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5914725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1童趣1童趣选自,作者,字,苏州人,代作家。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故时有物外之趣桓候故使人问之温故而知新3翻译: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 并列递进总分分总5.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和( )句相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和( )句相同。观之正浓驱之别院.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7.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 )和( )句相同。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 项为之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盖一癫蛤蟆也。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

2、驱之别院。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两处即可)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论语十则1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见不贤而内自省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表顺接:表转接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4文中有一句

3、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伤仲永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翻译:(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5.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和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

4、为一个平庸的人。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7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8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9最后一段的议论,通过仲永520岁才能的变化,意在说明什么道理?10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语句。“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孰若孤”2、把第二段文字分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内容。口技1联系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2四个“一”字暗示。从面衬托表演者的3文章其中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由及,由及,由及的顺

5、序写。一词概括了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4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A、少顷B、既而C、是时D、一时 E、未几F、忽G、俄而H、忽然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表示两事相继发生:表示同时发生:5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侧面写6给第四段文字分层。7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8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字意义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故时有物外之趣C于厅事之东北角9“犬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10哪句话写出大儿被吵醒后心里不快的情绪。11“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运用

6、怎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2哪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13()一词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一词则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14与“虽人有百手”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1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16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17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桃花源记1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2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阅读第段,用原文回答。(1)

7、挑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2)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3)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4段可分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第一层:第二层:5“皆叹惋”的原因是6“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7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作者这样描述的原因是:8翻译:“复前行,欲穷其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0文章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陋室铭爱莲说1周敦颐是 代著名的家,爱莲说是一篇(写法)的古代散文名篇,作者以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起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是。2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其

8、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这种句子被称为。这种句子以外的,统称。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4.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陋室铭1给文章分层次。2作者采用手法引出题旨,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的人。全文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4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各有什么作用?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爱莲说1作者写出了莲哪些优点?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4. 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

9、同的一项是()。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孔子云:何陋之有C.始龀,跳往助之D无丝竹之乱耳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三峡1三峡出自,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_。记承天寺夜游则是的作品。2“或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读这段文字,我们自然会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句子:3翻译:l.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特殊性,并解释该词 A或王命急宣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哀转久绝D沿溯阻绝5第一段文字描述了三峡夏季怎样的特点?6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10、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五柳先生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2.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4本文作者,时期人。本文选自。我们所学过的另一篇散文也选自本集。从全文内容看,五柳先生就是指,这篇文章属于散文。5翻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救?葛天氏之民铁?6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11、。7全文第段是叙述;第段是议论。8“赞”语中“”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9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10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分别解释它们的意思。11最能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 (突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乐观豁达性格)的语句是:12本文表达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情操?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

12、”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小石潭记1.上面几段文字选自作的小石潭记,作者被贬永州其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2选文第一段写和潭的概貌。可分两层,开头到“”为第一层,余下的为第二层。通过描写游鱼,从侧面写出水的特点。余下三段文字依次写了、潭中气氛。3选文哪些词语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预设了伏笔?4翻译:“其岸劳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对小石潭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他和另一位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C文中采用特写镜头描绘了游鱼和潭水,笔墨

13、经济,语言优美。D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6翻译: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皆若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7用原文填空:小石潭的全貌:;游鱼和潭水的特点:;潭上的景物:8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9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岳阳楼记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请用文中的话回答)3解释:迁客骚人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 ;这句话在文中

14、的作用是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文中所说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7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8从文中找出一组对偶句。9翻译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10用原文回答:a.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b.最能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八个字是最能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八个字是11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2本文选自,作者。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和之意。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仁人”指怎样的人?1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

15、”具体指;“退”指。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16文中写膝于京政绩的句子:;表现古人旷达胸襟的语句:;写鸟飞鱼跃的语句:;作者用,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醉翁亭记1第一段可以分4层,分别写了、。其中是全段的核心。2.“已而”表示。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3. “游人去而禽乌乐也”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离鸟乐也C游人去而离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对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乐也A.相同 B相同C相同D都相同5第一二段文字表现了作者的思想。6翻译:“临溪而渔,溪

16、深而鱼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C.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8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 ,”旷达胸襟。9文中表现作者饮酒情趣并不在酒的句子:;微露主旨的句子:;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是;写归后情景的句子是。 10写出下面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事者谁?山之增智仙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伛

17、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浮光跃金,静影沉壁。()11第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平写景的?1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3概括第二段文字的段意:1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15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1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陈涉世家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丹书帛曰一男附书至B.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C.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D.又间令吴广中间力拉崩倒2.文中最能表现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语句是:3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了哪些舆论准备?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

18、的人。5.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公问其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C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国恒亡6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发闾左 / 谪戍渔阳 / 九百人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 / 其死也C当立者 / 乃公子扶苏D今诚以吾众诈 / 自称公子 / 扶苏、项燕7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

19、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答案童趣1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2所以特意旧的知识3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我仰起头来看“群鹤舞空”的景象,脖子因此都僵直了。4C 5.BC 6.AD 7.BD8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鞭:打;驱: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连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起到别的院子里去了。9夏蚊成雷如鹤唳云端 10有修长的脚和尖尖的嘴巴。 11群鹤舞空鹤唳云端12果真像鹤在云间鸣叫一样。论语十则11、3、5 2、4、6 2 3吾

20、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4见贤思齐伤仲永1C 2B 3(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4(1)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指物作诗立就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5.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哀伤,惋惜敏而好学恃才弃学才6.不使学

21、7“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8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是“指物作诗立就”。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10不仅仅是,还有对其父亲愚蠢行为的讽刺以及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孙权劝学1、当权管事只是应当浏览群书吕蒙用军队中事务多来推辞博学的人谁比我的事务多呢2、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学有长进。口技1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2道具简单侧面技术高超3远,近;外,内;小,大众妙毕备4CA、E、GBD5口技人的表演的失火、救火的经

22、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6泼水声|7(1)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是没有的。(2)即使人有上百张口,每张口有上百根舌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8A9烘托深夜的环境气氛,也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缘由。10絮絮不止11排比,突出表演的第一个高潮的气势。表现口技人的“善”12“伸颈”“侧目”13“默叹”“微笑”14D15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6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17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桃花源记1暮春花落时节2这段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1)山有小口初极狭(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豁然开朗|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记叙桃花源中人们宁静幸福的生活5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渔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优笔。7让人觉得挑花源似有似无,似真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8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见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到惋惜。9躲避战乱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所以不再出去。10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陋

24、室铭爱莲说1宋哲学托物言志具有高洁品格的“莲” 一种文体,它往往通过描绘事物来抒情议论,说明道理。2骈句散句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1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2比兴品德高尚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4用类比的手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5从建筑和屋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爱莲说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2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

25、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3出淤泥亵玩焉。4A5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三峡1水经注地理学家郦道元苏轼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4A有时B指飞奔的马C同“咯”,婉转发声D顺水而下5江水猛涨,水大流急6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五柳先生传1D2(1)不为贫穷而忧愁,不热衷(热中)于发财做官。(2)去喝酒就一定要喝光,希望一定喝醉3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4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集桃花源记陶渊明自传体5

26、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姓甚字甚。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菜款待他。(他是)无怀氏的子民呢?还是葛天氏的子民呢?6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往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志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7第一段是叙述第二段是议论8不戚戚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贵。9略。言之有理便可10(1)不求甚解:本文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环堵萧然:简陋的屋子冷冷清清。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27、空,晏如也12表现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高尚情操。送东阳马生序1(略)2(略)3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小石潭记1. 柳宗元永州八记2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略)水尤清冽潭中景物、小溪源流3“隔篁竹”“伐竹取道”4它(溪)的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5A 6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指好像水都没有。(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8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 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

28、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9(略)岳阳楼记1胜状岳阳楼2前人之述备矣3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4(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承上启下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文中的“乐”是指先忧后乐;,醉翁亭记中的“乐”是指与民同乐。7没有这种人,我同谁谁一道呢?8“衔远山,吞长江”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或早或晚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也无穷无尽。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10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b.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宠辱偕忘,把酒临风11描写,议论在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伤情绪。12范文正公全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

29、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略)1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品德高尚的人,如藤子京1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15以天下为己任16政通人各,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衔远山气象万千醉翁亭记1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欢(太守醉)。2 不久,过了一些时候。俄顷、未几3. C4A5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6到溪边捕鱼,溪水清洌幽深,鱼儿也长得肥大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非常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他自己的乐趣。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7B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略)(略)10比喻设问拟人对偶夸张对偶11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1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3(略)14(略)15(略)16醉能同其乐陈涉世家1 B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1)卜问鬼神(2)鱼腹藏书(3)篝火狐呜并杀两尉,召令徒属4有远大抱负,有胆识,有计谋的农民领袖5. D 6D 7C 8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