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892099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学的哲学(zhxu)根底2第一页,共54页。阴阳的根本概念阴阳的根本概念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xingh)(xingh)关关联的事物联的事物 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一阴阳(yn yn)的概念的概念第二页,共54页。阴阳的根本特征属性阴阳的根本特征属性(shxng)(shxng)归类:归类:第三页,共54页。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 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 互关联的根底上。互关联的根底上。普遍性: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2、,或同一事普遍性: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 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分析 其各自的属性,划分阴阳。其各自的属性,划分阴阳。相对性:阴阳的属性是通过相对性:阴阳的属性是通过(tnggu)(tnggu)与自己的对立面比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较 而确定的,而确定的,1 1在一定的条件下,二在一定的条件下,二 者可相互转化;者可相互转化;2 2无限可分性,阴无限可分性,阴 阳中复有阴阳。阳中复有阴阳。二阴阳二阴阳(yn yn)(yn yn)的特性的特性第四页,共54页。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shxng)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xinxing)阴阳属性的

3、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xinxing)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属于属于阳阳的范畴的范畴: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属于阴阴的范畴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四气与阴阳四气与阴阳四气与阴阳四气与阴阳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气一物两体,分为阴气和阳气。人体之

4、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人体之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阳气阳气: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阴气阴气: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第五页,共54页。v对立制约对立制约(zhyu)v互根互用互根互用v交感与互藏交感与互藏v阴阳消长阴阳消长v阴阳转化阴阳转化v自和与平衡自和与平衡第六页,共54页。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对立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 性相反,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性相反,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 制,互为胜负。制,互为胜负。最终对立与制约到达动

5、态平衡,即所谓最终对立与制约到达动态平衡,即所谓(suwi)“(suwi)“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第七页,共54页。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互根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方各 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互用 在阴阳相互依存的根底上,局在阴阳相互依存的根底上,局部部(jb)(jb)范范 畴的阴阳双方表达出相互资生、畴的阴阳双方表达出相互资生、相相 互为用的特点。互为用的特点。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2阴阳互根是事物开展变化的条件;阴阳互根是事物开展变化的条件;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xin

6、gh)转化的内在根转化的内在根据。据。第八页,共54页。含义:消,减少;长,增加。阴阳对立双方含义:消,减少;长,增加。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的增减、盛衰(shn shui)(shn shui)、进退的运、进退的运动变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动变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形式:形式: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此消彼长 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阴阳阴阳(yn yn)(yn yn)消长消长 与制约与制约(zhyu)(zhyu)相关相关与与互用互用相连相连第九页,共54页。相互相互(xingh)(xingh)转化转化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

7、可 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提。条件:事物开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条件:事物开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物 极必反,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第十页,共54页。交感交感(jio n)(jio n)与互藏与互藏 交感交感(jio n)(jio n)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亦即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 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以

8、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阴阳交感(jio n)(jio n)表现为阴阳的对立、表现为阴阳的对立、互根、互根、消长和转化。消长和转化。互藏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 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 中有阴。中有阴。第十一页,共54页。自和与平衡自和与平衡(pnghng)(pnghng)自和自和 阴阳阴阳(yn yn)(yn yn)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恢复其协调 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是生命体内的阴阳是生命体内的阴阳(yn yn)(yn yn)二气在生理状态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

9、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能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能力。力。平衡平衡 阴阳阴阳(yn yn)(yn yn)双方在相互斗争、相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互作用中处 于大体均势状态,即阴阳于大体均势状态,即阴阳(yn yn)(yn yn)协调相对稳协调相对稳 定的状态。定的状态。维持其维持其 动态的常阈平衡状态的机制,那么动态的常阈平衡状态的机制,那么是建立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根底上的阴阳是建立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根底上的阴阳(yn(yn yn)yn)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第十二页,共54页。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

10、系:阴阳对立阴阳对立(dul)(dul)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理 阴阳互根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阴阳消长 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运动的形式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到达到达(dod)(dod)相对的动相对的动态平衡。态平衡。第十三页,共54页。阴阳阴阳(yn yn)(yn yn)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用v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v概括概括(giku)(giku)人体的生理人体的生理功能功能v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v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v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第十四页,共54页。阳阳 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背背胸胸 六六腑腑

11、心心肺肺 手足手足三阳三阳经经 阴阴 内内 下下 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腰腰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手足手足三阴三阴经经说明说明(shumng)(shumng)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第十五页,共54页。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功能阳气功能生理活动促进物质的生理活动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阴精物质阴精物质营养物质是功能活动营养物质是功能活动的物质根底。的物质根底。生命活动的根本形式:生命活动的根本形式:升、出阳升、出阳 降、入阴降、入阴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zhunhu)(zhunhu)。人

12、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升降升降(shngjing)(shngjing)相因,相反相成相因,相反相成第十六页,共54页。说明说明(shumng)(shumng)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的病理变化饮食居处,情志饮食居处,情志(qn zh)(qn zh)失调失调(阴阴)1分析分析(fnx)病因的阴阳属性:病因的阴阳属性:六淫六淫阳邪:风邪、暑邪、火阳邪:风邪、暑邪、火(热热)阴邪:寒邪、湿邪阴邪:寒邪、湿邪2分析病理变化的根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根本规律: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第十七

13、页,共54页。第十八页,共54页。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第十九页,共54页。虚热证虚热证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病治阴虚寒证虚寒证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阴病治阳阳损及阴阳损及阴补阳配阴补阳配阴阴损阴损(yn sn)及阳及阳补阴配阳补阴配阳阴阳俱损阴阳俱损阴阳俱补阴阳俱补第二十页,共54页。第二十一页,共54页。第二十二页,共54页。第二十三页,共54页。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五行(wxng)(wxng)学说学说v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v五行的调节机制五行的调节机制v五行学说五行学说(xu shu)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中医学中的应

14、用第二十四页,共54页。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根本概念五行的根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根本物质及其运动变木、火、土、金、水五种根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化(binhu)(binhu)。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qzh)(qzh)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土爰稼穑土爰稼穑金曰从革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水曰润下五行各自五行各自(gz)(gz)的的特性特性第二十五页,共54页。木曰曲直木曰曲直 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发的特性(txng)(txng)。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引申为凡具有生长、

15、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木;或现象,均归属于木;第二十六页,共54页。火曰炎上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wn r)(wn r)、向、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火;于火;第二十七页,共54页。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引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引申申 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shu n)(shu n)等性等性质或作用的事质或作用的事 物或现象,均归属于土;物或现象,均归属于土;

16、第二十八页,共54页。金曰从革金曰从革 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ssh)(ssh)的的 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ssh)(ssh)、收敛等性质收敛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金;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金;第二十九页,共54页。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或作用的事物(shw)(shw)或现象,均归属于或现象,均归属于水。水。第三十页,共54页。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事物五行属

17、性的推演和分类依据:五行属性依据:五行属性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五行学说的归类和推演的思维方五行学说的归类和推演的思维方法是:观物法是:观物取象取象比类比类运数五运数五行行求道规律,即应象以尽意。求道规律,即应象以尽意。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统;将人体(rnt)(rnt)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体(rnt)(rnt)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第三十一页,共54页。事物属性的五行事物属性

18、的五行(wxng)(wxng)归类归类表表 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 五音五音 五味五味 五化五化 五气五气 五方五方 五季五季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第三十二页,共54页。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形体形体 情志情志 五声五声 变动变动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握握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忧忧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哕哕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19、咳咳 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栗栗 事物属性事物属性(shxng)(shxng)的五行归的五行归类表类表 第三十三页,共54页。五行的调节机制五行的调节机制1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的相生、相克与制化规律五行的相生、相克与制化规律(gul)2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的相乘、相侮与胜复规律五行的相乘、相侮与胜复规律(gul)第三十四页,共54页。1相生规律相生规律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 和滋生作用。和滋生作用。规律:规律: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意义

20、: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gnyu)。?难经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生我者为母,为母,“我生者为子。我生者为子。比方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比方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第三十五页,共54页。2相克规律相克规律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制和制约 作用。作用。规律:规律:意义意义(yy):维持事物开展变化中的平:维持事物开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衡协调。?内经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胜、“所所不胜关系,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克我者为我“所不所不胜,胜,“我克者为我我克者为我“所胜。所胜。比方

21、水为火之比方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所胜。第三十六页,共54页。第三十七页,共54页。3 3制化规律制化规律 含义:制,制约;化,化生。制化是生含义:制,制约;化,化生。制化是生克关系克关系 的结合,事物生中有克化中有的结合,事物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制 ,克中有生制中有化克中有生制中有化 ,相反,相反相成,维相成,维 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开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开展变化展变化(binhu)(binhu)。内容: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内容: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维持维持 平衡。如:平衡。如:第三十八页,共54页。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是以相生言之,

22、木能生火,是“母来顾子之意,但母来顾子之意,但是木之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是木之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生我、“我生的我生的关系是平衡的。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是平衡的。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关系,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bozhng)了生克之间的动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suy)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

23、金、金又克木子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子复母仇。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复母仇。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持平衡。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持平衡。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开展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开展(kizhn)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太过和不及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太过和不及的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第三十九页,共54页。子母相及:异常的相生现象子母相及:异常的相生现象(xinxing)(xinxing)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含义:是指五行中的

24、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导致母 子两行皆异常。子两行皆异常。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缺乏,终致母子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缺乏,终致母子两行皆不两行皆不 足。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足。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导致母 子两行皆异常。子及于母那么与相生的子两行皆异常。子及于母那么与相生的次序相反。次序相反。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及母规律规律(gul)(gul):子行虚弱子行虚弱(xru)(xru),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缺乏,终,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缺乏,终致致子母俱缺乏,一般称为子母俱缺乏,

25、一般称为“子盗母气。子盗母气。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子病犯母。第四十页,共54页。相乘规律相乘规律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度克制。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加(gnji)虚弱。虚弱。规律:规律:引起相乘的原因:分两个方面引起相乘的原因:分两个方面 1太过太过 克者太过克者太过 如:木旺乘土如:木旺乘土 2不及不及 被克者太弱被克者太弱 如:土虚木如:土虚木乘乘第四十一页,共54页。相克与相乘的异同相克与

26、相乘的异同(ytng)(ytng):同:次序一致同:次序一致 异:相克异:相克 正常、生理正常、生理 相乘相乘 异常、病理异常、病理第四十二页,共54页。相侮规律相侮规律含义: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含义: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而被它所克制(kzh),即反克,又称,即反克,又称“反侮。反侮。规律:规律:引起相侮的原因:分两个方面引起相侮的原因:分两个方面 1太过太过 被克者太过被克者太过 如:木旺侮如:木旺侮金金 2不及不及 克者太弱克者太弱 如:金虚木如:金虚木侮侮第四十三页,共54页。相侮与相乘的

27、异同:相侮与相乘的异同: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太过或“不及不及 引起。引起。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 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 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往往同时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往往同时(tngsh)(tngsh)发生。发生。“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是某一行(yxng)对其对其“所胜过度克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某一行(yx

28、ng)对其对其“所不胜的反克。所不胜的反克。第四十四页,共54页。胜复规律胜复规律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那么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气,那么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f(f u)u)于协调和稳定。于协调和稳定。规律: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规律: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复,以报其胜。“胜气重,胜气重,“复气复气也重;也重;“胜气轻,胜气轻,“复气也轻。复气也轻。“有胜那么复。有胜那么复。次序:五行胜复,又称次序:五行胜复,又称“子复母仇。子复母仇。如:木行亢盛为胜气,金行旺盛为如:木行

29、亢盛为胜气,金行旺盛为复气;土为木之所胜,而土之子金能复气;土为木之所胜,而土之子金能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那么为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那么为子复母仇。子复母仇。第四十五页,共54页。五行学说五行学说(xu shu)(xu shu)在中医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学中的应用v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v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v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zhndun)v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四十六页,共54页。说明五脏说明五脏(wzng)(wzng)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关系 说明五脏说明五脏(wzng

30、)(wzng)的生理特点的生理特点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wzng)(wzng)关系关系 说明五脏说明五脏(wzng)(wzng)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第四十七页,共54页。肝属木:木曰曲直,升发条达,肝属木:木曰曲直,升发条达,肝性条达,有疏泄之功肝性条达,有疏泄之功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wn r)(wn r)之性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说明说明(shumng)(shumng)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脏的生理特点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金性清

31、肃,收敛(shulin)(shulin)肃杀肃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肾有藏精,主水之功第四十八页,共54页。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gun x)(gun x)相生: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互滋生的相生: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互滋生的关系关系(gun x)(gun x)。肝藏血以济心肝藏血以济心 木生火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心之阳以温脾 火生土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脾散精以充肺 土生金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肺肃降以助肾 金生水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肾藏精以养肝 水生木水生木相克: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互

32、制约的相克: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关系(gun x)(gun x)。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木克土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火克金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约心火之亢烈肾水上承以制约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水克火第四十九页,共54页。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克我、我克的

33、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zn q)(zn q),使其不致过亢。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那么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太盛,那么有他脏之气制约 本脏之气虚损,那么有他脏之气补之本脏之气虚损,那么有他脏之气补之 第五十页,共54页。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又称又称“母虚累子。疾病的传母虚累子。疾病的传变从变从 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子病犯母又称又称“子盗母气。疾病的传

34、子盗母气。疾病的传变从变从 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相克相克(xin k)(xin k)关系传变:关系传变:相乘相乘 相克相克(xin k)(xin k)太过而为病。太过而为病。如如“木旺乘土和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土虚木乘。相侮相侮 反向克制而为病。反向克制而为病。如如“木火刑金和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土虚水侮。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称为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称为“顺传顺传。按乘。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称为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称为“逆传。逆传。第五十一页,共54页。脾虚病人,而面见脾虚病人,而面见(min jin)(min jin)青色,是肝病犯

35、脾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心脏病人,而面见(min jin)(min jin)黑色,是肾水凌心黑色,是肾水凌心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五色五色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得相生得相生(xin shn)(xin shn)之脉之脉为顺为顺色脉合参色脉合参 得相克之脉为逆得相克之脉为逆 轻重顺逆推断轻重顺逆推断(tudun)(tudun)病情的病情的预后预后 色味色味脉脉确定五脏确定五脏的的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面见青面见青色色,喜食酸,喜食酸味味,脉脉弦弦,为肝病为肝病面见赤面见赤色色,口,口味味苦,苦,脉脉洪,为心病洪,为心病 他脏所主之色他脏所主之色推测病的传变推测病的传变第五十二页,共54页。谢谢(xi xie)大家!第五十三页,共54页。内容(nirng)总结中医学的哲学根底2。普遍性: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火。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金。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水。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yzh)和制约。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开展变化。谢谢大家第五十四页,共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