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5847774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平井钻柱摩阻、摩扭分析张宗仁一、文献调研与综述在水平井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钻具总是靠着井壁(或套管)的,其接触面 积就比直井大很多所产生的摩擦力和扭矩将会大大的增加。对管柱的摩擦阻力和 轴向拉力研究计算,保证钻井管柱(钻柱或则套管,油管)的顺利上提和下放。 如今,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磨阻计算的力学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柔 杆模型,另一类为柔杆加刚性模型。11约翰西克柔杆模型:约翰西克(Johansick)在1983年首次对全井钻柱受力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过程中.他作了以下几点假设:(1) 钻柱与井眼中心线一致;(2) 钻柱与井壁连续接触:(3) 假设钻柱为一条只有重量而无

2、刚性的柔索;(4) 忽略钻柱中剪力的存在:(5) 除考虑钻井液的浮力外忽略其他与钻井液有关的因素。 在此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微单元力学模型,根据单元的力学平衡,推导出如下的拉力、扭矩计算公式:AT = W cos a 土 卩NAM =卩 NrtN = (T A0 sin a )2 + (T Aa + W sin a )2*式中:T:钻柱单元下端的轴向拉力,N;Mt:钻柱扭矩,N.m;N:钻柱与井壁的接触正压力,N;W:钻柱在钻井液中的重量,N;u:钻柱与井壁的摩擦系数;r:钻柱单元半径;a, a, 0 :平均井斜角,井斜角增量,方位角增量;起钻时取“+”下钻时 取“-”。1. 2二维模型:Mai

3、da 等人对拉力、扭矩进行了平面和空间的分析,建立了应用于现场的二维和三维的数学模型。他建立的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如下:F = A * F + C * qR (卩-1)(sina - A sin a ) + 2C 卩(cos a - A cos a )Ai-1Ai 1 1 + yBi-1i2 Bi-1iBA = expy (a -a )(起钻)B i i-1A = expy (a - a )(下钻)B i-1 iR=l -l-4a -aii-1式中为摩擦系数,li计算点井深,FAi为计算点轴向载荷,C1、C2为符B号变量,其取值由表 1-1给出:表1-1不同工作状况下C1,C2的取值井段工况钻柱

4、与井壁接触情况C1C2增斜井段起钻上井壁+1-1下井壁+1+1下钻上井壁+1+1下井壁+1-1降斜井段起钻下井壁-1+1下钻下井壁-1-113三维模型:=q (/) 土卩 C (/)q (/)u B s Nq“訥】2+q()+R (/)q (/) = q * 卩(/)uq (/) = q * b(/)b_q (I) = q * p (I)/ - /Ta *sin a + cos a *cos a ii-1ii-1pR = arccoscos(e -0 )*sinii-124C (l) =Y (l)( -1)+1s兀兀式中u(l) , b(1) ,p(1)分别为计算单元井段切线、副法线和主法线方

5、向向量。除建立了以上模型外,Maida等人还考虑了起下钻过程中动水压力梯度产 生的粘滞力的影响,认为真正的大钩载荷应由下式计算:F = F 土兰 dPL d2HAdl mmm=114何华山钻柱受力分析模型 何华山在1988年根据大变形理论,给出了一个改进的钻柱受力分析模型。并作了以下假设:(1)忽略钻柱与井眼间隙的影响,钻柱的变形线与井眼轴线完全 重合:(2)井眼形状规则,钻柱与井壁连续接触。其数学模型为:dM1 dSIs (T+d 2 M-b + K (KM + KM ) + TK + N + qg *n = 0dS2n b tn bba+ N + qg * b = 0 b-(KM + KM

6、 )-K dMbdS b tn bn dSN = (N 2 + N 2)2nb式中:T:钻柱单元下端的轴向拉力,N;Mt:钻柱扭矩,N.m;Nr: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分布止压力.N/m;Nb:副法线方向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分布正压力,N/m;Na:主法线方向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分布正压力,N/m; q:钻柱在钻井液中的线重量,N/m;u:钻柱与井壁的摩擦系数;r:钻柱单元半径;?:重力场方向单位久量;t :井眼切线方向单位矢量;n :井眼主法线方向单位矢量;b :井眼副法线方向单位矢量;Kb:井眼曲率;Ka:井眼挠率;Mb:钻柱弯矩,N*m1. 5何晓军三维钻柱模型xiao jun, He等介绍了一个综合

7、的钻柱三维分析程序程序可以根据狗腿严 重度的大小自动地选择钻柱微元段的大小去模拟狗腿度的影响。该程序根据钻柱 轴向和周向运动速度对摩擦系数进行分解,用以模拟钻柱周向运动和轴向位移对 扭矩和摩阻的影响。He建立的模型为离散形式,容易求解。其数学模型如下:N = J(sin0 *sin a * F )2 + (sin0 *Wg + sin0F )2节iiF = F + Wg cos 0 土卩 Ni+1ii+1T = T + prN- iM= (R(1 cos 0) + 財 sin 0) F - (R(1 cos 0) 一財 sin 0) F + yr sin 0Wg + Mt +1i +1ii0

8、0+02齐0 -00 = abs(i卄)2a = abs (匕_a)216 高德利等三维计算模型T1 = T2 + L$q q cos a y (F + F )0 E ncos 2F = 11.3EIK 3E0F = -(T1 + T2)sin + L q nnlp2 sF = L q m = mqLnp s3ssin a sin a sin(申 一申)m =+22i3sin0Jf 2 + F 2 F = ndp亿 n Ls式中:Fe :管柱弯曲产生的侧向力;Fnlp:全角平面上的总的测向力;Fnp:负法线方向上总的侧向力;Fn:总的测向力;二、钻柱摩阻扭矩计算模型的建立 在长半径水平井钻井过

9、程当中,井眼曲率变化平缓,在起下钻和钻井作业中, 除了下部钻具组合外,长段钻柱的横截面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剪切力,对于小曲率 井眼,忽略钢度的影响,在工程上已经能够得到足够的精度,为此,为了方便计 算采用软杆模型建立力学模型。21 基本假设:(1)井下管柱的受力和变形均在弹性范围内;(2)对于管柱所受到的轴向力,以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3)如果摩阻造成的是拉应力,那么摩阻为正,摩阻造成压应力摩柱为负;(4)计算单元段的井眼曲率是常数;(5)管柱接触井壁的上侧或下侧,其曲率与井眼的曲率相同;(6)忽略钻柱横截面上的剪切力,不考虑钻柱刚度的影响,但可以承受轴向压力(7)忽略井下管柱的动力效应22

10、井下管柱单元受力分析:图 2-1 井下管柱受力状况图 2-2 在管柱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管柱受力 根据图2-2分析,又受力平衡可得如下等式:y弋JrX j(F)-(Fi 1)-(Ng)_(Fj = oi x_i-l x _g x_卩 x2.1)(F)-(F ) -(Ng)-(F丿=0i yi 1 yg yy(N)-( N)= og z z在地坐标系下,向量耳Fi-1可分别表示为:2.2)F = (F sin a sin 0 , F sin a cos 0 , 一F cos a )iiii iii iiiiF 1 = (F sin a sin 0 , F sin a cos 0 , -F cos a

11、 ) i-1i-1i-1i-1 i-1i-1i-1式中:a :第 i 单元上端和下端井斜角; i-10i-1 :第 i 单元上端和下端井斜方位角利用余弦定理,以上两向量得夹角(全角变化量)25 可表示为:25 = arccos|Fi I2+IF-1ITF-Fi-12|Fi Fi-i2.3)或则:2.4)25= arccos(cos(a )*cos(a ) + sin(a )*sin(a )cos(0 -0 )A B A B B A斜平面Ri的法向量与重力方向的夹角0为合向量Fi-1 x Fi与向量Ng的夹角,可以用下式表示:和+即xFf-1兀-兀一 1 x Fi|22 NJPi-1 x Fi0

12、 = arccos丿2.5)重力方向的单位向量:k = (0,0,1),有Ng /k ;又令:所以有:i-1n1 = (sin acos 9 ,sin a sin 9 , cosa )i-1i-1i-1i-1n2 = (sin a cos 9 ,sin a sin 9 , cosa )iiii-12.6)/ n1; F / n 2i所以: (Fi-i xf)/ n =sin ai-1i-1sin a cos 9iijsina sin9i-1i-1sina sin9iicosai-1cosai2.7)0 = arccos那么:所以有:- ) IFiF/V /V二 F cos5;(F) = F s

13、in 5;ii yi=F cos 5;(F ) = F sin 5;Xi-1Ll yi _i=N cos a;(N ) = N sin 0 sin P; g _g y g=F ;(F ) = N cosY;y _=N cos0;(N) = N sinY; gz2.9)式(2.1)的平衡方程可表示为:F cos 5 = F cos 5 + N cos a + Fii _1gF sin 5 + F sin 5 - N sin 0 sin P + N cos Y = 0ii-1gN cos0 - NsinY = 0g式中:P =兀 一 arcsos (cos a / sin 0)a +aa = ii

14、22.10)2.11)Y为正压力N与y轴的夹角,在计算当中可以约掉,钻柱轴向载荷的求解模型为:F cos 5 = F cos 5 + N cosa + Fii _1gF sin 5 + F sin 5 - N sin 0 sin P +N2 一 N2 cos2 0 = 0 ii _1ggF =pi N(2.12)pN = W AL (1一泥浆)g ep钢23管柱单元轴向力的求解从(2.12)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计算轴向力必须选求出侧向力,同样, 要计算侧向力必须知道轴向力,故管柱的侧向力和轴向力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关 系,我们采用迭代法求解。迭代法求解步骤:1、假定F = F ;ii-12、N

15、二:(F sin5 + F sin 5 - N sin0 sin P )2 + N2 cos2 0T ii _1gg3、F = N4、 F = (F cos5 + N cosa + F ) /cos5ii _1g卩5、如果F -F s,F二F返回第一步i ii i如果F -F s,F二F退出i ii i2.4 扭矩载荷求解当旋转钻进、划眼或则倒划眼时除了轴向的摩擦力外,由于钻柱的旋转作用,钻柱也存在周向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表现为扭矩的增加。多于钻柱单元的上下端 有如下关系:T = T + 卩 rNIi-1r2.13)式中r:为单元柱的半径,m,卩r为周向的摩擦系数。如果钻柱及旋转又上提或则下放(

16、旋转钻进、上下划眼等),那么摩擦力需 要分解为轴向阻力和周向阻力。m,F = F + Far2.14)根据速度的不同有:VF =A=: H Nv-V 2 + V 2 芒 2 + V 2arVV(2.15)或则表示为:vV 2 + V 2AVH(2.16)摩擦力可表示为:一般来讲钻柱的周向速度可表示为:F =H NAAF =H Nrr(2.17)V =r 1000 x 60(213-217)式中的符号说明:Ti:扭矩;u:摩擦系数;ur:周向摩擦系数;ua:轴向摩擦系数;Fa:轴向摩阻;Fr:周向摩擦力;V:钻柱线速度;Nr:转盘转速;u:25摩擦系数的确定研究表明,不同的润滑剂的使用,可以大大

17、降低两材料之间的摩擦阻力。在 钻柱与井壁(套管)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中,不同的泥浆体系得到不同的摩擦系 数。泥浆体系套管内磨阻系数裸眼内磨阻系数水基泥浆0. 240. 29油基泥浆0. 170. 21盐水泥浆0. 300. 30表2-1 不同泥浆下的摩擦系数选取26 模型的优缺点(1)本模型采用柔杆模型,模型简单,容易计算。(2)考虑到多种工况下,钻柱的轴向拉力和摩阻,扭矩和摩扭;(3)没有考虑管柱刚度的影响,管柱弯曲时也产生侧向力,近而引起轴向 力和扭矩的变化;(4)没有考虑管柱屈曲的影响,当轴向压力大到一定时,钻柱发生屈曲。(5)没有考虑钻井液的粘性,钻井液在井内流动时,将产生一定的粘性力。

18、(6)对于摩擦系数的确定,有很多经验公式,本文找了其中的一种。但是 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反算摩擦系数;三、计算程序31 钻柱不旋转周向力计算程序流程图:32 钻柱旋转周向力和扭矩计算流程图33 程序使用说明 第一步:把泥浆密度数据,井深结构数据,钻柱结构数据输入到 cs_data.txt 第二步:如果计算设计井眼轨迹,把设计数据输入到sj_data.txt;如果计 算实际井眼轨迹,把测斜数据输入到 cx_data.txt;第三步:运行“摩阻扭矩.exe”根据提示操作,即得到所求结果。 每次的计算结果保存在 out.txt 中;计算结速后,请及时把计算结果保存, 下一次计算时,上一次的结果将被清空

19、。每次改动*. txt文档的数据以后,要从 头开始读取数据计算。四、计算实例与结果分析41 管柱上提下放摩阻扭矩分析411 基本参数:表 4-1 设计井眼的基本参数要求靶点垂直深度2000M水平段延伸长度1000M表层套管下深400M设计方位角45度钻杆外径127mm钻杆线重46. 6Kg/m钻铤外径177.8mm钻铤线重158. 5mm钻铤长度200m412 三段式井眼轨迹参数:图 4-1 三段式井眼轨迹参数 表 4-2 井眼轨迹参数方 案造斜率(度/30m)点1井 深(m)点1井斜角(度)点2井深(m)点2井斜角(度)点3井深(m)点3井斜角(度)I-11.5854.002653. 290

20、3653.3904.1.3计算结果:表 4-3 不同操作参数管柱受力状况方案I工况最大轴拉力(KN)最大扭矩(KN*M)摩阻(KN)摩扭(KN*M)不旋转上提1080.870295.690不旋转下放408.770-376.390Vpe=0,Nr=120785.1721.14021.14Vpe=0.5,Nr=120,上提931.0917.97145.9117.97Vpe=0.5,Nr=120,下放623.0619.61-162.119.61Vpe=l,Nr=120,上提1005.313.75220.1213.75Vpe=1,Nr=120,下放524.6215.8-260.5415.84.1.4

21、不同工况下各种参数随井深的变化情况11001000900800不旋转上提 不旋转下放 旋转上提 旋转下放1200轴向拉力与井深的关系700300图 4-2 轴向拉力与井深的关系曲线图 4-3 钻柱旋钻不同运动速度轴向拉力与井深关系曲线oQmQzz4U4490-4003oaoioeA-ioiol030、 03- 0601 迄韭 ouiz orizz 03Tr C3r oriysz QUVAZ AM4QZ QMMZ OAyo OVQ.40 Qy3 Q4HO QU3 osbyo o图 4-4 钻柱旋钻不同运动速度扭矩与井深关系曲线415 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钻柱的旋转能有效的降低钻柱上提

22、和下放过程中所 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表4-3,图4-2 可以看出,钻柱旋转起来后降低了轴向的摩 擦阻力,不仅仅使得上提变得容易,而且下放也变得容易。从表 4-3,图 4-3,图4-4 可以看出,当钻柱旋转时,摩擦阻力在分解为轴 向和周向过后,摩阻和摩扭都降低了,钻柱轴向移动和旋转都变得更容易。42 不同井眼轨迹摩阻扭矩分析421 基本参数:同表 4-1;422 井眼轨迹参数根据钻井要求,设计 3 种普通三段式井眼,和一种双增式水平井井眼图 4-5 方案 I 井眼轨迹设计表 4-4 方案 I 井眼轨迹参数方 案造斜率(度/30m)点1井 深(m)点1井斜角(度)点2井深(m)点2井斜角(度)点3井

23、深(m)点3井斜角(度)1-11.5854.002653. 2903653.390I-22.01140.502489.9903489.9901-32.51312.402391.9903391.9904. 2. 3计算结果:表 4-5 方案 I-1,I-2,I-3 计算结果不旋转上提不旋转下放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摩阻(KN)最大轴拉力(KN)摩阻(KN)方案IT1080.87295.69408.77-376.39方案I-21053.11267.9433.95-351.22方案I-31037.91252.63448.76-336.46Vpe=1,Nr=120 上提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最大扭

24、矩(KN*M)摩阻(KN)摩扭(KN*M)方案IT1005.313.75220.1213.75方案I-2982.2612.58197.0512.58方案I-3968.7811.9183.511.9Vpe=1,Nr=120,下放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最大扭矩(KN*M)摩阻(KN)摩扭(KN*M)方案IT524.6215.8-260.5415.8方案I-2547.3414.65-237.8514.65方案I-3560.4413.99-224.813.994.2.4 不同造斜率下井眼摩阻扭矩参数随井深的变化情况图 4-6 方案 I-1,I-2,I-3 钻柱不旋转轴向拉力比较图 4-7 方案 I-

25、1,I-2,I-3 各井段摩阻所产生的摩阻力对比说明:段长为 30,当遇到套管或节点的时候实时调整段长;425 结果分析:从上面 2 图可以看出,造斜率的改变,对总的轴向拉力的影响较小,总的摩 阻系数也差不多,但是,随着造斜率的增大,在上提时,上切点段所受到摩阻增 大,说明钻柱与井壁接触力增大,容易与井壁磨损形成键槽,在下放时,下部切 点段摩阻也增大,管柱与下井壁接触力变大。但是,造斜率越小,所形成的井眼 越长,管柱与井壁接触的长度(面积)增大,所以,再设计井眼时,要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的影响,适当选取造斜率。43 双增式剖面摩阻扭矩431 基本参数:表 4-6 双增式剖面井设计要求靶点垂直深度

26、2000M水平段延伸长度1000M表层套管下深400M设计方位角45度钻杆外径127mm钻杆线重46. 6Kg/m钻铤外径177.8mm钻铤线重158. 5mm钻铤长度200m造斜点854m上部造斜率2.5度/30m切线段井斜角45度下部造斜率2.5度/30m设计方位角45度表 4-7 双增剖面设计参数方 案II点1井 深(m)点1井 斜角 (度)点2 井深(m)点2井 斜角 (度)点3 井深(m)点3井斜 角(度)点4井 深(m)点4井 斜角 (度)点5 井深(m)点5井 斜角 (度)8540139445204245258290358290433 计算结果:表 4-8 三段式与双增式井眼摩阻

27、扭矩计算结果不旋转上提不旋转下放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摩阻(KN)最大轴拉力(KN)摩阻(KN)方案I-11080.87295.69408.77-376.39方案II1154.39369.02423.42-361.89Vpe=1,Nr=120 上提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最大扭矩(KN *M)摩阻(KN)摩扭(KN *M)方案I-11005.313.75220.1213.75方案II1056.1716.32270.816.32Vpe=1,Nr=120,下放方案I最大轴拉力(KN)最大扭矩(KN *M)摩阻(KN)摩扭(KN *M)方案I-1524.6215.8-260.5415.8方案II5

28、28.8415.6-256.4815.6434 双增式剖面井与三段式剖面比较方案I-1与方案II不旋转轴向拉力比较120011001000900- 方案1-1,不旋转,上提 方案1-1,不旋转,下放 方案II,不旋转,上提 方案II, 不旋转,下放-300井深(m)800700006005方案IT,旋转上提 方案I-1旋转下放 方案II旋转上提004向轴图 4-10 三段式双增式井眼轨迹旋转情况下周向力比较图 4-9 双增式剖面与三段式不旋转轴向拉力图 4-11 三段式、双增式旋转扭矩比较434 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段式井眼更具有优越性,比起 双增式井眼来讲

29、,上提时三段式井眼具较小的摩阻和扭矩,而下放时两种设计相 差不大,这就提醒我们,在地层情况已知的情况下,选择三段式水平井能减小摩 阻扭矩。44 用实际测斜数据预测管柱的摩阻、磨扭、轴向力、扭矩441 基本参数井深结构数据钻柱数据泥浆密度测斜数据:442 计算结果五、总结与建议 通过上述计算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水平井起下管柱作业时,管柱受到较大摩擦阻力。(2)管柱上提时,摩擦阻力方向向下,管柱下放时,摩擦阻力向上,管柱下放的时候,下部钻具受压,上部钻具受拉,在弯曲井段存在一个受拉受 压得临界点。(3)在管柱上提下放的过程中,管柱的旋转是有益的。管柱上提下放过程中 旋转管柱即减少了

30、摩阻,又减小摩扭。(4)不同造斜率的井眼,在井口处的轴向拉力可能差别不大。但是,造斜率 越小,井眼越长,造斜点出与井壁接触力较小,管柱与井壁接触长度越 大,造斜率约高,井眼变短,造斜点出与井壁接触力较大,管柱与井壁 接触长度越变小。所以在设计井眼轨迹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5)与双增式井眼相比,三段式井眼有较小的摩阻和摩扭,但是,双增式井 眼有较好的调节能力,所以一般在地质情况不清时采用双增式;而在地 质条件清楚地地方采用三段式井眼。(6)通过测斜数据,能估算出管出管柱受到的摩阻。预测可能出现复杂情况。 避免作业事故。通过水平井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水平井钻井工艺和方法。为以后的学 习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高老师,郭老师,张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