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15913617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本页码100-102页,教参页码139- 143 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并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情意目标: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预习这

2、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3、课文插页的挂图。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通过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学习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样有一定深度的诗文可以将学生的古诗品读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七、问题聚焦:1、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3、你对李白的了解有多少?4、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八、作业

3、设计:课后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3)搜集描写送别的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九、课堂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尽 唯见 天际消失了、没有了 只见 天边 依 依 惜别十、课后反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2、导语,揭题。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4、。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

5、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似锦,杨柳如烟风一吹,桃红絮白,蒙蒙一片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

6、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本页码100 - 102 页,教参页码139- 143页二、教学目标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

7、,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朝霞网版权所有!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描写的意境,体会朋友的深情厚意。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

8、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感受古诗文化的熏陶。七、问题聚焦:1、元二是谁?他与王维是什么关系?2、元二出使至哪儿?3、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4、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5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八、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比

9、比谁的反应快1_, 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3浥这个字读_。4柳树的颜色是_。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课后作业:1、写回信,拓展延伸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2.积累送别诗。补充:布置自选作业。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九、课堂板书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王维悟诗情目酒明

10、诗意情知诗音十、课后反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诵古诗,初读解题、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朝霞网版权所有!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朝霞网版权所有!二、找地名,明了诗意、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朝霞网版权所有!(渭城、阳关。)、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朝霞网版权所有!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朝霞网版权所有!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朝霞网版权所有!(渭城阳关安西。)、路程,体会离情:朝霞网版权所有!看地图,算算元

11、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朝霞网版权所有!三、诗配画,领会诗旨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朝霞网版权所有!(小组讨论交流点拨。)、雨:朝霞网版权所有!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客舍:朝霞网版权所有!客中送客。朝霞网版权所有!(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柳:朝霞网版权所有! “留”。古人折柳赠别。、酒:朝霞网版权所有!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朝霞网版权所有!四、明古风,体味别意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

12、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朝霞网版权所有!五、悉评价,赏读古诗、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朝霞网版权所有!六、写回信,拓展延伸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朝霞网版权所有!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搭石教学内容21 搭石,课本页码 103-105 页,教参页码143-146

13、页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录音机、范读带、幻灯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录音机、范读带。幻灯片:出示重点句,体会美感。语文四年级

14、上册 21 搭石一、教学内容21 搭石(第一课时),课本页码 103 - 105 页,教参页码143-146页二、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15、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本班大部分学生成绩比较优秀,能自己学会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具有基本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意的美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七、问题聚焦: 1、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2、搭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作者许多年后仍念念不忘?3、什么是搭石?4、为什么摆搭石?5、在搭石上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八、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九、课堂板书 21 搭石秋凉之后摆搭石 发现

16、不稳调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 背负老人过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十、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认识作者,感受搭石的第一印象1、简介作者,范读诗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他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照片师: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到现在为止,他出版了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选、刘章新诗、刘章散文选等21部诗文集。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20位诗人之一。刘章爷爷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十分热爱故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问学生: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故乡是怎样的?(生交流)师: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17、都让他无比流连。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2、板书课题并齐读3、质疑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爷爷的?)(搭石是什么样子的?搭石有什么作用?搭石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搭石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带上疑惑读课题。(带着心中的疑问来读课题)二、初读文本,与搭石进行第一次对话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搭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作者许多年后仍念念不忘?带上我们的疑问,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教师巡视。三、反馈初读,说说对搭石的第二印象1、学生反馈初读课文后的收

18、获,并读出相关段落或句子。2、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机组织教学,过程中指导读准生字。预设点为:学习第一自然段(1)什么是搭石?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指名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正音:“间隔”的“间”读第四声。引导学生从“平整方正”和“二尺左右”感受人们的用心,并指导朗读(2)为什么摆搭石?学生反馈有关句子,教师课件出示: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指导读准多音字“涨”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通

19、过想象画面理解“山洪暴发”、“溪水猛涨”,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脱鞋绾裤”。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爷爷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山洪过后, 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收工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要生:脱鞋绾裤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这样的不停的脱鞋绾裤,让你感觉怎样?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于是便有了生:搭石 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谈到这里,你觉得搭石怎样?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20、难怪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于搭石还是那样念念不忘。(搭石构成了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四、再读课文,概括画面,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24自然段,透过字里行间,在搭石上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试着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2、反馈交流在学生的反馈交流过程当中,要舍得花时间,努力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1)秋凉之后摆搭石 发现不稳调搭石(摆搭石)理解“谴责”(2)协调有序走搭石(走搭石)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3)同到溪边让搭石 背负老人过搭石(4)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概括几个画面,并

21、作相应板书(必要时对板书做相应调整):秋凉之后摆搭石 发现不稳调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 背负老人过搭石学生自由畅谈对搭石的印象感受作者对于搭石的喜爱和赞美(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刘章爷爷对于搭石的感受。(2)指名读,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3)谁能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在保证句子通顺,不破坏原句美感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连成句子。(4)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吗?(5)小结并过渡:是啊,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搭石是一道风景,我们下节课踏上搭石,亲身感受美妙的风景。五、暂别搭石,指导书写1

22、、指导书写“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各种结构的字组合在一起要匀称) 2、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 如: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招手示意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搭石一、教学内容21 搭石(第二课时),课本页码103-105 页,教参页码143-146页二、教学目标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是怎样通过平

23、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难点:体会最后一段话所蕴含的内在思想。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爱的奉献。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学生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

24、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通过情境对话、想象说话、重点词理解,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七、问题聚焦:(尽量体现出教学的程序性、纵深性,不拘泥于问题数量)1、什么是搭石?2、课文对搭石有这样的介绍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你有什么问题?3、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文中在两人心里,什么是理所

25、当然的事?4、简简单单的弯腰捡石,那老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5、你觉得搭石怎么样?八、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抄写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记下来。(2)、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九、课堂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识搭石1、师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

26、,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齐读课文。 3、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师:昨天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还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主要从课文的哪几个段里读懂了课文。生: 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师:这样吧,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让生大声朗读。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

27、过,这就是搭石。一生再读。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明白了吗?师:老师也明白了,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如果老师说错了,你会不会大胆地提出建议。师:师介绍,漏掉“根据水的深浅”读。请5位提出建议。师:谢谢大家的提醒,所以,我们不要疏忽这些字眼,漏掉的字词点红。请一生读。再请一生读。师: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严密。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看着这些词,你能说说什么是搭石了吗?请一生说。师评:能用自己的话说,也不错。再请一生说。师:刚才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这一段写得非常准确。我相信,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28、吧。让生大声读二、寻美悟情,品读熏陶“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请一生读师:你有什么问题?请4位学生发言。师:搭石只有一块块石头,怎么会成为风景了呢?生自读课文,找找答案。我们先看一幅图,老师取个名:众人过石图。生读相关段落。师范读,让生边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协调?一生答。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生答。师: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师:上工、下工,有什么感觉?生答。生读师:你的声音真动听,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过一过搭石。生配乐读师:老师也想读,我读

29、前面,你们读后面的。师生配合读师:来,我们不看书,只看屏幕,再过过搭石吧。师;看着众人过石,有美丽的景色,所以,这确实是一道生齐说:风景。师:两人过石在哪里,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屏幕出示师:课文第四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过石图。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生答师;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生答。师;在两人心里,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生答。师:这让我们看到了相互谦让。师: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幅图改名为“谦让爱幼图”师:这幅画美在哪?生答。一生读。师:那样谦让,确实也是一道风景。师:谁来找找老人过搭石的情景?一生读屏幕出示相关段落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

30、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来,咱们一起来找找动作的词。师:同学们,简简单单的弯腰捡石,那老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屏幕动词点红。生自读一生读三、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来,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你觉得搭石怎么样?生答。师:搭石上传达着美,传达着感情,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看,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齐读。师配乐介绍作者刘章生活。当作者在热闹城市生活时,想起了家乡人们搭石的情景,小溪潺潺,人影绰绰,在搭石上,有情,有爱。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散文。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师: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溪水潺潺走上故乡的搭石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我希望大家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四、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1、课件播放“美就在身边”的图片。2、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3、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