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589959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 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100分)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

2、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

3、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由于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4、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有助于我们学会应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3、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

5、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终结性试卷三 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

6、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100分)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9页)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

7、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的。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剥削工人劳动力,利用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8、在转移商品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获得工人创造的超过商品自身的价值,然后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剥削关系。资本家重复这一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学说也可以叫自然生成学说、生物学说、非量化学说、非价值观学说,即存在价值观外的价值带动价值观内的价值,通过他人自己的领悟、感觉、体会带来幸福和创造价值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给予与获得的学说,是通过书本报纸来获取力量的、而不是仅限于信息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