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15914460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2能力目标:(1)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媒体: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3体会最后一句。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

4、“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5、”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

6、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六)朗读全文。(七)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

7、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四)指导背诵。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

8、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六)全班背诵课文。(七)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字词。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

9、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

10、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词义句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重点: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教具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

11、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象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

12、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二)“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三)“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

13、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

14、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四)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

15、助学生描述。)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1)读出节奏感。(2)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适当时间与同学、老师

16、交流汇报)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2能力目标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

17、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

18、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19、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

20、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

21、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生: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评析: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22、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

23、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大海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鼾”“狮”“滔”等生字。2能力目标学写诗歌。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有喜爱大海之情。教学重点: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教学难点:通过多读,体味语言美。教学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大海的歌。板书

24、:1大海的歌齐读课题二、默读课文,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通课文。三、检查自学课文情况。1指名分句读课文。2出示卡片。“深”要读准前鼻音。“潮”是卷舌音。四、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第二课时教学难点:讲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美。一、复习1抽读卡片。2齐读全文。二、学习课文1默读“大海睡了”这节,你读到了什么?2欣赏句子。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轻轻的潮水啊,是她熟睡的鼾声。3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海天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朗读这一节三、学习“海上的风”。1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2作者都把海上的风比做什么?(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板书: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花神一

25、来会是怎样情景?板书:万朵浪花琴师一来会是怎样的?板书:奏出万朵乐声大力士一来是怎样的?板书:送走万片鱼帆狮子一来会是怎样?板书:掀起波浪滔天3齐读这一节。四、学习第35节。找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大海的美丽?师:大海太美了,海上的风也是千变万化。五、总结全文1大海为什么要唱歌?2“是他熟睡的鼾声”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感情的齐读全文。秋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11个。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秋天。教学重点:学会字、词,感受书中介绍的瓜果的美丽之处,从而热爱秋天。教学难点:理解“逊色、缀满”;感受瓜果的美丽之处,并能用语言表达。教

26、学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师:大家都讲得不错。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花木灿烂的春天,可是,他更喜欢瓜果遍地的秋天。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3出示句子: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1)自读、指名读。(2)学习生字:固。“固然”换词:虽然。放进句中读。(3)男、女赛读。(各读一句)4师小结、出示课题,齐读。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听清楚“我”看到了哪些瓜果?长得怎么样?2交流、出示:jio红香蕉苹果鲜艳shuidn大金帅苹果黄澄澄zh山楂果玛瑙似的pto水晶葡萄晶莹透明红玫瑰葡萄紫中带亮(1)同桌合作

27、学习生字:蕉、帅、澄、楂、葡、萄。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给生字找朋友。(2)交流:A找出部首相同的字。(蕉、葡、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用“草字头”说字、组词B比较:帅师用“帅”组词。C理解“黄澄澄”D巩固。(3)完成练习:用线把合适的词语连起来。红得耀眼的水晶葡萄黄澄澄的柿子玛瑙似的大金帅苹果晶莹透明的山楂果三、学习课文。1快速读一遍课文,找一找,哪几节详细介绍了这些水果?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轻声读一遍课文2、3小节,读准每一个字音。(2)用直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可以是一句,也可以一句中的一部分。(3)小组交流:把划出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集体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28、、理解。A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理解“逊色”。B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出示山楂树图,理解“缀满”。齐读3、4小节。4小结、读句: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四、拓展。1秋天的水果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苹果、香蕉、山楂、葡萄以外,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种吗?(桔子、桂圆、菠萝、石榴、猕猴桃、枣、梨)2选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向好朋友介绍。3交流。炊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纯朴品质的由衷赞

29、美。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纯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2难点: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掌握课文中词语的音、形、义,如:炊烟、普普通通、热气腾腾、自豪、飘荡、无声无息、呼唤、光彩、干干净净、蔬菜、腊肉、寄宿、回荡。二、理解炊烟题意,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此文不以山村人家小木屋里的主人、陌生山民质朴情等作标题,却以缥缈的“炊烟”为题,理由有二:第一,课文提示中有“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语,而“炊烟”正符合这一画面的特色。那袅袅的炊烟,确是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景

30、画,有浓郁的抒情味,更能令读者咀嚼其中的诗情画意。第二,“炊烟”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意味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突然遇到了人家。这当然能给人一种希望,自然界毕竟和人类相通,而“炊烟”恰是一位引导者,引导“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正是作者以炊烟为题的真谛。三、结构内容。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全文结构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又累又饿以及看到“炊烟”后的希望。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写小木屋主人热诚地接待了“我”。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主要思想:以“炊烟”为线索,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

31、美好理想的中年夫妇,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四、构思精巧,思路清晰。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五、分析全文结构,理解“烟屋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起段用两个假设句,表现了迫切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并用抒情笔调诠释“炊烟”的隽永之意。接着写“终于看见了在这山坳里的炊烟”,并引出了小木屋的主人,写“我”受到山里人的热诚接待,小木屋中感人的事正是全文的主体。由此可见,写炊烟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突出山里劳动者的好品德。于是一幅真诚助人的图画,也便生动而感人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板书设计炊烟段意看见炊烟。小木

32、屋主人热诚接待了“我”。照应开头,再寄深情于“炊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分析段落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小木屋主人真诚助人的精神。2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3完成课后练习,加强综合训练能力。教学过程:l归纳中心思想:“炊烟”引导“我”遇见小木屋的主人,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姿多彩,表述生动。举出这类实例,认真学习。如:“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魁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这一抒情优美的长句,融入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33、将“炊烟”所含的隽永之意,十分感人而生动地写出来了。3写作特色。(1)观察细致,生动描述。写出了山里人家中摆设的特点,并将传统风味和现代气息结合,体现了山村正随时代步伐前进。(2)构思精巧,思路清晰。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练习辅导。1理解课文思路,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又写什么,这中间是用怎样的语句把它们连贯起来的?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第一段开头“它在轻轻地飘荡着,无声无息地呼唤着我加快脚步。为什么炊烟会加快我的脚步?答:因为有炊烟的地方必然会有人家,“我”就可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了,

34、所以我的脚步自然就加快了。“(2)第二段,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这句话能表现出山里人的什么性格特点?答:表现了热情、好客、直爽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答:因为在“我”饥饿而疲乏时,受到了山中小木屋主人的热诚接待。作为陌生人,能得到这样的帮助,体现了山里劳动者乐于助人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这一切,正是缘于袅袅“炊烟”的引导。炊烟”成了联系情谊的纽带,成了美好事物的媒介,因此不会忘记武夷山中这一缕“炊烟”(5)课文写得具体、亲切、生动,这表明作者善于观察和反映生活,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段落或语句来说明。”答:如“他把

35、那锅一连洗了三遍发,红薯、白菜、在山溪中洗得干干净净。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涛”“凝”“畔”等8个生字。2能力目标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2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教学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听过各种声音,有没有听过下雪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下雪的声音这篇文章。二、初读感悟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

36、样的感觉。)(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语言美。2读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给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三、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景色的美好。3这个下雪的声音多好听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吧。(让我们齐读这篇文章,再次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四、抒发情感,背

37、诵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过渡)大家都读懂了作者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学生自主选择)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3指名背诵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看着雪花飘落着,听着它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作者,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散文,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哪位小作者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

38、文,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让学生感动,难道就够了吗?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只有个生字,也没晦涩的词句,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因为正是由于这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欢喜,然而这样的接近于奇迹的结局毕竟太具有偶然性了。假如,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8小时后,最终找到的只是儿

39、子血肉模糊的尸体,甚至进一步设想可能引起爆炸葬送了他自己的生命,学生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阿曼达父亲表现出来的伟大父爱让人感动,似乎与那位孩子的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学生会认为,这位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拯救孩子的努力,他们对自己孩子爱得还不够深,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懦弱的。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解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这种误解将会衍生出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是被文学处理中的“详略得当”中的“略”略去了,被语言文字天然所具有的“形而上”

40、的倾向蒙蔽了我清晰地意识到,应该发挥我的主导作用,让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亲的爱去感动学生。设计思路:第一个步骤:鼓励学生通过质疑释疑,初步理解课文。第二个步骤;我要想办法引领学生以多元视角对文本进行多维思考,先后呈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来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位父亲”进行多元解读。第一个结局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局,是完满的喜剧性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使学生的感受、意见“高度”统一,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谈论对地震中的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第二、第三个结局残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分化,有的学生极有可能认为这位父亲不够理智,他的所作所为是过度悲痛引起的失常行为,从而引发一场激烈的辩

41、论,让学生通过辩论,使两种见解相互阻遏,相互推翻,相互取消,从而达到了深层意义上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2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目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诵读诗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导入语:人间自有真情在,无限真情溢满怀。一个“情”字,贯穿了第三单元,涌动在字里行间。地震中的父与子又是父子间美好情感的一支赞歌。我们班文学社的同学将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现代叙事

42、诗,现在就请出几位同学来唱响这支赞歌吧。2学生朗诵表演,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课文。3揭示课题。二、自由读文,质疑问难,讨论解惑,初步感知“父亲”形象1导语:同学们,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老师也决不放弃这个权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想)但我不告诉你们,我让你们猜。但猜不是胡猜,猜要有根据:第一,我请你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2学生质疑,讨论解答,

43、老师适时点拨,参与探究性学习之中。可能性问题有:“1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2“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3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4三、改变结局,引发辩论,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导语:读文章要想得深刻,才能理解得透彻。我们要和文中的父亲的灵魂碰撞,与他的思想交谈,才能真正理解这位父亲。让我们来看,由于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这件事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是奇迹的结局,这个结局令人欣喜若狂。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到根据,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结局的可能性呢?多媒体出示教师

44、改变的结局: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1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2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3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展开辩论

45、。4诗化品读,深入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5课文中哪一段话集中描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2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教学反思:课堂上三改故事结局之举,充分尊重了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辩论时正反双方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后,有几位同学依然坚持自己的看

46、法,争论不休,将辩论延伸至课后。我并不想刻意去说服他们,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不断加深,情感心理的不断成熟,时光会让这场辩论更精彩。新年礼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懂得麦克以自己的行动作为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麦克与父亲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行动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品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趣导读。,1板书“新年礼物”问:新年就要到了,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过去的新年里收到过哪些人的礼物呢?你又送过哪些

47、人礼物呢?(2有位小朋友叫麦克,他在新年前夕也送给爸爸一件新年礼物。出示课题:9新年礼物)3读课题,问:看到题目,你想从文中了解哪些内容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为什么?送什么?怎样做?爸爸呢?)二、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三、分组交流讨论。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四、全班交流,品析赏读。(一)麦克为什么在新年前夕要送给爸爸礼物?他决定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是什么?1提问,讨论。(板书:不辞劳苦送礼物)2这些都是麦克在新年前夕的晚上躺在床上?(想的)作者对麦克的心理活动作了详细的描写,大家认真读一读。3指导读描写麦克心理活动的语句,相机理解词语:

48、思忖、积攒、井井有条(1)自己练读,想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体现麦克此时的感情。(2)点读、评议。(3)女生齐读,男生齐读,比一比谁读得好。(二)麦克第二天早晨又是怎样做的呢?1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麦克第二天早晨怎样做的,指名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概括说一说。2仔细默读四、五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麦克动作的词语。3抓住这些词语仔细体会麦克的思想感情。(1)“一点半,两点三点差一刻了”说明了麦克焦急的等待的心情。(2)“摸索着溜下”、悄悄地打开”说明麦克动作很轻。可看出麦克不愿惊醒爸爸,让父亲好好休息。(3)“捧”、“取出”、蹲下、“挤”是写麦克怎样挤牛奶的。(4)在做这些事时,麦克是怎样的心情呢?指导

49、读、评议。读出麦克做这些事时的高兴激动的心情)(5)齐读。4做好这些事后麦克是怎样的心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怦怦”,象声词,形容心跳。反映了麦克挤牛奶后激动的心情。(2)“急切地期待”是说麦克想知道爸爸收到礼物后是怎样的。(3)指导读。(调皮、兴奋、急切期待)(三)收到礼物后,爸爸是怎样的心情呢?(板书:呜咽笑)(1)“带着呜咽声的笑”,“呜咽”,低声哭泣。意思是激动得哭了,很高兴,很激动。(2)板书:“抱住”、“搂着”五、赏读全文,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叙述顺序1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叙述顺序,通过学习文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爱)2结语:在生活中有许多爱着我们

50、的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我们呢?也爱着他们,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赏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读11个生字。理解“盲人、步履蹒跚、岔口、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教学重点:1学习字词,正确理解“沉默”、“气氛”等词,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蕴意。教学准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对于“赏花”你有怎样的理解呢?我们今天学的赏花这篇课文会与你眼中的“赏花”不同,就让我们看一看有什么

51、不同吧。二、初读课文。1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的生字词,要求按拼音读准,读正确,响亮地自读课文,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2检查读音。(读准音,分析有关生字字形,理解较容易的词语)3课文读通顺。三、理解课文。1绣子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吃惊?客车中清一色的全是盲人。2乘客们都坐好了,气氛怎么样?充满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默。3秀子是怎样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的?他决定为盲人们当一回特别向导,路过的地方都生动的给做介绍。四、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这句话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五、总结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说说你会如何帮助残疾人?师指出:我们

52、要正确地看待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残疾人,学习他们的一些动作,如拐脚、碰壁等,而是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世界是温暖。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书橱、酷刑、拓宽”等词。2能力目标培养爱读书的习惯。3情感目标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

53、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自读诗歌。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作者为什么说“是书,让我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课文时,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四、朗读课文,放飞想想谈感受。1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2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

54、时的名言警句。孔子学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瑟、抑”等7个生字。理解“毕恭毕敬”、“如醉如痴”、“诚恳”、“抑扬起伏”等词语意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学习重点、难点: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2自制生字词卡片。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毕恭毕敬厌倦诚恳如醉如痴抑扬起伏佩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研读感悟1孔子学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