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15918577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 学 计 划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2、;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

3、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

4、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四、课时安排: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 时间 一、四则运算 1例1例6(P1P16) 二、位置与方向 2例1例4(P17P26)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31、加法运算定律 例1例3(P27P32) 42、乘法运算定律 例1例3(P33P3

5、8) 53、简便计算 例1例4(P39P47) 6营养午餐(P48P4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7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例1例3(P50P57) 8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例1例7(P58P66) 103、生活中的小数 例1例2(P67P72)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例2(P73P77) 11整理和复习(P78P79) 12五、三角形 13例1例7(P80P94)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4例1例4(P95P107) 七、统计 15例1例2(P108P116) 八、数学广角 16例1例3(P117P123) 小管家 17九、总复习 (P125P131) 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 四 则

6、运 算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P/2-3(提出问题)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二、指导提问出示书本情境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2)教师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

7、力是新课标倡导的一大新理念,独立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重在小组指导不仅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小组汇报: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归纳概括师: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板书设计:提出问题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二)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

8、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用具:主题图.例1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提问。)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9、。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

10、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

11、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 P8/14板书设计: 四 则 运 算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12、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四则运算(三)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用具:例题3和例题4主题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

13、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1.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桌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24+24+12 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48+12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48+12 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60(元)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14、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2.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汇报。(1)27030-18030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9-6 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3(名) 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 =9030 再除以30就算出

15、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3(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四、作业P89/5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

16、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四则运算(四)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集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 、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忆前两

17、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三、巩固练习 P12

18、/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 P1415/2、3、57板书设计: 四 则 运算(1)42+6(12-4) (2)42+612-4=42+68 =42+72-4=42+48 =114-4=90 =110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五)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

19、做除数及原因。教学用具:口算题灯片.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 (2)0+568= (3)078= (4)154-0=(5)023= (6)128-128= (7)076= (8)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二、新授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

20、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1516/813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319=319 0+568=568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能否做除数? 0不能做除数。 课后反思: 第二单

21、元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P18/例1(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要是你去公圆玩,迷路了怎么办?生:问叔叔阿姨;看地图,识别方向。师:也就是说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对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方向与位置。二新授1.教学例题11)明明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

22、(小组讨论)生:首先知道1号检查点在四个方向的东北之间。而且还有一个角度是30度。生: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所以是东偏北30度。2)师:你真是太能干了!但是老师还有问题,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生:因为表示角度的符号标在靠正东的方向。3)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2.学习标出位置的方法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

23、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三.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四.作业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内容:P/20-21(练习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准确绘制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说一说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二、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出示中国地图。1)这是

24、一张中国地图,你能从图上找得到北京吗?2)请你借助量角器,说一说沈阳、香港、海口、昆明、乌鲁木齐和西安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3)香港距北京的距离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4)请你再估算一下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2、完成练习三第2题。1)请你测量一下图中个建筑物距市政府广场的方向和距离是多少,然后填写在书上。2)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3、完成练习三第3题。1)动手画一画2)指名说说是怎样找到准确位置的。4、完成练习三第4题。请你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三、课后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位置与方向(三)教学内容:P/22-23(

25、位置的相对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使学生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北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二、新课1、位置的相对性1)师: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而言的。2)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城市,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

26、系。A 3)出示正方形图,连接对角线B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上?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当角度呈45时,我们可以说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上。2、简单的路线图1)出示例4图。这是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他们是怎样行进的?他们在每一个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是怎样的呢?2)你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3)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你是怎样边听边绘制的?三、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四)教学内容:P/24-26(练习四)教学目标:1、巩固确定任意方向的方法,练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7、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过程:一、知识巩固1.练习1小兵的家早在哈尔滨,距北京大约1057千米。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位置上呢?请你利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一下。2.练习2这是小芳、小刚、小红和小亮家与学校位置的示意图,请你根据示意图分别说说学校在他们家的什么位置上。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3.练习31)请你根据路线图,说出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填在表中。2)怎样求出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4.练习四第4题根据这张示意图,请你说说小伟

28、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些不同的路线?说清他们的方向。二、动手操作1、练习四第5题1)请你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把电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2)说说绘制路线图时应注意什么?课外作业 设计“小小动物园”三、实践应用说说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实际运用,写一则数学日记。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一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29、结合律。教学用具:主题图挂图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

30、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四、小

31、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运 算 定 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 = 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 = 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

32、)+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例题主题图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1.出示

33、: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第六天 城市CD 118千米第七天 城市DE 85千米师: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P32/57板书设计:加 法 运 算 定 律 的 应 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 =11

34、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基本练习1.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46 +( )= 75 +( ) ( )+38 =( )+ 5924 + 19 =( )+( ) a + 57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

35、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260+450=460+250 a+400=400+a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2.(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6、要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 (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练习反思: 第四课时: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37、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用具:主题图挂图.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 254=100(人)两个算

38、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用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小组合作学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字母表示。小

39、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五、作业:P37/24板书设计:乘 法 交 换 律 和 乘 法 结 合 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 (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40、 (ab)c=a(bc) 补充:25?,125?,让学生熟记结果。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1258=1000 12516=200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

41、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 = 30() 125840 =()(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

42、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1) 对比练习:425+1625 (25+15)4 4625 4949+49514251625 2515)4 (40+6)25 4999+49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

43、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

44、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板书设计:乘 法 分 配 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

45、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73+27 138100 100-64 641

46、 89125(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师迅速说出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 (2)102(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1)在里填

47、上适当的数。 (2)计算10224 300184=84+84 937+96392203=92(200+) =92200+92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

48、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练习1. 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25(4+40)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3.P38/5四、小结 谈收获。五、作业:P38/68板书设计:乘 法 分 配 律 的 应 用 计算10243 93

49、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二、联

50、系实际复习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连减、连除算式中的简算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51、.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1)1035-235-497 (1) 1035-497-2031035-497-235 1035-203-497(2)1035-(497+235) (2)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235-497 103

52、5-497-2031035-(497+235)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 a+(b-c) abc= a(bc) abc=a(bc)究竟哪个是

53、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1)填空:436-236-150=436-(+) (2)判断:480-(268+132)=480268132 638(43857=638438571000-159-=1000(+441) 90110991= 901(10991)-(217+443)=895 1133664= 133(3664)1624=16() 3456(481519)= 3456481519210(76)=210(76) 3514 = 35027(257)=350() 3000425= 3000(425)三、巩固练习:P39/做一做1、2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