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5884318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系统工程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课程背景】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企业的研发领导都已意识到,优秀的产品绝不仅是优秀的技术、优秀的部件的简单迭加,在产品需求、产品概念、产品结构、方案设计、技术选择、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系统工程师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出发,在产品与客户之间、产品与环境之间、产品整体与局部之间、部件之间、备选技术之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合理地做出方案探索、评估与决策。系统工程师、总体设计师等职位相应而生。同时,很多研发系统也采用了借鉴大量系统工程思想的产品开发流程,如IPD、PACE等。但是系统工程在产品开发中

2、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很多系统工程师并不具备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系统工程师不同于专项技术工程师,经过专业的教育和工作的磨练就可以上手相应工作,需要相关领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多数系统工程师来自于专业技术工程师发展而来。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基于系统科学的系统工程高度抽象,深刻地理解并合理地运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工具、方法来有效地指导系统工程相关工作存在较大难度。如:系统工程的很多工具、方法在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或者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无法像其他管理工作那样相对简单地使用流程来规范。正是由于系统工程应用存在这些困难,很多系统工程师在实际工

3、作中只能主要凭借经验来工作,在复杂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大量问题,如: 需求考虑不全面 需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时,选择结果非最优 方案设计缺乏有效的概念探索,方案缺乏竞争力,或过于激进,技术风险大。 缺少备选方案,缺乏有效的方案评估方法,决策只能在模糊状态进行,领导及专家被迫进行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 各级设计工作缺乏合理分层,复杂的产品需要大规模人员参与时,无法有效组织。 子系统之间、部件之间,结构及接口设计不合理或不清晰,导致不同开发组之间的设计更改、必须的沟通增加,开发效率下降。 技术风险未能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有效地处理,导致进入后期大规模生产时,技术风险未下降到合理水平,并且导致开

4、发停滞、方案变更,严重影响进度、开发成本及开发效率。本课程的目的是指导研发系统在产品开发中正确使用系统工程方法,使系统工程师能够掌握正确的系统工程观点、工具、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以及找到正确的系统工程师的成长及提高路径。同时使相关人员正确理解系统工程师工作及方法,使工作顺畅开展。【培训收益】 l 了解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培养系统意识,以系统的观点、角度、方法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l 了解主要系统工程方法论,学习如何在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指导下,处理复杂系统相关问题。l 学会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开发过程,对各阶段工作的内容及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理解。l 掌握系统工程过程的阶段

5、、步骤、方法、工具,尤其针对复杂系统的开发工作,学会把握重点,有序开展重点阶段的工作,以及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工具,确保形成高质量的项目输出。l 清楚了解系统工程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以及与项目经理、专项技术工程师的关系。加强其他角色对系统工程师工作的理解,减少矛盾,使三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顺畅、更加有效。l 了解系统工程师在知识结构上,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专项技术专家之间的区别,掌握系统工程师在培养及成长方面的基本方法。【课程对象】系统工程师、总工、总体技术专家及管理人员、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参与系统设计的资深工程师、研发总监、产品线总监、资深专项技术工程师等。【课程大纲】1. 系统

6、工程概述(2小时)本单元学习目标: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思想、特点。1.1. 系统工程概念介绍1.2. 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1.2.1. 古代整体观1.2.2. 还原论1.2.3. 系统思想发展1.2.4. 系统工程的发展1.3. 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体系框架1.4. 系统论概述1.4.1.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4.2. 系统的重要属性1.4.3. 系统结构与功能1.5. 系统工程的特点、价值与应用2. 系统工程方法论(2小时)本单元学习目标:了解主要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掌握重点方法论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结合IPD流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理解IPD流程。2.1. 系统工程方法论概述2.2. 霍尔

7、的三维结构2.2.1. 时间维2.2.2. 逻辑维2.3. 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2.4. 并行工程方法2.5. 系统工程过程模型3. 系统工程应用理论简介(3小时)本单元学习目标:简要了解系统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工具、方法。3.1. 系统建模3.2. 系统预测3.3. 系统评价3.4. 系统决策4. 系统工程在概念阶段的应用(3小时)本单元学习目标:了解系统角度的概念阶段的工作,掌握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设计需求以及产品概念工作的主要流程和方法。4.1. 概念阶段过程模型概述4.2. 需求的层次及其在产品开发过程的演进4.3. 产品包需求4.3.1. 市场需求4.3.2. 非功能需求4.3.

8、2.1. 并行工程需求DFX4.3.2.2. 可靠性、可用性需求4.4. 技术可行性分析4.4.1. 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4.4.2. 可行性分析的方法步骤4.5. 设计需求4.6. 产品概念开发4.6.1. 产品概念定义4.6.2. 产品概念的用途4.6.3. 产品概念探索方法4.7. 产品概念评估及选择4.7.1. 产品概念评估及选择过程4.7.2. 产品概念的评估4.7.3. 产品概念的筛选4.7.4. 产品概念优化4.7.5. 产品概念选择5. 系统工程在计划(方案)阶段的应用(3小时)本单元学习目标:了解系统角度的计划阶段的工作,掌握计划阶段系统工程的主要工作及方法,用SE的思维方法重

9、新看待需求规格设计方案的整个逻辑过程。5.1. 计划阶段过程模型5.2. 功能分析及功能框架5.2.1. 功能分解5.2.2. 功能分配功能单元5.2.3. 常用功能单元介绍5.2.3.1. 信号媒介功能单元5.2.3.2. 数据媒介功能单元5.2.3.3. 材料媒介功能单元5.2.3.4. 能量媒介功能单元5.2.4. 功能框架图5.3. 物理确定及物理架构5.3.1. 物理模块的创建及功能分配5.3.2. 接口设计原则5.3.3. 物理架构的构建5.4. 系统规格5.5. 技术风险处理5.5.1. 部件成熟度评估5.5.2. 不成熟部件的风险处理6. 系统工程师的职业思考(1小时)本单元学

10、习目标:了解系统工程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和作用和特点。掌握系统工程师与项目经理、技术领域专家从工作内容到知识要求上的差别,并探讨系统工程师的培训方法。6.1. 系统工程师的作用6.2. 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专项技术工程师的知识比较6.3. 系统工程的职业挑战6.4. 系统工程师的特质6.5. 系统工程师的来源与培养6.5.1. 专业教育的系统工程师的成长之路6.5.2. 专项技术工程师的系统工程师成长之路【讲师介绍】祝老师 资深顾问 高级讲师p 专业背景:在华为公司核心研发中心工作的十年中,曾担任产品开发项目经理、系统分析经理、预研部项目经理,华为印度研发中心业务与软件产品线的总工、

11、业务与软件产品线综合产品线系统部经理、业务软件产品线战略规划核心骨干,对企业战略、业务规划、产品开发体系、预研体系、IPD、技术管理、系统设计(包括模块化设计、产品平台、CBB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p 项目实践:作为华为全球领先的软件产品-智能网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骨干,参与过华为智能网第一个软件版本的开发和开局,对如何从无到有地研发和组织大型研发软件产品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拥有产品开发各个层次的实践经验。1999年做为项目经理,带领团队成为华为首批CMM试点版本,深入了解CMM相关实操经验。作为产品线预研部项目经理,领导开发了华为业务与软件产品线核心技术平台。担任在华为印度所总工

12、,亲手参与了华为公司第一个在海外的研发机构技术管理工作,对跨国研发中心的管理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担任华为业务与软件综合产品线系统部经理期间,负责管理综合产品线所有系统分析人员,并组织完成包括产品规划、综合解决方案、需求及总体方案设计、市场技术管理等工作。深度参与华为业务软件产品线业务规划,并直接负责完成在NGN、IMS等新兴业务领域的业务规划。对业务规划方法、流程、要点等有深入理解。并参与华为业务软件产品线技术规划及平台总体技术方案。担任华为业务软件战略规划部规划人员时,参与制订业务软件领域战略规划。p 培训课程:战略规划、业务规划、客户需求管理、IPD体系、模块化设计及管理(包括产品平台、

13、CBB设计及管理)、研发知识管理等。p 杰出成就:华为的智能网产品历年获得深圳市、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核心技术人员,祝老师均为署名获奖人员。 【课程时间】 2天(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30)【课程费用】 30000元/天*2天=60000元【联系方式】北京融通协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系人:陈辉 客户经理手 机:159 106 55110 7X24小时 免费接听电 话:010-52876713传 真:010-83848440邮 箱:245184352 MSN: fangyuan1979 博 客:http:/fangyua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