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15914676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一(期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名句研读 1你能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春来潮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没有风,波平浪静,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2你能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选用的“生”和“入”有什么妙处吗?“生”字和“入”字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拓展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

2、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待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既顺,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_,_。 3、“江春如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_ _。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_ _。 4、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5、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

3、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 理由: 7、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

4、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

5、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拓展练习(1)诗歌的前两句借咏“_”这一物件,为后面抒发感慨作铺垫。从整首诗歌的内容上看,本诗应该属于_诗。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分)(3)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鉴赏。(4)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前两句由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5)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

6、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6)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就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7)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 象征 ,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9)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髮唱黄鸡。拓展练习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

7、”、“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4、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

8、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5、“潇潇暮雨子规啼”运用了的手法,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6、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作者用“门前流水尚能西”印证了“ ”的观点,使全词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参考答案 1D(最后一联的上句提出“乡书何由达”的问题,下句是作答的,意思是托归雁带信到洛阳吧。)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立春 旧历年的第一天 4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举头望明月

9、,低头思故乡。5、D 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7、A 8、C1、折戟 咏史诗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2、这两句是议论,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的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在这里讲明了深刻的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假设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或成功往往有一定的机遇;或不以成败论英雄。),寄托了诗人的抑郁之情。3、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

10、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4、七绝 咏史 折戟 5、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6、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朝,点出此他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朝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朝,使诗人无法

11、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7、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个美女 国家命运 9、周瑜 李商隐1、本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

12、生机盎然,充满活力。2、本题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3、本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4、C 5、以动写静 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6、山下溪水旁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树间的小沙路干净得没有尘土,在四月里细细的小雨中布谷鸟在啼叫。(还要修改)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13、。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7、谁道人生无再少苏教版七年级上诗歌练习二(期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诗,内容上属_之作。、解释画线词语:次北固山下次:_。客路青山下客路:_。 乡书何处达乡书_。、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14、答:_。、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_。、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_。、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_。、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_。8、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第二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9、诗歌第四联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

15、秋思落谁家?1、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颇见诗人功力。请简要分析“落”字的妙处所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其名为,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6、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4、词的上阙,写词人“ ”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 的境界,表现了对 的追求。词的下阙写“无眠”是对 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 ,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5、写出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6、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8、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

18、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9、 试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画面。 10、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全词并不是充满了抑郁、孤闷的悲哀,反而劝慰世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试分析此句中所蕴含的哲理。11、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达人生感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分)12、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13、请通过阅读找出词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14、想象一下“起舞弄清影”

19、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弄”字用得好不好?参考答案:、唐律思乡、停泊旅途家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顺利。从、句可见、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家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8、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

20、,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春来潮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没有风,波平浪静,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9、淡淡的思乡愁绪(意思对即可)。1静谧、寒凉2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1交代作词的缘由 弟弟 苏辙 苏洵2天 月 自己3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4欢饮 空灵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 独白 抒情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C 点拨:“又恐琼楼玉宇”应划分“又恐琼楼玉宇”。7. D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

21、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人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8、A9、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大概意思对即可)10、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是自古以来难得圆全。(言之成理即可)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地慰问和祝福。12、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13、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14、描绘了人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一起飞舞的妙境。“弄”字表现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动作的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