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85880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激相关评估量表(2010)(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若干与应激相关的评估量表,浙江大学 姜乾金,这里提供由姜乾金等编制修订的若干应激相关评估量表,供学习选用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医学应对问卷(MCMQ) 老年应对问卷(WOCS) 应激反应问卷(SRQ) 团体用心理应激调查表(PSSG),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背景: 这是早期国内自编应对量表,其依据的思路是:在应对活动的多维度属性基础上,可以筛选出这样的条目,它们既具有在不同应激过程中的跨情景一致性或个性特质属性,又对个体的心身健康有比较稳定的影响。为此,姜乾金采用特质法构题、效标

2、考察法筛选和因素分析法验证,经多次修订形成目前的量表,并长期使用于应激研究,在国内被引用较多。 原始资料: 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7,1(1):38-42(最早版本,16条目) 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7(4):145-7 (进行较系统研究,16条目) 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增刊:120-2(现版本, 但文中排版有误) 4.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5-6(现版本),量表: 指导语:当您遇到平日里的各种困难或不愉快时(也就是遇到各种生活事件时),您往往是如何对待的? 5 4 3 2 1 肯定是 肯定不是 1.能尽快地

3、将不愉快忘掉 2.易陷入对事件的回忆和幻想 之中而不能摆脱 3.当作事情根本未发生过 4.易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 5.通常向好的方面想,想开些 6.不愉快的事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 7.喜欢将情绪压在心底里不让其表现 出来,但又忘不掉 8.通常与类似的人比较,就觉得算不了什么 ,5 4 3 2 1 肯定是 肯定不是 9.能较快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例如参加活动 10.遇烦恼的事很容易想悄悄地哭一场 11.旁人很容易使你重新高兴起来 12.如果与人发生冲突,宁可长期不理对方 13.对重大困难往往举棋不定,想不出办法 14.对困难和痛苦能很快适应 15.相信困难和挫折可以锻炼人 16.在很长的时

4、间里回忆所遇到的不愉快事 17.遇到难题往往责怪自己无能而怨恨自己 18.认为天底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19.遇苦恼事喜欢一人独处 20.通常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局面 ,计分方法: 各条目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按5,4,3,2,1五级计分。其中积极应对(PC)由1,3,5,8,9,11,14,15,18,20条目累计;消极应对(NC)由2,4,6,7,10,12,13,16,17,19条目累计。 1305例健康人群结果:PC=30.268.74;NC=21.257.4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背景: Blumenth

5、al1987年报告、姜乾金等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由12条反映个体对社会支持感受程度的条目组成,每个条目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按17七级计分。该量表条目包含了认知应激理论中个体对社会支持的认知成分。量表被作者长期使用于应激研究,在国内有被引用。 部分有关资料: 1.Blumenthal JA, Burg MM, Barefoot J, et al. Social support, type A behavior,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87, 49: 331-40(原始量表出处) 2.中国心

6、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应用于应激因素相关性研究) 3.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99-201(应用于应激有关研究) 4.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增刊:131-3(现版本) 5.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7(现版本),量表: 指导语:以下有12个句子,每一句子后面各有7个答案。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句后选择一个答案打“”。例如,选择表示您极不同意,即说明您的实际情况与这一句子极不相符;选择表示您极同意,即说明您的实际情况与这一句子极相符;选择表示中间状态。余类推。,计分方法, 其中“家庭内支持”量

7、表分由3、4、8、11条目分累计,“家庭外支持”量表分由其余各条目分累计。“社会支持总分”由所有条目分累计。 1323例健康人群结果:家庭支持21.055.76;家庭外支持36.3211.42;总支持57.3715.21。 其中618例男性健康人群结果:家庭支持20.625.66;家庭外支持35.1711.47;总支持55.7915.26。705例女性健康人群结果:家庭支持21.435.83;家庭外支持37.3411.29 ;总支持57.3715.21 。,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背景: 医学应对问卷(MCMQ)由F

8、eifel H等于1991年编制,原表有19个条目,中文版由沈晓红和姜乾金修订为20个条目,这是国内外至今为数有限的专用于病人的应对量表。在国内近年来已被应用于癌症、手术、慢性肝炎和妇科等不同病人的心身医学研究 。MCMQ包含三类应对策略“面对(或斗争)”、“回避”和“屈服(或接受)”,符合人们面临危险事件时的基本反应方式,也容易解释。 原始资料: 1.Fefeil H, Nagy VT, Strack S.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1991 )( Fefeil 等原版) 2.沈晓红、姜乾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9(1)(

9、国内修订发表) 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增刊:124-7(现版本) 4.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3-4(现版本),量表: 指导语:下面列出一些问题,以了解您的某些想法,感受和行为,这些想法,感受和行为与您目前所患的疾病有关,请在每一问题后的四个答案中选取与您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个打勾。 注:(-)者为反评题 1. 你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参与作出各种治疗决定?(-) (1)非常希望 (2)中等希望 (3)有点希望 (4)不希望 2. 你是否经常想与亲戚朋友谈论你的疾病? (1)不想 (2)有时想 (3)经常想 (4)总是想 3. 在讨论

10、你的疾病的时候,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却在考虑别的事情? (1)从不这样 (2)有时这样 (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 4.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完全恢复健康是没有指望的?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 5. 几月来,你从医生,护士等懂行的人那里得到多少有关疾病的知识? (1)极少 (2)一些 (3)较多 (4)很多,6. 你是否经常觉得,因为疾病,自己对今后各方面的事不关心了? (1)从不这样 (2)有时这样 (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 7. 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亲友谈别的事,因为你没有必要老去考虑疾病? (1)极低程度 (2)一定程度 (3)相当

11、程度 (4)很大程度 8. 在多大程度上你的疾病使你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考虑生活中的一些事? (1)极低程度 (2)一定程度 (3)相当程度 (4)很大程度 9. 当想到自己的疾病时,你是否会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 10. 你是否经常向医生询问,对于你的疾病你该如何去做?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11. 当亲戚朋友与你谈起你的疾病时,你是否经常试图转换话题? (1)从不这样 (2)有时这样 (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 12. 近几个月,你从书本,杂志,报纸上了解多少

12、有关你的疾病的信息? (-) (1)很多 (2)较多 (3)一些 (4)极少 13.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向疾病屈服了?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 14. 在多大程度上你想忘掉你的疾病? (1)极低程度 (2)一定程度 (3)相当程度 (4)很大程度 15. 关于疾病,你向医生问了多少问题? (1)没有 (2)一些 (3)较多 (4)很多,16. 遇到患有同样疾病的人,通常你会与他谈论多少有关疾病的细节? (1)极少 (2)一些 (3)较多 (4)很多 17. 你是否经常以看电影,电视等方式来分散自己对疾病的注意? (1)从不这样 (2)有时这样

13、(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 18.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对疾病无能为力?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 19. 亲朋好友向你询问病情时,你是否经常与他谈许多病情细节? (-) (1)总是这样 (2)经常这样 (3)有时这样 (4)从不这样 20. 对于你的疾病,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只能听天由命? (1)从不这样 (2)有时这样 (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计分方法: 各条目按1-4四级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须反评计分。“面对”(confronce)量表分由1,2,5,10,12,15,16,19各条目分累计;“回避”(avoidance)量表分由3,

14、7,8,9,11,14,17各条目分累计;“屈服”(resigntion)量表分由4,6,13,18,20各条目分累计。701例各种病人的调查数据如下:,老年应对问卷 (Ways of Coping for Senile, WOCS ),背景: 以老年人为对象,对Folkmen的ways of coping-R进行修订。采用作者以往筛查特质应对条目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结合条目内容以及条目与心身健康指标(老年抑郁量表分GDS)的相关性三原则,从66个条目中筛选出积极应对(PC)30条目和消极应对(NC)22条目。在此基础上以同样的筛选原则,从PC组30条目中进一步筛选出“面对”(F1)12条目,“

15、淡化”(F2)8条目和“探索”(F3)7条目共三个亚因子,从NC的22条目进一步分为“幻想”(F4)9条目和“逃避”(F5)8条目共二个亚因子。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条目被剔除,对最终保留下来的44条目按上述相同步骤重新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条目分布情况不变。 本问卷与作者的MCMQ和1991年介绍的心肌梗塞病人否认机制等针对特定事件的应对方式也不同,WOCS可作为一种具有特质属性的相对狭义的应对问卷,适用于评估中老年人对各种生活事件的一般应对特点。,原始资料: 1.Folkman S. Ways of Coping revised. (Folkman提供的非出版资料) 2.卢抗生、姜乾金. 中国心理卫

16、生杂志2000;14(2)(国内修订发表) 3.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6-8(现版本),量表: 指导语:下列各条目是描写人们在遇到生活事件或非常糟糕的问题时所使用的各种应对方式请您认真阅读每一条目,再选择后面符合您平时实际情况的一个答案划上圈应对方式并无好坏之分,请每条都回答 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1. 集中注意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0 1 2 3 2. 努力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它 0 1 2 3 3. 以工作或其它活动来转移对问题的注意 0 1 2 3 4. 慢慢等待,时间会使事情发生转变 0 1 2 3 5. 妥协或让步,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 0

17、1 2 3 6. 做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的事,但至少我在做事 0 1 2 3 7. 设法改变责任者(当事人)的意见 0 1 2 3 8. 和某些人交谈,以便了解更多有关的情况 0 1 2 3,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9. 责怪或批评自己 0 1 2 3 10. 尽量不把事情做绝了,而是先搁着 0 1 2 3 11. 希望奇迹会发生 0 1 2 3 12. 听天由命,有时我确实运气不好 0 1 2 3 13. 就象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继续干下去 0 1 2 3 14. 努力把各种感情变化隐藏在心里 0 1 2 3 15. 努力从光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 0 1 2 3 16. 比平时更能睡 0

18、 1 2 3 17. 对造成或引起问题的人表示愤怒 0 1 2 3 18. 接受别人的同情和理解 0 1 2 3 19. 考虑事情的有利方面,以便自己感觉好些 0 1 2 3 20. 激励自己去干某种有建设性的事 0 1 2 3,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21. 努力忘掉整个事情 0 1 2 3 22. 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0 1 2 3 23. 把自己改变成一个状态良好的人 0 1 2 3 24. 等观望一阵子再作具体打算 0 1 2 3 25. 感到内疚或以具体行动作为弥补 0 1 2 3 26. 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并执行之 0 1 2 3 27. 如没有好办法则退而求其次 0 1 2

19、3 28. 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感情 0 1 2 3 29. 觉得问题是由自己造成的 0 1 2 3 30. 事后反而感觉轻松些 0 1 2 3 31. 与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人交谈 0 1 2 3 32. 暂时不考虑问题,让自己休息或离开一下 0 1 2 3,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33. 吃些东西或吸烟,喝酒,吃药,使自己觉得好些 0 1 2 3 34. 做一些冒险的尝试 0 1 2 3 35. 不着急,按自己的感觉慢慢来 0 1 2 3 36. 寻找新的信念或信条 0 1 2 3 37. 保持尊严不轻易屈服 0 1 2 3 38. 重新找到生活的重要方面 0 1 2 3 39. 为使事情变

20、好,积极做些事情 0 1 2 3 40. 一般总是回避与别人在一起 0 1 2 3 41. 不去想得太多,以免影响自己 0 1 2 3 42. 向一个自己尊敬的亲戚或朋友征求意见 0 1 2 3 43. 不让别人知道事情有多糟 0 1 2 3 44. 藐视问题,不将它看得太严重 0 1 2 3,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45. 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 0 1 2 3 46. 为达目的,脚踏实地,努力拼搏 0 1 2 3 47. 向别人出气 0 1 2 3 48. 凭个人经验去做 0 1 2 3 49. 我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加倍努力 0 1 2 3 50. 拒绝相信事情已经发生 0 1 2

21、3 51. 安慰自己,下一次情况会好些 0 1 2 3 52. 以各种不同的手段尝试解决问题 0 1 2 3 53. 没有办法,只有接受 0 1 2 3 54. 克制自己的感情,以免太影响其他事情 0 1 2 3 55. 希望自己能改变事件或改变自己的感受 0 1 2 3 56. 改变自己的某些想法 0 1 2 3,不是 有点是 经常是 完全是 57. 想象自己正处于比目前要好一些的某个时间或场合 0 1 2 3 58. 希望问题会消失或有所改善 0 1 2 3 59. 幻想事情会发生改变 0 1 2 3 60. 祈祷老天会帮忙 0 1 2 3 61. 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 0 1 2 3 62

22、. 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0 1 2 3 63. 想象我崇拜的人会怎样处理问题,并模仿他 0 1 2 3 64. 尽量以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0 1 2 3 65. 提醒自己,问题将会非常糟糕 0 1 2 3 66. 去散步或活动一下 0 1 2 3,计分方法: 共66个条目,其中44个条目参加计分。各条目按0-3四级计分。F1 “面对” 由1,2,8,20,22,26,31,39,42,46,49,62各条目分累计;F2 “淡化” 由13,15,16,19,23,24,35,66各条目分累计;F3 “探索” 由3,7,27,36,38,52,55各条目分累计。F4 “幻想” 由

23、11,12,28,53,58,59,60,61,65,各条目分累计;F5 “逃避”由6,9,29,33,34,40,47,50各条目分累计。PC “积极应对”则由F1、F2、和F3因子分相加;NC “消极应对”由F4和F5相加。 55岁以上344例样本调查数据如下:,应激(压力)反应问卷 (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 SRQ ),背景: 根据应激系统论模型研究需要,为评估个体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应心身症状及程度,参考SAS、SDS和SCL-90条目内容,按心理应激理论的情绪反应(FER)、躯体反应(FPR)和行为反应(FBR)三方面,编制应激(压力)反应条目28项

24、,按15等级计分。以条目总分(SR)表示应激(压力)反应程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902,与SAS和SDS的相关性分别为0.585和0.574,重测信度0.913 )。,部分相关资料: 1.钟霞、姜乾金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 560-562 (首次发表) 2.钟霞、姜乾金等: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70-72 (应用) 3.钱丽菊、钟霞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653-654 (应用) 4.吴志霞、姜乾金等: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1(12):63 (应用) 5.任夫乔、顾成宇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48-9 (应用)

25、6.顾成宇、任夫乔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 (应用) 7.滕燕、周敏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 第16卷 第12期1111-13 (因子分应用) 8.周敏、滕燕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 第16卷 第12期1108-10 (因子分应用),量表: 指导语:从现在开始向过去推算,近一个月你的心情如何?(请在相应框内打“”) ,计分方法: 主成分筛选获三个因子,大致与三方面应激反应的构想一致,命名为:情绪反应因子分(FER)= 03+05+06+09+10+14+18+21+24+25+27+28, 12个条目;躯体反应因子分(FPR)01+04+13+15+19+20+

26、22+23, 8个条目;行为反应因子分(FBR)07+08+11+12+17+26,6个条目;应激(压力)反应总分SR=FER+FPR+FBR+02+16,28个条目。1323例样本调查数据如下:,团体用心理应激调查表 (Psychosocial Stress Survey for Groups, PSSG ),背景: PSSG是姜乾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修正的Folkman心理应激理论思路下经多年反复筛选修订而形成,用于团体之间心理应激程度的简单比较。 作者早期在心理病因学研究中意识到,通常被作为病因因素研究的生活事件,其实只有在通过当事人的认知评价产生相应的好恶倾向(情绪体验)时才可能有病

27、因学作用;同时,当事人针对生活事件以及伴随的情绪体验所采用的应对策略,也会影响该生活事件的病因学意义;而作为生活事件应激结果心身健康或疾病,则必然与上述生活事件、情绪体验、应对方式等因素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评价当事人某段时期内的生活事件应激程度也同样必须以上面各因素的综合评估为基础。 调查表包含上述生活事件、情绪体验和应对方式等相互联系的3个评估层次。全表含44条目,各层次内的条目混合排列 ,另设“其它”一项供被试者补充填写,在统计前将其归并入相近的条目。,原始资料: 1.姜乾金、刘小青等:癌症病人发病史中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对照调查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38 (首次使用该问卷

28、) 2.姜乾金: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综合评估初探。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 182 (总结十年来情况) 2.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2-3(现版本) 量表: 指导语:下面列有一些问题,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项作出回答。其中凡是与您的实际情况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内容、词汇和句子,都要在后面括号内打勾,不一致或基本不一致的,则打叉;有要补充的,请写在“其它”项下。,一、在发病以前的五年时间里(健康者指最近五年),您有过哪些较明显的生活事件? 1.劳累过度(包括工作、学习、生活方面)( ); 2.亲人亡故(包括配偶、近亲)( );3.家庭不和或婚姻问题(包括严重矛

29、盾、分居、离婚、失恋、求偶困难)( );4.人际关系不协调(包括与上级、同事、邻里矛盾)( );5.职业变化(包括退离休、退离职、转业、调动、退学)( );6.经济上困境(包括负债、亏损、失窃)( );7.事业和学业受挫( );8.涉及案件(含冤、假、错案)( );9.子女前途问题(包括上学、就业、婚姻困难)( );10.生活环境不良(包括拥挤、噪声、迁居)( );11.个人显著成就或喜庆(包括受奖、发明、晋升、结婚、恋爱)( );12.家人重病(包括急病、久病、重伤)( );13.个人健康变化(包括疾病、伤害、手术、失眠、性生活障碍、妊娠)( );其它(请写出),二、由于各种生活事件,您在这

30、期间有过哪些明显而又持续时间较久的心情变化? 14.害怕( ); 15.高兴( ); 16.愉快( ); 17.苦恼( ); 18.忧郁( ); 19.紧张( ); 20.气愤( ); 21.欢喜( ); 22.兴奋( ); 23.绝望( ); 24.焦虑( ); 25.着急( ); 26.欣慰( ); 27.悲伤( ); 28.无助( ); 其它(请写出),三、对各种不愉快事件和心情变化,您通常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 29.能够尽快将不愉快忘掉 ( ) ; 30.容易陷入回忆和幻想之中不能摆脱 ( ); 31.当做事情根本未发生过 ( ); 32.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 ( ); 33.通常向

31、好的地方想,想开些 ( ); 34.烦恼的事一多,性情和态度就变得沉闷起来 ( ); 35.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压在心底里,不让其表现出来,但又忘不掉 ( ); 36.常与类似情况的人比较,就觉得算不了什么 ( ); 37.能够迅速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 ); 38.对自己的烦恼,有时侯很想悄悄地痛哭一场 ( ); 39.如有必要,会立即主动求助于别人或找人诉说 ( ); 40.抽闷烟或喝闷酒 ( ); 41. 对于不顺心的事,通常会苦苦思索,矛盾重重 ( ); 42.换一个环境,尽量避免之,以免心情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 ); 43.在苦恼时喜欢一个人独处 ( ); 44.喜欢以幽默的态度对

32、待问题 ( ); 其它(请写出),计分方法: 各条目答是计1分,答否或不答计0分。各应激因素分:生活事件(L)由1-13各条目分累计;消极情绪体验(NE)由14、17-20、23-25、27、28各条目分累计;积极情绪体验(PE)由15、16、21、22、26各条目分累计;消极应对(NC) 由30、32、34、35、38、40、41、43各条目分累计;积极应对(PC)由29、31、33、36、37、39、42、44各条目分累计。应激总分(TS)=15+2L+3NE-PE+5NC-PC(公式是在确立L、PE、NE、PC和NC等应激因素分以后,再以这5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常用的心理应激效标变量SCL

33、90总分为应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偏回归系数整数值作为各因素的加权系数)。 610例样本测试情况,其中TS男289例为33.4316.35,女321例为35.0816.75,信效度分析: 根据对610例样本测查结果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情绪体验和应对方式3层次的条目通过率可满足一般问卷要求。对13个生活事件条目作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类事件有异质性。对15个情绪体验条目和16个应对方式条目分别作主成分分析,证明NE和PE,NC和PC分别有很好的构思效度。条目-总分相关检验结果显示NE和PE,NC和PC分别有内部一致性。NE、PE、NC、PC的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77、0.76、0.72、0.6

34、9。62例4周后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TS 0.88,L 0.70,NE 0.83,PE 0.62,NC 0.80,PC 0.62,其重测信度能适应团体评估。 以PSSG各项量分与SCL90、SDS、SAS、体质水平和有关疾病等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TS有很好的效标效度;负性应激因素分L、NE和NC不但本身有很好的效标效度,而且还有较高的条目效度;积极应激因素分PE和PC与上述各效标呈低相关,如作为独立变量无病因学意义。(紧接后页),(接上)另外,上世纪末十多年的许多文献也显示PSSG有很好的效度:首先,部分研究通过对样本的应激总分TS或和负性因素分L、NE、NC的对照分析,发现诸如慢性肝炎、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心律失常等心身问题与心理应激(因素)有关;其次,一些研究采用条目频度对照分析的方法,探索诸如癌症、癔病、慢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心律失常等心身疾病,发现某些特征性生活事件(如癌症病人的不幸事件)、情绪反应(如关节炎病人的紧张焦虑)或应对策略(如肝炎和心律失常病人的压制情绪)的条目频度较高。由于PSSG整体发表较晚,故仅有部分文献涉及应激总分,实际上作者资料显示应激总分的病因学意义最明显。,若干与应激相关的评估量表 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