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吸痰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5880622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护理操作---吸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护理操作---吸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护理操作---吸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护理操作---吸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操作---吸痰(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吸痰的护理吸痰的护理普内科普内科 马静马静一、概念及原理一、概念及原理二、目的二、目的三、适应症三、适应症四、操作过程四、操作过程五、并发症五、并发症六、注意事项六、注意事项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窒息等并发症发生 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术后和胸

2、部创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吸困难症状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的病人。10/6/2022吸痰的方式吸痰的方式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减少机械通气病人减少感染感染开放式吸痰开放式吸痰膨肺吸痰膨肺吸痰减少肺不张减少肺不张10/6/2022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由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会厌暂时失去由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加上镇静剂、肌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咳痰能力松剂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下降

3、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而聚集于呼吸道内,从而诱发肺部感物而聚集于呼吸道内,从而诱发肺部感染,严重者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染,严重者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10/6/2022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主要技术操作,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及气体交换功能、维持适当肺泡通气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10/6/2022操作前的准备操作前的准备核对:医嘱核对:医嘱 患者的床号与姓名患者的床号与姓名评估患者:评估患者:(1)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痰液的量和粘稠的情况。痰液的

4、量和粘稠的情况。操作前的准备操作前的准备(2)评估气道:)评估气道:1、听诊气道内有明显的大水泡音、听诊气道内有明显的大水泡音 2、听诊呼吸音粗糙、听诊呼吸音粗糙 3、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痰鸣音,无痰鸣音,PaO2(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10/6/2022 4、不能有效自主咳嗽、不能有效自主咳嗽 5、气道内可见分泌物、气道内可见分泌物 6、急性呼吸窘迫、可疑胃内容物或、急性呼吸窘迫、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注意注意痰液的多少决定吸痰的时间和痰液的多少决定吸痰的时间和次数。次

5、数。操作前的准备操作前的准备告知:告知: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吸痰的目的和步骤 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合、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合风险,取得合作风险,取得合作操作前的准备操作前的准备护士准备: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准备用物1、纱布数块、纱布数块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一瓶一瓶3、压舌板、治疗碗、听诊器、手电、压舌板、治疗碗、听诊器、手电必要时用开口器必要时用开口器准备用物准备用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 粗细:粗细:成人和儿童吸痰管不超成人和儿童吸痰管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婴儿不超过,婴儿不超过70%透明透明软硬度:柔软性好的硅胶管长度软硬度:

6、柔软性好的硅胶管长度10/6/202210/6/2022吸痰器负压选择吸痰器负压选择使用尽可能低而有效的负压使用尽可能低而有效的负压成人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小儿小儿33-40kpa(250-300 mmHg)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一、实施一、实施二、操作后二、操作后10/6/2022实施实施1、打开吸痰盘的各种盒盖、打开吸痰盘的各种盒盖2、撕开吸痰管开口、撕开吸痰管开口3、戴手套、戴手套4、取下吸痰连接管,连接吸痰管、取下吸痰连接管,连接吸痰管5、打开负压试吸力,湿润导管、打开负压试吸力,湿润导管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手套

7、污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手套污染和吸痰管的污染染和吸痰管的污染实施实施1、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侧孔法和、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侧孔法和反折法)反折法)经口插管深度为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经鼻腔插管深度为经鼻腔插管深度为22-25cm经气管套管深度为经气管套管深度为10-20cm经气管导管深度为经气管导管深度为10-35cm10/6/2022实施实施2、吸痰:插管至合适的深度,开放负、吸痰:插管至合适的深度,开放负压,左右旋转,向外退出,吸净痰液压,左右旋转,向外退出,吸净痰液 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先吸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吸痰罐要严格气管,再吸口、鼻腔

8、,吸痰罐要严格分开使用,吸口鼻后的管不能吸气管分开使用,吸口鼻后的管不能吸气管 如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给予如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两分钟。的氧气吸入两分钟。3、肺部听诊:湿罗音有无减少或消失、肺部听诊:湿罗音有无减少或消失整理整理1、冲洗吸痰管及连接管,分离吸、冲洗吸痰管及连接管,分离吸痰管,丢于感染性垃圾袋桶内。痰管,丢于感染性垃圾袋桶内。2、脱下手套、脱下手套3、关闭吸引器、关闭吸引器4、擦净口鼻分泌物、擦净口鼻分泌物5、整理用物、整理用物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7、洗手、洗手10/6/2022观察与记录观察与记录1、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

9、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Spo2的情况的情况2、记录痰量、性质、颜色、记录痰量、性质、颜色1、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吸氧2、气道损伤、气道损伤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操作时动作轻柔操作时动作轻柔3、感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预防及护理:停止吸预防及护理: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吸氧,一旦发生心脏骤痰,给予高流量吸氧,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停,立即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5、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预防及处理:选预防及处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吸痰

10、时间过长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吸痰时间过长6、气道痉挛、气道痉挛预防及处理:立即停预防及处理:立即停止吸痰,给予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止吸痰,给予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1)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否正确(2)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更换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吸痰管(3)插管动作轻柔,敏捷插管动作轻柔,敏捷(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者耐受后再进行。(5

11、)吸痰顺序先人工气道再口腔,再鼻吸痰顺序先人工气道再口腔,再鼻腔。各用一根吸痰管腔。各用一根吸痰管10/6/2022(6)如患者痰黏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如患者痰黏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止吸痰并给予吸氧(7)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8)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得超过2/310/6/20221、教会清醒的患者吸痰时正确配合的、教会清醒的患者吸痰时正确配合的方法,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宣传呼吸道疾方法,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病的预防保健知识;2、教育患者呼吸道有分泌物时要及时、教育患者呼吸道有分泌物时要及时清除,确保气道通畅,呼吸改善,纠正清除,确保气道通畅,呼吸改善,纠正缺氧。缺氧。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