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5893818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作文指导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训练要求】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科海泛舟”,就是要我们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写作的话题范围:1.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此话题可以写自己第一次参与的科学活动,包括读书、参观、培训、比赛等。在叙述过程中,应把叙述的重心放在自己的科学兴趣是怎样被激发出来的这一主题上。2.思考自然的启示此话题主要尝试写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3.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查阅资料,介绍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某项科技

2、成果;介绍自己或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4.科学技术面面观主要表述自己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法上可以夹叙夹议。【导写提示】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这五篇课文给我们提供的借鉴意义主要有:1.科学是深奥的,但并不神秘。我们在作文中谈论科学话题时,一定要借鉴课文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写作思路,用明快的写法、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遨游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2.科学是严肃的,但并不冷漠。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像课文的作者们那样,把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将科学精神与人类命运融合在一起,使科学变得更有亲和力。【例文引路】读例文,思考问题。1.下

3、面这篇习作的标题有什么特点?2.你能归纳出这篇习作的说明层次吗? 霜叶为什么这样红据气象专家介绍,在自然界的大多数绿色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但由于各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其叶片就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特别是左右时,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的比例较多,因此叶片多呈现出绿色。秋天到来之后,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光照减弱,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当气温降低到以下,尤其是最低气温降至以下时,会出现霜冻,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比例随之明显降低,叶片就会显现出叶黄素、胡萝卜素所特有的黄色。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枫树、黄栌、火炬树、山楂树、五叶爬山虎等少数树种“红脸”的秘密在于它们的叶

4、子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一种其他植物少有的特殊物质花青素。说它特殊,一是因为花青素具有“反潮流精神”。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花青素的含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迅速增多;二是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面不改色”的特点。据测定,只有枫树等少数几种植物叶子中的细胞液是酸性的,故而随着秋天的降临、花青素的增多,叶片会逐渐由绿变红。而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很少,或者花青素含量虽多,但细胞液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气候怎样变化,叶片都不会变红。由此看来,枫叶等少数植物的叶子秋天变红的内因是花青素与酸性细胞液发生化学反应,外因则是入秋后天气转寒,促进了花青素大量增多,即气象条

5、件发生变化造成的。悟写法: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首先,本文的题目就很有特色,它显然是作者仿照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拟定的;而这个设问句显然点明了本文的说明重点。其次,作者说明“霜叶为什么这样红”的事理时很有层次。第一段首先说明植物叶片色彩变化的奥秘;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自然段通过对“花青素”的特性的说明,揭开了枫树等植物叶片在秋天变红的根源。最后一段,概述枫叶等秋季变红的内因和外因,表达准确而严密。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很生动活泼。比如说花青素具有“反潮流精神”、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则“面不改色”的特性,语言幽默活泼,妙趣横生。读例文,思考问题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把风比作“神奇的隐士”、“

6、乖觉的孩子”、“调皮的顽童”、“慈祥的母亲”、“凶神恶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这篇习作举的例子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风的传奇我们对于风,应该说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觉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

7、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五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来,新型的帆船还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

8、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壤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悟写法:本文一开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风

9、比作“神奇的隐士”、“乖觉的孩子”、“调皮的顽童”、“慈祥的母亲”、“凶神恶煞”等,形象地说明了风的特性,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接着,作者依次说明了风的形成、风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等。最后,作者满怀信心地展望了风在人类未来生活中的意义。 折飞鸽我最喜欢鸽子了。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是和平的使者。看着它们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心里就有一种安宁、幸福的感觉。美工课上,我学会了折飞鸽。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飞鸽的折叠过程吧。折飞鸽所需的材料、工具十分简单,只需要一张正方形纸,一支水彩笔就够了。首先,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成为两个重叠的直角三角形。其次,把直角边平均分成3份,在靠近斜边的1/3处,把两

10、个重叠的直角边往斜边折。按照这个办法,在处在上方小直角三角形翻开,使这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菱形。接着,我竖着拿纸张,从中间对折,做成鸽子的身体。再折鸽子的翅膀,这时,纸张还是竖着拿,把下面的两个梯形分别向上折,鸽子的翅膀就展开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仿佛就要从我的手中飞走了。不过,先别得意,鸽子的头还没完工。最后这一关难度可就大了。先捏住鸽子的翅膀,我们就可以看见鸽子身体两端各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可以当尾巴,另一个可以做成鸽子的头。在左边三角形的角的旁边画一条虚线,使它成为一个小三角形,再沿着虚线往里边一按,一挑,一拉,鸽子的头就完成了。我拿起了彩笔把眼睛勾画出来。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就展现

11、在我们眼前了。望着这展翅欲飞的鸽子,我的脑海中又浮现了几天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关于中东问题的新闻。现在,巴以冲突不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那里的儿童根本无法正常上课想到这里,我不禁希望我的这只小鸽子能展翅高飞,快快飞到那里,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和平,为他们带走冲突与战争,给那里的儿童送去欢歌与笑语悟写法本文叙述了纸飞鸽的制作过程,有头有尾,完整清楚。文章从制作小飞鸽的准备工作写起,着重记叙了“做”的过程,最后由“小飞鸽”受到教育,得到启示。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略写“材料准备”,分三步详写了小飞鸽的制作过程,重点突出,错落有致。通过小制作表现小作者想通过“可爱的小白鸽”给中东地区捎去美好的祝愿,凸现了美好的童心,有画龙点睛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