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845944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 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效果平静、庄重,适宜表现人物及建筑的对称结构。表现人物时,由于画面人物与读者面对面,便于两者的交流。线条:l 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注重对画面中线条的提炼。l 在摄影时,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会使影像或景物简化。 l 不同的线条能够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三)影调的配置影调l 概念l 影调构成 不同的明暗调子构成了不同的画面影调,一般分为高调、低调、软调、硬调等;l 影调透视 概念; 前后调子关系的处理;(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影调的控制; 高调l 调子明亮,基调以白色为主,灰色、浅灰和中灰调构成;视觉上的感受明快、单纯、活泼的感觉;l 高

2、调的拍摄 选择; 控制; 后期;l 照明一定要柔和、均匀,一般多使用顺光和柔光箱,拍摄头像的特写时光比通常控制在1:2;室外光线拍摄一般加1-1.5档; l 拍摄人像要求模特穿白色、浅色的衣服,拍摄自然景物选取浅色调,主体和背景的色调和色彩应尽量接近;l 放大时,相纸的曝光时间减少20%左右,显影时间也不宜太长,可以选择慢性显影液显影。低调l 基调为黑色,影调主要由纯黑、暗灰、深灰等,低调照片在视觉感受上深沉、坚毅、刚强、神秘的感觉。l 在制作拍摄时和高调相反。l 暗背景、深色衣服、曝光控制、后期显影;l “破白” 绘画构图中的术语; “破”大面积的黑、白、灰等影调中采用相反的,与之不同的局部

3、影调;l 布白和留空 照片和绘画相同的处理效果;l 室内影调的控制 室内光线、色温、衣服、背景 静物拍摄;l 室外影调的控制 光和曝光的控制; 软调(散射光、低反差) 硬调(直射光、高反差) 全影调(中间调)滤色镜的使用l 黑白摄影中,滤色镜控制影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法;l 常用的是黄、绿、红、蓝、橙色滤镜;l 使用后的曝光补偿;l 黄色滤镜:拍摄蓝天白云时,能使白云淡淡的从蓝天上显示出来,并且使远景变得朦胧;拍花可以使影调对比强烈,花显得醒目;翻拍发黄的老照片和旧报纸、杂志等,去除黄斑;l 红色滤光镜 拍红花可使红花变浅,绿叶变深,使主体突出;白天用红镜可以拍出夜景效果,同时远景的细节也清晰

4、;l 绿色滤光镜 拍摄人物照片,会使皮肤变黑,疤痕突出;l 橙色滤色镜 能使人的面部皮肤白皙,疤痕也会柔化不清;拍摄风景能吸收淡雾的散射光,使远景更清晰;拍晴天薄云时,能造成阴天的感觉;l 蓝色滤光镜 增加风景中雾气的效果和透视感觉,晴朗的天气用蓝色滤光镜也能使远景朦胧;4、质感l 概念l 物体表面、细节想象、抽象l 和拍摄者情绪的联系l 影响质感表现的因素;p54l 质感强调的条件 光线、画幅、曝光、辅助器材质感的削弱l 光线l 加柔的技法 拍摄时、辅助器材、后期处理 切忌恰到好处l 质感的还原5、色彩l 三原色和三补色l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l 光源色光的颜色;l 固有色物体

5、固有的颜色;l 环境色特定光线下环境所反射出来的颜色;色彩的情感特征l 红色:代表喜庆,激情,精力充足,残暴 ;l 蓝色:高贵,冷淡,伤感,忧郁,沉静;l 黄色:天真,活泼,明朗 ;l 绿色:希望,和平 ;l 紫色:高贵,高雅,不稳定,神经质 ;l 橙色:热情,外向,低档; 画面基调1、物体本身的颜色控制;2、曝光控制;3、环境色对被摄物体的影响,对比色或者临近色来决定画面的总基调;4、注意视觉观赏的效果;5、选择适合的感光材料;6、虚实l 摄影的虚实控制 物体的清晰控制; 景深的清晰度控制;(选择性对焦) 你想表现什么?l 景深控制 前后景深的控制; 选择性对焦l 光圈的控制; 镜头焦距的控

6、制,拍摄距离的控制;l 主题和背景的控制力;l 超焦距的运用; 控制方法; 适合拍摄大场面,风光类照片;色彩的艺术处理l 色彩美的基础是色调,它延伸了黑白摄影中影调的含义。不同的色调会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变化:偏红黄的色彩称暖色调,有温暖感、兴奋感;偏蓝紫的色彩称冷色调,有寒冷感和沉静感。l 色彩的艺术处理要与作品的内容协调统一,要善于运用色彩来深化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补色相配,对比效果强烈;红与橙、蓝与紫等邻近色相配画面和谐统一。 空间感 一、线性透视二、空气透视 一、线性透视 l 概念: 利用线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l 规律: (1)物体的影像近大远小;

7、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由近及远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一、线性透视 l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1)拍摄方向:斜侧面角度; 一、线性透视 l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2)拍摄高度:仰拍和俯拍;一、线性透视 l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3)拍摄距离:近距离;一、线性透视 l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4)镜头焦距:短焦距镜头。二、空气透视 l 概念: 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由于远近景物周围空气介质的厚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现象;二、空气透视 l 规律: (1)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2)影调:近暗而深,远淡而浅; (3)色彩:近饱和度高,远饱和度低且趋于冷色;

8、 (4)反差:近反差大,远反差小。二、空气透视 l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1)空 气 介 质;二、空气透视 l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2)光 线 : 逆 光、侧 逆 光;二、空气透视 l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3)前景:利用暗而深的前景;二、空气透视 l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4)景深控制:形成近实远虚的效果;(5)滤光片:如蓝镜、雾镜、柔光镜。第二节 立体感 一、拍摄角度:斜侧面、仰拍和俯拍;二、光 线 :侧 光 、 斜 侧 光 ; 三、背 景:与主体明暗色彩有对比。 第三节 质 感 一、粗糙表面物体; 二、光滑表面物体 ; 三、透明的物体 ;四、镜面的物体。 粗糙表面物体l 物体特

9、性: (1)表面凹凸不平;(2)对光线漫反射;l 拍摄方法: 侧光、斜侧光照明。光滑表面物体l 物体特性: (1)对光线混合反射; (2)物体表面有局部高光;l 拍摄方法: (1)斜侧角度的散射光照明;(2)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透明的物体l 物体特性: (1)能够透光; (2)物体表面有亮度不均的光斑;l 拍摄方法: (1)逆光、侧逆光照明; (2)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3)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镜面的物体l 物体特性: (1)对光线单向反射; (2)物体表面有亮度极高的光斑,不同区域反差大;l 拍摄方法: (1)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2)提高环境景物亮度,缩小亮暗间距; (3

10、)表现物体表面的高光; (4)表现镜中影像。构图中的要件主体l 1单一主体l 2多重主体1.单一主体l 单一主体是画面中具有非常突出地位的物体,是拍摄者最先注意到的物体,拍摄后最想让观赏者第一眼就注意到的物体,并随之产生共鸣。单一主体单一主体单一主体形式l 单一主体不是单指一件东西,可能是一个群落、一个村庄等等,处在一种形式和环境下,通过其它景物衬托可以很突出地出现在观赏者面前的那一类物体。单一主体单一主体2.多重主体l 画面不是只靠一个突出物体组成,往往是有很多的物体充斥画面,而又不能都排除掉,有时出现在画面中的多个物体都是同时极具观赏的对象。多重主体多重主体二、影响视觉感受的直观物形状l

11、形状代表着物体自身的某种特征。l 形状表示着物体所处的生物机理。l 形状描绘着物体简洁的几何结构。形状之美形状之美形状之美形状的发现l 形状是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才会有所体会的,发现形状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几何形态越复杂而处理的结构很巧妙,会极大地调动观赏者的情绪。l 形状是通过变换角度和依赖光影变化来发掘的,角度不同、光影不同形状不同。三、不存在的事实线条l 直线平行或纵横交错l 斜线相对另一条线而确定的线。l 曲线纽动的线条,截成线段是一个个圆的边线。线条的运用线条的运用四、列举构图的几个基本方法l 1趣味中心 8趋势走向l 2对比的应用 l 3营造立体l 4框式引导l 5节奏调动l 6相对

12、统一l 7透视牵引1趣味中心处理画面基本方法l 单一主体为了能够吸引视线一定要运用黄金分割或九宫格的方法,处理主体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这是为了符合眼睛观赏的需要。典型九宫格法2对比的应用l 对比是利用物体的差异性制造图片强烈气氛的好方法l 对比可以通过大小、形状、色彩明暗、方向、情绪、质感、意识等方面对比的应用对比的应用3营造立体l 图片是平面视觉作品,如何能够体现出立体的感觉,这就要利用一定的光线(如侧面光),还有很好的发掘前景物的作用,最有作用的是有排比现象的物体。营造立体营造立体4框式引导l 利用前景作框,可以强制引导视线注意到主体,从而达到控制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框式引导框式引导5节奏调动l 节奏是让人可以振奋的,加上韵律会让人陶醉的,让画面形成韵律节奏感是很奇妙的。节奏调动节奏调动6相对统一l 把相对一致的物体集中在一起,把分割线分离出去,形成一个较统一画面。相对统一相对统一7透视牵引l 透视是图片经常应用的,但是,透视牵引到什么方向去、什么物体上是研究的关键。透视牵引8趋势走向l 趋势线是比较有带动作用的线条,可能是明线,也可能是暗线条。趋势走向趋势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