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890094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定义定义v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是指侵入导管端培养出的微生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是指侵入导管端培养出的微生物与患者血液培养物与患者血液培养(以外围血管采血为佳以外围血管采血为佳)所分离出所分离出的微生物相同的微生物相同,并伴随临床症状。有时虽然侵入导并伴随临床症状。有时虽然侵入导管端未能经实验室培养证明已受微生物感染,但患管端未能经实验室培养证明已受微生物感染,但患者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且拔除导管后

2、临床症状即者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且拔除导管后临床症状即改善,仍可间接证明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改善,仍可间接证明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CRBSI)vCRBICRBI临床表现:突发的寒颤和高热。可伴有消化道临床表现:突发的寒颤和高热。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于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于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见红斑、硬结、触痛或化脓。还可以包括:低血压、见红斑、硬结、触痛或化脓。还可以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持续性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败血症体心动过速、持续性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败血症体克、中心静脉的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动脉炎、血源

3、克、中心静脉的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动脉炎、血源性肺部感染和心内膜炎等性肺部感染和心内膜炎等 。因此当接受导管治疗。因此当接受导管治疗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发冷、发热,首先应考虑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发冷、发热,首先应考虑导管感染。导管感染。感染的原因感染的原因感染的原因感染的原因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的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的因素操作相关的因素操作相关的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内在因素内在因素v年龄:高龄、体弱患者易发生感染。年龄:高龄、体弱患者易发生感染。v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发生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发生感染。感染。v其他:插管前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有严重

4、疾病其他:插管前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有严重疾病等。手术部位或呼吸道等其他的感染部位经由血流等。手术部位或呼吸道等其他的感染部位经由血流的传播,也可导致感染。的传播,也可导致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的因素v导管的选择:理想的中心静脉导管材料应柔韧、耐导管的选择:理想的中心静脉导管材料应柔韧、耐用、光滑,能抵抗细菌、真菌和纤维蛋白黏附,从用、光滑,能抵抗细菌、真菌和纤维蛋白黏附,从而减少感染及内膜损伤。而减少感染及内膜损伤。v导管上的附加装置:用药多时,常需在导管上附加导管上的附加装置:用药多时,常需在导管上附加三通、延长管等装置。有研究表明,附加连接装置三通、延长管等装置。有研究表

5、明,附加连接装置可增加污染的发生率:增加可增加污染的发生率:增加1 1个装置,污染的发生个装置,污染的发生率为率为0.780.78;增加;增加2 2个装置,发生率为个装置,发生率为1.511.51。v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放置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高。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放置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高。操作相关的因素操作相关的因素v穿刺部位的选择:在血流感染率上从高到低依次为穿刺部位的选择:在血流感染率上从高到低依次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v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性:无菌操作不严,在操作过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性:无菌操作不严,在操作过程中将细菌带入血液循环,且由于长期留置,易成

6、程中将细菌带入血液循环,且由于长期留置,易成为细菌感染的通道。为细菌感染的通道。v置管的熟练程度:医生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置管的熟练程度:医生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操作越不熟练,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越大,率成反比。操作越不熟练,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越大,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导管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导管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他因素其他因素v微粒污染: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微粒污染: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v消毒液污染:使用已遭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液消毒皮消毒液污染

7、:使用已遭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液消毒皮肤,易使污染的微生物经由穿刺部位直接进入组织肤,易使污染的微生物经由穿刺部位直接进入组织或血管,从而造成血流感染的发生。或血管,从而造成血流感染的发生。v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养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v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导致菌群紊乱;使机体免疫功能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导致菌群紊乱;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低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感染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感染源 有研究表明:平均留置有研究表明:平均留置3 3周的导管污染来自于接头周的导管污染来自于接头和导管腔内占和导管腔内占7070,

8、而来源于皮肤和血液播散的仅,而来源于皮肤和血液播散的仅占占3030。我国最常见的病原体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我国最常见的病原体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和真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和真菌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导管维护导管维护中心静脉方面中心静脉方面于操作相关方面于操作相关方面中心静脉导管方面中心静脉导管方面v正确选择导管:选择质量好且便于置入血管内的导正确选择导管:选择质量好且便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如硅化弹性导管。管,如硅化弹性导管。v减少导管附加装置:使用一体化输液系统,尽量减减少导管附加装置:使用一体化输液系统,尽量减少导管远端的附加装置及药物推注。少导管远端的附加装置及

9、药物推注。v导管的更换: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每半个月至导管的更换: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每半个月至1 1个月更换个月更换1 1次,护理工作中,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次,护理工作中,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对于不再必须使用的导管应尽快拔除。的必要性,对于不再必须使用的导管应尽快拔除。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操作相关方面操作相关方面v严格无菌操作:要有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要有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v认真选择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应选择易于固定、感认真选择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应

10、选择易于固定、感染率相对较低的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穿刺颈内静染率相对较低的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穿刺颈内静脉及股静脉,避免选择接近开放性伤口处,以降低脉及股静脉,避免选择接近开放性伤口处,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v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穿刺,保证操作的熟练度,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行穿刺,保证操作的熟练度,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v严格输入用药的配制:配制液现配现用,应在专用严格输入用药的配制:配制液现配现用,应在专用高度清洁无尘的环境中配制。高度清洁无尘的环境中配制。导管维护导管维护v穿刺点覆盖用无菌敷料的选择与更换穿

11、刺点覆盖用无菌敷料的选择与更换v导管口皮肤的消毒导管口皮肤的消毒v输液导管的护理输液导管的护理v留置部位的护理留置部位的护理v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CRBICRBI的预防总结的预防总结 v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规范插管操作。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规范插管操作。v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血管或诱发血栓形成的物。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血管或诱发血栓形成的物。v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当导管不为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当导管不为医疗所必须时应尽早拔除。所必须时应尽早拔除。v在临床工作中,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 手;缩短留置静脉导管时间是有效的预防施一旦怀手;缩短留置静脉导管时间是有效的预防施一旦怀疑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疑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