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5901882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复习整体性差异性、(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地理环境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2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

2、太阳辐射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例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答案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羊八井地

3、热温度升高 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 B c D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23题。2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3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 D )20070402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4、的改变(统一的演化过程)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导致地理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

5、;生物:物种减少;地下水: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气候: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基础因素-热量、水分)(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二)、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4题4.

6、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条件 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 基础上形成的。从全球看,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 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气候,A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耕作业(种植业)业为主。(4)B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畜牧业 业为主。(5)C地的干湿状况属于 干旱地区地区,应发展 灌溉农业

7、(或绿洲农业)农业。(三)、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山麓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自然带(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三点: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与山顶、

8、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小结: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4) 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高度范围会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推出,影响因素热量练习:寒假作业6-7题。右图为我国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6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N B25N C35ND45N7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 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

9、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小结:一般情况下,山地南北坡, 自然带倾斜主要看热量。 阳坡高,阴坡低。雪线高低主要看降水,背风坡高,迎风坡低; 其次也考虑热量的影响。练习: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回答:(1) 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此规律同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2)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海拔过高,气温低,水分不足 ;(3)图中a、b、c、d、e五个自然带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中属于常绿阔叶林的是

10、a ;(4)北坡常年积雪区的下限比南坡 高 (填高或低);(5)只考虑海拔因素,珠峰最高处与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温差约 约54 。(提示:艾丁湖-155M)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练习:试分析图中阿尔卑斯山,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低状况及其原因?阿尔卑斯山脉:走向 东北-西南北坡:西风带迎风坡,降雪量大,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雪线低;南坡:相反。(四)、关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

11、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地形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洋流小结: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叠加,使得自然界中的自然带分布不那么明显,是自然环境更加丰富多彩。窍门:不能用地带性解释的都属于非地带性。三、地球圈层结构、地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

12、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13、。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

14、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下降岩层会形成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岩层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华山、庐山和泰山)。3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

15、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四)应用1岩层和化石的地质学意义: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依据岩层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 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6、: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天然气)构造;向斜储水。工程建设: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17、(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板块运动方式板块类型形成地貌挤撞大陆-大陆山脉、高原大陆-大洋山脉、海沟、岛弧张裂大陆-大陆裂谷、海洋大洋大洋海岭5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例题1(2007.广东)下列选项与右图中、

18、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20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2008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3题。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4(2008年广东卷)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

19、形成的瀑布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2007银川)读右图完成下面两12题。1国家首都A是 A新德里 B马尼拉 C雅加达 D堪培拉2B处的地形是 A山岭 B山谷 C海岭 D海沟 (2007济宁2月)右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36题。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 6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变质岩 7(2007山东

20、烟台)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8(2007海口2月)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 A“U”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 B“V”形谷、海蚀穴、沙丘C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峡湾、角峰、风蚀洼地9(2007海口2月)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10(2007珠海2月)右图是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喷出岩岩浆侵入岩变质岩岩浆岩

21、沉积岩B岩浆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物喷出岩C喷出岩沉积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侵入岩D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岩浆沉积岩沉积物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1)(2)题。(1)地震发生过后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_ _。实战演练,金榜题名!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丁

22、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右图为“900经线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4图中l板块为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5图中l、4板块交界处形成A喜马拉雅山 B乌拉尔山 C科迪勒拉山 D阿尔卑斯山右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遗

23、体分解C燃烧化石燃料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7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B大气中的氮全部来自生物的作用C参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D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参与的结果读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图,回答89题。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乙约占1/4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甲约占l/2 C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D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9人们已经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同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在某一地区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得不均匀,并且超出了人体所适应的正常变动范围,就可能引起 A公

24、害病 B地方病 C传染病 D遗传病1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甲)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乙)。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 ,B地形区的名称是 。 (2)依据材料一,描述黄河壶口瀑布的水质特征、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3)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专题三 参考答案与解析两年高考真题【答案】1A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坚硬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为碎

25、屑物质,因此为风化作用;碎屑物质经过作用离开地到其他地方成为残积物。因此为外力搬运作用。【答案】2D 【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答案】3B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答案】4A【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重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三年名校模拟【答案】1B 【解析】解析:由经纬度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南部,西太平洋海域。A为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 【答案】2D【解析】解析:该处等深线密集,应为海沟。【答案】36B B A 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两季,所以丰水期也

26、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而对岸侵蚀作用强。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答案】7B【解析】图中甲处的地层向下弯曲,为典型的向斜构造。【答案】8B【解析】 “V”形谷由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形成,海蚀穴是海浪侵蚀产生的、沙丘因沙漠地区风力沉积而形成。【答案】9C【解析】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造成岩石的变形、变位,即地壳运动的遗迹,称为地质构造。【答案】10B【解析】地幔上部存在着软流层,从软流层喷出的岩浆(如图)一部分直接喷出地

27、表,冷凝成喷出岩(如图);另一部分未上升到地面,便冷凝成侵入岩(如图)。先形成的喷出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较低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沉积物(如图),这些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如图)。喷出岩、侵人岩和沉积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如图)。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故B正确。11(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实战演练】【答案】1C【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答案】2A【解析】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

28、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答案】3D【解析】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答案】4B 【解析】联系900经线的位置,根据图中的板块的经过此条经线圈的距离,可以判断1为南极洲板块,2为印度洋板块,3为亚欧板块,4为美洲板块。【答案】5C【解析】利用上题的判断结论,确定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南美洲以西的太平洋中有一段碰撞,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而成的科迪勒拉山。【答案】6C【解析】从图中可知CO2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化石燃料,二是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而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答案】7B【解析】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的氨中分离出来的。【答案】8A【解析】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铝,并不是硅。【答案】9B【解析】公害病一般是由环境污染所致;地方病是地壳中某种化学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所致;传染病与细菌、病毒和环境有关;遗传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答案】10(1)渭河河套平原(2)河流含沙量大;含沙量夏季大,其他季度较小;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强度大,冲刷作用明显。(3)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