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888733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胶水、剪刀、报纸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你认为哪个好顶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将报纸分成A、B、C三份。、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2、实验一(顶长纸棒)、由组长设计

2、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3、实验二(顶短纸棒)、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4、思考问题并回答:、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这是为什么?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试验程序: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实验观察:看哪个纸棒先倒下。、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三)探

3、索延伸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第二课:有取得“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二、教学准备: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是怎样流上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地向上移动。、取一条面巾纸和一条塑料条,分别放在装有红色水的碗中。、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

4、间。观察面巾纸和塑料纸的现象。、拿出纸条和塑料条放在桌上,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材料是否有极细的管道。小结:面巾纸有极细的管道,可以使水慢慢上升。没有细管道的塑料纸不能使水慢慢上升。、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粉笔、布条、铁丝、海绵、橡皮筋、小砖头有没有细微管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思考问题:使水慢慢上升的物品中,细微管道是不是起了作用?细微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2、实验二:管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把一组内径大小不一的透明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小木板上,吸管下端要摆齐。、将小木板垂直放入碗中。、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观察每根吸管中水升高的情况。、思考问题:上面的试验中,粗吸管中水升得高还是细吸管中水升的

5、高?是不是吸管内径越细,水上升的越高?、小结:能够吸水的各种物质,本身构成并不严密,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存在,我们把这种管道叫“毛细管”。3、实验三,芹菜梗毛细管的作用、在水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的红色水。、把一段长10厘米的芹菜梗插入杯中,保留一段时间。、取出芹菜梗,用小刀横向切开浸水一端的芹菜梗,看到芹菜梗有细小的孔吗?你发现小孔中有红水吗?、思考问题:说一说,芹菜梗的毛细管在芹菜生长中的作用。(三)探索延伸1、小实验让纸花“开花”。、做一朵小纸花。、在碟子中倒入约0.5厘米左右深的水。、把“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仔细观察,花瓣慢慢向外开放。、想一想:纸花在水中绽放,其中有毛细管在起作用吗?2、地

6、下水沿土壤缝隙上升,供植物生长,就是毛细管作用。3、把毛巾搭在水盆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4、盖房时为了防潮,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沿着砖或地基的毛细管上升。你说对吗?第三课:标准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标准化的内容。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的铅笔、不同品牌的味精袋、A4、B5纸、直尺、螺杆和螺母。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铅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我们观察过铅笔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在制作铅笔时有没有标准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一)产品的质量标准1、实验一、分别将1H、2H、HB

7、、1B、2B、3B等型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画一下,用力大小要一样,观察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观察思考:分小组议论、课堂发言:你感觉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一样吗?、师生共同总结:铅笔芯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叫铅笔浓度。标准化的第一个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标准。、观察你手中的味精袋上的说明,你发现它们的质量标准分别是什么?说一说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二)产品的规格标准2、实验二、用直尺测量A4纸的长与宽。、提问:A4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于其他组交换测量结果。、思考发言:你发现了什么?、总结:A4纸和B5纸长与宽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品种规格标准。标准化的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规格标准

8、。、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读发现与探索和科学两本书的说明。(关于规格标准注明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写“规格”有的写“开本”)。(三)产品的通用标准3、实验三、用3各同一规格不同外形的螺母在同一螺杆上分别做旋紧实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总结:螺杆和螺母的零件一般都有通用性。标准化的第三个标准是产品的通用性标准。、试着说一说产品通用性标准的作用是什么?二、探索发现1、认识了产品的质量标准。2、学会了产品通用性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的分析。3、发现标准化就是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和产品通用性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三、探索延伸讨论:李彤一般穿23号鞋子很合适。某天姑姑从外地买了一双23号鞋子回来,

9、可李彤穿着很挤脚,这是怎么回事?第四课:一纸托“千斤”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改变纸的形状,它的承重能力也会改变。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砝码、草版纸片、复印纸、剪刀、胶水、硬币、废报纸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演示观察:教师那一张纸,它会向下垂。适当折叠后,这张纸能在水平方向保持住,并告诉同学,它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二、学习新课(一)单张纸承重实验1、实验一、指导实验:把纸条折成V形或L形,平拿,你发现什么?在上面放上1-2枚硬币,纸条还能挺住吗?。、把一张纸折成波浪状,放在两摞书之间,它能支撑一本书的重量吗?换成废报纸,再试一

10、试。、把纸横向剪开卷成两种筒状,用胶水粘牢,立在桌面上。看那种形状的筒承重大?、把实验一至实验三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成小组交流。(二)用报纸卷成圆筒形空心纸管,检验报纸在改变形状以后的承重能力。2、实验二、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空心纸管。、对空心纸管整形。(全长为12厘米,做4-5个,选出3个准备实验)、把3支纸管粘在一起。、圆筒形纸管的承重实验:桌上放两摞书,书间距是8厘米。高度5厘米。把连在一起的3支纸管架在上面。做承重实验。观察放在纸片上的重物和砝码,看看它的承重是多少。、思考:你还能将纸设计出其它形状吗?三、探索发现1、研究方法:设计科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2、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它的

11、形状有关系。3、组装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四、探索延伸1、观察身边的瓦楞纸箱,为什么这样做?2、联想改变纸的形状,承重力会改变,其它物质呢?第五课:空气的压力一、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拔压注射器、拉塑料袋、拉塑料衣钩等实验,研究空气的压力。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塑料袋、塑料瓶、细绳、塑料吸盘衣钩、注射器、橡皮帽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扛起一袋米,肩上会有压力,这是因为米有重量。空气也有重量,是不是空气对地面上的物体也有压力?我们做几个实验,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一)演示实验空气有压力1、实验一、将注射器活塞推入到底部,把针

12、管里的空气排出。、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外拉再松手。、你看到了什么?、思考问题:松开手后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回去的?是不是说明空气有压力?实验并讨论:拿掉橡皮帽,在推拉活塞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空气哪里去了?(二)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2、实验二、把塑料袋在空中甩几下,使塑料袋充分打开。然后把它衬在广口塑料瓶内壁上,使它紧贴内壁,并将塑料袋的开口用绳子扎紧在塑料瓶口上。、将塑料袋试着从塑料瓶中拉出。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思考发言: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演示实验空气压力的方向3、实验三、把玻璃杯装满水,再把杯口浸湿。、将硬卡纸平方在杯口上,用手把硬卡

13、纸压平,压住杯口把玻璃被翻过来。、把压在硬卡纸上的手拿开。、观察:硬卡纸是否掉下来?(四)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的方向4、实验四、将塑料吸盘衣钩压紧在平整光滑的物体上。、试着拉起塑料吸盘衣钩,你感觉如何?、转换吸有衣钩物体的方向,使塑料吸盘衣钩处于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试着拉一拉,如果是一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三、四两个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有压力?同时还证明了什么?三、探索发现1、发现了空气是有压力的。2、空气的压力在四面八方都是存在的。四、探索延伸讨论:我们的课桌大约要承受2000千克左右的空气压力,为什么桌子没有被压坏?第六课:哪个滑梯快一、教学目标:1、

14、通过实验,研究物体沿斜直线与曲线滑梯下滑时哪个物体用的时间短。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能力。二、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两张硬板纸、剪刀、胶水。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们都玩过滑梯吗?想一想,如果有同样材料制成的两条滑梯摆在你面前,滑梯表面一条是斜直线,另一条是有弧度的曲线,其它条件都相同。物品从滑梯上滑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哪个短?你会选择哪一条呢?二、学习新课(一)制作实验器材提示:、折叠成梯的两侧墙要固定住,曲线梯两侧要设计成齿状。、滑梯支架可用书本等文具代替、两架滑梯高度要相同,长度要相等。、乙滑梯的上半部坡度要大些,下半部坡度要小些。(二)进行试验。实验程序、

15、先选择合适的物品对滑梯进行性能试验。发现问题进行调整。、选择同样的两件物品,进行试验。、两手持两件相同物品,在梯子上端A处同时放手,哪个先到达滑梯底部?、每人反复试验几次。思考问题:哪个滑梯上的物品最先到达滑梯底部?。总结:小物品沿斜直线滑梯下降时所走的距离要比曲线滑梯短,而结果却是曲线滑梯上的小物品下滑得快。原来这里的曲线滑梯的曲线又叫旋轮线,物品沿着旋轮线下降是最快的。三、探索发现1、科学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2、同样物品在同样高的旋轮线滑梯比斜直线滑梯下滑用的时间要短。四、探索延伸观看图片(天安门、祈年殿)我国人民很早以前就把这种旋轮线应用在建筑上了。你能在图中找到旋轮线吗?这样

16、的曲线建筑有什么好处?第七课:鱼缸里的水能自动流出来吗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鱼缸里的水自动排出的方法。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透明塑料水盆、透明塑料管、水杯。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你家的鱼缸里的水是否要定期更换?每次换水都怎样换?你想过没有,发明一个装置,能够自动更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一)活动过程1、教师指导实验、将水盆注满水放在高处,低处放一水杯。、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盆的水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观察塑料管中是否有水流出。、思考问题回答: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中吗?为什么?2、教师示范

17、实验、往塑料管中注入一些水(半下为好)。、用手捏住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水盆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同时松开两手。、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吗?3、学生在教师指挥下试验、往塑料管中注满水。、用手捏住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水盆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同时松开两手。、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水不停地流入水杯中,说说塑料管中那段水是向上流动的。比较水面和塑料管出水口的高度,你发现了什么?4、指导实验、重复上次实验。、当水慢慢流出时,用手慢慢抬高塑料管出水口(入水口不动)、当抬到出水口和盆中水面一平时,你看到什么现象?、思考问题:挡出水口抬到与水盆中的水面相同时

18、,水会流入杯中吗?根据以上实验,说一说,实验中能使水不停的排出的条件吗?三、探索发现1、可以使水不停排出来,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2、要使鱼缸里的水自动排出来,必须符合3个条件。、开始前,塑料管理要注满水。、塑料管的进水口要完全进入水中。、塑料管的出水口要低于鱼缸里的水面。第八课:数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图形,掌握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二、教学准备:三角形、纸、笔。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你数一数,一共含有几个三角形?是2个,还是3个?数三角形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一

19、)活动过程1、出示图形,按自己的思路数一数。、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研究谁数的对。、向班内介绍你们的答案和采用的方法。总结:用分析图形的方法研究问题。可把图形拆开看、数。如: 图1 2、学习分解图形法、仿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图。数一数几个三角形?、这幅图是由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3、找一找规律以上图形,含有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三角形。它的规律是:1+2+3=6按照式子,右图为:1+2+3+4=10个4、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数出以下三角形个数。三、探索发现1、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是:图中相互不重叠三角

20、形个数有N个,则三角形总个数=1+2+3+4+N2、用分解的方法思考,逐步推导“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四、探索延伸用学会的规律算出下面的三角形个数。第九课:记忆力训练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记忆方法的训练,有效的提高记忆力。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的科学记忆能力。二、教学准备:收集并了解有关记忆方法的各种信息。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你的记忆力怎样?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某些人的过人之处。记忆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学习都需要记忆力。通过训练,人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二、学习新课(一)活动过程1、

21、一般技艺和分类记忆、看书本12种图画半分钟,(一般记忆法)合上书本,说说你记住了多少种物品。、再看下图12种物品,同样看半分钟(分类记忆法),看看能记住多少种物品。、思考问题: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分类列记忆是不是比一般记忆好些?2、多通道记忆、7人组成一个小组。、实验工具为课本43页测试图。、实验方法。测试员A给甲介绍每幅画风景内容,甲同学不看风景画。测试员B让乙同学看风景画,不说介绍词。测试员C让丙同学不但看,并且介绍内容。、测试结束后,让每个被测试的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记忆的每幅画内容。、讨论:甲乙丙3位同学各利用什么感观记忆?那位是多通道记忆?他是不是比其他同学记忆的

22、多?、总结:我们接受外部信息可以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通道。如果这些通道同时参与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3、口诀记忆、全班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同学直接记忆我国二十四节气。、乙组同学背记二十四节气歌。、甲乙两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看哪组背得多。总结:口诀记忆法比一般记忆法效果好。三、探索发现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关键是找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记忆时,不要只用单一方法,要多用几种方法记忆。四、探索延伸课下继续研究记忆法。背诵圆周率。、用课本提供的图画练习记忆。第十课:生日“魔术”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生日“魔术”,运用数学中的逆算法破解魔术中的奥秘。2、逐步培养学生科

23、学研究素养和认真分析问题的实质的能力。二、教学准备:尺、笔、纸。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一上课先猜猜同学的生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说:告诉你一个小魔术,可以利用几个数字,就能猜测出别人的生日。你一定很高兴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试试吧!二、学习新课(一)活动过程1、对方的活动:按下面的计算步骤提供准确的数字。、把你的生日的日子数乘3;、加上出生月份的数;、把得数乘2;、再减去出生月份的数;、最后的计算结果是。2、自己的活动、把对方告诉的结果除以20。、则商数是出生日。、余数是出生月份。、测试结束后,利用这种方法,同桌同学互相算一算对方的生日。3、破解生日魔术把生日的日子数

24、X10生日日子的数字扩大10倍:加上出生月份的数10倍的生日的日子数和1个月份数得数X220倍的生日的日子数和2倍的月份数再减去出生月份的数20倍的生日日子数和1个月份数最后结果计算结果4、思考问题:如果把做法中的第一步乘10改成乘20,想一想,做法中的哪几步可以去掉?仿照上表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和算式。三、探索发现魔术准确的三个关键1、按要求掌握好计算的顺序。2、每一个计算过程都要准确。3、计算后的得数,除以20,商是生日的日子数,余数是出生月份。四、探索延伸课下讨论完成课本47页探索延伸7进制的数学游戏。第十一课:磁铁隔着物体磁铁受影响吗一、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磁铁隔着各种

25、材料吸引曲别针的实验。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观察、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塑料片、纸皮、布片、木片、铝片、铜片、铁片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谁玩过磁铁?是怎样玩的?磁铁能隔着木片、纸片、塑料片等还能吸住铁,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磁铁的磁性受到影响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二、学习新课(一)活动过程: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1、实验一:磁铁隔着塑料片、布片等物品磁性受影响吗?、将塑料片、纸片、布片、木片等分别从曲别针与磁铁中间穿过。;、观察:每当物品处于磁铁与曲别针之间时,发生什么情况?总结:磁铁隔着塑料片、布片等非金属物品磁性基本

26、上没有受到影响。2、实验二,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磁性受影响吗?、将铝片、铜片等分别从曲别针与磁铁中间穿过。、观察: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物品时,发现什么现象?总结:实验说明,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物品时,它的磁性受到影响程度不明显。3、实验三,磁铁隔着铁片磁性受影响吗?、将铁片从曲别针与磁铁之间穿过。、观察:你发现什么情况?、思考问题:说明什么?总结:磁铁隔着铁片,它的磁性受到影响程度比较明显。三、探索发现1、磁铁隔着非金属材料,磁性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2、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金属材料,它的磁性受到的影响程度不明显。3、磁铁隔着金属材料铁,它的磁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四、探索延伸1、磁铁在水中磁性是否

27、会受到影响?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2、在生产中,如果有什么部件需要防磁的话,你知道怎么办吗?说说看。第十二课:缩减发明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身边许多缩一缩或减一减而发明的新物品学会分析特点。2、逐步培养学生找出发明的规律,动手实践发明的技法。二、教学准备:搜集与发明技法相关的物品信息。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计算机问世时,体积有两间教室那么大。照相机、电视机发明时也都是沉重的物品。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今天这些物品都可以微型化了,而且功能更多、更好用了。我们先看看一些发明,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分析例子,体会缩减发明技法的规律1、实验一、

28、盆景的发明:一棵大树缩一缩盆景。特点:使物品更有欣赏价值。、照相机单脚架的发明:照相机三脚架减一减照相机单脚架。特点:在不平整或狭小的场地使用比较方便。、微型订书器的发明:普通订书器缩一缩微型订书器。特点:体积小并使用方便,可做为随身携带的小饰物。、微型皂片的发明:普通肥皂缩一缩微型皂片。特点:体积小,可随身携带,是卫生又方便的一次性洗手皂。思考问题:发明钱的物品与发明后的物品是什么关系?发明后的物品与发目前比有什么新特点?(二)尝试缩减发明技法,找出发明的新物品。2、实验二、一次缩减:普通自行车缩一缩?(独轮车)说一说新物品的优点。、多次缩减:普通眼镜缩一缩减一减?(折叠眼睛)说一说,新物品功能变化情况。、这说明了什么?、思考发言:说说缩减发明技法的规律。(建议从物体的体积变化进行思考)(三)自主发明尝试3、实验三、调查身边的物品,自选一件,使用缩减发明技法尝试发明。、在笔记本上写一些,画一画。三、探索发现4、实验四试着做一做,在一件小物品上减去一些东西或缩小物品体积,可以使物品具有新的优点。四、探索延伸分析下面的例子,说一说,在利用缩减发明技法的同时,再加入哪些技术可以发明哪些物品?汽车票减一减并用新技术?光盘缩一缩并用新技术?台式录音机缩一缩并用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