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5910549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中文摘要:当前,人类的寿命在不断的延长,与此同时,人们不可避免的进入到老龄化阶 段。伴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大量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进而产生许多空巢老人 无人赡养的情况。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源,我国空巢老人的总数为 3100 万,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为 2100 万,占全国空巢老人总数的 67.7%。本文旨在 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空巢现 象的原因、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带来的问题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Rural family endow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empty nestA

2、bstractCurrently, the extension of human life const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inevitably entered the stage of aging. With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to urban mobility in young adults, and there is a lot of empty nest old man no one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3、rural empty-nesters phase seal became vulnerable groups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data source, a total of 31 mill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our country, the number ofrural empty nest old man of21 million, accounted for 67.7% of th

4、e total number of empty nest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rural empty-nesters, analysis include: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 rural empty-nesters, and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 can to some extent, the mea

5、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ty nest these three aspects.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Empty nesters一、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现状:“空巢”家庭的概念是建立在美国学者PC.默克多的“家庭周期“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具体指所有子女已成年并且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家庭,简言之,就是子 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根据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老 年人口 860 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也就是 2015 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 到 2.21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6%。2021

6、 年到 2035 年这十四年期间,中国将出现 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 1100 多万人。从老年人口规模看,中国 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1.78 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亿的国家,占全球老 年人口23.6%的。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与世界平均 数相同,均为10%左右,2010年我国上升个3. 3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数只上升了 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40年,世界老龄人口比重将上升10. 8个百分点,而我国 将上升21 个百分点。从老龄化速度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 而随

7、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农村空巢老 人的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城市空巢老人。二、产生空巢现象的原因:(一)从社会角度来讲1、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转移是农村空巢率 高于城市的重要原因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大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劳动 效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也减少了对纯劳动力的需求量,这就使得农村大量剩 余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致使农村中空巢老人日益增 多。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里就业岗位增多,相对于务农的艰辛在城市里的工作更 省力,赚钱更多

8、,同时由于身份制和户籍制的松动,人口流动变得很容易,农村 劳动力就业更自由,最终使青年外出打工并留在城市成为了现实,于是农村空巢 老人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 13:1,2010年该收入比为3. 23:1。据国家统计局 统计,近几年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 25278 万人。2011 年全国农民工总 量达到25278 万人,比2010 年增加1055 万人,增长4.4%。农民工的大量外出, 使农村剩下大量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其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3、两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 在,

9、不远游”的古训已经逐渐被人淡忘。另一方面,在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出生 于上世纪 50 年代前,对于农村出身的人来讲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受旧观念旧 思想束缚严重,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和愿望较差。而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 于其父辈,接受新思想、追求和适应新生活方式的能力和愿望强。这种代际间的 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许多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时无法和谐相 处,由此而引发的家庭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年轻人追求生活和精神的独立、 自由,不愿意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空巢老人。4、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和养老机构的 不完善、不健全,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农

10、村养老需求和相应的保障性需求。目 前的农村老人对养老保障需求很大,新农保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对于特 殊的空巢老人,不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没有明显的政策倾向。空巢老人收入 过低,收入来源严重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缴纳养老保险。(二)从农村空巢老人子女自身来讲1、自身经济条件的不允许。由于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离开农村去城市里打拼的 年轻人,在城市中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收入上虽然比在农村有所提高,但城市 花销大,对于没有文化或一技之能的人来说,想在城市里买房定居下去,更是难 上加难。以他们的经济条件维持自身的生活都显得捉襟见肘,想把老人接进城共 同生活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则是把赡

11、养老人作为一种累赘而 不去赡养老人。2、“孝”文化的弱化。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儒家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父 母在不远游”,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人把自身 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拜金主义等新价值观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敬老爱老的观念 淡化,中国的“孝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且,由于上世纪80 年代后中国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得一些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溺 爱,而家庭教育导向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利益价值观影响,导致子女对物质生活质 量要求增高,自我意识强化而自立能力不足,于是无意识或不愿意赡养老人的状 况和“啃老”的状况屡见不鲜。3、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

12、得家庭中子女数量锐减,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 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家庭,其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无疑更加 沉重。另外,独生子女因疾病、意外等原因死亡,父母因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 无法再生育而导致“空巢”。(三)从空巢老人自身角度来看1、老人固有思想观念难以改变。一方面,老人们习惯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喜欢浓厚的乡土情怀,长期空巢状 态下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而城市里生活节奏快,人情关系淡薄。许多农村老人 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去城市里生活。而且,大多数老人考虑到现在 社会竞争激烈,子女在城市生活工作紧张,压力大、花销大,有能力、身体尚好 的老人大都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自愿选择空巢

13、。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养儿 防老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化养老的新模式相冲突,即便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家 庭,很多老人宁愿空巢在家也不愿去养老院。2、经济原因。由于城乡收入的差距较大,农村生活还不富裕,尤其是在经济不 发达地区,农村的空巢老人,生活大都不富裕,只要他们身体还算硬朗,还需要 继续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以减轻在外打工子女的负担,有些子女在外打工如果 经济条件不好,还要给子女倒贴钱填补家用,更有甚者还要替子女抚养下一代。 养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三、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带来的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 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问题。1、劳动和经

14、济负担较重。虽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 他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主劳动 来维持生计。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 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 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 %, 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 70%- 80%,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 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 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 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

15、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而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 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 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从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3、空巢老人内心缺乏幸福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 我国独居老人约1004 万人,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 21%。在 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 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 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 了。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

16、,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 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最容易产生孤独 感。4、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 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 948 万人;7. 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他们当中,11. 3% 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 4个百分点。空巢老人主要靠配偶照料, 占 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仅占 2.9%。在广大的农村,老人一 直是由家庭提供其养老保障的,而子女外出的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 位。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同时,他们中的 大多数人,不

17、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5、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 行为不便等问题。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 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容易引发老年痴呆 症。而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 抵抗力下降。6、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这种状况使得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 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老年人闲 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会使老年人的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四、结

18、论社会是一个整体,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 注和帮助,每一个人都会变老,也有成为空巢老人的可能。所以,无论是城市和 农村的人口,都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空巢 化也渐渐被大众意识到,空巢老人的问题将会日益严重且迫切需要被解决。所以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手段来改善这些年迈老人的晚年生活,充分调动社会 各方面的资源,来帮助那些最需要我们关怀的空巢老人,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和 谐美好。参考文献:1 孔倩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2 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3 陈

19、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4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 年第 1 期.5 王喜红:(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思考CJ7,载理论前沿,2007(10).6 张磊,邵晨,王似平,黄红星:苏州市老年人生活信心和社会支持情况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调查,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2 C5).7 梁盛胜:(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农村老年贫困与养老保障,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8 陆相欣,侯全生:转型期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探析一以郑州市为例,载郑州轻工 业学院学报 2006年4月,第7卷第2期.9 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载社会学研究199年第 4 期.10 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 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12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人类工效学,58-61.1987,467-70.2003,9(1)13 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 2. P99-10214 翟德华.陶立群.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选择决策模型理论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P13-1515 蔡洪福. 国际资料:全球人口老龄化状况.200. P45-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