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评价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874370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测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体测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体测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人体测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测量评价(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完整营养调查包括四个部分完整营养调查包括四个部分膳食调查膳食调查 人体测量与体格检查人体测量与体格检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 营养不足和缺乏的临床检查营养不足和缺乏的临床检查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调查与评价1 1、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 1)身高)身高(2 2)体重)体重(3 3)上臂围)上臂围(4 4)头围)头围(5 5)皮褶厚度)皮褶厚度(6 6)腰围)腰围(7 7)臀围)臀围(8 8)坐高)坐高(9 9)胸围)胸围 2 2、目的:、目的: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的指标状况的指标1 1、身长、身长 三岁以下儿童要求量身长三岁以下儿童要求

2、量身长(1 1)使用器材:)使用器材:卧式量板(或量床),卧式量板由一长卧式量板(或量床),卧式量板由一长120cm120cm的地板以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构成,另的地板以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构成,另一端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一端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两尺,其刻度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两尺,其刻度可读至可读至0.1cm0.1cm 将量板平放将量板平放除衣,仰卧。除衣,仰卧。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面向上,两耳在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

3、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连线与量板垂同一水平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连线与量板垂直直测量着位于小儿的右侧,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测量着位于小儿的右侧,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使其固定,用右手滑动滑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使其固定,用右手滑动滑板,使之紧贴于小儿足跟;使之紧贴于小儿足跟;左右一致,左右一致,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一位(0.1cm0.1cm)(2)测量步骤)测量步骤(1 1)使用器材:身高坐高计)使用器材:身高坐高计 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国家标准;校对校对0 0点,以钢尺测量刻度点,以钢尺测量刻度1 1米误差不得大米误差不得大于于0.1cm0.1cm;同时检

4、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同时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动等。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动等。2、身高身高站姿,三点成一线;两点成水平;站姿,三点成一线;两点成水平;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压头顶;板轻压头顶;等高进行读数,精确等高进行读数,精确0.1cm0.1cm10时左右为宜时左右为宜 测量意义:测量意义: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的发育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间接反映营养状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间接反映营养状况况连续观测结果反映能量与蛋白储存情况连续观测结果反映能量与蛋白储存情况

5、最方便、价廉最方便、价廉(1 1)使用仪器:杠杆秤)使用仪器:杠杆秤注意使用前要检验准确度和灵敏度注意使用前要检验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不超过准确度要求不超过0.1%0.1%,(每百千克误差小于,(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kg0.1kg)。)。准确度检测方法:以备用的准确度检测方法:以备用的10kg10kg、20kg20kg、30kg30kg标准砝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检测方法:置灵敏度检测方法:置100g100g重砝码观察刻度尺抬高了重

6、砝码观察刻度尺抬高了3mm3mm或游标向远移动或游标向远移动0.1kg0.1kg刻度尺维持水平则达到要求刻度尺维持水平则达到要求(2 2)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整0 0点至刻度尺成水平位点至刻度尺成水平位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便空大小便,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便空大小便,站立称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站立称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砝码之刻度尺平衡并移动砝码之刻度尺平衡读数以读数以kg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填入方格内。测试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填入方格内。测试误

7、差不超过误差不超过0.1kg0.1kg。(3 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前后标准要统一前后标准要统一每天使用杠杆秤前均需校正杠杆秤。测试人员每天使用杠杆秤前均需校正杠杆秤。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正砝码重量,避免差错。每次读数前都应校正砝码重量,避免差错。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动。1、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2、测量部位、测量部位(1)上臂肱三头肌部(肢体)上臂肱三头肌部(肢体)(2)肩胛下角部(躯干)肩

8、胛下角部(躯干)(3)腹部(腰腹)腹部(腰腹)(4)髂嵴上部)髂嵴上部3、使用仪器:皮褶计、使用仪器:皮褶计 校正校正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暴露被测部位暴露被测部位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左手拇指食指轻右手握皮褶厚度计,左手拇指食指轻提皮肤提皮肤 每处测每处测3次,任意两次误差小于次,任意两次误差小于5%与皮肤自然走向垂直与皮肤自然走向垂直(1 1)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左臂左臂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在该皮

9、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0.1mm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女性女性:15.3mm 男性男性:8.3mm90%以上为正常以上为正常,8090%轻度热能营养不良轻度热能营养不良6080%中度热能营养不良中度热能营养不良60%重度热能营养不良重度热能营养不良4、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2 2

1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皮均落在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皮均落在两腿上两腿上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要把肌肉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要把肌肉夹提住夹提住(1 1)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左左上臂自然下垂,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为肩峰与尺上臂自然下垂,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为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一厘米,并用油笔标记该点骨鹰嘴连线中点上一厘米,并用油笔标记该点顺自然皮褶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顺自然皮褶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位皮肤和

11、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0.1mm。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5、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1 1)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

12、下角位置在右肩胛下角下方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1cm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脊柱成4545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0.1mm。(2 2)

13、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6 6、胛下角皮褶厚度、胛下角皮褶厚度7 7、髂嵴上部皮褶厚度、髂嵴上部皮褶厚度(1 1)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垂直捏起皮肤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垂直捏起皮肤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

14、确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0.1mm。(2 2)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1 1、上臂围、上臂围(1 1)上臂紧张围)上臂紧张围(2 2)上臂松弛围)上臂松弛围2 2、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情况、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情况(1 1)差值越大表示肌肉发育状况越好)差值越大表示肌肉发育状况越好(2 2)差值越小表示脂肪发育良好)差值越小表示脂肪发育良好3 3、使用仪器:、使用仪器: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每米误差小于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每米误差小于0.2cm,0.2cm,刻度需读刻度需读至至0.1cm0.1cm4 4、上臂紧张围: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

15、上臂紧张围: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围度(1 1)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45度,手掌度,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站在其侧面或对面,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站在其侧面或对面,将卷尺在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将卷尺在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2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测量师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卷尺的松紧度测量师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卷尺的松紧度要适宜。要适宜。测量误差不超过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0.5cm5 5、上臂松弛围: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上臂松弛围: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的围度(1 1)测量方法:在

16、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测量方法: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保持原来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保持原来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2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测量上臂松弛围时,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放松测量上臂松弛围时,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放松时,勿使卷尺移位时,勿使卷尺移位测量误差不超过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0.5cm。上臂肌围(上臂肌围(AMC)计算:)计算:AMC=AC(cm)-3.14*TSF AC上臂松弛围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女性女性:21.0mm 男性男性:24.8mm90%以上为正常以上

17、为正常8090%轻度热能营养不良轻度热能营养不良6080%中度热能营养不良中度热能营养不良2%5%7.5%10%体体 重重 变变 化化 评评 定定 标标 准准1 1、理想体重与肥胖度理想体重与肥胖度判断标准:判断标准:10%20%20%肥胖肥胖 2 2、成人成人BMIBMI分类分类体重体重(kg)/(kg)/身高身高(米米2 2)18.5 18.5 消瘦消瘦 18.5 18.5 23.9 23.9 正常正常 24 24 超重超重 28 28 肥胖肥胖 肥胖度肥胖度(实际体重理想体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男85cm 女85cm 女80cm体重过低*=28注:*相关疾病指高

18、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可能预示其他健康问题项目BMI(kg体重/身高2)腰围与相关疾病的发病危险*-增加高-增加高极高 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写作组建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写作组建议体重分类体重分类 BMIBMI发生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发生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体重过低体重过低 1 8.51 8.5低(但发生其他临床问题的危险增加)低(但发生其他临床问题的危险增加)正常范围正常范围 18.52 4.9918.52 4.99一般一般体重超重:体重超重:2 52 5肥胖前期肥胖前期 252 9.99252 9.99增加

19、增加级肥胖级肥胖 303 4.99303 4.99中度增加中度增加级肥胖级肥胖 353 9.99353 9.99重度增加重度增加级肥胖级肥胖 4 0.004 0.00极度增加极度增加成人按B M I 的 体 重 分类成人按B M I 的 体 重 分类WHOWHO标准标准体脂肪(体脂肪(body fatbody fat,BFBF)指机体能用乙醚提取的纯指机体能用乙醚提取的纯脂肪,属于不活泼组织脂肪,属于不活泼组织瘦体重(瘦体重(lean body masslean body mass,LBMLBM)其余全部的组成部分,属其余全部的组成部分,属于代谢活泼组织,包括于代谢活泼组织,包括肌肉、骨骼、脏

20、器、体液肌肉、骨骼、脏器、体液等。等。(1)体成分(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即身体组成成分):即身体组成成分 反映人体内在结构反映人体内在结构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分布和变化的特征肥胖程度肥胖程度男性男性BF%BF%女性女性BF%BF%轻度肥胖轻度肥胖2020252525253030中度肥胖中度肥胖2525303030303535重度肥胖重度肥胖30303535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成年男性:成年男性:15%20%成年女性:成年女性:25%30%肥胖界限值肥胖界限值体密度测量(水下秤重体密度测量(水下秤重法)法)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水及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水及脂肪含量脂肪含

21、量核磁共振法测量内脏脂核磁共振法测量内脏脂肪分布肪分布同位素双标记水法同位素双标记水法BrozekBrozek公式公式 F(%)=(4.570/D-4.142)F(%)=(4.570/D-4.142)100100 F F为人体脂肪含量为人体脂肪含量%,D D为人体密度为人体密度 D=M/(D=M/(VtVt-RV)-RV)M M为被测者体重为被测者体重 VtVt为人体总容积为人体总容积(人体在尽量吐气下人体在尽量吐气下,在在 水中测定的排水容积水中测定的排水容积)RV RV为肺残气容积为肺残气容积(人体在水平齐颈状人体在水平齐颈状态态 下所测肺残气容积下所测肺残气容积)SiriSiri公式公式

22、 F(%)=(4.95/D-4.50)F(%)=(4.95/D-4.50)100100 D D为身体密度为身体密度 测定人的体积和密度测定人的体积和密度精确、但昂贵、复杂精确、但昂贵、复杂金标准金标准1.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1 1)3 3岁以下:岁以下: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kg)年龄年龄(岁岁)2 27 7(2 2)3 3青春前期:青春前期: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kg)年龄年龄(岁岁)2 28 8身高身高(cm)(cm)年龄年龄(岁岁)7 77070(3 3)KaupKaup指数:指数:体重体重(kg)/(kg)/身高身高(cm)2(cm)2104 104 (4 4)RohrerR

23、ohrer指数:指数:=体重体重(kg)/(kg)/身高身高(cm)3(cm)3107107(4)(4)儿童身高体重表示方法:儿童身高体重表示方法:按年龄的身高(按年龄的身高(HT/AHT/A)按年龄的体重按年龄的体重(WT/A)(WT/A)按身高的体重按身高的体重(WT/HT)(WT/HT)我国目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参考我国目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参考标准是采用标准是采用WHO推荐,推荐,NCHS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 2.2.常用的评价标准常用的评价标准(1 1)中位数百分比法:即)中位数百分比法: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同的数值达到同年龄、

24、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次来评价儿百分比,以次来评价儿童生长情况童生长情况按身高的体重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中位数(%)营养状况营养状况120肥胖肥胖90119适宜适宜8089轻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7079中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69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营养状况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营养状况P406表表评价评价(WT/A)中)中位数()位数()(HT/A)中位数中位数()()营养正常营养正常9010090100轻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75899094中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60748589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6085将所用的

25、评价参考数据按平均值加减将所用的评价参考数据按平均值加减1 1个标准差,加减个标准差,加减2 2个个标准差,分成标准差,分成6 6个等级范围,然后比较调查对象属于哪一个等级范围,然后比较调查对象属于哪一个等级范围个等级范围等级等级 标准标准上等上等+2SD中上等中上等+SD+2SD中等中等-SD+SD 中下等中下等-2SD-SD 下等下等-2SD标准差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标准差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等级等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体重不足体重不足体重正常体重正常(+1SD)(1SD)轻度体重不足轻度体重不足(1SD)(2SD)中度体重不足中度体重不足(2D)(3SD)重度体重不足重度体重不足

26、(3SD)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正常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1SD)(1SD)轻度发育迟缓轻度发育迟缓(1SD)(2SD)中度发育迟缓中度发育迟缓(2D)(3SD)重度发育迟缓重度发育迟缓(3SD)消瘦消瘦正常体重正常体重(+1SD)(1SD)轻度消瘦轻度消瘦(1SD)(2SD)中度消瘦中度消瘦(2D)(3SD)重度消瘦重度消瘦(3SD)国际上对群体儿童发育一般有以下国际上对群体儿童发育一般有以下3 3个指标个指标体重不足:体重不足: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WT/AWT/A)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2 2个标准差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不足;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

27、减为中度体重不足;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3 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不足不足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凡儿童年龄的身高(凡儿童年龄的身高(HT/AHT/A)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2 2个标准差为个标准差为中度发育迟缓;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中度发育迟缓;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3 3个标准差为重度发育迟个标准差为重度发育迟缓缓消瘦:消瘦:凡儿童身高的体重(凡儿童身高的体重(WT/HTWT/HT)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2 2个标准差为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中度消瘦;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3 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个标准差为

28、重度消瘦主要反映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主要反映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主要反映急性的近期营养不良主要反映急性的近期营养不良Z Z评分(标准差评分)评分(标准差评分)体格指标参考标准差体格指标参考值中位数体格指标实际测定值-z年龄别体重(年龄别体重(WAZ)-2Z低体重低体重 近期营养不良近期营养不良 年龄别身高(年龄别身高(HAZ)-2生长迟缓生长迟缓 反映长期营养状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况 身高别体重(身高别体重(WHZ)2 肥胖和超重肥胖和超重 评价评价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指标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指标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P151154参考曲线参考曲线等级等级标准标准上等上等 P97

29、 P97中下等中下等 P75P97 P75P97中等中等 P25P75 P25P75中下等中下等 P3P25 P3P25下等下等 P3 P3百分位数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百分位数评价人体营养状况(一)头发样品的收集和判断(一)头发样品的收集和判断1.1.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评价机体的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和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评价机体的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和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无损伤,容易接受无损伤,容易接受样品保存运送方便样品保存运送方便2.2.取样部位取样部位枕部发际处至耳后从发根部起枕部发际处至耳后从发根部起2 23cm3cm的头发的头发3.3.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环境对头发的污染、洗发护发剂的残留、采样

30、部位部准确、不环境对头发的污染、洗发护发剂的残留、采样部位部准确、不能反映近期变化、与当地环境和性别年龄有关能反映近期变化、与当地环境和性别年龄有关(二(二)尿液的收集和保存尿液的收集和保存1.1.尿液的种类尿液的种类任意尿:留取方便,但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任意尿:留取方便,但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晨尿:化学成分恒定,尿液比较浓缩;采用最多晨尿:化学成分恒定,尿液比较浓缩;采用最多餐后尿:午餐后餐后尿:午餐后2 2小时收集,对糖尿和蛋白尿检出敏感小时收集,对糖尿和蛋白尿检出敏感白昼尿和夜间尿:对心脏病和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白昼尿和夜间尿:对心脏病和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2424小时尿:准确定量尿液中的

31、排泄物质小时尿:准确定量尿液中的排泄物质3 3小时尿:小时尿:6 6:00am00am9 9:00am00am,为了方便,替代白昼尿,为了方便,替代白昼尿负荷尿:服用营养素或药品后收集的尿液,一般收集负荷尿:服用营养素或药品后收集的尿液,一般收集4 4小时小时2.2.保存保存冷藏冷藏4 4度左右度左右加入化学防腐剂:选择合适的防腐剂加入化学防腐剂:选择合适的防腐剂(三三)粪便的收集和保存粪便的收集和保存1.1.种类:常规标本、浓缩标本种类:常规标本、浓缩标本2.2.保存:固定保存、冷藏保存、运送培养基保存、保存:固定保存、冷藏保存、运送培养基保存、硫酸保存、冷冻保存硫酸保存、冷冻保存(四四)血样的收集和保存血样的收集和保存种类:种类:指血、耳垂血、足跟血、静脉血、眼眶取血指血、耳垂血、足跟血、静脉血、眼眶取血抗凝剂的使用:肝素、柠檬酸钠等抗凝剂的使用:肝素、柠檬酸钠等血清或血浆的分离血清或血浆的分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