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91625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路及技术基础-2c-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ppt(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2.6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为了保证放大电路的稳定工作,必须有合适的、稳定的静态工作点。但是,温度的变化严重影响静态工作点。,对于前面的电路(固定偏置电路)而言,静态工作点与UBE、 和ICEO有很大关系,这三个参数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T,UBE,ICEO,Q,(2-2),一、温度对UBE的影响,(2-3),二、温度对 值及ICEO的影响,总的效果是:,(2-4),小结:,固定偏置电路的Q点是不稳定的。 Q点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靠近饱和区或截止区,从而导致失真。为此,需要改进偏置电路,当温度升高、 IC增加时,能够自动减少IB,从而抑制Q点

2、的变化。保持Q点基本稳定。,常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来稳定静态工作点。,(2-5),分压式偏置电路:,一、静态分析,RE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CE 交流旁路电容,(2-6),本电路稳压的过程实际是由于加了RE形成了负反馈过程,1.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原理,(2-7),2. 求静态工作点,算法一:,上述四个方程联立,可求出IE ,进而,可求出UCE 。,本算法比较麻烦,通常采用下面介绍的算法二、三。,(2-8),方框中部分用戴维南定理等效为:,进而,可求出IE 、UCE 。,算法二:,(2-9),算法三:,(2-10),可以认为与温度无关。,似乎I2越大越好,但是RB1、RB2太小,将增加损耗,降低输入

3、电阻。因此一般取几十k。,(2-11),例:已知=50, UCC=12V, RB1=7.5k, RB2=2.5k, RC=2k, RE=1k, 求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算法一、二的结果:,算法三的结果:,结论:三种算法的结果近似相等,但算法三的计算过程要简单得多。,(2-12),二、动态分析,+UCC,Uo,(2-13),问题1:如果去掉CE,放大倍数怎样?,(2-14),去掉 CE 后的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2-15),rbe,RC,RE,RB,RS,可见,去掉CE后,放大倍数减小、输出电阻不变,但输入电阻增大了。,(2-16),问题2:如果电路如下图所示,如何分析?,(2-17),静

4、态分析:,(2-18),动态分析:,交流通路,(2-19),交流通路:,微变等效电路:,(2-20),2.7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器,2.7.1 共集电极放大器 CC,(2-21),一、静态分析,(2-22),二、动态分析,(2-23),rbe,RE,RL,RB,微变等效电路,(2-24),1. 电压放大倍数,rbe,RE,RL,RB,(2-25),1.,所以,但是,输出电流Ie增加了。,2.,输入输出同相,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故称电压跟随器,又称射随器。,结论:,(2-26),2.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较大,作为前一级的负载,对前一级的放大倍数影响较小且取得的信号大。,(2-27),3. 输

5、出电阻,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rbe,RE,RB,(2-28),一般:,所以:,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强。,所谓带负载能力强,是指当负载变化时,放大倍数基本不变。,(2-29),例:已知射极输出器的参数如下:RB=570k,RE=5.6k,RL=5.6k,=100,UCC=12V,求Au 、Ri和Ro 。 设:RS=1 k, 求:Aus 、 Ri和Ro 。 3 . RL=1k和时, 求Au 。,(2-30),RB=570k,RE=5.6k,RL=5.6k,=100, UCC=12V,(2-31),RB=570k,RE=5.6k,RL=5.6k,=100, UCC=12V,1.

6、 求Au 、 Ri和Ro 。,rbe=2.9 k,RS=0,(2-32),2. 设:RS=1 k, 求:Aus 、 Ri和Ro,RB=570k,RE=5.6k,RL=5.6k,=100, UCC=12V,rbe=2.9 k,RS=1,(2-33),RL=1k时,3. RL=1k和时,求Au 。,比较:空载时, Au=0.995 RL=5.6k时, Au=0.990 RL=1k时, Au=0.967,RL=时,可见:射极输出器 带负载能力强。,(2-34),射极输出器的使用,1.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首级,可以提高输入电阻。,2.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末级,可以降 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

7、,3.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两级之间,可以起到电路的匹配作用。,(2-35),2.7.2 共基极放大器 CB,RE,+UCC,C1,Ui,Uo,RB1,RB2,RC,C2,CB,共基极放大电路,(2-36),一、静态分析,(2-37),RE,+UCC,C1,RL,Ui,RB1,RB2,RC,C2,CB,二、动态分析,Uo,交流通道,(2-38),RE,RL,Ui,Uo,RC,交流通道,微变等效电路,(2-39),RE,RL,Ui,Uo,RC,微变等效电路,e,c,rbe,Ib,Ib,1. 电压放大倍数,b,同相放大器,(2-40),RE,RL,Ui,RC,微变等效电路,e,c,rbe,Ib,

8、Ib,2. 输入电阻Ri,b,Ii,Ie,(2-41),RE,RL,Ui,RC,微变等效电路,e,c,rbe,Ib,Ib,2. 输入电阻Ri,b,Ii,Ie,输入电阻较小,(2-42),RE,Uo,RC,微变等效电路,e,c,rbe,Ib,Ib,3. 输出电阻Ro,b,Io,显然 Ro=RC,(2-43),RE,Uo,RC,微变等效电路,e,c,rbe,Ib,Ib,b,RS,Io,Ro= RC,(2-44),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阻容耦合 变压器耦合 光电耦合,2.8 放大器的级联,耦合:即信号的传送。,多级放大电路对耦合电路要求:,1. 静态:保证各级Q点设置,2. 动态: 传送信号。,要求:

9、波形不失真,减少压降损失。,(2-45),2.8.1 级间耦合方式,1.阻容耦合 通过电容器相连接,各级放大电路直流状态完全独立,(2-46),阻容耦合电路的频率特性:,耦合电容造成,三极管结电容造成,改进方法: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可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扩大通频带。,阻容耦合电路缺点:不能放大直流信号。,(2-47),2.直接耦合 可以传递直流信号,难以做到零输入下零输出。直流工作点不独立,相互影响,必须考虑各级间直流电平的配置,(2-48),3.变压器耦合 可以不共地,只能传递交流,多用于高频电路中,(2-49),2.8.2 多级放大电路的交流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Au1,Au2,(2-50

10、),2.输入电阻,3.输出电阻,Ri = Ri1,Ro = Ron,注意:后一级的输入电阻必须作为前一级 的负载电阻进行计算,(2-51),设: 1=2=50, rbe1 = 2.9k , rbe2 = 1.7 k,2.8.3 典型电路,(2-52),关键:考虑级间影响,1. 静态: Q点同单级。,2. 动态性能:,方法:,Ri2 = RL1,分析,(2-53),考虑级间影响,1,Ri2,(2-54),微变等效电路:,(2-55),1. Ri = R1 / rbe1 +( +1)RL1,其中: RL1= RE1/ Ri2 = RE1/ R2 / R3 / rbe2=RE1/RL1 = RE1/

11、Ri2= 27 / 1.7 1.7k, Ri =1000/(2.9+511.7) 82k,2. Ro = RC2= 10k,(2-56),3.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其中:,(2-57),(2-58),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特点:,(1) 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各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分别估算。 (2) 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 (3) 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 (4) 总电压放大倍数=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5) 总输入电阻 ri 即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ri1 。 (6) 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2-59),2.8.3 典型电路,UB2,UB1,(2-60),(2-61),(2-6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 结束,(2-63),作业:18,19,22,24, 25,27,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