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原理学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871228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97.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放原理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运放原理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运放原理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运放原理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放原理学习(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线性应用运放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求输出电压的方法可分步骤进行:1、利用i+=0,由电路求出同相输入端电压u+;2、利用u+=u-,确定反相输入端电压u-=u+;3、利用已知电压u-,由A电路求出电流i1;4、利用i-=0,求出电流 if=i1;5、由电路F的特性和u-确定输出电压:uo=u-F(if);6*、检验输出电压是否在线性范围内。第1页/共30页一、理想运放模型:理想运放具有如下性能:1、开环电压增益AUd ;2、输入电阻Rid ;3、输出电阻Ro=0;4、频带宽度BW ;5、共模抑制比CMRR ;6、失调、漂移和内部噪声为零;对功能电路非常重要运放的主要特点根据以上特点推出理想运放线性

2、应用时的重要特性第2页/共30页二、线性应用情况下理想运算放大器具有如下特征:1、u+=u-(虚短)2、i+=i-=0(虚断)3、输出端呈电压源特性:同相和反向输入端电流近似为零;两输入端电压近似相等;Ui=U+=U-=Uo/AU Ui=Uo/AU 0;Ui=Ii Ri 0;Ii 0;UoU-U+I+I-AU(U+-U-)+-第3页/共30页反相比例运算同相比例运算一、比例运算电路三、积分微分电路四、对数指数电路基本反相积分基本反相微分对数电路二、加、减法运算电路反相加法运算同相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第二节 基本运算电路指数电路第4页/共30页UiR1RpRfUoI1If(1)、I+=0 U+0V(

3、2)、U-=U+=0V(虚地)(3)、I1=Ui/R1(4)、I-=0,If=I1=Ui/R1(5)、ifffoURRIRUU1Rp=R1/Rf1.电路2.分析3.构成要求(R+=R-)(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结论:(1).闭环增益AUf只取决于Rf和R1;(2).负号表示Ui与Uo反相;ifioUfURRUUA1第5页/共30页UiR1RfUoI1IfR2R2=R1/Rf(1)、I+=0 (2)、(3)、(4)、I-=0,If=I1(5)、ifoURRU)1(1iUUiUUU111RURUIi1.电路3.构成要求2.分析(R+=R-)11RRUUAfioUf结论:闭环增益AUf只取决于Rf和

4、R1;而与运放本身无关。第6页/共30页电路:UiRf=0UoR1=R2当 Rf=0 ;R1=时:上式中的电压增益为:1ioUfUUAioUU即:是一个理想的电压跟随器。第7页/共30页(一)、(一)、反相加法电路反相加法电路在反相比例电路的基础上加一输入支路,构成反相加法电路。两输入电压产生的电流都流向R Rf f 。所以输出是两输入信号的比例和。)()()(i22fi11ff2i21i1f2ii1oURRURRRRURURIIU相之和。时,输出等于两输入反当f21RRR图07.01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p)(i2i1oUUU第8页/共30页(二)(二)同相加法电路同相加法电路在同相比例运算

5、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输入支路,就构成了同相输入求和电路,如图所示。图07.02 同相加法电路 因运放具有虚断的特性;对运放同相输入端的电位可用叠加原理。求得:第9页/共30页;ofssPURRRUUnIII21:因02211nPnPPRUURUURUUofssPnnnURRRKURRRRURURU1)111(212211nRKRRRn;:21设)()1(1)(1(212211nsfnnsfoUUURRnRURURURRKU结论:(1).同相加法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U1 Un之和成正比。(2).缺点:调节某一支路的Rn会影响比例放大倍数。(3).优点:输入阻抗高。第10页/共30页二、二、减

6、法电路减法电路减法器为同、反相放大器的组合,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图07.02 减法电路 1.只考虑U1作用时:111URRUfo2.只考虑U2作用时:同相端输入电压为:2323URRRUp P 232312)1(URRRRRUfo1123231212)1(URRURRRRRUUUffooo第11页/共30页1123231212)1(URRURRRRRUUUffooo3.总输出电压为:)(121UURRUfo上式可简化为:;:321fRRRR若取电阻第12页/共30页三、三、积分电路积分电路积分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与加法电路类似,反相积分运算电路如图所示:图12.05 12.05 积分运算电路i(t

7、)=if(t)i(t)=ui(t)/R1.利用运放虚地的概念:2.电容两端的电压:ttuRCttiCtutud)(1d)(1)()(ifoc第13页/共30页四、四、微分电路微分电路微分运算电路如图所示:图 07.07 微分电路ttuCRRiRtituffd)(d )()(:icfo显然反映了输入输出的微分关系。ttuCtititidttduCtiid)(d)()()(;)()(iffcc第14页/共30页五、五、对数电路对数电路 图 07.09 对数运算电路对数运算电路见图12.08。siTsdToTdsddRdolnlnexpRIUUIiUUUUIiiiUU图中二极管可用三极管发射接代替。

8、第15页/共30页六、六、指数运算电路指数运算电路 指数运算电路如图07.1007.10所示。Ti1sTisdfolnexpUUIRUUIRRiRiUffff指数运算电路相当反对数运算电路。图 07.10 07.10 指数运算电路图中二极管可用三极管发射接代替。第16页/共30页第二节、电压比较器第二节、电压比较器 一、单门限比较器 二、迟滞比较器 三、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四、窗口比较器*五、比较器的应用 比较器是将一个模拟电压信号与一个基准电压相比较的电路。常用的幅度比较电路有电压幅度比较器、窗口比较器,具有迟滞特性的比较器。这些比较器的阈值是固定的,有的只有一个阈值,有的具有两个阈值。第1

9、7页/共30页一、单门限比较器(1)过零比较器和单门限电压比较器过零电压比较器是典型的幅度比较电路。其电路图和传输特性曲线如图所示。(a)(b)图07.01 过零电压比较器(a)电路图(b)传输特性曲线只有一个门限的比较器第18页/共30页将过零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从接地改接到一个电压值VREF 上,就得到单门限比较器。电路图和传输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07.02 固定电压比较器(a)电路图(b)传输特性曲线第19页/共30页(2)(2)比较器的基本特点比较器的基本特点 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开关特性,因开环增益很大,比较器的输出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稳定状态。非线性,因大幅度工作,输出和输

10、入不成线性关系。第20页/共30页二、迟滞比较器om222REF1URRRRRURUfffom222REF2URRRRRURUfffU 称为上限阈值(触发)电平。由输出引一电阻分压支路到同相端,电路如图所示。当输入电压Ui从零逐渐增大:时;当UUi.1omoUU此时触发电平变为U 2,U 2 称为下限阈值(触发)电平。omoUUUU时:当i.2图07.03(a)滞回比较 器电路图第21页/共30页当 Ui逐渐减小,且Ui=U 2 以前,始终等于Uom-,因此出现如图所示的迟滞特性曲线。门限宽度 U:omom22 21UURRRUUUf图07.03滞回比较电路 的传输特性第22页/共30页一、方

11、波发生电路二、三角波发生电路三、脉冲波 锯齿波发生电路第四节、波形发生器第23页/共30页 一、方波发生电路 方波发生电路是由滞回比较电路和RC定时电路构成的,电路如图14.07所示。(1)(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电源刚接通时,设21Z2PZoC,0RRVRVVvv所以 电容C充电,升高。参阅图07.08。Cv图07.07 方波发生器第24页/共30页 当 时,所以 电容C放电,下降。PNcVVvZoVv21Z2PRRVRVCv 当 ,时,返回初态。PNcVVvZoVv 方波周期用过渡过程公式可以方便地求出)21ln(212fRRCRT 图14.08 方波发生器波形图第25页/共30页(2)(2

1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 显然为了改变输出方波的占空比,应改变电容器C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常数。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见图14.09。C充电时,充电电流经电位器的上半部、二极管D1、Rf;C放电时,放电电流经Rf、二极管D2、电位器的下半部。图14.09 占空比可调方波发生电路 第26页/共30页占空比为:2111TTCRrRf1d w1 其中,是电位器中点到上端电阻,是二极管导通电阻。wR1drCRrRRf2d ww22dr 其中,是二极管导通电阻。即改变 的中点位置,占空比就可改变。wR2dr 图14.08 方波发生器波形图第27页/共30页14.2.2 三角波发生器 三

13、角波发生器的电路如图14.10所示。它是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闭环组合而成的。积分器的输出反馈给滞回比较器,作为滞回比较器的 。REFV1.当vo1=+VZ时,则电容C 充电,同时vo按线性逐 渐下降,当使三角波 发生电路A1的Vp略低 于VN 时,vo1 从+VZ 跳变为-VZ。波形图 参阅图14.11。图14.10 三角波发生器第28页/共30页2.在vo1=-VZ后,电容C开 始放电,vo按线性上升,当使A1的VP略大于零时,vo1从-VZ跳变为+VZ,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 荡。vo的上升时间和下降 时间相等,斜率绝对值 也相等,故vo为三角波。图14.11 三角波发生器的波形输出峰值Z21moVRRVZ21moVRRV振荡周期:214Zmo444RCRRVVCRTmo2/04Z21VdtRVCT第29页/共3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0页/共3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