由繁趋简、发展演变的必

2、然趋势。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此时,人文蔚起,书学称盛,立碑之风大兴,传世汉隶碑刻精品甚多。经过魏晋南北朝,在隶变楷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隶书的形状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汉隶、魏隶、晋隶、唐隶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在石刻上跳动着不同的韵律。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韩仁铭、甘陵相尚府君碑(图五)、肥致碑皆为汉隶代表之作。汉隶强调横和捺的装饰作用,从而形成了波势和折尾,显得舒展多姿,气象外耀。和篆书相比,变篆书的圆转为方折,把弧线拉直,增加了笔的停顿,从而使笔划有了粗细巧拙的变化;汉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形状取势为扁方横势,布列均匀平整,给人以高古典雅的神韵。此时出现

3、了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他以标准汉隶刻写熹平石经(图六),以为楷模。图五 东汉甘陵相尚博碑拓片局部图六 东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片局部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时期著名的开国两大碑刻上尊号奏碑(图七)、受禅表虽为隶法,但字形和汉隶很不相同。隶书渐取方折的笔势而显得险绝奇伟、挺拔劲健,有人评其书法: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历。斩钉截铁。使隶法为之一变,后世称之为“黄初体”或“魏隶”,是汉隶的第一次演变,为六朝真书之祖。图七 三国魏上尊号奏碑拓片局部西晋碑刻墓志皆为隶书,承袭魏隶,在书写上几无区别。书体严谨端庄,气象雍容,字体的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切近,风格相同。

4、与汉隶相比,加强了方折顿挫。横画为方整的“折刀头”,撇笔收笔出方棱角;左右对称的两竖不再垂直而是分张外拓;右钩不再是又长又重的弯钩而是短小平挑接近楷法。尽管各志体有方扁,笔有肥瘦,技有粗精,但皆具有上述特征。这些墓志皆出土于汉魏洛阳和偃师,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方特色,有学者称为“西晋洛阳体”。如三临辟雍碑(图八)、徐义墓志(图九)等书体工整,自然天成。有尚韵之美,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图八 晋三临辟雍碑拓片局部图九 晋徐义墓志拓片局部北魏出现的魏碑体是向楷书的过渡阶段。但在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至隋代的书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复古现象,即隶

5、书又重新流行。尤其是在东魏、北齐的统治中心邺都范围内出土的墓志几乎皆为隶体,风格划一,如北齐窦泰(图十)、娄黑女、石信墓志等,说明北朝在楷书过渡之中的不稳定性,楷书的基本形式和法度尚不完备。图十 北齐窦泰墓志拓片局部隋代隶书墓志在隋志中占有很大比例。据统计,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隋朝280余方墓志中,隶书墓志占有70余方,占隋墓志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楷书兴盛时期,出现如此多的隶书墓志,是北朝后期文字复古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楷书的正常发展 2 。此时篆、隶楷书中往往夹杂着一些隶书的笔法,还出现了以楷体为主,篆隶杂糅的混合体,其结果是既无古法又少新意。如隋尔朱端、关明、马、任

6、轨墓志皆为隶书之作,其中关明墓志(图十一),隶法基本纯正,志文规矩整齐,笔笔认真,字字端正,但隶书中间杂楷体,对隶书传统的理解尚嫌肤浅。尔朱端墓志(图十二)隶法比较纯正,线条瘦劲,笔法熟练,虽间有楷书写法但并不突出,是为隋代隶书中的佼佼者。 图十一 隋关明墓志 拓片局部 图十二 隋尔朱端墓志拓片局部初唐出土墓志,隶楷混杂,继续承北朝至隋文字复古的余波。如关道爱(图十三)、屈突通墓志等。图十三 唐关道爱墓志拓片局部由于唐玄宗喜爱八分书,盛唐后涌现出隶书的高潮。唐玄宗存世的隶书碑刻以纪泰山铭和石台孝经为世人皆知。纪泰山铭刻于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时,曾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

7、俗称“唐摩崖”,玄宗亲书八分字体凿刻于石崖之上,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图十四) 。石台孝经(图十五)碑文是唐玄宗以隶书御笔书写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并作注;由唐肃宗题写碑额,三帝行文,昭示后人,是西安碑林国宝级文物,碑石坚细,至今仍光莹如漆。李隆基因此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图十四 李隆基书泰山铭拓片局部图十五 李隆基书石台孝经拓片局部此时墓志出土隶书作品佳作云集。如河南博物院藏张庭墓志(图十六),徐浩之子徐珙书崔甫、崔沔、崔皑、王媛等家族墓志,张若芬书张休光墓志等等,皆为唐代隶书佳作。图十六 唐张庭墓志拓片局部唐代隶书称为唐隶,与汉隶同为隶书,但是不同的时代其风格迥然

8、不同。汉代人是以篆作隶,天然的具有古朴之趣。而唐人以楷法作隶,与汉隶相比,失去了浑朴苍劲的风骨,但却整齐、规范,别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此时的隶书法度严谨,除点画沿用汉隶笔法圆润而顿挫外,将汉隶中的篆味去掉,以楷入隶,结体加高,成为唐隶特有的风貌。宋代苏、黄、米、蔡行草溢扬,不拘法度,追求意趣,占据宋代书法的主流。故此隶书至宋,问津者极少,隶书的冷落,使隶体艺术本身亦更为凝滞僵化。此时亦有独出心裁,卓尔不群的隶书碑志传世。如司马光所书王尚恭墓志(图十七)是宋代隶书佳作。图十七 宋王尚恭墓志拓片局部李阳冰篆书的崔甫墓志盖是唐代墓志中的一大亮点。篆法中废千余年后,到唐代李阳冰出,始行改观,他的真迹篆书

9、崔甫墓志盖“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他的篆书是直接取法秦代李斯,他也自诩为“(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可见他对小篆的研究是颇有功夫的。因此唐李阳冰被誉为继“小篆之祖”李斯之后的第一能手。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在唐时颜真卿所书的碑刻,李阳冰多题其额,欲成联壁之美。观其书法风貌,确是从泰山刻石、峄山碑诸碑中而来。李阳冰篆书留传的碑刻多为宋代重刻,如现存西安碑林唐大历二年(767年)三坟记(图十八)和唐大历二年(767年)栖先茔记等。其中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为李阳冰代表作,清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图十八 李阳冰三坟记局部崔甫墓志是河南博物院保存完好的、仅有的一方唐代宰相级别的墓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是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从志文隶体到志盖篆书,皆有特色。尤其是墓志盖虽只有12个大字,但李阳冰的传世作品多是宋人重刻,已经不能完整保存其点划的美感,此为李阳冰篆书原刻,完好如新,丝毫未损,实乃凤毛麟角,极其珍贵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