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591815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芦苇荡,水云边上的花都塱头村.塱头村也是第二批认定的古村落之一。广东普宁燎原镇泥沟村。这个村落保存了良好的生态。2月初,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在花都区茶塘村举行,茶塘村、三华村等37个村落榜上有名.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古村落普查、认定、编纂等工作,目前,认定的古村落共4个。广东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陈益刚告诉记者,随着工业化、农村中心化的推进,村落民俗风情难以很好地传承;加之资金匮乏,很多建筑缺乏维修.以后,很难再产生第三批古村落了。古村落,正在渐渐消失。一、 让村民知道,铺路的石碑也是有价值的有的祠堂曾被当作柴房、牛棚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城市里的人

2、往往以为农村很土,其实中国保存了很多水平很高的古村落。那里的住宅比城市的要漂亮得多,生活也丰富得多,并不是只有人们想象中的茅草房.居住在广州市内的人往往想不到,只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他们就能进入与他们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祠堂、宗庙、私塾,这些词语已经从城市生活的记忆中消失,但在城市之外,它们仍然以实体的形式站在那里。“这座庙跟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汤新苗说,“只是上了油漆,维护了柱子,画了砖线。”汤新苗是广州市花都区茶塘村的副书记。他所指的,是茶塘村祠堂“洪圣古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816年)的祠堂。这座祠堂经历过土改与文革,曾改作过贫下中农居所,历经两次重修,如今是茶塘村的标志

3、性建筑.古庙前廊梁架上,雕着戏曲人物、松树、花鸟等图案;大门左右各有一副石门联,镌刻着“南国沐洪庥泽流花邑;海邦沾圣德惠普茶塘”。“其实以前村子里还有更大的祠堂。”村里老人汤永华说,“茶塘村一世祖是我们这个村子所有人共同的祖宗,村里原来有一座祭祀他的逸时汤公祠。但是文革的时候,领导命令拆掉祠堂,用祠堂的材料修了一个拖拉机维修站。”沿着洪圣古庙,十余座清朝时期的祠堂、私塾依次排开.有的已经过小规模整修,有的仍保留着几十年来政治运动以及风雨的痕迹。家塾和书堂里仍然保留着文革时建起的隔断,那是分为办公区、教学区,改成了村里的小学。有的祠堂则当做柴房、牛棚。几十年后,祠堂里的地面仍有当年糟烂的痕迹。申

4、报20多个村落,通过4个半个月前,广东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这里举办了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属于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部分。这个工程由全国文联主席冯骥才提出,致力于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的抢救。“中国有2800多个县,190多个镇,行政村有60多万,而真正有流传价值的古村落起码有几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都在农村,中华文化的根在这里。”今年11月,冯骥才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这个背景下,广东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从204年起对广东省的古村落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认定。各地文联申报了200多个村子,最后由专家组通过了64个。炭步镇茶塘村就是其中一个。

5、按照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考察文件,茶塘村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约120座,其中庙宇、祠堂、书院、书室共有20多座。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代,多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山墙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灰塑龙船形脊,碌灰筒瓦。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等工 艺 较精细 ,保 存较好 .现存古巷16条,巷深约0米.”茶塘村的肯堂书室经过小规模整修,已经开放出来。墙壁上的“竹林七贤”和“二甲加官”图也还很完整。对面墙上的壁画,则很斑驳了。村里人可能并不明白梁思成所提出的“修旧如旧”的原则。比如说,与壁画情况对立的是,一些古牌匾被放置在祠堂之间的夹缝中,并没有在原位置继续悬挂,因为“破损太厉害,没办法修

6、复”。 要把活态的村落赶紧保护起来而这次村落调查认证,并不仅仅是文物调查、归档。“我们非常重视活态的东西。村落里一定要有活的民俗、民间传统存在。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学光对记者说:“我们也去了一些已经衰败的村落,那里已经很少有人居住,房屋也多年没有修缮。这样的村子是不能通过评定的。”在文联与民协眼里,即使未评上的村落中可能同样有着价值,但保护“仍然活态的古村落”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很多村落还在延续,但已经时间久远,很多东西年久失修.如果再不去认定,那里可能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要通过评定并不容易.广东省古村落认定标准及调查纲要里提出了条指标,特别要求“民间文化丰富(包括饮食、医药、丧葬、婚嫁

7、、信仰等),仍能得到较好保留与传承”。原因就是,只有活生生的古村落,才能让文化传承继续下去.“要把活态的村落赶紧保护起来,不能让它们再受破坏了。”罗学光如此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古村落认定来告诉村民,那些用来铺路的石碑有价值。”也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茶塘村,记载村中晚清举人事迹的“旗杆夹重新竖了起来,而之前它躺在邻村的沟渠边.“要回来旗杆夹很费了一番功夫。”汤新苗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宝贝。在邻村发现后,他们不准我们拿走,非要说是他们村的财产。最后查了花县县志来对证,对方才无话可说。”二、是什么随着古村落消失“如果不穷,那就不叫古村落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林济是本次专家组

8、成员,他长期在长江范围做古村落的调查。对比之下,他认为广东省的古村落相对来说已经保护得很好.因为内地的古村落,“经历过早年战火和多次政治运动,基本已经荡然无存.此次古村落认定专家组的成员们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特点: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珠三角地区,破坏就越严重;而越是相对封闭、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古村落保留得就越好。“比如说东莞的污染、拆建那么厉害,现在已经报不出什么东西了。广东民协的理事陈益刚说。“一个东莞只报得出来个村子,而花都报了个。”但是发展迟缓也有问题。虽然没有被工业化、拆迁直接破坏,但古村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副站长、建筑学家邹伟初的话来说,古村都是又老又穷

9、:“如果不穷,那简直就不叫古村落了.而经济、生活压力最直接的反映,是古村落正在面临人口流失的威胁。 没有人住,古建筑很快就会倒塌这次古村落调查,也去了一些已经破败的村庄。由于各种原因,那里已经房屋残破,基本没有人居住了.位于广东省西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古排就是一例。在相关的资料中,南岗古排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古寨始建于宋朝,鼎盛时期有民居700多栋,1000多户,00多人。保留着368幢明清时期建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009年,南岗古排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而在记者到访时看到,大量的建筑已经损毁、倒塌。在这里你可以在一天内看到一栋房子的一生:已经裂缝的房屋、墙壁已

10、经扭曲的房屋、废墟、以及已经变成菜园、荒地的小块空地,点缀在房屋之间.上世纪8年代初的城镇化建设中,在政府资助下,寨民大多搬去山下,随后又流向了广东各个城市。如今的南岗古排“只余2多人”。记者试图求证这期间的人口流出数据,被当地计生部门以“不清楚”婉拒。“你不要以为建筑很坚固”,林济说:“建筑是要有人住、靠人养的。一旦原住民流失,那些明清时期的建筑很快就不行了,也就三五十年的功夫就会倒塌。” 人口流失,民间风俗也在消失除了南岗古排这样的政策性移民,广东经济发展迟缓地区的古村落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无论是经济发展中等的茶塘村,还是偏远的南岗古排,村里大多只剩下老人与儿童。人口流失带来的不只是物

11、质遗产的逐渐消失;饮食、风俗、手工艺品,这些依附于原住民的非物质遗产也受到威胁。“广府地区的古村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多种文化共存。”林济告诉记者,“而人口大量流失后,风俗、传说、民间艺术缺乏继承,就看不到了”。冯骥才讲过一个故事:“我们在甘肃见到一个唱花儿的老太太,唱得特别好。我们觉得应该录像,就回来拿录像机;再回去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没了。老太太临终前说了一句话:他们怎么还不来呀!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就是在古村落整体没落的背景下.一个佐证是,“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子工程“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中,记录的传承人大多已在岁以上,更多的人在070岁,青年人极少。“很多手

12、工艺品都是在农闲的时候做出来的。”邹伟初说,“很多地方城镇化以后,农民就失去了土地,下一代又必然进城打工。这些手工艺品也就没人做了.如果人都消失了,留这个村子又有什么用处?”因此,邹伟初认为这次广东古村落认定有很大的突破:“过去大家的认识是很孤立的。孤立地看待一个建筑、民间艺术,甚至孤立地看待一个村落或者城市,把它当作文物来加以保护.不过,在这次广东古村落认定文件中就明确表示:“古村落如果离开了活态的文化,离开了人的生活事项,那么抢救、挖掘出来的是一座枯竭了的历史废墟,它只能消亡。”“这是经过很多年实践,大家认识的结果.”邹伟初说。三、把古村落打造成旅游区?专家均不赞成如果修补一遍,起码要一千

13、万但怎么保护,拿什么来保护,又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茶塘村的汤新苗仍然为钱烦恼.政府已经拨了不少钱给茶塘村,很支持他们修缮祠堂.但是,“光维修洪圣古庙和邻近的书堂,就花了一百多万。如果要把祠堂、私塾全部用同时代木料、材料整修一遍,起码要一千万。村子里没有这个钱.”按照汤新苗的介绍,茶塘村集体目前主要收入是靠对外出租土地的租金,一年大概三百万左右。村里的青年大多去了广州一带打工。而汤永华老人已经61岁了,在附近的工厂做管理,“一个月能挣三千块”.几个儿子、女儿,也都在外面的工厂里工作。虽不贫困,但汤新苗所在的村委会只有一辆用于公务的丰田车,除此以外就是大小货车。村派出所大楼也已经很破旧了。茶塘村

14、正在等待政府进行下一步开发的规划。“省里说要在我们这里搞旅游开发,现在还在等。汤新苗说。其实,在第二次“广东省古村落”认证名单发布会上,广东省委领导的讲话里,除了“保护”,提得最多的就是“开发”和“利用”。这份讲话的结论都落在了“挖掘文化内涵、提炼特色”,还要“加强古村落的宣传推介,注重对古村落进行形象包装,善于根据每个村落特点设计一些广告词、宣传语进行广泛宣传,树立村落品牌形象.在花都区政府门户网站一篇名为广州再添个省级古村落的报道中,省委相关领导也发表了“将有关古村落串起来,搞古村落自驾游的建议。 以保护为名,大拆大建是种贪婪但广东省文联主席罗学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强调,广东省古村落

15、的认证和名单发布“并不是为了办起旅游项目”。实际上,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全国文联主席冯骥才也不赞成轻易对古村落进行开发。在今年月底,冯骥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的时候,说:“无度的旅游开发和金钱欲面前,原生态的东西正在退出我们的视野,幸而还有一些很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但这些古村落里,不少房子是空的,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空巢,没有了血肉和灵魂,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生命。”令冯骥才担心的是,一旦古村落被确定为名村名镇,就会产生经济附加值,商业化,面临千村一面的危险。在不少已经商业化的古村落,到处是新增加的旅游景点,各种民俗表演、民间歌舞项目繁多,小摊

16、小贩们出售着进入产业化生产的民间手工艺品。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授阮仪三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说80年代我是跟无知做斗争,那现在就是跟贪婪做斗争,比过去深刻得多,也难得多.因为贪婪的手法更为隐蔽,更难以说服,背后都有经济利益在驱动。”“贪婪的手法”里,在阮仪三看来,就包括以保护为名的大拆大建:“拆房子有G D P,盖房子有 D P,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虽然将来它会很值钱,但现在没有现成的G D 。”阮仪三告诉本报记者:“对于历史街区、历史民居的保护,有三个原则:保持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建筑的原真性,并且保持传统生活的延续性。这次广东古村落的评定专家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了在

17、开发利用中,规划的重要性。“开发规划上最需要注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是最主要的,对资源可以开放利用,但要因地制宜。重点是要保护好。”罗学光说。而对于目前出现的将村民整体搬迁,把村落当做文物来保护,甚至要把古村落打造成“集旅游、商贸、饮食、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区的办法,评定专家均表示不赞成。“开发一定要把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我们这一代人对乡村还比较熟悉。但等我们城居化后,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对村落文明完全陌生了。把村落文化里的内涵展现出来,才能体现出吸引力。”邹伟初说。有了原住民,建筑才会鲜活起来但最现实的问题是,广东省文联并没有能力负担起保护这些古村落的经费。也是因为如此,“古村落保护最终还是

18、要由政府来做”。政府主导的投资方案是否可以真正帮助古村落?这也是大家担忧的问题。“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必须考虑到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古村落空间、物质资源,是否保存了人与村落的关系.”阮仪三对记者说:“一个城市的历史,都是靠人来传承的。对于历史建筑,一定要有它传承的本体,就是原住民.只有这样,建筑才会鲜活起来,环境也才变得有趣。“古村落各自有各自的情况。单是强调建筑本体的保护,把村落里原先的道路掀掉,铺上水泥乱拉电线,这也是破坏。”邹伟初甚至提议,在开发上应该尝试各种形式:“比如说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每个村民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建筑算作股份算进去,最后把旅游收益直接按照股份分红。这样,村民、村集体、国家就

19、达成了共识。汤新苗现在就等着政府的设想落实了。不过,他也说不准这种机会在什么时候落下来。四、保存一个村落,就是保存一种生活方式广东古村落有很强的认同感不过,这次古村落认定的专家组成员林济并不那么悲观。他认为,保护一个活的古村落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广东能够在现代取得今天成就,也与古村落时期的社会传承息息相关:“广东崛起就是因为小城镇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小城镇的根基,很大程度依赖于古村落时期的社会机制。它有着商业的精神,又有合作的精神,最终从村落文明转向了城镇文明。这其实是广东成功很重要的内在条件。林济说。林济认为,活着的广东古村落是笔巨大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可以凝聚出物质的力量。与目前需要保护的局

20、面相反,历史上的古村落的生命力很强:“村落的集合会慢慢变成一个市镇。佛山、沙湾,原先都是小村落,后来成了连成一片的市镇。这完全是自发的.”除此以外,广东地区的文化特点也是古村落重要的内容.“广府地区接受西方文化很早,很多华侨。这些第一批出国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而内地的村落,没有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经受过多次的战争、政治运动冲击,很多地方的文化最终都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村有七八十栋完好的祠堂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力量,在调查认定组的潮汕之行里,得到了验证。他们都觉得,这次去潮汕去对了。陈益刚说:“我们从山头上一看,那下面连成片的古建筑,立即被震撼了”.邹伟初尤其兴奋:“揭阳的

21、泥沟村是一个古村,里面的祠堂建筑保存都非常好。木雕、石雕、装饰,都基本完好.长久以来,他只能通过两座公祠对潮州的建筑工艺做大致的推断,认为一项潮州建筑工艺的年代是从清代晚期延续到民国初期。结果这次,意外地在泥沟村里发现了非常漂亮的实物,金碧辉煌,彩画异常精美,而且是在民国中后期修建的。泥沟村位于揭阳市燎原镇。“我们泥沟村有两万人口,八万在海外的华侨”,张振卫说.他是泥沟村的村委主任。“潮汕人是在世界上走得比较早、比较远的人。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就有很多在东南亚发财的农村商人带着资本回来,在旁边又修起来一个新村。”另外一个关键之处,则在于潮汕地区的宗族观念、社会结构并没有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失灵。比

22、如,他们的宗族观念就有很大的凝聚力和社会功能。张振卫表示,“每年回访的华侨都会投入五六百万元给泥沟村做修缮费、教育基金,村子里十几个姓氏的家族也都和谐相处。”据他回忆,从1983年至今,从东南亚和欧美回访的华侨,大概捐过1亿元给村里做建设。而迁居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年了。这个村子目前仍然算不上富裕.但是靠华侨的捐助,他们做成了许多事情.“每年重阳节,华侨都要回乡祭祖。因为这是祭自己的祖宗嘛,他们不忘本。”对于这样一个村落来说,虽然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但并不面临人口流失的危险。因为“他们都会回来的。到今天,全村仍然留有七八十栋保存完好的祠堂,而并没申请过国家文物保护的资金帮助。这些古村落,突破了宗

23、族观念顺着广府文化的特点,林济认为潮汕的文化认同力依然来自对异文化、对自我的辨识.他认为:“在潮汕地区,这样商业的网络仍然没有失效,它还在一直起作用。那么大的村落,可能就是一个商业网络聚集点,也是商品的集散地。所以它至今都有生命力。”“广东的单姓村是比较少的。比如泥沟村里,往往有很多姓。大家突破了传统的宗族观念,互相协作,建设起公共设施.广东古村落的文明已经与宗法制度、血缘制度有所区别.它保证了不同血缘者的繁衍和共生,又在社会上保证了贫穷者和富裕者的共生。”林济对这种村落文化有信心,是他发现,通过对村落文明的理解和研究,其实可以对今天的社会建设起到帮助.“村落里的建筑都有着宗族、家庭结构的观念在内。”如今,林济认为,“保存一个村落,不仅仅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而实际上是保存一种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而保留古村落的核心,还是要靠当地居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靠民间自己的力量。不足之处,敬请谅解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