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5884092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67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条 文 说 明4 模板及支(拱)架分项工程4.1 一般规定4.2 模板及支(拱)架安装4.3 模板及支(拱)架拆除5 钢筋分项工程5.1 一般规定5.2 原材料5.3钢筋加工5.4 钢筋连接5.5 钢筋安装6 混凝土分项工程6.1 一般规定6.2 原 材 料6.3 配合比设计6.4 混凝土施工7 预应力分项工程7.1 一般规定7.2 原 材 料7.3 制作和安装7.4 张拉或放张7.5 压浆和封端8 混凝土实体质量核查附录A 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检验和修补附录B 钢筋接头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附录C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附录D 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技术要求附录E 混凝土

2、用粗骨料的技术要求附录F 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附录G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附录H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附录J 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方法附录K 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快速试验方法本标准用词说明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条 文 说 明4 模板及支(拱)架分项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并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4.1.2 模板及支(拱)架必须安

3、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4.1.3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验收。4.1.4 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4.1.5 模板及支(拱)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4.2 模板及支(拱)架安装主控项目4.2.1 模板及支(拱)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4.2.2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型内的积水和杂

4、物应清理干净。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4.2.3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 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52表面平整度52 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3高程基 础20测 量梁、柱、板、墙、拱54模板的侧向弯曲柱h/1000拉线尺量梁、板、墙l/15005梁、柱、板、墙、拱两模板内侧宽度+105尺量不少于3处6梁底模拱度52拉线尺量7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 量注: h为柱高。 l为梁、板跨度。 检验数量

5、:施工单位全部检查。4.2.4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留置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0尺量尺 寸+100尺量不少于2处2预埋件中心位置3尺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4.3 模板及支(拱)架拆除主控项目4.3.1 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拱)架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 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要求序 号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6、的百分率(%)1板、拱250287581002梁87581003悬臂梁(板)275210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一般项目4.3.2 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5 钢筋分项工程5.1 一般规定5.1.1 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5.1.2 浇筑混凝土前,施工单位应对钢筋进行下列检查:1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

7、等;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 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等;4 钢筋保护层厚度。5.1.3 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5.1.4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做变更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文件。5.1.5 对电绝缘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钢筋应满足设计要求。5.1.6 环氧涂层钢筋的存贮、加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环氧涂层钢筋现场存放期不宜超过6个月。当环氧涂层钢筋在室外存放的时间需要2个月以上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阳光、盐雾和大气暴露的影响。2 剪切与冷弯环氧涂层钢筋时,所有接触环氧涂层钢筋的支座和芯

8、轴等接触区均应配尼龙套筒或其他合适的塑料套筒。3 支承环氧涂层钢筋的垫块和绑扎环氧涂层钢筋的铁丝应采用尼龙、环氧、塑料或其他材料包裹。同一构件中,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钢筋不得有电连接。4 环氧涂层钢筋架立后,不宜在其上行走,应防止工具或重物跌落其上,并应规定可移动设备的位置,以免损伤环氧涂层钢筋。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尤其是剪切端头处,如有损伤应及时修补,待修补材料固化后,方可浇筑混凝土。5.1.7 钢筋阻锈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钢筋阻锈剂应事先经过试配和适应性试验;钢筋阻锈剂与其他外加剂联合使用时,在搅拌时需首先加入钢筋阻锈剂后再加入其他外加剂,搅拌时间可延长1

9、3min,钢筋阻锈剂应能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5.2 原 材 料主控项目5.2.1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 t为一批,不足60 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做

10、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随机抽样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5.2.2 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检验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5.2.3 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数量制作试件进行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并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方法:按规定方法试验。一般项目5.2.4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5.3 钢筋加工主控项目5.3.1 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

11、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图5.3.1-1)。2 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图5.3.1-2)。3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图5.3.1-3)。4 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135或180的弯钩(图5.3.1-4);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

12、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图5.3.1-1 180弯钩 图5.3.1-2 直角形弯钩 图5.3.1-3 弯起钢筋 图5.3.1-4 箍筋末端弯钩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且各不少于一件。检验方法:尺量。一般项目5.3.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 号名 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L5000L50001受力钢筋全长1020尺 量2弯起钢

13、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净尺寸3注:L为钢筋长度(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5.4 钢筋连接主控项目5.4.1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5.4.2 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时,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

14、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钢筋接头的外观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和同接头型式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钢筋接头外观检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察和尺量。焊接接头和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施工单位做拉伸试验,闪光对焊接头增做冷弯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一般项目5.4.3 钢筋

15、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2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3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注: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 mm以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 mm以内,均视为“同一

16、截面”。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5.5 钢筋安装主控项目5.5.1 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5.5.2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5.5.3 当架立和绑扎环氧涂层钢筋时,不得使用无涂层的普通钢筋和金属丝。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的普通钢筋之间不得有电连接。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5.5.4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

17、查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损伤缺陷情况,每米环氧涂层钢筋上小于25 mm2 的涂层缺陷的总面积不得大于钢筋表面积的0.1%。符合修补条件的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及时修补,不符合修补条件的不得再修补使用。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一般项目5.5.5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设计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表5.5.5的规定。表5.5.5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名 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基础、板、墙20柱、梁1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绑

18、扎骨架20焊接骨架10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 mm包括在内)30尺 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c35 mm105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25c35mm52c25mm31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6 混凝土分项工程返回6.1 一般规定6.1.1 混凝土工程应采用质量密度为22002550kg/m3的混凝土。6.1.2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6.1.3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

19、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6.1.4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6.1.5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6.1.6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6.1.7

20、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6.1.8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6.1.9 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条件特点、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6.1.10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

21、进行配合比调整。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选定配合比时对于混凝土的抗裂性应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水胶比和拌和物温度等应进行测试鉴定。6.1.11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6.1.12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

22、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6.1.13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6.1.14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6.1.1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6.1.16 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6.1.17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

23、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 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6.1.18 混凝土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质量要求应与拌和用水一致。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6.1.19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且龄期达7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对海洋浪溅区以下的新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并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受海水与浪花的侵袭。对盐渍土等氯盐环境中新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并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受氯盐侵蚀。6.1.20 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评定, 混凝土强度的

24、试块试验龄期应符合第6.4.10条的规定,混凝土其他技术指标的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本标准的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1.21 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其质量控制亦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6.1.22 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除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6.2 原 材 料主控项目6.2.1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表6.2.11的规定。表6.2.11 水泥的技术要求序 号项 目技 术 要 求1比表面积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280m方孔筛筛余10.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3游离氧化钙含量1.0%4碱含量0.80%5熟料中的C3A含量非氯盐环境

25、下不应超过8%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6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0.06%(预应力混凝土)注: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表6.2.12 水泥的检验要求序 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1烧失量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水泥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

26、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 t(袋装水泥每200 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氧化镁3三氧化硫4细度5凝结时间6安定性7强度8碱含量9助磨剂名称及掺量10石膏名称及掺量11混合材名称及掺量12熟料C3A含量6.2.2 矿物掺和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13的规定。表6.2.21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序 号项 目技 术 要 求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细度,%20122Cl-含量,%不宜大于0.023

27、需水量比,%1051004烧失量,%5.03.05含水率,%1.0(对干排灰)6SO3含量,%37CaO含量,%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注:因条件所限当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在其他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况下,经试验证明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表6.2.22 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序 号项 目技 术 要 求1MgO含量,%142SO3含量,%43烧失量,%34Cl含量,%不宜大于0.025比表面积,m2/kg3505006需水量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数,%28d95表6.2

28、.23 硅灰的技术要求序 号项 目技 术 要 求1烧失量,%62Cl含量,%不宜大于0.023SiO2含量,%854比表面积,m2/kg180005需水量比,%1256含水率,%3.07活性指数,%28d85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24的规定。表6.2.24 矿物掺和料的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粉 煤 灰细度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

29、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 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SO3含量CaO含量碱含量Cl-含量磨 细 矿 渣 粉比表面积同上同上同上烧失量MgO含量SO3含量Cl-含量含水率需水量比碱含量活性指数硅 灰烧失量同上同上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30 t为一批,不足30 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Cl含量SiO2含量比表面积

30、需水量比含水率活性指数6.2.3 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1细度模数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月检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吸水率3含泥量4泥块

31、含量5坚固性6云母含量7轻物质含量8有机物含量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0Cl-含量11碱活性6.2.4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4的规定。表6.2.4 粗骨料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1颗粒级配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

32、%,但至少一次。2岩石抗压强度3吸水率4空隙率5压碎指标6坚固性7针片状颗粒含量8含泥量9泥块含量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1Cl-含量12有机物含量(卵石)13碱活性6.2.5 外加剂的性能应符合表6.2.51的规定。外加剂的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表6.2.51 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序号项 目指 标1水泥净浆流动度,mm2402硫酸钠含量,%10.03Cl-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6含气量,%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3.0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4.57坍落度保留值(用于泵送混凝土时),mm30min18060

33、min1508常压泌水率比,%209压力泌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9010抗压强度比,%3d1307d12528d12011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2收缩率比,%135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52的规定。表6.2.52 外加剂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1匀质性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

34、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 t为一批,不足50 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水泥净浆流动度3硫酸钠含量4Cl-含量5碱含量6减水率7坍落度保留值8常压泌水率比9压力泌水率比10含气量11凝结时间差12抗压强度比13对钢筋的锈蚀作用14耐久性指数15收缩率比6.2.6 拌和用水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6的规定。表6.2.6 水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抽 样 试 验 检 验1pH值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新水源;同一水源的水使用达一年。施

35、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2不溶物含量3可溶物含量4氯化物含量5硫酸盐含量6碱含量7凝结时间8抗压强度比6.2.7 钢筋阻锈剂、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所用材料等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6.3 配合比设计主控项目6.3.1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

36、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3.1的规定。当设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无具体要求时,应按本标准附录G确定。表6.3.1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备注1坍落度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泌水率3含气量4抗裂性本标准附录C5抗压强度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6电通量本标准附录H7弹性模量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根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设

37、计要求等进行试验8抗冻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9耐磨性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JC/T421)10抗渗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见证配合比选定试验或平行检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选定单。6.3.2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6.3.2的规定;当骨

38、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6.3.2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试验方法可采用本标准附录J规定的方法一或方法二。表6.3.2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注: 带*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矿

39、渣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直接与水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总碱含量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

40、检查计算单。6.3.3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氯离子总含量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6.3.4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3.412的规定,当化学侵蚀介质为硫酸盐时,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还应符合表6.3.43的规定。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K的方法试验不得小于0.8。表6.3.41 钢筋混凝

41、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0.552800.602600.65260T20.503000.552800.60260T30.453200.503000.50300氯盐环境L10.453200.503000.50300L20.403400.453200.45320L30.363600.403400.4034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453200.503000.50300H30

42、.403400.453200.45320H40.363600.403400.40340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453200.503000.50300D30.403400.453200.45320D40.363600.403400.40340磨蚀环境M10.503000.552800.60260M20.453200.453000.50300M30.403400.453200.45320表6.3.4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

43、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T2,T30.602800.652600.65260氯盐环境L1,L2,L30.602800.652600.6526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503000.50300H3*H4*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503000.50300D3*D4*磨蚀环境M10.552800.602600.65260M20.503000.552800.60260M3*0.503000.50300注:“* ”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表6.3.4 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

44、胶凝材料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水泥品种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的掺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H1普通硅酸盐水泥82030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300H2普通硅酸盐水泥82533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030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300H3、H4普通硅酸盐水泥63036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536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2036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6.4 混凝土施工主控项目6.4.1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6.4.1的规定。表6.4.1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45、序 号原 材 料 名 称允 许 偏 差 (%)1水泥、矿物掺和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和用水1注: 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6.4.2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6.4.3

46、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 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 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6.4.4 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含气量应按表6.4.4的规定控制。表6.4.4 混凝土含气量环境条件混凝土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D1D2 、D3D4含气量,%2.04.05.05.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 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含气量试验,

47、监理单位见证试验。6.4.5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1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6.4.6 新浇筑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部位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每部位测温1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6.4.7 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混凝土前应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6.4.8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检验数量

48、: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6.4.9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2 自然养护时:1)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6.4.9的规定。2)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预制梁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3) 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以前,

49、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表6.4.9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混凝土类型水胶比大气潮湿(50%RH75%),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0.455T10 10T20T202114105T10 10T20T2028 21140.455T10 10T20T20141075T10 10T20T20211410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0.455T10 10T20T20141075T10 10T20T202114100.455T10 10T20T2010775T10 10T

50、20T2014107 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3 蒸汽养护时:1) 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浇筑完46h且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2) 蒸汽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自然养护,自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6.4.9的规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测温检查。6.4.10 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墩台、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以及箱梁腹板内外侧

51、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测温检查。6.4.1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

52、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5 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的取样与留置频率所需数量制作试件。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制作试件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6.4.12 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桥梁的墩台、梁部和隧道的衬砌等重要部位应制作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法试件。其取样、养护方式和试件留置

53、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数量进行检验;对桥梁每墩台、每孔(片)梁和隧道每200 m衬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6.4.13 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其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2 标准条件养护28 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3 其他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制作弹性模量试件。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制作试件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6.4.14 当设计对混凝土抗渗等级有要求时,其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抗渗试件应在混凝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