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877035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38.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 “雏”本指小鸡,现指幼小动物或幼儿; “江、河”古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 “好”古指女子貌美,现泛指一切美好事物或善良的品质。 词义缩小 “饿”古指严重饥饿,几达死亡威胁,现只指肚子饿; “子”古指孩子,现只指儿子; “臭”古泛指气味,现只指难闻的气味。,词义转移 “币”古指礼物,现转指“钱”; “涕”古指眼泪,现转指“鼻涕”; “走”古指跑、逃跑,现转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现指到某地去。 色彩变化 “爪牙”古指勇士、武将,为褒义,现指帮凶、走狗之类坏人,为贬义; “锻炼”古指玩弄法律、陷人入罪的意思,为贬义,现为褒义。,

2、2.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动形活用作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将军身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名词作状语 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君为吾呼入,吾得兄视之。 不得已,变姓名,诡行迹,草行露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

3、式内容。格式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有使动用法: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昂其值,居为奇货。 强本而,则天不能贫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语对宾语的认识和估计。格式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以+宾语+为+怎么”。只有形、名有意动用法: 成以其小,劣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从而师之。,3.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如:“蚤”通“早”、“要”通“邀”、“不”通“否”、“邪”通“耶”、“干

4、” 通“岸”、“从”通“纵”、“景”通“影”、“信”通“伸”、“沈”通“沉”、“见”通“现”、“生”通“性”、“案”通“按”、“炎”通“焰”等。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姥、父兄等,二、文言虚词,1.之 作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他(们)”“她(们)”“它(们)”或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恶之。 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 活用作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自

5、己”、“我”、“你”。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如:斯天下之民至焉。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也!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倾之,烟炎张天。 用在表示时间的分句作状语,相当于“的时候”。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作动词,有“到”、“往”的意思。如:驱而之薛,2.其 作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或事,用在名词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她、它)的”、“ 他(她、它)们的”。如:臣从其计,大王也幸赦臣。 活用作第一人称,

6、译为“我的”、“我自己的”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如:其日牛马嘶,新妇入新庐。 指示代词,常和数词连用,译为“其中的”。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婉商等语气,译为“大概”、“难道”、“希望”、“还有”。如: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作连词,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译为“如果”、“还是”。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语气助词,起舒缓作用,不译。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3.以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译为“和”、“跟”。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动、形短语),译为“而”、“而且”。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一

8、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译为“而”或不译。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 表示因果关系,多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因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或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作副词(通“已”,已经)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4.焉 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译为“呢”,如: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表陈述语气,译为“啊”、“了”,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 句中表停顿,不译,如: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 作兼词,兼介词“于”、代词“是”的意义和作用,如:且焉置土石? 作代词 第三人称,译为“他(们)”、“它(们)”,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表疑问,译为“哪里”、“怎么”,如: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用在形容词、副词后作词尾,译为“地”、“似的”,如:余贸贸焉自适。,5.乃 作副词 表结果,译为“就”、“才”,如: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表转折,译为“却”,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表意料外,译为“居然”、“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表限制,译为“仅、只”。如: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表判断,相当“是”。 如:路旁一歧东上

10、,乃昔所未至者。,作连词 表承接,相当于“于是、就”。 如: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表并列,相当于“又”、“而又”。 如: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作第二或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你们(的)”、“他(的)”、“他们(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6.而 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又”或不译。如:蟹六跪而二鳌。 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剩乎己。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还可以表示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等各种关系。 作代词 通“尔”, 译为“你们”、“你”。

11、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音虚词 “而已”、“已而”,译为“啊”、“吧”、“罢了”。如:一抚尺而已。,7.于 作介词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在)。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其身也,则耻师焉(对)。 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为“比”、“胜于”。如:良曰:“长于臣。” 用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常和“见”、“受”等字相应。如:臣诚恐见欺于忘而负赵。 复音虚词“于是”,在句首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时,和现代汉语的“于是”用法相同;用在谓语前或后,则

12、不同,译为“在这”、“从这”。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8.所 结构助词 组成“所”字结构,起名词作用,译为“的人”、“的事”、“的地方”。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起名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所)的”。如: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与“者”结合,构成“所者”格式,起名词作用,相当于“的(人或事)”。如: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所”字结构充当名词的定语。如: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作名词,有“地方”、“处所”之意。如:爰得我所。 作数词,表示数目不定, 可译为“左右”、“上下”。如:从弟子十人所。 复音词“所以”:

13、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等,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表示推究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则 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或“那么”、“就”。如: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表示并列关系,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可译为“就”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虽然”或“可是”、“却”。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

14、0.者 作结构助词 附在别的词或词组之后构成名词性词组,即“者字结构”,可译为“的人”、“的东西”。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相当于“的”,表示限制或修饰的偏正关系。如: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者”可与其他字构成一个名词。如: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构成“所者”结构,指代人或事。如: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作语气助词 构成判断句式。如:亚父者,范增也。 用于表示的词之后,表示停顿,不译。如:近者奉辞伐罪。 用于疑问句末,加强疑问语气。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用于因果分句的前一分句后,提示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陈述原因。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之外者,盖追先帝

15、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表示假设,有“的话”之意。如:卿能办之者诚决。 与“若”、“似”一类词配合,可译为“似的”、“的样子”。如: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用于句末加强语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用于副词或数词前表提顿。如: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11.也 作语气助词 表判断语气。如:死生,昼夜事也。 表肯定或否定语气。如: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矣。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呀”。如: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表感叹语气。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表命令、禁止、祈使语气。如:毋从俱四也。 表停顿、提示,以舒缓语气。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文言句式,1.判断句

16、: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借助语气词表示判断,多用“者也”句式,或“者”、“,也”、“,”等句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多用“谓语于也”、“见谓语”、“受谓语(于)”、“为动词” 等句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倒装句: 在特殊条件下改变句子成分位置的句式。常见的是宾语前置(动宾或介宾):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以加重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4.省略句: 省略某一词语或某一句子成分的句式。常见的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如:具告(之)以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试之(以)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