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86171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ppt(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篇,2012年中考总复习,目录,第13课时课外诗词鉴赏 第14课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 第15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 第16课时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第二篇古诗文阅读,第13课时 课外诗词鉴赏,第13课时课外诗词鉴赏,人教版,第13课时 浙考解读,浙考解读,人教版,中考说明要求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浅易古诗词的能力。 浙江中考对于古诗词鉴赏题的考查已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是与高考接轨,二是考查学生的能力,三是体现由积累、感悟到运用,由理解到赏析再到审美的课标精神。 从近几年中考考查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来看,考点主要有:,第13课时 浙考解读,人教版,(1)品析词语; (2)赏析诗句; (3)理解诗歌内容

2、; (4)把握诗歌意境; (5)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主要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兼及客观题。主观题的考查内容以诗词的内容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为主,诗词中的名句赏析会成为新的热点,更侧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提倡学生创意答题。,第13课时 浙考探究,浙考探究,人教版,类型一画面描绘型,例12011湖州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上渔者 唐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注 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阅

3、读诗歌,只有找准“诗眼”“题眼”,才能快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从第二句中找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字。,2诗的第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思路分析 描绘诗句画面,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把握诗句意境,理解诗人情感,然后才能增加适当的细节描写,达到描写具体细致逼真,语言细腻形象生动。 _,诗的第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类型二诗句赏析型,例22011杭州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

4、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一可以结合写作背景;二可借助诗眼分析;三可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根据用典,探寻作者情感。本题题干告诉我们从诗眼入手,寻觅作者情感。 _,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然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

5、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简要赏析。,思路分析 品味诗歌的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品味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_ _ _,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类型三阅读评价型,例32011丽水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 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第13课时 浙考

6、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直接表达,一种是间接表达。直接表达借助抒情、议论、说明来完成;间接表达依靠叙述人物、记叙事情来完成。解答此题,可结合题目和“日高”之景来体会。 _,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此题以评价的方法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能了解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用典、起兴等。本诗运用的就是以境烘托的手法,诗人没有像其他访友诗篇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处所后的见闻上,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

7、。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未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读者也能想像到这位友人的风采。 _ _ _,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像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类型四情感把握型,例42011衢州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第13课时

8、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最终用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较其他文学形式,诗更具含蓄美。在读诗时,读者要探究诗人借助于意境所要抒发的情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诗的前两句诗,虽没写月,但“地白”是月色皎洁所致,在这样大的夜晚,“露”是“冷”且“无声”的,“鸦”是栖息着的,“桂花”是湿漉漉的,这就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古诗的提示入手,理解内容和情感。古诗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往往会给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和情感以有益的启示。(2

9、)从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入手,分析概括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3)从作品、诗人的相关背景资料及语言风格入手,准确理解作品意旨,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人生志趣。 _ _,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类型五点评随感型,例52011温州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之情的自然流露

10、。,依恋(不舍、挽留),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2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_ _。,示例一: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借助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出题比较新颖,是以补充点评的形式出现的,但学生只要把握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就可解答此题。,第13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赏析诗歌,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的“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所以,诗人笔下的景物都是饱含

11、感情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明白了这一点,首先把握诗人的情感,再加上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就可完成。,第13课时 点石成金,点石成金,人教版,诗歌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作答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句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抒情、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从作品、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诗句的原意。,第13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12、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作者的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沉郁顿挫)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者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第13课时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人教版,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诗人是

13、如何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的? _ _,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第13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_ _,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念“我”,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含蓄。,第13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_ _ _ _ _,第一句从颜色

14、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第13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_,惆怅。诗人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第13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15、雨中。 (1)请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_ 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第13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

16、(2)词的上片描写春天的景象,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_,农村(田园、乡村)风光,破、鸣、点,第13课时 知识衔接,知识衔接,人教版,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第13课时 知识衔接,人教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

17、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第13课时 知识衔接,人教版,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送别诗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怀古诗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思乡诗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平静的生活。 边塞诗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闺怨诗哀怨青春易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 咏

18、物言志诗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 借景抒情诗“景语”即“情语”,景物与人物思想感情高度一致。即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或远大抱负。,第13课时 知识衔接,人教版,古诗词中景、物的象征意义 杨花:写离情。 青草:喻离恨。 春雨:喻愁绪。 大海:喻愁绪。 西风:写愁绪。 猿啼:写愁绪。 骏马:喻志向。 流水:喻愁绪。 丁香:指愁思或相思。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第13课时 知识衔接,人教版,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乌鸦:表现凄清的氛围。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鸿雁:寄寓乡愁。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 燕子: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19、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 梅花: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第13课时 知识衔接,人教版,竹子: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因此常被看作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寒蝉: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在旦夕,一番秋雨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了。,第14课时 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第14课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 阅读,人教版,第1

20、4课时 浙考解读,浙考解读,人教版,浙江中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有着明确的要求: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综观浙江近几年的考查情况,课内文言文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 1解释加点词。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词;(2)通假字;(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6)重点实词。重点实词指的是课文注释中明确单独作出解释的实词。,第14课时 浙考解读,人教版,2翻译文言句子。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

21、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词;(3)多音多义词;(4)通假字;(5)文言句式。 3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这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这种题型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第14课时 浙考解读,人教版,根据“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201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应该还是以上述这些基本题型为主,但仍会有些新颖

22、题型,以体现“求变”“求新”“求活”的思路。 浙江2011年考试说明中文言文阅读的变化是:“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一句中原有“(带*号的篇目除外)”这句话,2011年就去掉了,所以要求考生也能关注带*号的文言篇目。这一点,在2011年的中考中已经有所体现。,第14课时 浙考探究,浙考探究,人教版,例 2011温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2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第14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体会,领会,爱好,特别喜欢,期望,已经,第14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B,思路分析 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方式有:(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3)通假字;(4)词类活用等。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去判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第14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的辨析与理解能力。据浙江近几年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大多是指定若干词让考生作解释,而虚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重点放在常用

24、的虚词上,如“之”“其”“而”“者”“以”“乃”“于”等。,第14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正确翻译文言语句,一是要把握准文言语句的结构,尤其是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本句是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是“于贫贱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在翻译时要注意;二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文言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到位、不遗漏,并且能够连词成句,语句表达通顺,如句中的“戚戚”和“汲汲”是关键词;三是要掌握“换”“调”“补”“删”的翻译技巧;四是要考虑古今句式变化的特点。 _,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用现

25、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第14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要求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形象。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所给句子所蕴含的信息,然后结合主题思想,适当考虑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_ _,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第14课时 点石成金,点石成金,人教版,文言文是中考的必考题目。中考文言文阅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求学生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文言知识分类归纳,培养迁移运用能力,是应考的必备策

26、略。 1准确熟记文学和文化常识。 对与所选文段有关的文学常识,应该准确熟记,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识记作者时可以从名、时、地、评、作五方面进行把握。 2掌握规律,准确朗读。 准确朗读,就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结构原则;第二,意义原则。,第14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与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若夫/淫雨/霏霏。 (3)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状语提前应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轩敞者/为舱。 (4)

27、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动词“鼓”。,第14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犬坐于前。 3积累理解文言词句。 (1)文言实词的考查。 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解释。除加强对实词含义的识记外,复习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特定含义。 比照熟悉语句,辨明古今异同。 结合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2)文言虚词的考查。,第14课时 点石成金,

28、人教版,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一类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一类起连接作用,如“而”“则”“乃”;一类起语气助词作用,如“也”“乎”“哉”“焉”等。做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分析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要根据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 分析文言虚词的作用,可与现代汉语相比较,看哪些作用沿用下来,哪些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会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词语来替代。,第14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虚词与句子语气有着密切联系,有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言句式的把握与翻译。 文言文中有

29、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文言文中多用“者”“也”作判断句的标志,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也有用“乃”和“是”表判断的,如“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第14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省略句。在桃花源记中,主要表现为主语、宾语的省略,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 此外还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谓语的语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我们常常需要把省略掉的成分补出来。 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

30、。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第14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5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态度、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解读,拓展探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两点: (1)紧扣文本,准确、深刻地领会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2)紧扣题目设问来品悟作品。无论是谈对作品的阅读体验,还是谈自己的体会、认识、启示等,都要从作品本身出发,按照题目的具体设问来回答。生发观点,落脚点要小而实在,联系生

31、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这样才能得出启人心智的见解。 总之,只要我们解题时做到准确领悟作品,紧扣原文题意,联系实际探究,观点有理有据,就一定能够解答好这类题目。,第14课时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人教版,一、2010绍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

32、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向来,多次(屡次),难道,愿望,B,解析 A项的“为”分别解释为“被”“担任”;C项的“之”分别解释为“他,指吴广”“动词,到,往”D项的“且”分别是“况且”“将近”之意,都不同,唯有B项的“而”均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 _ _,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答作“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也

33、正确),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二、2011瑞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

34、版,平民,身份低微,只识短浅,拜访,除去,C,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8诸葛亮决心出师北伐,除了战略上的考虑外,还带有深深的感情因素。这种真挚的感情可以用选段中“_”“_”这六个字来概括表达。,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三、2011湖州市南浔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

35、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第14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开,开放,摆开,酒杯,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 _ _,11选文寓情于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或: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与民同乐,第15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第15课时文

36、言文比较阅读,人教版,第15课时 浙考解读,浙考解读,人教版,从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文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更注重思想内容,均为浅易文言文或诗词。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显而易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山水游记不多,且以课内为主。,第15课时

37、浙考解读,人教版,从选文篇幅看,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名家名篇选段为主。从选文数量看,以两个居多,偶有三个。从选文与教材的关系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二是课内与课外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2011年的比较阅读出现了文白对比阅读,如山东枣庄、湖北宜昌的中考卷。,第15课时 浙考解读,人教版,综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

38、种: 1结合具体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给加点的词注音,对材料中指定的语句比较朗读节奏或标点的异同,熟知并能判别各种文体。 2理解常见通假字的用法、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找出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第15课时 浙考解读,人教版,3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作品中的不同情感倾向等。 4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此类题型,出现了不少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观性开放探究题。该题型内容丰富

39、,答案多元,富有创意,给中考文言文试题带来勃勃生机。,第15课时 浙考探究,浙考探究,人教版,例 2011杭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逸,至其

40、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 鬻(y):卖。 牟牟:通“哞哞”,牛叫声。,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A,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采用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此题涉及的四个词语都

41、在教材中出现过,只要掌握这些实词的基本意义,又能准确根据语境理解四个句子的意思,解答此题并不难。A句的意思是李元对狗“汪汪之声不已”感到奇怪,句中的“怪”与“固以怪之矣”中的“怪”相同,应解释为“以为怪”“对感到奇怪”,不能理解为“责怪”;B句的意思是(张元)马上请医生救治叔父,句中的“延”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相同,解释为“邀请”;C句的意思是董父留下一头牛,已经很老了,而且腿是跛的,句中的“遗”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相同,解释为“给予,留给”;D句的意思是拉着他使他出水(获救),句中的“引”解释为“牵,拉”,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下车引之”的“引”意思相同。,第15课时

42、浙考探究,人教版,BD,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为”“而”“于”“以”等文言虚词理解的能力,采用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有很强的规律性,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作用和意义是容易区分的。A项的前一个“为”解释为“被”,后一个“为”解释为“对,向”;B项的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C项的前一个“于”解释为“到”,后一个“于”解释为“对于,向”;D项的两个“以”都解释为“用”。,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_ (2)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_,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

43、(收养)了。,(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句是一个被动句,翻译时一定要把被动语气翻译出来,并且落实关键词“其”“遂”“许”。第(2)句是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主语“这坟墓”补充完整,关键词“岁”“为”“累”要根据语境翻译确切。,第15课时 浙考探究,人教版,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及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评价能力。首先要对文段有深入的理解,再通过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分析出人和动物重情义、懂感恩的一面。 _ _ _ _,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44、。,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第15课时 点石成金,点石成金,人教版,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指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对文体相同内容不同、作者相同作品不同、选材相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侧重于“同”中求“异”;选材不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选文,侧重于“异”中求“同”;而选材

45、不同表达形式也不同的选文则侧重于“异”中辨“异”。,第15课时 点石成金,人教版,比较阅读的具体策略: 1解答基础积累题,如第1、2题型,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2解答第3、4类题型,是比较阅读的难点。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先找出记叙要素,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事件、段意就都有了。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则要善于把握事件,要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中,辨别轻重,剖析人物言行,由事到人地进行提炼、概括。,第15课时 点石成金,

46、人教版,对情感倾向的把握与比较,首先要融入文中,设身处地捕捉或微妙或含蓄的情感;其次要抓住文句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最后再对比区分两则材料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对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答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材料和相关链接,拓宽自己的思路,从材料出发,在链接中找出整合点,然后加以综合,再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第15课时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人教版,一、2011台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7、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大道之行也),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与”通“举” ,选拔,憎恶,所以,类,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声处处可以听到。,3

4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二、2011金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49、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考虑,想到,我,在,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冰花弥漫,水天一色。,5下面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雪景,痴情,夜(晚上、夜晚),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三、2

50、012预测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完成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51、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郦道元,唐,日光,这里指太阳,急流,下垂,像北斗星那样曲折,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7三峡的作者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_代文学家。,9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_ _ _,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10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

52、最喜欢的一句,并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答案 略,解析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示例一:琅琊山蔚然深秀 示例二:岳阳楼壮美雄奇 示例三:桃花源和平宁静,_ _ _,解析 可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四、2012预测 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完成题目。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53、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13根据文段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D,解析 宜:应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衬托莲之高洁,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1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_,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54、是 () A甲文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出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优雅,居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品德高尚。,C,解析 “说”侧重于议论。,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五、2012预测 阅读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完成题目。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5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第15课时 当堂检测,人教版,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