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5914792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6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方法与过程:怎样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化学【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学法。【教学准备】滤纸、酚酞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来给大家“变几个魔术”,严格来说是做几个实验。请看下面的演示。【演示1】将两只预先已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

2、与浓氨水的集气瓶口对口,抽去玻璃片(如图所示)【演示2】预先在两张圆形的滤纸上用酚酞写上化学二字,将两张滤纸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再贴在黑板上(如下图所示)。教师提问:以上实验用你们现有的知识(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总结:是的,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但在这里我们将这两个实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考,谁最先解释出原因的,老师有奖。好了,言归正传,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第二环节:阅读讨论,开阔视野。教师指导学生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

3、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阅读后,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学生都可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可辩论,包括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提问: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吗?学生回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过渡:化学这门科学是现在才有的吗?有同学知道化学的发展历史吗?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2.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4.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教师小结: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也经历了很

4、多,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化学家很多,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提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立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什么?学生讨论。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如何能学好化学呢?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指导学法。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课堂作业】1.用自己的观点填空,并用35

5、句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化学使世界_。2.附加(由自己决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阅资料解答陆老师课前2个实验的原理。【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教后反思】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变

6、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物理性质、那些化学性质。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总结;(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学准备: 试管 、 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研钵、钥匙、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的木料、织

7、布的棉花、制造汽车的钢铁、农田施用的化学业等都是物质。世界上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变化的情况又是怎样的?有关物质的这些问题正是本节化学要研究的。二、讲解新课: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过渡到物质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做实验,要学会观察实验,怎样观察? 讲述: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实验:演示1-1(1)、1-1(2)、1-1(3)1-1(4) 四个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想象。 问题讨论:(1)在实验1-1(1)和1-1(2)中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2)在实验1-1(3)和1-1(4)中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这两

8、种变化有什么区别?投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回答,并举几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研究物质时,常根据物质的特征来判断各种物质,而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叫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总结提通过上面的实验,总结概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学生看书思考,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练习: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 分组讨论:看哪个组举例正确且较多?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那些是物理变化,那些是化学变

9、化,这需要我们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四、布置作业:完成习题1、2、3。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的改变。(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10、质叫做物理性质教后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难点:1、 蜡烛及其燃

11、烧的探究。 2、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提高认识教学准备 蜡烛、烧杯、火柴梗、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陈

12、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

13、有哪些特点。(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

14、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

15、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7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三、布置作业: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

16、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 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2、完成本课题的配套联系册。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教后反思: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总第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 培养

17、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认真务实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难点: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提高认识教学准备 水槽、集气瓶、导气管、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玻璃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18、。)2、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10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

19、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

20、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三、随堂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

21、碳 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6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7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补充作业题。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

22、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教后反思: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

23、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难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教学突破: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

24、忆。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教学过程: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以及使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 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 试管(1) 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

25、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 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 试管夹(1) 用途:夹持试管(2) 注意事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

26、落入试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 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 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

27、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演示第21页实验155 胶头滴管、滴瓶(1)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 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

28、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 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 烧杯(1) 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 量筒(1) 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

29、容器。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蒸发皿(1) 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 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第14页)1 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30、)。2 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三)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游码读数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皿等

31、)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课堂练习:1 在坩埚烧杯烧瓶蒸发皿量筒试管集气瓶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3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复习巩固。2、完成配套练习册部分习题。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

32、)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 1、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2、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二)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规则 教后反思: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化学实验

33、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药品的取用。2、酒精

34、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1 药品的取用。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突破: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教学过程:一、化学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 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镊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

35、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演示第14页实验11(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演示第14页实验12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

36、成液体洒落); 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 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演示第20页实验14二、物质的加热1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20页的实验1-6)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

37、(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2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注意: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3 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注意:仪器的装配停止加热: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4 过滤和滤渣的洗涤仪器:漏

38、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连接仪器装置 1、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2、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3、塞子塞进容器口 4、检查气密性(演示实验17)四、仪器的洗涤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课堂练习:1、下列试剂中氧化铜粉末石灰石块锌粒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2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3现有下列仪器:量筒;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量取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39、) A、B、C、D、 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复习巩固。2、完成本节课后习题。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 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镊子(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仪器:药匙或纸槽2、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3)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选、慢注、滴加三、物

40、质的加热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注意: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3、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 注意:仪器的装配4、过滤和滤渣的洗涤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连接仪器装置 1、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2、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3、塞子塞进容器口 4、检查气密性(演示实验17)四、仪器的洗涤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总第7课

41、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重点: 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教学方法: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教学准备:集气瓶、水槽、烧杯、燃烧匙、橡皮塞、红磷教学过

42、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想象自己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实验导学探究原理(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

43、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抢答有关问题。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

44、)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1、描述实验现象;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分析讨论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 形纳 成总 概结

45、 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观看课件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观看思考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分析讨论 得出 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

46、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总结回忆归纳总结本节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总结本节内容要求。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复习巩固。 2、完成课后1、3、4题。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第1课时)(一)、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的体积分数: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3、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增强学生的

47、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充分想象,拓展思维,激发兴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空气不仅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二、讲解新课(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师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那些用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

48、P29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教师提出问题2:氮气具有那些用途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由P30图2-7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学生活动: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各自掌握情况。(二)保护空气 教师活动:学生看P30图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教师活动:组织讨论:(1)大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2)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你能做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教师活动:归纳空气污染、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阅读资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了

49、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指标和意义。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我想说”为题等,并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复习巩固。 2、完成课后2、6题。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第2课时)(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航天、急救、潜水等)(2)支持燃烧 (炼钢、化工、气割、气焊等) 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氮气的物理性质 4、稀有气体:(1)保护气(2)电光源(3)冷却剂 (三)、保护空气教后反思: 课题2 氧 气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50、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教学准备:集气瓶、燃烧匙、火柴、硫粉、木炭、铁丝、玻璃片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空气中存在一种我们呼吸必不可少的气体氧气,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它

51、的有关性质。讲解新课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2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实验2-2、实验2-3、实验2-4学生观察想象,教师小结:(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结论可来检验氧气。(2)硫在氧气中燃烧(黄色固体)实

52、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二氧化硫(S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4)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53、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通过发现氧气与磷、硫、铁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这样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从而给出化合反应的概念。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课堂小结: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复习巩固。2完成课后习题2、3、4、5。板书设计 课题2 氧 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硫在氧气中燃烧(黄色固体)实验

54、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二氧化硫(SO2)(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3、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教后反思:课题3 制取氧气(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

55、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化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讲解归纳教学准备: 试管、药匙、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导气管、橡皮塞、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呢?二、讲解新

56、课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猜想: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7-39,分小组交流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演示实验:实验2-5(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P38实验(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水(H2O) + 氧气(O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做好详实的实验记录。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师总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氧化锰 加热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 氯酸钾(KClO3) 氯化钾(KCl) + 氧气(O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9,引导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与化合反应对比。学生活动写出高锰酸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