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86144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练习题,1、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回答: (1)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主要内容包括“恭、宽、信、敏、惠”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孔子“仁”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现实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规则都有积极影响。 看待:儒家文

2、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吸取其精华并把它发扬光大。,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遥远的地方) 李世民诗 材料二: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材料三:至元十五年(1278年)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卷10 材料四: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

3、夷资本及雇请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如何对待国外使臣来访?唐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对国内产生了什么影响? 感到高兴,采取积极友好态度; 政策:开明和开放的政策; 影响: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臣、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唐访问,唐朝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唐政府在六部之下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都城长安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2)材料二宋朝重视对外商贸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征收海关税,扩大政府收入;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我国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外交政策变化:自唐

4、代到元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采取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明清以后,却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自唐到元,国力强盛,南方经济发展,造船业发达;而明清以来,受到西方殖民国家入侵及国内封建制度的衰落。,3、阅读下列材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将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朝鲜等外国比,拒绝了郑氏集团的要求。 回答:(1)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朝鲜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2)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一府三县

5、,隶属福建省;设总兵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率兵驻守台湾;施行“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

6、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回答: (1)材料一、二中多次出现“革命”一词。这里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2)材料一、二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 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3)材料三中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 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具有侵略、奴役其他民族和争霸的一面,(4)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两重性质,即进步性和

7、侵略性。材料一、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性方面进行的评价;而材料三中,列宁主要是从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方面进行的评价。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即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

8、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成就:挽救了民族危亡,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成为亚洲当时唯一的近代化国家。 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促使清政府变法维

9、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一是由主张改革转变为主张革命。 二是由不主张推翻清政府转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辛亥革命后的“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 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有何重大发展?促成这些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重大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

10、遭失败,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帮助。,()孙中山一生中有哪三次重大转变?说明了什么?,第一次是从“医人”到“医国” 第二次是放弃改良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三次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 大的转变。 说明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具有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6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我(李)中堂有以玉成其志而已。”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事决分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

11、,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1900年12月孙中山千告同乡书,材料三:“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1918年孙中山致列宁电 材料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1924年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是否同意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分析?为什么? 不同意;西方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持什么政

12、治主张?试略作评析。 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评析:这种主张是进步的,爱国的;但没有认识清楚清政府的本质。,(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政治立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由主张变法(改良)到主张革命。 (4)材料三中中俄两党具体指哪两党?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两党指的是:中华革命党(或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说明了孙中山开始向俄国学习。 (5)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 正确。原因:经过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7、读图,回答:(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

13、大事?,井冈山会师、长征过雪山、开国大典、“文革”中毛泽东接见红卫兵。,(2)在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有哪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的举措?,图一: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图二:遵义会议上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图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四: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3)应该怎样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

14、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8读图,回答: (1)图一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战役? 淮海战役。 (2)根据图二、三、四、五,概述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主要贡献。,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南方讲话,从思想上解除了很多人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顾虑,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并根据这一方针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9阅读下列

15、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6、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请回答:(1)结合你的认识,指出中共“七大”

17、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历史依据: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制定一系列政策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并在清除“左”和“右”的错误影响中,实现了全党空前团结和统一;抗战时期所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2)结合国内外背景,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经历重大挫折; 国内: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特别是文革的教训,提供了

18、正反两方面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前进。,(3)结合材料和你的认识,简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共同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4)综合三则材料说明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认识:修改党章反映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进步性。,10、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

19、吸收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起义,建立起第一个工人政权巴黎公社。 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让人们欢呼人类曾经诞生过一位堪称伟大作品的人物。 牛顿墓碑题词末句 材料二:莱布尼茨曾说过:“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为什么对牛顿有这样高的评价?,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和二项式定理;

20、发现了日光的组成;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 把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这一成就使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论的自然观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达200余年的统治地位,(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牛顿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时代背景:17 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欧洲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较大发展;欧洲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对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牛顿本人条件:扎实的基础知识、勤奋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借鉴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