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836953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35.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训练(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4分)【答案】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2分),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2分)。【解析】本题考查涉及两个问题:诗歌的意象及其意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所表达的意义有其约定性的特点,什么样的意象寄于什么样思想情感有一定约定性,这也是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认同,不同时代的诗人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诗人约定俗成了同一事物差不多的特定的形象意义,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特定的语境还是界定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

2、,这也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居然没有搞清楚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晓风残月”的具体情感内涵。本词只要结合注释,情感内涵是很容易准确把握的。第1页/共17页(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答案】“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2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但还是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抒情手法主要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词的上片就五小句,仔细读还是能够区分出来的。所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解答的关

3、键还是要读懂作品本身。但还是有不少考生没有搞清楚抒情手法的具体内容,居然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混同了。第2页/共17页 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起首起首“芳菲歇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故园目断伤心切”。这句中。这句中“故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

4、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余之病了。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余之病了。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

5、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故园目断”含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我们简直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我们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

6、情合,情以景生,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王夫之语),正是“无边无边烟水,无穷山色烟水,无穷山色”的妙处。的妙处。第3页/共17页 下阕下阕“可堪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更更近乾龙节近乾龙节”。易易乾乾:“九五,飞龙天。九五,飞龙天。”乾卦以龙乾卦以龙取象,所

7、以古人便以取象,所以古人便以“乾龙乾龙”喻帝王。而今又是四月,乾喻帝王。而今又是四月,乾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眼中泪尽空啼血。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高宗怨悲凉,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高宗四年,金兵大举南下,一路杀奔江西、湖南。此时向子諲四年,金兵大举南下,一路杀奔江西、湖南。此时向子諲正潭州(今长沙)

8、知州任上,有人建议暂避敌锋,他大呼正潭州(今长沙)知州任上,有人建议暂避敌锋,他大呼曰:曰:“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诸郡有一二能为国家守,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诸郡有一二能为国家守,敌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义矣!敌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义矣!”他亲率军民血战数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城破。他亲率军民血战数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城破。他的好友陈与义赠诗,诗中赞曰他的好友陈与义赠诗,诗中赞曰“柱天勋业须君了柱天勋业须君了”(题向伯恭过峡图题向伯恭过峡图)。然而词人想当如今家亡国破,)。然而词人想当如今家亡国破,君辱臣耻,却又回天无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极度的愤恨和君辱臣耻,却

9、又回天无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极度的愤恨和悲哀。这样深沉难遣的感情郁积胸中,实非悲哀。这样深沉难遣的感情郁积胸中,实非“眼中泪尽空眼中泪尽空啼血啼血”一句不能尽之了。以上为词意的第二层。一句不能尽之了。以上为词意的第二层。第4页/共17页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按情又进一层。按秦楼月秦楼月词调的要求,词调的要求,“空啼血空啼血”是承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词人因情设景,以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

10、凄厉萧索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血是古诗词中常的意境结束全词。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血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如白居易用的,如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血猿哀鸣。”李山甫李山甫闻子规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芳枝。”“”“晓风残月晓风残月”,是柳永,是柳永雨霖铃雨霖铃词中的名句。词中的名句。这首词虽是移用,但词人显然对这首词虽是移用,但词人显然对”杜鹃啼血杜鹃啼血“内涵进行了内涵进行了改造。本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改造。本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

11、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是因情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彩“的的”有我之境有我之境“。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全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全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酒边词酒边词中,是一首成功的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但终因其忠愤有余而少豪放之气,且词中意境独创小令。但终因其忠愤有余而少豪放之气,且词中意境独创性少,新鲜感不足,不免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量,宋词性少,新鲜感不足,不免影响了它

12、的艺术感染力量,宋词中不属于上乘。中不属于上乘。第5页/共17页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注:金觥:大酒杯。第6页/共17页 1 1、词的、词的上阙上阙运用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请具体分析 2 2、词的、词的下阙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请作简要分析。1 1、“月白风清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来谈

13、亦可从衬托角度来谈亦可)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的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的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的悲凉况味。2 2、“鬓华虽改心无改鬓华虽改心无改”,表达诗人而今年岁已老,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表达诗人而今年岁已老,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又含抑郁之意,内心充满矛盾之情。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又含抑郁之意,内心充满矛盾之情。第7页/共17页 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这期间,多少

14、人生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月白风清”四字概括。四字概括。“月白风月白风清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种种不幸,他仅以生活。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忧患凋零”四字概之,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老去光阴速可惊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作上片之结,语

15、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鬓华虽改心无改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第8页/共17页 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

16、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试把金觥”。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思;但此词着一“把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与起首

17、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旧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旧”字,字,一个一个“重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第9页/共17页 长相思 秋怨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第10页/共17页(l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词的主题是什

18、么?“一重山,两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和和“菊花开,菊花残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分别分别是从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的?请简要回答。(3 3分)分)(1 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1 1分)分)“一重山,两重山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 2分)分)第11

19、页/共17页(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第12页/共17页 这首小令,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在词调下题作“秋怨秋怨”。这。这“秋怨秋怨”,便是,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

20、出现“秋秋”、“怨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便会觉得“秋怨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此词的旨意。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此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她怀着焦迫不安的心情,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她怀着焦迫不安的心情,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

21、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13页/共17页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极为分明:“一重山一重山”,是近景,是近景,“二重山二重山”,是中景;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长相思曰:曰:“山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过水,渐去

22、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烟水寒”的的“寒寒”,并非仅仅用,并非仅仅用来形容来形容“烟水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

23、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日才能了结啊?“相思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豁然显现。第14页/共17页 下片便顺着下片便顺着“相思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塞雁高飞人未还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

24、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她想: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在触景生情。她想: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用雁知“归归”来反衬人不知来反衬人不知“还还”,就更深一层,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

25、,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一帘风月闲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雨霖铃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说”,含意正与此同。,含意正与此同。第15页/共17页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二字却深藏不露。对

26、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像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像“山远天高山远天高烟水寒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第16页/共1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7页/共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