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5908706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点导学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_,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_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_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_为参考系。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_,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范例精析例1 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例2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

2、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山走来”和“山不动,是船行”。你由此又得到什么看法?能力训练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描述竹排的运动是以 为参考系的,描述群山的运动是以 为参考系的。2、一个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m,位移为 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3、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有( )A学校每天上午8点整开始上课 B学校每节课40minC某次测验时间是100min钟 D

3、考试940结束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D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反思:二、时间和位移要点导学1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就是时间轴上的_,时间间隔t就是

4、时间轴上的_。2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_,叫做位移。它是表示位置变动(变化)的物理量。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_路程,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_路程。3如果是直线运动,则位移x和初、末位置坐标x1 、x2的关系十分简单:_。范例精析例1 :分清几个概念和说法。 以后,我们在研究运动时,常常会要求出“物体在1秒末、2秒末(或第1秒末、第2秒末)的速度及位置”,也会要求“物体在1秒内、2秒内(或第1秒内、第2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请问:(1)其中哪个表示时刻、哪个表示时间间隔?(2)“1秒内”和“第1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2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以及平

5、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3)“第2秒末的速度”与“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吗?能力训练1下列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 ),关于时刻的是( )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B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D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

6、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4. 如图1-2-2所示,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C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要点导学1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定义是_之比”。速度是_量。2上面式子所给出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_程度,就必须引入“_”这个概念。3速度是矢量,与“速度”对应的还有一个“速率”的概念。按书上的说法,速率

7、(瞬时速率)就是_。它是一个_量。在发生一段极小的位移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_,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就_瞬时速率。范例精析例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能力训练1下列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还是瞬时速度的大小?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m/s,答: ;B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m/s,答: ;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km/h,答: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m/s,答: 。2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

8、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m/s= km/h,1km/h= m/s。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km/h= m/s。3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m,t=6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x= m,平均速度v= m/s。 4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A物体在第2 s内的速度是4 m/s B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C物体在通过某一点的速度是8 m/s D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时的速度是8 m/s在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 5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

9、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6某人骑自行车,开始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400m,接着又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600m,关于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的平均速度是4 m/s B他的平均速度是5 m/sC他的平均速度是6 m/s D他在后600m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m/s反思:四、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要点导学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_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_比值,即_加速度是_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_相同。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_。所以,两者之

10、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3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是_。速度图线越陡,加速度越_;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_。范例精析例1试举出下列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例2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

11、化v。(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能力训练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2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 ( )A 每秒运动2m B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2C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 D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

12、度也一定为零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4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 )A10m/s2,方向向右B10m/s2,方向向左C50m/s2,方向向右D50m/s2,方向向左5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反思: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点导学1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_;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

13、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_;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_。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恒定的,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v/t可得: vt=v0+at(1)此式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0是_,vt是_。(2)速度公式中,末速度v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其函数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_,纵轴上的截距为_。若以v0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2-2-1所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2-2-2所示。图象“越陡”表示速度变化越快,_越大。(3)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0=0,则vt=at,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其图象经

14、过_。范例精析例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在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 能力训练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加速度a=0.1m/s2,则第3s末的速度为_m/s,5s末的速度为_m/s。2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速度达到10m/s,然后匀速度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到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在第26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质点在直

15、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速度是14m/s,若再经4s到达C点,则在C点的速度是多少?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为vt=2t+4.(1)说明方程中各字母或数字的物理意义.(2)在图2-2-9中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反思: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要点导学1位移公式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为_。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1)式中共有四个物理量,仅就该公式而言,知三求一;(2)式中x、v0、a是_量,在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_,计算的结果x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x

16、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_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_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_ 范例精析例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5m/s,加速度为a=0.5m/s2,求:(1)物体在3s内的位移;(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能力训练1 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当它的速度增大到6m/s时,所通过的路程x2.某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在4 s的时间内速度均匀增大到6m/s,那么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反思: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导学1物体只在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初速度v0=_,加

17、速度a=_。3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通常用符号_表示。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速度公式:vt=gt位移公式:h=gt2/2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t2=2gh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5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范例精析例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B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D在自

18、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例2: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能力训练1某物体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m,第2s末的速度是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m/s(g取10m/s2)。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m(g取10m/s2)。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

19、移x=_5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1/2 B1/3 C1/4 D(+1):1反思: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要点导学】1本节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_。介绍了自然界的_作用。其中重点是力的图示,难点是确定重心的位置。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_.3知道力是 、 的原因.4.知道力的图示是用一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表示出来的一种处理力的科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5.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_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_.【范例精析】例1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0、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N的拉力。例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B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C 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D 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能力训练】1.物理学中用一根带有_ _的线段来表示力,_ _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这样的力的表示法称为_;如果线段的长短严格按照_ _来画,这样的表示法叫做_ _.2重心是物体所受_ _,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_ _,重心在

21、物体几何中心的条件是_.3.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_、_、_.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重力的方向_,重力的作用点在_4请你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6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

22、一点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7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B 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反思二 弹力【要点导学】1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 或 的改变叫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 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

23、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弹力产生的条件:(1)_(2)_4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具体地说:(1)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_方向(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5胡克定律_(1)上式适用于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弹力的大小计算(2)式中的k为_,是弹簧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与外力无关,其大小只与_有关(3)x为弹簧的_的大小。【范例精析】例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

24、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例2如图3-2-1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能力训练】1产生弹力的条件是_. 2除拉伸或缩短形变外,还有_形变和_形变。3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_接触面,压力指向被_的物体,支持力指向被_ 的 物体;绳子的张力(拉力)总是沿着_

25、的方向. 4弹力的大小与发生形变的物体的_有关,还与形变的_有关;对于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而言,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_.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它表示_,若用200N的力拉弹簧,则弹簧的伸长量为_m.5.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6.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

26、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反思: 三、摩擦力【要点导学】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_;_;_(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静摩擦力大小:随_而变化。一般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_。(3)静摩擦力有一个_,它是物体即将开始相对滑动时的静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 2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 ; ; 。 (2) 滑动摩擦

27、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_,其中为_,无单位,它与_、_有关,而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大小无关。【范例精析】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能力训练】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_另一个物体_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_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我们选择的参考系是相互滑动的两物体中我们认为_的

28、那个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f=FN,其中FN叫做_,它属于_,方向与接触面_;叫做_,它与接触面的_及_有关.3.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_、_、_.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_范围内变化. 4如图333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N,动摩擦因数是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N,方向_若撤去力F,当铁块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g10N/kg)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

29、作用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C.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7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0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

30、程度反思:四 力的合成要点导学1、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_;力的合成是 运算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可归纳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_,那么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就可以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_表示,这个法则就是_。3、合力随两分力间的夹角的增大而_小,合力的变化范围是在两分力之和与两分力之差之间,即_范例精析例1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只用一个弹簧秤来代替钩码也可以完成这个实验,下面用单个弹簧秤完成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

31、O点位置,读出秤的示数Fl和F2的值B.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放回橡皮条,再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再伸长到O点,读出秤的示数F2C.用弹簧秤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Fl;再换另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仍然伸长到O点,读出F2D.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两细线的方向及秤的示数Fl;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细线位

32、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为F2【能力训练】1如果一个力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效果_,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_,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_. 2. 力的合成遵循力的_, 求两个力的合力时,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以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表示_. 3. 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变化的情况如图3-4-3所示,则两力的大小分别为_和 .4.作用在某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F1=40N,F2=30N.当两个力的夹角为_时,两力的合力最大,其最大值是_N;当两力的夹角为_时两力的合力最小,其最小值是_N;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合力的大小是_N,合力的

33、方向为_(用与F1的夹角表示)5有五个力作用于一点O,这五个力的作用情况如图3-4-4所示,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3=10N。则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6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则() A.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C.当两个力中一个较大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与较大的力同方向D.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物体所受合力将取最大值7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力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

34、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反思五 力的分解【要点导学】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同样适用于力的分解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_来分解2既有 ,又有 ,并且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的物理量称作矢量。除力外,如位移、 、 等也是矢量。3两个分矢量首尾相接,剩余的尾首相连的有向线段就是_,它恰与两分矢量的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方法称为_,它是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简化。如图351【范例精析

35、】例1. 质量为 10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用图示法求出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g=10N/)例2如在图3-5-3所示的支架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灯支架的重力不计已知 AO、BO、AB的长分别为L1、L2、L3,求支架两杆所受的力【能力训练】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_,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已知一个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这个力的分力(两个邻边),可作的平行四边形有_,实际分解时,必须根据力的_进行。2. 将与水平面成300角斜向上的拉力F=20N,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那么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_N;沿竖直方向的分力大小为_N. 3将竖直向下的20N的力,分解成为两个

36、力,其中一个力大小为15N,水平向左,则另一个分力大小为_N,方向_. 4如图357所示,一个物体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出发做匀速运动,经过时间t10s,运动到P点,则物体在y方向的分速度为 m/s;物体在x方向的分速度为 m/s。5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6 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37、N,则在分解时(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惟一解D.无解 反思:一、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2 力与运动的关系。(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_”(2)正确的认识是“_,_”。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_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_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_,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_,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

38、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_。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1)“_”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_”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7_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范例精析例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静止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其运动状

39、态一定改变C.没有力的推动作用,小车就不能运动D.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例3如果正在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重力忽然消失,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运动速度逐渐减小C作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能力训练1、一切物体总保持_状态或_状态,除非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的原因,而是_的原因2、物体的这种保持_或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性质3、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_方法,它把_和_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_4、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40、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5、下列事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的助跑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C自行车轮胎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 D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子会向前倾斜,是因为汽车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的惯性只有在物体速度改变时才表现出来 D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反思四、力学单位制要点导学1、单位制的概念_和_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

41、、国际单位制(SI)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3、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_,国际符号_、质量的单位_,国际符号_、时间的单位_,国际符号_。4、力学中除了三个基本单位外,用这三个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现举例如下:力的单位_。5、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公式是_,就是说式中的比例常数_。在其它单位制中,比例常数就不一定等于1,因此我们应该自觉使用国际单位制。范例精析例1 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哪些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哪些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A、毫米(mm) B、米(m) C、克(g)D、千

42、克(kg) E、牛(N) F、焦耳(J) 例2 写出下列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力;2、速度;3、加速度;4、压强。例3 请把下列物理量与单位一一对应起来(用直线连接)(1)力 A、kgm2/s3(2)压强 B、kgm/s2(3)功 C、kgm2/s2(4)功率 D、kg/(s2m)能力训练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2、写出下列物理量的国际单位(用符号表示)力:_,速度: ,加速度:_,压强:_3、下列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B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

43、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物质的量和速度C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基本单位有牛顿、千克、米、秒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4、下列物理量中,其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A力 B时间 C位移 D速度5、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s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 D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6、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的是() A牛顿 B秒 C焦耳 D千米7、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瓦正确的是() A焦/秒 B牛米/秒 C千克米2/秒2

44、D千克米2/秒3、测量“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可用下列哪一组仪器?()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反思:五、牛顿第三定律 要点导学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2、应该能正确领会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实质上揭示了物体间的_,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作为施力物的时候它也一定是_。3、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现将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列表进行比较如下:一对力比较项目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同点两个力涉及三个物体两个力涉及两物体两

45、个力的性质_相同两个力的性质_相同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两个力的效果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共同点范例精析例1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能力训练1、力是_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_和_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3、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4、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败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铁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