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5829114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word精品文档12页(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 .现有三组实验: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回收碘的CC14溶液中的CCl4;用食用酒精 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法分离;碘易溶于CC14,故用蒸馏法分离;用酒 精浸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利用萃取反应物质。答案:C2. 甲、乙、丙、丁分别是A12(SO4)3、FeSO4、NaOH、BaC1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24 342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

2、液中,无明 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 A12(SO4)3 B. NaOH C. BaC12 D. FeSO4解析:乙丁白色沉淀入丁沉就解,乙为A12(SO4)3 , 丁为NaOH ,甲丁无现象,甲: BaC12,则丙为 FeSO4。答案:D3.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匚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解析:此题的主要目的是既除去原混合溶液中的Ba

3、2+ 但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如Na+或 SO,)。解题思路如下:答案:D4.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A.B.C.D.解析:根据题给试剂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发生装置成为;因需制取干燥的O2 ,均可 作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只能选用,故正确的组合成为或。答案:C5. 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 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 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解析:选项B中的硫酸铝和氯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可生成白

4、色沉淀,此沉淀分别与硫鼠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消失,而且,将硫酸铝与氯氧化钠混合时,如果将前者滴入后者由于 氢氧化钠过,开始无沉淀产生,随着滴入的硫酸铝逐渐增加,后来逐渐有沉淀生成;反之, 者将氢氧化钠滴入硫酸铝中测生成的沉淀逐渐增多,直至最高限沉淀又逐渐溶解,这样, 将不难区别氢氧化钠和硫酸铝两种溶液。将硫酸和氯化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铝中,从 而可使氢氧化铝溶解即能从中区别出硫酸,可见,选项B为本题答和答案:B6. 对下列各组物质:NaNO3和NaCl;CaCl2和CaCO3;MnO2和KCl;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A. 只有BC

5、.D.解析: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瞄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 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两者都易溶;两的难溶,均 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CaCl2 易溶, CaCO3难溶;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 方法分离。答案:C7.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A.苯、酒精、硝基苯B.食盐、烧碱、硝酸铵C. 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解析:A中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苯与水、硝基苯与水均能出现分层,苯在水的上层,而硝 基苯则在水的下层;B中利用溶解放热吸热鉴别;C中碳酸钙不溶于水,蔗糖水溶液呈无色, 硫酸铜粉末

6、溶于水显蓝色,答案为D。答案:D8. 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 Ba(OH)2、KSCN、NaCl、Mg(NO3)2(FeCl3 溶液)B. NaNO、NaHCO、(NHSO,、NaSiO/HSO溶液)334 232324C. NH4Br、K2CO3、NaI、CaCl2(AgNO3溶液)D. (NH4XPO4、NaBr、CuSO,、AlCL(KOH 溶液)43443解析: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实验题,重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 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的考查。A中可先利用FeCl3鉴别出Ba(OH)2产生红褐色F

7、e(OH)3沉淀和KSCN(产生血红色溶液), 然后再利用Ba(OH)2鉴别出Mg(NO3)2(生白色沉淀),最后一种为NaCl,故能鉴别;B中 可利用将h2SO4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为NaHCO3,产生白色沉淀的 为Na SQ,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的为仔珥项。?,余下的为NaNO,故能鉴别;D中可利 用将KOH分别逐滴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为Cu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的为ac3 ,加热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NH4)3PO4的方法来鉴别。故选C。答案:C9. 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 等。这里的“绿色”是

8、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 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 可行并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A Mg 皿dMg(NO3)2BMqc2MqC1 NaOH?液m(OH)稀 03M0(NO ) LgWgJ0iVigtl)2NJUUg)?C . Mg-MgO稀&Mg(NO3)2D . Mg4MgSO4Ba(N2溶液Mg(NO3)2解析:A、D项在反应过程中均产生了污染环境的物质,且原料利用率低;8项中步骤较复 杂,所用试剂较多,浪费了资源;C项步骤简单,原料丰富,利用率高。答案:C10.实验室需要纯净的NaCl溶

9、液,但现有的NaCl晶体混有少量Na2SO4和(NH4)2CO3,请设 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1)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进行加热好?你选择的是,其理由是。判断(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除去SO4-的方法是。判断SO2 -已除尽的方法是。解析:比较NaCl和(NH4)2CO3的性质差异结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难得出加热好判断 (NH4)2CO3是否被除尽时,要注意的只能用盐酸,否则会带来杂质。除去SO2 -是使用过量 的BaCl2溶液,接着又要用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过量的BaCl2(二者不能颠倒),最后 用适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答案:(1

10、)加热好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 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2)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后,滤 液中加入盐酸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少量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11. (2019-全国II理综,28)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CO3-,SO3-,SO4-,Cl-,Br-, 1-。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测得混合液呈碱性: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 浊;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离,在沉淀中加

11、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1) 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解析:(1)测得混合液呈碱性,则一定至少含有SO3-和 CO2-中的一种,因为它们水解显 碱性:加入HCl后,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测一定有CO3.,而无 SO3-,若有$02-,则会产生有剌激性气味的$。2气体;加入CC14并滴加氯水,CCl4层 未变色,说明一定无1-和Br-,若有Br-和1-,氯水会将它们氧化生成Br2和匕;加入 BaC12能产生不溶于稀盐酸

12、的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2 -;加入HNO3酸化后,再加入过 量的AgNO3产生了白色沉淀,则一定有C1 -,产生了 AgCl沉淀。(2) 不能确定的只有NO-。答案:(1)CO;-和SOg-可能存在,因它们水解显碱性 CO2-肯定存在,因产生的气体是:CO2; SO2-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Br-, I-不存在,因没有漠和碘的颜色出现 SO4-存在,因BaSO4不溶于盐酸 C1-存在,因与Ag+形成白色沉淀(2) NO-12. 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 该实验的目的是。(2) 该实验的反应物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用品:

13、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 K2)、止水夹(K3)、 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实验所用试剂 为。(4) 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最好方法是(5) 实验步骤:按上图连接好仪器装置;扭开活塞昨】和K2,主要现象为: 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止水夹K3,要使烧瓶内产生喷泉可采用的方法是解析:(1)因题干中注明该装置是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装置,将此信息与图中物质相关联, 可知目的为验证NO易被氧气氧化和NO2可与H2O反应的性质。(2) 2NO + O2=2NQ,3NO2 + H2O=2HNQ + NO(3) 纵观整套装置,除题干所述的仪器

14、外,还剩下的主要仪器有圆底烧瓶和烧杯,所用试剂 也由读图可知。(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属于中学实验的常考考点,类似的考题较多。本问成从装置的特点来 思考。可用储水瓶中的水排储气瓶中的空气至圆底烧瓶中,使之形成水压。若装置不漏气, 则储气瓶中水位将不再上升。(5) 通过现象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从喷泉的反应物质出发寻瘫案。因为当外压大于 内压时喷入,如课本中氨水的喷泉实验;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喷出,如火山喷发 本操作应抓 住NO2与H2O接触后发生反应而导致体积减小去思考,要特别留心“打开k3”这一环节。答案:(1)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2) 2NO+O2=2NO2,3NO2+H2O

15、=2HNC3+NO(3) 圆底烧瓶和烧杯 NO、O2、H2O(4) 安装好装置,先夹上K3,关闭Kj,打开K2,在储水瓶中装入水。再打开,使水注入 储气瓶。片刻,储气瓶中水位不再上升,储水瓶中水位不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否 则其气密性不好盛NO的烧瓶内出现红棕色,盛O2的储气瓶中液面上升,储水瓶中液面下降 用手或热 毛巾捂住圆底烧瓶13.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矶。其设计的实验 过程为:(1) 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不能直接放在

16、桌面上。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B.石棉网C-泥三角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 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矶。灼烧后含有少量 铜的可能原因是()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 通过途径II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矶,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 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4) 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矶,与途径I相比,途径II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5)在测定所得胆矶(CuSO4xH2 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第5

17、页(6) 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a.加热温度过高b.胆矶晶体的颗粒较大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d.胆矶晶体部分风化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成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坏桌面,灼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2) 灼烧后含有少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热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部 分氧化铜被逐原(3) 利用途径II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Cu氧化,过滤除去粗 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做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干燥, 由此可写出答案。(4) 根据途径 I 的反

18、应方程式 Cu + 2H2SO4(浓)=uSO4 + SO2t +2H2O 和途径 II 的反应 方程式2Cu + O2 + 2H2SO4(jK)=4=2CuSO4 + 2H2O ,可以看出途径11的优点是:产生等 量的胆矾比途径I耗硫酸少;途径1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性)。(5) 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称坩埚;称加入晶体后的坩埚;称加热 冷却后的坩埚;称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的值相差不超过0.1 g。(6) 者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CuSO4晶体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项 均使x值偏低。答案:(1)C E B (2)AB (3)蒸发浓缩过滤(4)产生等量胆矶

19、途径II消耗硫酸少途 径I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 (6)a1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 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 : m(O)1 : 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 一定错误的是()A. 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 UI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C. 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 CuO没有全部被还原解析:A、B、C均导致测得反应后生成水的质增加,氢元素的质偏大酒、B项测得氧 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 : m(O)1 :8;C中测得的氧元素的 质量偏小(因11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20、,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 : m(O)1 : 8。答案:D2.现有Al2(SO4)3、Ba(NO3)2、NaOH、CuCl2、KCl等5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 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C.D.解析:由外观特征可确定CuCl2,再向余下的四种试剂中加入CuCl2,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即 为NaOH再将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余下的3种试剂中可确定Al0O再利用AL(SO,), # CO2Nai溶液Na2CO3B. Cu3Cu(NO3)2溶液NaOH溶液Cu(OH)2C. CaO-H2Q*Ca(OH)2溶液Na2CO3溶液NaOH 溶液D. Fe燃*Fe2O3H

21、SO溶液Fe2(SO4)3 溶液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在实验室进行的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要理论上正确、操作上 可行且经济上合理。A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的方法,在操作上是 不可行的;B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3)2是不经济的;D项中用铁点燃燃 烧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不可行;只有C符合要求。答案:C8. 现有三组混合液: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乙醇和丁醇 漠化钠和单质漠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采用分液法分离,中两种液体相

22、溶,但沸点不同,用蒸馏法 分离,中溴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故采用萃取法分离。答案:C9. 下图装置可用于()A. 加热 NaHCO3制 CO2B. 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C. 用NH4C1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D.用NaCl固体与浓H2SO4反应制HCl解析:A项,缺少加热装置,且CO2 不宜用排水法收集,故A项不正确;由收集装置知气 体不溶于水 D项不正确。答案:B10. 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 H2S HCl NH3 Cl2 S O2 C2H4A.和B.和C.和D.和解析:中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不能用水吸收Cl2,不能用向上排空气

23、法收集, HCl、SO2必须用防倒吸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答案:B11. 下列实验的操作处理,能有效改变反应速率且达到要求的是()A. 为增大泡沫灭火器中的Al2(SO4)3与小苏打的反应速率,改用小苏打和苏打的混合物B. 为加快盐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又不减少氢气的量,可加少量硝酸银溶液C.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为减慢反应速率,可以加入适量醋酸钠D. 用3 mL乙醇、2 mL浓H2SO4、2 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可改用6 mL 乙醇、4 mL浓H2SO4、4 mL冰醋酸解析:A项改用小苏打与苏打的混合物后,反应速率减慢;B项加入AgNO3溶液后,由于 在酸性条件下NO3

24、-的强氧化性,不能制得H2 ,而得到NO;D项,改变纯液态物质的用. 不改变反应速率,而C项中CH3COO -与H+结合生成弱酸,降低了 H+的浓度,减缓了反 应速率。答案:C12.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下列尾气吸收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Cl2的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B . H2S的尾气,可用CuSO4溶液吸收CSO2的尾气,可用KMnO4溶液吸收DNO2的尾气,可用H2O来吸收解析:A、B、C三项中气体均可与吸收液反应而被吸收,但D项中N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 NO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依然会造成污染答案:D13. 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A.

25、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解析:从题给的装置看所得气体应具备下列特点:可用浓H2SO4干燥(即不与浓h2so4反 应),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且密度比空气大(从收集装置进气管看),因此应选B。答案:B14. 在实验室里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 FeJH2SO*H2-CuOCu CuO-H2SO*CuSO4-Fe-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等量的铜,则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消耗氧化铜的质量相同B.消耗铁的质量相同C.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解析:此题的关键问题在于实

26、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制备1 mol Cu需1 mol CuO ,而H2 还原时由于排空气、冷却,因此需要远大于1 mol H2的,即消耗的Fe、H2SO4及生成的 FeSO4均多。答案:A15. (2019-四川理综,2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324 3243 2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能确定的物质在相 应位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1)将少许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

27、色。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4)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确定的物质是解析:(1)根据无色溶液,可判断一定无CuSO4,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2) 根据焰色反应星黄色,则判断一定有Na2SO4,不能确定其他的物质是否存在。(3) 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沉淀完全溶解因此一定有MgCO3 一定无Ba(NO3)2和AgNO3 , 若有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答案:(1)无CuSO4溶液无色,而CuSO4溶液为蓝色(2)M2SO4无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3)MgCO3Ba(NO3)2、AgNO3MgCO3沉

28、淀溶于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如有Ba(NO3)2, 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有AgNO3,生成的沉 淀在盐酸中不消失(4) Al2(SO4)316. (1)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 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编号);(2)若用上述发生装置制取CO2气体,而实验室只有稀硫酸、浓硝酸、水、块状纯碱、块状 大理石,设计比较合理的方案,应选用的药品是。解析:(1)本题实质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启普发生器的反应物质,用干燥管、烧杯和单孔塞 组合,可以取代启普发生器中的“球形漏斗”和“容器”这两个核心部分,从

29、而达到随关随 停的目的。(2)选用试剂时要注意,题目没有提供学生熟悉的盐酸,而硫酸会与大理石生成CaSO4沉淀, 包在其表面阻止CaC%继续和酸作用产生CO2 ;块状Na2CO3遇酸会溶解,使制气装置起 不到随关随停的作用,本题只能选用大理石、浓硝酸和水。答案:a、c、d、e (2)浓硝酸、水、块状大理石17.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 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已知: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纯 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较安

30、全;HClO2可看成是强酸。(1) 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2) 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填序号)。A. 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 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C,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 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的实验方法是。(5) 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 1,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

31、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填序号)。A. Na2O2 B. Na2S C. FeCl2 D. PbO(悬浊液)(6) 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_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填序号)22A.蒸馏B.蒸发C.灼烧 D.过滤E.冷却结晶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22解析:(1)160 g/L NaOH溶液表示的是1 L溶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是160 g , NaOH的物 质的是4 mol,所以此溶液的物质的浓度是4 mol/L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需 要知道溶液的质,所以还需要的条件是溶液的密度。(2) 根据题给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由此可

32、判断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稀释ClO2 以防止爆炸(3) 通过吸收塔内的反应制备NaClO2 , 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相应的氧化产物成 是氧气,同时参加反应的还有 NaOH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成为:2NaOH + 2ClO2 + H2O2=2NaClOL + 2H2O + O2 ; H2O2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4=2H2O + O2to22222222222(4) 判断NaOH是否过.可以采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5) 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纯净的亚K酸ffi(NaClO2),制备过程中选取的还原剂不能引入杂质, H2O2相应的产物是H2O和氧气,没有引入杂质。分析选项,Na2O2相应的产物是NaOH和 氧气,不会引入杂质,PbO(悬浊液)相应的产物是PbO2固体,过滤可以除去。B、C都会引 入杂质(6) 从滤液中得到粗晶体的步骤是蒸发、冷却结晶和过滤,或者直接冷却结晶、过滤。由粗 晶体制得纯的晶体,则需要重结晶。答案:(1)4 mol/L该溶液的密度(2)B(3)2NaOH+2ClO+HO=2NaClQ+2HO+O 2HO=2HO+O t (4)连续测2222222222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 (5)AD (6)BED或ED 重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