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87364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1心理应激.ppt(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 理 学 基 础,第6章 医学心理学 心理应激,学习目标,1. 说出心理应激有关的概念 2. 描述心理应激的过程 3. 能利用心理应激规律正确使用应对策略 4. 理解挫折并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5. 了解心理防卫机制,本节内容,一、概述 二、应激输入 三、应激中介 四、应激反应 五、应激结果 六、应对 七、挫折,学习结束,一、概述,现代人应激不那么需要抵御毒蛇、猛兽的袭击,也不太需要去对抗饥寒交迫的窘境及其他有伤身体的危险,但是他们必须对付排得满满的时间表、交通、噪声、拥挤、竞争以及其他人为的紧张情境。与主要只是操心狩猎和采集食物的原始人时代相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需求要复杂得多,因此现

2、代社会生活也要紧张得多。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返回,(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加拿大学者塞里的应激: 机体对紧张性刺激物所做出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其结果可以是适应,也可以是适应不良。 警戒期:为了对付紧张刺激,唤起、动员整个机体的防御能力,使机体处在最好的态势。 抵抗期:机体通过改变机体的结构和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衰竭期: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刺激过强过重,则机体会丧失抵抗力而进入衰竭期。,(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该定义强调认知评价、社会

3、支持、应对方式、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影响应激的中间变量在应激中的作用,并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返回,(二)心理应激的过程,应 激 源,适应良好,适应不良,认知评价,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应激输入,应激中介,应激反应,应激结果,心理应激过程示意图,返回,二、应激输入,(一)应激输入的概念 (二)应激源,返回,(一)应激输入的概念,应激输入是个体感知应激源的过程。 即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那些“紧张刺激”或“环境需求”等信息通过作用于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人脑的相应部位,使个体感知到应激源的过程。,返回,(二)应激源,应激

4、源是指凡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1. 躯体性应激源:如高热、辐射、噪音、外伤、毒物、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2. 心理性应激源:如动机冲突、挫折、错误认知和情绪反应等。 3. 社会性应激源:如战争、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经济窘迫等。 4. 文化性应激源:如异地求学、移居他乡等。,返回,三、应激中介,(一)应激中介的概念 (二)认知评价的过程 (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返回,(一)应激中介的概念,应激中介是个体对应激源进行认知评价的过程。 即个体对传入信息(应激源或环境需求)进行内在加工的过程。它是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也是应激反应发生与否的关键环节。,返回,(二)认知评价的过程,次

5、级 评价,初级评价,有利害关系,无利害关系,应激反应 不发生,应激反应 程度低,应激反应 程度高,不可控制,可控制,刺激输入,认知评价过程示意图,返回,(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1应激源方面 应激源的强度: 应激源持续的时间: 应激源涉及个体的范围: 社会对应激源的控制方法: 刺激的发生方式:,(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2个体方面 人格特征因素:主要是影响个体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认知倾向,从而影响对个人现状的评估。 情绪和动机状况: 个体的需要和期望值: 个体过去的生活经历,(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3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对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体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它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等

6、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社团等组织所提供的精神和物质。这些社会资源在应激过程中构成了对个体的社会支持,个体在认知评价阶段可利用这些外部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减轻应激的作用。,返回,四、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二)心理反应 (三)生理反应 (四)行为反应,返回,(一)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因应激所做出的整体变化过程。 即当个体觉察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应激反应。,返回,(二)心理反应,1. 认知反应 轻度的应激有助于增强认知能力,活跃思维,提高警觉水平。如常说的“急中生智”。 超强、持久的应激则使认知能力下降。如考试时出现过强的应激反应,

7、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滞、想象力枯竭、语言迟钝等。,(二)心理反应,2情绪反应 (1)焦虑 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事件或要做出重大决定时,体验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2)恐惧 是需要摆脱、逃避某种危险,而又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愤怒 当人体验到不公平或受到挫折时,而产生的爆发性、攻击性情绪。 (4)抑郁 是指情绪低落,同时伴有兴趣、希望、自信减少以及睡眠和食欲障碍。,返回,(三)生理反应,血容量增、BP水潴留等。,返回,(四)行为反应,1逃避与回避:目的是摆脱应激反应。 2退化与依赖:退化和依赖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

8、3敌对与攻击:有的人内心可能是极端敌对的,但表面安静、不与人交往;也有的人通过毁物伤人、拒绝帮助、自罪自责的行为来显示其敌意。 4无助与自怜: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状态。自怜是自我怜悯。 5物质滥用:“借酒消愁”、“用烟解闷”、或服用某些药物来麻痹自己,以求暂时解脱烦恼。,返回,五、应激结果,应激结果是指经过应激反应后,所产生的结局。 (一)适应良好 1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 2促进躯体健康 3促进人格的成熟 (二)适应不良 1加重或导致心身疾病 2加重和导致心理障碍,返回,六、应对,(一)应对的概念 (二)应对的种类 (三)心理防御机制 (四)有意识应对,返回,(一)

9、应对的概念,应对又称应对策略,是指个体在处理应激情景时的种种认知和行为模式。 它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例如当我们为生活事件困扰时,常常会采取一些行动,如抽烟、喝酒、逃避、幻想、自责、寻求别人帮助以及冷静地面对问题,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焦虑和恐惧。,返回,(二)应对的种类,1从应对者的态度分类: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2从应对的指向性分类: 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 3从应对时有无意识分类: 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返回,(三)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是潜意识的,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现实出现矛盾而造成心理冲突时,个体就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会不自觉地应用一些潜意识的心

10、理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焦虑反应。,(三)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是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 2. 投射:又称外投射,是把自己不喜欢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把自己受到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他人,以避免或减轻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3. 曲解:是把客观事实歪曲解释,以满足内心需要。 4. 退化: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放弃已经习惯的成人行为方式,以早期幼稚不成熟的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三)心理防御机制,5. 幻想:是指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世界,企图以虚构方式应付挫折,获得满足称为幻想。 6. 内向

11、:也称内向投射,是将原本指向外界的本能冲动或情感转而指向自身。 7.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当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遭受失败时,为了减轻紧张和焦虑,并为维持个人自尊,总要对自己所作所为寻找借口,自圆其说。,(三)心理防御机制,8. 反向作用:是指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其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正好相反。 9. 转移:又称“置换”,是指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和态度不能被社会和自己的意识所接受,就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替代者身上。 10. 隔离:是指将不愉快或痛苦的情绪与事情分开,并将前者排斥在意识之外,从而避免精

12、神上的痛苦和不愉快。,(三)心理防御机制,11. 升华:是将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导向更加崇高的方向,使之能被社会认同和接受。 12. 幽默:是个体处境困难、遭遇到挫折或尴尬时,用奇特、含蓄、诙谐、讽喻等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境,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 13. 压抑:又称潜抑,是把不能被意识层所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等抑制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灵宁静。,返回,(四)有意识应对,1消除应激源 2回避应激源 3消除不合理信念 4建立适宜期望值 5寻求社会支持 6分散注意 7放松训练 8释放能量 9重组,返回,七、挫折,(一)挫折的概念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三)影响挫折的因

13、素 (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返回,(一)挫折的概念,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称为挫折。,返回,(二)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观因素:通常是指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例如与生俱来的容貌、身体的某种缺陷、个人的能力、气质、动机冲突等可能给人们造成挫折感。 自然环境因素:如天灾、意外事件、生离死别等。 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争、社会动荡、种族歧视、政治经济地位的变迁、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的矛盾等等。,返回,(三)影响挫折的因素,1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给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 2容忍力:容忍力又称耐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应对和适应能力。,返回,(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1正确认识挫折 (1)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2)挫折具有两重性 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1)有意识的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3)心理上经常作好对付挫折的准备,(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3寻找美好的一面 4改善挫折情境 (1)预防挫折的产生 (2)改变挫折情境 (3)减轻挫折引起的不良影响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返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